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 从使用数量最多的5夹结构上看分为两大派 :
1.大芯派 这种结构目前在业余玩家手中保有量占据 绝对优势 大芯占整板厚度比例大 力材 较薄 面材很薄 通过各种木材不同的搭配 而产生 不同的效果( 也有在这种结构上加两个碳层的) 这种结构的特点:通过加厚的大芯力求达到底劲的最大化 通过材质来调节弧圈性能 和 速度的矛盾 这是一种针对40mm大球 而更加强调中远台相持能力的方案
2.老红双喜派:这个结构最经典的是032, 大芯与力材厚度差不多或稍微厚一点点 面材较薄 比起7夹的08 ,032也是强调提高弧圈性能的底板,这种结构的底板特点:击打效果非常好,配合薄海绵很容易起板,有些看似很低的球照样可以大力量起板,只是击打过程中合理控制手腕做一些压腕动作使球能上台,小球控制好,老款的狂飙H-WH ,新款的劲极8 都是类似这种结构 而劲极8更是强调其小球出色的特点。成品板中 红双喜3星的 也是这种结构 两面配薄海绵的PF4反胶 实际效果击打很暴力 小球很优秀,性价比极高的一款成品板。有位持红双喜3星的高手在球馆横扫各路进口拍子的传说确实很有道理,为什么不是拿4星5星6星拍子,因为4星5星6星结构和胶皮都和 大部分业余配置差不多。
在品种繁多,稀里糊涂的器材商引导下,加上各类业余选手必须快狐 或 狐快 打法 使得大家都一边倒的扑向名器众多的大芯派,而实际上从技术难度上看业余界弧圈能拉得像样的稳定性高有威胁的真是凤毛麟角,很多弧圈动作大要么没力量要么没旋转,但以正胶打法类似的业余高手还是很多的,击打技术相对稳定性和技术难度比弧圈要容易。击打技术也是效率最高最省力的打法。中国的直板快攻在世界上称雄多年还是很说明问题的,50岁的何志文持老红双喜正胶胜施拉格、胜柳承敏 这也很说明问题,业余玩家们当你困惑的时候 是否试一试 正胶打法(实际上更倾向于使用薄海绵反胶,技术上采用正胶的打法) 试一试红双喜3星 劲极8 切记032结构 薄海绵 重击打 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补充一点业余快攻及快攻选择器材的看法,可能会违反价格品质论。
认为快攻失误多 完全是一种传来传去 人云亦云的误解 ,实际上快攻的失误率 远远低于 弧圈 技术 ,你可能经常见到能拉出一板漂亮弧圈的业余选手,但你会发现 其拉空几率很高 无效弧圈也比较多 唯一有威胁的弧圈只能占到一两层 。就算是专业选手也有拉空的时候。
而快攻就完全不一样了 ,击打根本没有打空的问题,半高球发力击打成功率几乎100% 。很多业余人士击打失误多,不是击打这种技术不好,是没有选对器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关键问题,一定要用薄海绵,在狂3泛滥的时代,现在全民2.2mm海绵,谁会知道价值30元 最厚2.0mm的 PF4套胶 却是快攻神器, 正胶的快攻也是依赖薄海绵,很多人总误认为是颗粒好击打,君不见2.0mm的PF4反胶比正胶更好打,更多贵得死的外套也用2.0mm的海绵还美其名曰“蛋糕”很多玩家奉为神胶,仿红双喜PF4钱却赚得很开心了,厂家由于商业利益,各自心照不宣,于是红双喜也立马出天弓,金弓 比PF4贵很多,当然要说比PF4先进 这是肯定的 但骨子里还是沾着薄海绵的光 要说性价比PF4 群杀各路神胶。
40mm大球改革 推动了弧圈技术发展及弧圈技术器材的发展,很多国产器材甚至仿制成风,却严重误导了中国人,因为拿筷子的中国人天生就是打乒乓球的,天生就是快攻好手。就如同巴西人天生就是足球天才,如果你让巴西人用欧洲力量型打法踢球你觉得好玩吗?这里并没有否定弧圈技术的意思,只是这种技术天生就是适合拿刀叉的欧洲人,王涛、孔令辉都是有非常明显的中国风格的横板选手,而当今超强实力哥 马龙 也被称为加暴版孔令辉 其骨子里的中国风格 是抹不掉的 奥运会 马龙 对 柳承敏 小球上直板放不赢横板 中国人简直把乒乓球搞神了,只能说明中国从教练到人才在乒乓球上让全世界落后了几条街。
