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胶水是6月13号的事了,但因近期参加一个团体赛,担心会不适应而未能在第一时间去尝试新胶水。赶上周末没比赛,总算体验了一番。就像当初刚从729换成海夫蓝鲸Ⅱ一样,这次初用力度胶水,感觉也是一般。ffice:office" />
本人所用底板YEO(纯木五夹),正手省狂39o,反手月球MOON。本次试用的是力度蓄能Ⅱ号(72h) 胶水。如说明所言,我在没除胶的情况下刷了三遍,从第一遍刷完到最后粘拍大概用去37分钟。由于反手以推挡为主,本次只对正手进行了灌胶。刷完第一遍,海绵略微膨胀,卷曲幅度不明显;等刷完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明显感觉胶皮卷曲幅度很大,这体现了力度胶水“弹性大”的特点。而它易膨胀的特性也体现在:等我粘好胶皮后,看到板头长出一点来(之前用蓝鲸Ⅱ,胶皮是满贴底板的)。
本以为这下子将拍子粘舒服了,便自信满满地找人对练起来。然业余的适应能力终究是欠缺了点,并没有真正用出“力度”的力度来。在正手对攻中,频频下网,一种海绵发软的感觉。只有在借上力的情况下才能避免过多的失误。对攻练不起来,咱试试反手推挡。咦!效果还不错,不论是加力还是借力,透板声音宏亮,明显感觉吃球深,弹性大,力量足。可是为嘛它攻球失误就那么多呢?其实想想,这玩意它就跟新换的底板一样,得有个适应过程。一旦不能及时适应,你不对原来的动作(或拍型)微调,它还真就不上台。抑或是心理作用,抑或是真的不适应,总之给我的感觉就是发力偏软,连续性差,失误多。好在近台的防守及控制都还不错。防守中,无论是加力还是落点变化上,稳定性都不错;在搓短及劈长方面也还可以,而且摩擦感觉好,旋转不错。
作为进攻型打法的我,毕竟要的是那种能爆冲能对拉的发力感觉,而非海绵发软,拉球下网的闷劲。整体上,对力度Ⅱ号胶水首次试用不大满意。这种感觉像极了我第一次用海夫蓝鲸Ⅱ的感觉,当初也是拍子粘得挺好,自信心十足。但进攻力道不足,一种打在棉花包上的感觉,跟我当时的底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直到第二次打,才稍微好点,等到后边真正适应开了,感觉无论从发力还是控制,各方面都比较适合自己的打法和配置。或许力度Ⅱ跟蓝鲸Ⅱ在这点上有相似之处,又或许力度Ⅱ会在我适应后比蓝鲸Ⅱ用起来更舒服。
以上仅是我用力度的初体验,在某个没有比赛的日子里,我依然会用力度进行适应性试打,届时再补充更为精准的测评吧!
第一次试打并不成功,遂不甘心,又果断进行了第二次试打。所谓“失败是成功他妈”,通过对上次失利的总结,想想或许是干透时间太短。这次也是刷三遍,从第一遍刷胶到粘拍共用时1小时20分钟,而其带来的结果是一个字——赞!
(1)进攻
透板声音明显宏亮,进攻出手感觉也自然舒服。和一水平不弱者较量,接发球可以大胆抢攻,而且命中率能高达80%左右,连续拉的命中率也不错。怕力量太大hold不住,没敢在比赛中尝试反拉,但大力的前冲确有一种拉穿了的感觉。
(2)防守
如上次一样,防守依然轻松,吃球深,落点也便精准。只要盯住来球,一般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防守。只是在和一正胶的交手中,由于其打过来的球力大势沉,很难招架,有少数几个防守成功的,但也有防守下网的及未碰着拍子的。
(3)控制
可以大胆地加转,摆短或劈长,摩擦感觉良好。
总之,通过第二次适应性试打,感觉力度2代的确不错,是进攻型选手的不二之选。美中不足的一点是,胶水盖子的盖帽和盖身是分开的,这样盖帽容易和盖身脱离,胶水挥发更快。
这是闪光条件下蓝鲸2两遍的效果。或许,等下一次再用力度时,真正的效果才会出来,才会更加完美。
顶
我想或许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第二天就有比赛,我没敢再尝试,还是换了原先的蓝鲸2。你的建议很宝贵,感谢!下次我再试试,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