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zs730712聊乒乓系列】65、“先打后摩”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个动作 [打印本页]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2-6-12 16:10
标题: 【zs730712聊乒乓系列】65、“先打后摩”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个动作
前段时间“专看视频”朋友写了一个关于弧圈球的帖子《对于拉弧圈 这些原因你注意到了吗》,很不错。本来想给这个帖子加精鼓励,但是迟迟未下手,为什么?原因是容易让业余打球的朋友产生误解,而产生这个误解不是作者的表达原因,而是看贴的朋友理解上的原因容易产生误解(够拗口了吧,呵呵[em1005])。
今天想想,还是把那个帖子加精(毕竟要鼓励大家发帖,分享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专门写这个帖子,目的就是为了做个补充说明,也请“专看视频”朋友理解[em1003]。
“先打后摩”这种提法实际不是作者的原创,而是一个很早就有的提法。
这句话本身没啥错误,但是现在这个名词很少有人去提了,原因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这个原因是因为面对的对象有变化。
如果面对的是受过系统训练,尤其是正手攻球训练的朋友,他很好理解(我是指理解上不容易偏差),但是如果面对的对象是半路出家的爱好者,那么这个名词的问题就相当大了[em1004]。
本来这个名词的本质是说高质量的弧圈球在摩擦前必须要有一个“正压力”,是一个“意识”,但是那些没受过系统训练的朋友容易理解为这是一个“动作”,从而出现在拉弧圈球时有意识地去“裹”(或者说去“包”)球,从而出现了千奇百怪的各种弧圈球动作(现实中也确实如此[em1004])。
这样一来,在业余打球的理论界(说“理论”是因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大都是业余高手,刚入门的朋友往往意识不到这个问题[em1006])就出现了“内弧”、“外弧”的争论。
当然,在此申明一下:我自己并不认为外弧就一定比内弧先进,因为如果非要强行来按照“内弧外弧”的标准来划分的话,这两种打法都有世界冠军[em1002]!包括我自己感觉用外弧打球比用内弧打球,比赛成绩也没啥提高[em1006]。
所以,相比“先打后摩”这个说法,我更倾向去把它当作一个感觉:先“吃”住球或说把拍子想像成你的手“抓”住球,然后再“甩”出去!
好了,补充说明完毕,如果有人不了解什么是“内弧”、什么是“外弧”,下次我发个这方面的帖子聊聊[em100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12 16:35:01编辑过]
作者: 流小桥 时间: 2012-6-12 16:29
[em1002]
作者: qdppq 时间: 2012-6-12 16:56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topil 时间: 2012-6-12 17:03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作者: pp36 时间: 2012-6-12 17:06
是一种感觉,但是怎样用动作实现还不清楚。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12 17:19
本来就晕,内弧外弧让我更晕了。
作者: l7891x 时间: 2012-6-12 19:56
那个专看视频说是省队退下来的,理论也不错,这就比较难得
作者: abcd321abcd 时间: 2012-6-12 21:27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作者: Vincent0 时间: 2012-6-12 21:35
lz说的外弧应该就是正手撇啦吧 正手拉出的球是向右拐得弧线,相当于外脚背射门吧 呵呵
作者: zzzz2011 时间: 2012-6-13 01:26
嗯 版主说的很对。。先打后摩这个说法 ,如果较真的话,其实是错的。。。。先撞后磨 或者 先吃后摩 的描述,更正确些。。。也更形象些、、、、、
作者: ~雲の蓅轉~ 时间: 2012-6-13 02:52
以下是引用Vincent0在2012-6-12 21:35:00的发言:
lz说的外弧应该就是正手撇啦吧 正手拉出的球是向右拐得弧线,相当于外脚背射门吧 呵呵
这位朋友,这里所说的外弧绝对不是你说的‘撇拉’!而是拉球时要求板型和前臂成一条直线的。就是由身体的右侧方腰部上下的位置以稍前倾的板型转腰先向前,等触球的一瞬间动作还是往前的同时再更多成分的往上摩擦的动作就是‘外弧’。类似于‘爬山’。而‘内弧’是触球的一瞬间先向上再向前沿着球体的‘包球’的摩擦动作。
呵呵,以上所说并无指教的意思!仅仅是纠正一下,以免更多的初学者误会。
作者: sht4006 时间: 2012-6-13 06: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9999 时间: 2012-6-13 07:25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汤臣 时间: 2012-6-13 08:19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乒分秋色 时间: 2012-6-13 10:09
在摩擦的基础上多一点点向前,多一点向前的压力让海绵吃住球!
作者: wanghao7181 时间: 2012-6-13 11:01
顶了,学习!!!!
作者: zhjiemm 时间: 2012-6-13 13:09
以下是引用nrsfj在2012-6-12 17:19:00的发言:
本来就晕,内弧外弧让我更晕了。
作者: jljyxjm 时间: 2012-6-13 15:23
学习了,谢谢
作者: clhkh 时间: 2012-6-13 16:53
描述很精确,理解了,谢谢楼主。
作者: a02553249 时间: 2012-6-13 17:49
楼主说是一种感觉,我理解为是种意识。这下好办了,不再为追求是动作而畜意打磨的
作者: ppyeah 时间: 2012-6-13 17:57
(, 下载次数: 0)
作者: 止步水 时间: 2012-6-14 10:50
这回懂了楼主说的内弧外弧了
作者: 淋过云 时间: 2012-6-14 11:05
小生愚见弧圈球就是摩擦和撞击的完美结合!我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持球时间,第二是版型控制!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运动员对球的判断和反应!这两样先做好了才有后面的说法!为避免扯得太远!多的就不说了!倾喷啊![em1012]
作者: 黑旋风1126 时间: 2012-6-14 12:12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明耀天峰 时间: 2012-6-14 12:25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作者: limoque 时间: 2012-6-14 17:36
这样补充就更清楚了!