综上所述 业余选手缺乏专业选手系统的训练 所以走适合国情的路是捷径,把有限的时间 投入到无限的娱乐中去 比一天到晚换进口拍子 换进口胶皮 练进口技术 实在得多。这里可能又得罪了众多对器材有资深研究的玩家,小弟孤陋寡闻,还望海涵。
此番言论有可能触及商业利益,但绝对是说真话,不搞人云亦云的实在话,各位自己慢慢体会。
现在弧圈打法的球友越来越多,快攻稳定并且以快攻见长的球友比较少,这种大环境下打出老结构颗粒流就更难了
dhs3星……还是算了吧,还不如自己找块老流星贴贴……
最后,lz总结的应该是直板吧?但是器材这么划分难免有失偏颇
认为快攻失误多 完全是一种传来传去 人云亦云的误解 ,实际上快攻的失误率 远远低于 弧圈 技术 ,你可能经常见到能拉出一板漂亮弧圈的业余选手,但你会发现 其拉空几率很高 无效弧圈也比较多 唯一有威胁的弧圈只能占到一两层 。就算是专业选手也有拉空的时候。
而快攻就完全不一样了 ,击打根本没有打空的问题,半高球发力击打成功率几乎100% 。很多业余人士击打失误多,不是击打这种技术不好,是没有选对器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关键问题,一定要用薄海绵,在狂3泛滥的时代,现在全民2.2mm海绵,谁会知道价值30元 最厚2.0mm的 PF4套胶 却是快攻神器, 正胶的快攻也是依赖薄海绵,很多人总误认为是颗粒好击打,君不见2.0mm的PF4反胶比正胶更好打,更多贵得死的外套也用2.0mm的海绵还美其名曰“蛋糕”很多玩家奉为神胶,仿红双喜PF4钱却赚得很开心了,厂家由于商业利益,各自心照不宣,于是红双喜也立马出天弓,金弓 比PF4贵很多,当然要说比PF4先进 这是肯定的 但骨子里还是沾着薄海绵的光 要说性价比PF4 群杀各路神胶。
40mm大球改革 推动了弧圈技术发展及弧圈技术器材的发展,很多国产器材甚至仿制成风,却严重误导了中国人,因为拿筷子的中国人天生就是打乒乓球的,天生就是快攻好手。就如同巴西人天生就是足球天才,如果你让巴西人用欧洲力量型打法踢球你觉得好玩吗?这里并没有否定弧圈技术的意思,只是这种技术天生就是适合拿刀叉的欧洲人,王涛、孔令辉都是有非常明显的中国风格的横板选手,而当今超强实力哥 马龙 也被称为加暴版孔令辉 其骨子里的中国风格 是抹不掉的 奥运会 马龙 对 柳承敏 小球上直板放不赢横板 中国人简直把乒乓球搞神了,只能说明中国从教练到人才在乒乓球上让全世界落后了几条街。
综上所述 业余选手缺乏专业选手系统的训练 所以走适合国情的路是捷径,把有限的时间 投入到无限的娱乐中去 比一天到晚换进口拍子 换进口胶皮 练进口技术 实在得多。这里可能又得罪了众多对器材有资深研究的玩家,小弟孤陋寡闻,还望海涵。
此番言论有可能触及商业利益,但绝对是说真话,不搞人云亦云的实在话,各位自己慢慢体会。
您的观点,大部分赞同。
深有同感!
很多业余玩家,不停烧器材,技术却没有怎么提高。能打赢的人,用差不多的器材都能打赢,打不赢的人,换啥进口的器材,都赢不了。
好多进口器材,在名称上,概念上,不停做文章,其实,对业余来讲,选对一个适合自己的器材,就可以了。我个人的理解,底板只要控球好,底劲足,分量适中,玩着顺手,就可以了,图虚荣的,可以买几个大品牌,资金少的,国产200左右的底板也能用一阵的了。
至于是否打颗粒,如正胶,生胶,业余完全可以去尝试,但是,和反胶相比,颗粒的容错性较差,业余如果对球的熟悉程度以及手感不太好的,尽量还是别碰,坚持两面反胶打法,正手和反手,配置上适合自己的,分量适中的套胶即可,不必局限于某个品牌,大品牌厂家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情况,去试试。我最近就在体验世奥德的几款套胶。
您的观点,大部分赞同。
深有同感!
