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原创]乒乓技术篇:是否需要收小臂 [打印本页]

作者: 四季为乐    时间: 2012-9-2 11:36
标题: [原创]乒乓技术篇:是否需要收小臂
 

在拉弧圈球的时候,有一部分业余爱好者时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拉弧圈的时候是否需要收小臂?”有此疑问者,无疑是对乒乓球有一定观察、思考并对乒乓球有相当理解的人,没有观察、思考与理解,是不会有这样的疑问的。

那么,拉弧圈球是否需要收小臂呢?

1.  何谓收小臂

所谓收小臂,是在人体持拍击球时以肘关节为中心加快挥动小臂的过程,收小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击打质量,收小臂的最大特征就是人体手臂的大臂与小臂之间的夹角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大臂与小臂之间的夹角明显地变小。

2.  教材如是说

如果我们去看乒乓球的教学书籍,书中是有明确地说明的,那就是需要收小臂。比如某教材中有:“通常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前臂和手腕在即将触球时迅速内收……”所谓前臂内收,就是说的收小臂。

3.  为何要收小臂

拉弧圈球,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球的质量决定于球拍与球接触时的瞬间速度,球拍的速度越快,击打出的球的质量就越高。收小臂的作用就是在击球的瞬间加快手臂的速度,从而加大球拍的运行速度,最终达到提高击打质量的目的。

4.  是否必须要收小臂

那么,在拉弧圈球时,是否必须要收小臂才能提高击打质量呢?答案是否定。

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其技术要领也有了变化。当代的弧圈技术要领,主要是靠腿、腰部发力并以人体的转动带动手臂运动从而导致球拍的运行。这样的击打方式,物理学可以告诉我们,球拍的运行速度与身体的转动速度成正比、与球拍到身体旋转轴的距离(旋转半径)成正比。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加大旋转半径的方法来提高球拍的运行速度从而达到提高击打质量的目的。

也就是说,在拉弧圈球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收小臂,因为收小臂的同时也就缩短了旋转半径,特别是在击球前就收小臂,就会导致击打质量的下降,而且收小臂的提前量越多,其击打质量也就下降越快,收小臂反而降低了击打质量。

所以,拉弧圈球时没有必要收小臂。

5.  不收小臂的案例

不收小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琳与王皓。我们从比赛录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在正手位拉弧圈球时整个手臂几乎是直的,击打球的瞬间,大臂与小臂的夹角也无明显的变化,这就证明,他们在拉弧圈球时是没有收小臂的。

另外,张继科与马龙在正手位拉弧圈球时,尽管手臂不是直的,但在击球时,其大臂与小臂的夹角也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他们在正手位拉弧圈球时也无明显的收小臂的动作。


作者: mason_nj    时间: 2012-9-6 21:40

对以上观点表示强烈的怀疑


作者: bbcwl3713    时间: 2012-9-7 09:35

只要拍子运动轨迹对,加速度对,磨球角度对,弧圈就能打出来

 

无非是用拍子的中上部触球的中上部,拍子加速度吃住球向前上方运动一段距离,出球,球就是一条弧线飞出去

 

能做到这点,手臂腰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坐轮椅的残疾运动员照样拉弧圈

 

只是换重心转腰固定肘部迅速收小臂,是最容易出弧圈的姿势,菜鸟们最容易掌握

 

 

让马琳拿把铁锨上面粘上胶皮,只要来球合适他也能拉出弧圈球


作者: 那一板弧圈    时间: 2012-9-7 09:37
收小臂不是刻意去收,而是顺势收臂。
马龙、王皓不收臂,不代表收臂是错误的。弧圈球流派很多,欧洲选手基本都在收,打法没有对错,只有适合自己的。

作者: bbcwl3713    时间: 2012-9-7 09:44

[em1005]存在这种动作教条化的原因是,教练直接教的是动作,不讲球性球理,因为教练的教练就是这样教他们的

 

这就是为啥杨影解说乒乓时老说欧洲运动员很多动作不正规,所谓正规只是国内一辈传一辈的习惯动作而已

 

不信你搜“拉弧圈”,网上全是说动作的帖子,很多都把动作怎么做仙后顺序说的相当细

 