期待版主的内外弧解释!
作者: 用心来打 时间: 2012-6-14 18:16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benjamin 时间: 2012-6-15 10:40
还是不知道什么内弧外弧[em1004]
作者: 始于普木 时间: 2012-6-15 13:43
以下是引用Vincent0在2012-6-12 21:35:00的发言:
lz说的外弧应该就是正手撇啦吧 正手拉出的球是向右拐得弧线,相当于外脚背射门吧 呵呵
亲,您说的应该是外拐弧圈,原来我也一直以为那就是传说中的外弧
作者: nrsfj 时间: 2012-6-15 14:21
球向你的球拍撞击的时候,撞击的方向不同,给球的旋转力矩就不一样,这个力矩决定了同样速度下的球的旋转速度,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击打和摩擦的先后顺序问题,内弧外弧把我弄得彻底晕倒了[em1029]翻腕,抖腕都是在极短的距离内根据球的飞行旋转情况下快速调整发力方向而增大力矩,也就是增大了摩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15 14:24:14编辑过]
作者: wang6630 时间: 2012-6-15 18:15
讨论的是同等的力矩的情况下,乒乓球是个圆周运动,不可否认,和力矩有关的。这里讨论的是接触球的瞬间撞击和摩擦的关系!我理解的,叫先撞后磨更确切,没有了正压力,摩擦力为零,这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意识!
作者: m630gif 时间: 2012-6-20 15:22
确实不知道什么是“内弧”、什么是“外弧”?请楼主赐教?
作者: ppyeah 时间: 2012-6-20 19:37
看我前面的图 上面的是内弧 下面的是外弧 为了简单 我放在一个椭圆画
作者: zrgzrg 时间: 2012-6-24 00:33
还要加上击球时间和球板击球位置
作者: 蒲宁 时间: 2012-7-2 10:51
这个说法比较认同,也不容易引起误解。赞一个。
作者: qxjdcgx 时间: 2012-7-2 21:27
先撞球后摩擦比较好理解.撞球有主动和被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7-2 21:29:02编辑过]
作者: treenight 时间: 2012-10-5 02:35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xianbuzhao 时间: 2012-10-5 03:40
本质就是拉球的时候,要迎前增加撞击成份,从而产生正压力,而不能是薄摩擦。打或者撞跟摩是同时的,并没有先后之分。
内弧和外弧楼上的图画的不错,但是如果能把两种情况分开,把那个椭圆分开就好了。
内弧就是拍型开始相对直立,触球前后逐步开始压低逐渐趋于水平,也就是从摩擦球的后部或者后上部开始,转为摩擦球的顶部,有裹球的味道,以压低球的弧线。对于上旋球比较适合用内弧。对拉弧圈球用内弧比较合适。
外弧就是拍型开始的时候相对水平,触球前后逐渐立直趋于跟台面垂直甚至后仰,也就是先从摩擦球的中后部开始,然后靠拍子的下部把球往前顶推并转而摩擦球的后部甚至后下部,把球甩出去,球的弧线完全是靠球的旋转制造的。起下旋比较适合用外弧。
如果球从左边来,那么内弧的拍型和运行轨迹就是一个反C(或者反C的上半部),用反C的内部摩擦球,而外弧的拍型和拍子的运行轨迹是一个C,用C的外部碰触和摩擦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5 3:51:49编辑过]
作者: xianbuzhao 时间: 2012-10-5 03:53
形象一点,如果球是一个轮子,为了让这个轮子旋转,有三种驱动方式:
1.齿条式。这是直线摩擦方式,拍子走的是一个直线。
2.皮带式。这是内弧式,皮带走的是一个包裹住轮子的弧线,如果这个轮子中心不固定,那么轮子不会跑到皮带外面,也就是说皮带除了产生摩擦让轮子旋转,还对轮子有一定的路线控制(压制)作用。
3.齿轮式。用另外一个齿轮顶着这个轮子旋转,也可以让这个轮子转动。如果这个轮子中心不固定,那么轮子跑的轨迹不太好预测。因此只能靠球自身的旋转制造弧线。
作者: 江南左派 时间: 2013-4-1 12:58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啤酒肚 时间: 2013-10-21 02:17
这种提法很新颖[em1002]
作者: 乒坛行者0 时间: 2015-5-11 17:54
与我用光板拉球的体会一致,感觉和技术是两码事。就象气功的功景与功法的区别,如果把功景当着功法来修炼你永远也达不到那个境界。
如果把乒乓高手们打球时精细体验的感觉当着一个技术方法来练球,你永远也练不到那个层次。
因为那种感觉只是乒乓球技术高度的一个标志,绝不是乒乓球技术的一个动作方式。
[em1041][em1041][em1041]
作者: 直拍歪柄 时间: 2015-8-23 20:47
樓主辛苦了
作者: wpillar 时间: 2016-3-12 15:43
这么个描述或者表达而已
作者: 李兴国 时间: 2016-5-24 13:42
说得好
作者: 李兴国 时间: 2016-5-24 13:42
先“吃”住球或说把拍子想像成你的手“抓”住球,然后再“甩”出去!
作者: 李兴国 时间: 2016-5-24 13:42
好好练习
作者: 李兴国 时间: 2016-5-24 15:22
先“吃”住球或说把拍子想像成你的手“抓”住球,然后再“甩”出去!
作者: 李兴国 时间: 2016-5-24 15:23
先“吃”住球或说把拍子想像成你的手“抓”住球,然后再“甩”出去!
作者: 李兴国 时间: 2016-5-24 15:24
认真练习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