说弧圈球原理的则非常少


作者: bbcwl3713    时间: 2012-9-7 09:57

能自己拿球拍撞球玩,磨球玩,耐心体会球、拍、力之间关系,以球入道的人太少了

 

能自己创造野路子球的人都是天才、真正爱球的,比如老瓦

 

大部分人功利性太强,打不好就找教练,学会动作欺负菜鸟,其实对乒球独到的理解上可能比菜鸟差很多


作者: 那一板弧圈    时间: 2012-9-7 10:20
 欧洲选手的弧圈球也很正规的,萨姆索诺夫的动作被称为教科书一般的规范。
弧圈球也有流派,欧洲选手和我们就不一样,他们小臂收的比较明显。

作者: sgb7802    时间: 2012-9-7 12:35

不收小臂直臂拉球对爆发力和身体素质要求更高,业余还是收小臂来的实惠

 


作者: lau39    时间: 2012-9-8 22:00
说实话,对楼主的观点实在不敢恭维!
作者: touch613    时间: 2013-12-28 01:42

楼主的观点是成立的,但有局限性。

要吃住来球,首先的要求是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 要高于 来球的旋转和速度。

 

在准备很充分的情况下,如前三板发抢,中远台对拉,或半高机会球等情况下,从容蹬腿转腰 大小臂伸直 迎前转动,当挥拍速度能吃住来球,又能保证足够大的旋转半径。这个力量是完美的。但这个加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还原要慢。

要做到这点要求:1、完美的预判。2超强的腿腰肩转动爆发力(腰、腿、胸、肩的肌肉要强劲)。3,合乎节奏的来球。

 

这个要求太高了。王皓重心稳,这种球可能多一点。马林只有在爆冲第3板时用。而且这个方法绝对用不到第5板。

 

要达到吃住来球的速度,最稳妥的发力结构还是 腰肩转动惯性+收臂。

当球速快时又想发力,也许你能做到的就是稳住重心收小臂了。

 

而且主动的迅速收小臂还有个好处,就是增加落点和节奏的突然性。

 

因为我一直是以忽视收小臂的动作拉弧圈的,7年球龄也打到了市一级业余高段水平了。在解决弧圈进攻连续性问题上,始终跨不过这个问题。所以有相应的思考。

欢迎指正批评,交流。qq3112216


作者: a02553249    时间: 2013-12-28 08:55
楼主是思索型高手。看完各位大侠解释,明白了收小臂与否的道理。理论指导先行,实践就有方向。
作者: 山东老杨    时间: 2013-12-29 08:03
收小臂是不是二次加速啊
作者: miracle9    时间: 2013-12-29 22:43
只有真正拉出强而转的弧圈球时就能体会为什么要收小臂了,收小臂不是只向内收,而是向前上用力给球一个加速度,爆发力好的就算收小臂幅度不大但给球的加速度却会很大,国家队不收小臂怎么可能呢!
作者: 琴剑飘香    时间: 2013-12-29 23:37
路过看看
作者: tiansheng    时间: 2014-1-12 22:45
建议发视频佐证
作者: 卡索尔    时间: 2014-1-12 23:17
没有不收小臂拉球的。楼主是不是眼花了,马琳和王皓正手拉球不收小臂?即使是马琳爆冲的时候也是稍微收一点的。p·s爆冲时,来球比网高些或等高,这时候击打的比例较多,所以不像拉高吊,利用收小臂来制造弧线。
作者: 魔力和动力    时间: 2014-1-14 23:04
不收小臂???怎么加速提拉?假如是手臂伸直了拉球,这样肩受得了吗?很容易伤的哦。明显不在符合现实。========赞同
作者: 大平子    时间: 2014-1-20 14:53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作者: 乒乓狂亽    时间: 2014-1-27 15:59
拉弧圈,说实在的,没有一定的规范性。你要拉弧圈,必须要吃住球。那你直接蹬脚发力也能吃住球,直接转腰也是能的,用小臂发力也是可以的,只是说个人的习惯问题和动作的科学性问题。楼主说的有一部分 局限性,但也给一部分人拉球启发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