很多业余玩家,不停烧器材,技术却没有怎么提高。能打赢的人,用差不多的器材都能打赢,打不赢的人,换啥进口的器材,都赢不了。
好多进口器材,在名称上,概念上,不停做文章,其实,对业余来讲,选对一个适合自己的器材,就可以了。我个人的理解,底板只要控球好,底劲足,分量适中,玩着顺手,就可以了,图虚荣的,可以买几个大品牌,资金少的,国产200左右的底板也能用一阵的了。
至于是否打颗粒,如正胶,生胶,业余完全可以去尝试,但是,和反胶相比,颗粒的容错性较差,业余如果对球的熟悉程度以及手感不太好的,尽量还是别碰,坚持两面反胶打法,正手和反手,配置上适合自己的,分量适中的套胶即可,不必局限于某个品牌,大品牌厂家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情况,去试试。我最近就在体验世奥德的几款套胶。
[em1002]
个人认为乒坛有如武林,任何时候都会是多门派并立;各路功夫百家争鸣。少林、武当强大正统,不妨碍峨眉、崆峒、华山有一席之地,四川唐门、五毒教这些旁门左道也不会被赶尽杀绝。
乒坛亦是如此:当年直板快攻独步天下,业余界群起效仿之,也有人坚持自己的另类打法;现如今弧圈球打法称霸天下,仍然有人非要以一手稳、准、狠的快攻与之抗衡,也是未尝不可。
这一点我觉得金庸先生看得最为透彻:各门功夫本无高低,只是练的人有上下不同。当一个人自身的内功修为足够深(类比乒乓球就是扎实的基本功造诣),那么就无所谓用什么兵器,甚至飞花摘叶皆可伤人,放过来本身手无缚鸡之力、功底又是三脚猫,即使用的是最正宗的少林、武当拳法,同样是会被轻易击倒。
所以业余球友烧器材,不是不好、不是不可为,而是度的问题,主要精力还是加强自身内功修为磨练。任何好的武器、顶尖的器材,都不会自己去打球,最终打球、赢球的必定是人,是能够胜任这些器材的你们!!!
顶一下
快攻在业余比赛中 还是有很大的实用性, 遇到防守好的确实会被克制, 除非你碰到郝帅 ,君不见 非削球类 全面型打法 是很吃功底的 防守好的必须有天赋,反应快,还要多年的基本功磨练,这种类型的选手 在国家队就是清道夫,因为稳定可以扫清有把握赢的障碍,但也比较难得登顶。 不像马琳 主要靠攻击和控制 以攻代防 冲击力强 稳定性相对就要差些,如果马琳的攻击被对手封死,基本就会输得很惨,目前只有国内选手有这个能力,所以马琳对外还是很锐利还有点拐弯抹角的一把尖刀。
认为快攻失误多 完全是一种传来传去 人云亦云的误解 ,实际上快攻的失误率 远远低于 弧圈 技术 ,你可能经常见到能拉出一板漂亮弧圈的业余选手,但你会发现 其拉空几率很高 无效弧圈也比较多 唯一有威胁的弧圈只能占到一两层 。就算是专业选手也有拉空的时候。
“ 竟然认为快攻失误率远远低于弧圈!?对楼主的奇思妙想真是发自内心的-------- 话说快攻对击球时间要求很高吧,错过了点你怎么攻?弧圈球可以拉上升期、高点期、下降期,击球时间可调控的幅度大很多吧!!!还有旋转造成的弧线运动轨迹也保证了比直线运动轨迹高很多的上台率吧!!!对楼主的这个观点真是不能认同!!!谢谢搂主的分享!真能找一块称心、顺手的足矣!!可工薪阶层又怎能一款一款试呢?机缘吧。
快攻是把双刃剑。
要么赢得很干脆,要么输得也很惨。
相反弧圈型选手,即便水平不如对方,总归还是有机会,稳定性应该更高。
业余玩玩球么,无论你打快攻还是打弧圈,总归不可能练到专业水准了,所以更难定论快攻和弧圈究竟谁强过谁。
业余打球,锻炼第一,开心就好。
另外至于器材,,,
我也换了很多块底板,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板子。
转了一大圈,竟然发现OC就是自己喜欢的感觉,,,
速度虽不如之前试过的碳素,7夹纯木,或者纵横结构的特殊板,但拉弧圈手感特别好。
虽然单板的进攻威力不如以前,但我喜欢这种感觉。
I like this feeling,呵呵。
个人认为乒坛有如武林,任何时候都会是多门派并立;各路功夫百家争鸣。少林、武当强大正统,不妨碍峨眉、崆峒、华山有一席之地,四川唐门、五毒教这些旁门左道也不会被赶尽杀绝。
乒坛亦是如此:当年直板快攻独步天下,业余界群起效仿之,也有人坚持自己的另类打法;现如今弧圈球打法称霸天下,仍然有人非要以一手稳、准、狠的快攻与之抗衡,也是未尝不可。
这一点我觉得金庸先生看得最为透彻:各门功夫本无高低,只是练的人有上下不同。当一个人自身的内功修为足够深(类比乒乓球就是扎实的基本功造诣),那么就无所谓用什么兵器,甚至飞花摘叶皆可伤人,放过来本身手无缚鸡之力、功底又是三脚猫,即使用的是最正宗的少林、武当拳法,同样是会被轻易击倒。
所以业余球友烧器材,不是不好、不是不可为,而是度的问题,主要精力还是加强自身内功修为磨练。任何好的武器、顶尖的器材,都不会自己去打球,最终打球、赢球的必定是人,是能够胜任这些器材的你们!!!
[em1002]
个人认为乒坛有如武林,任何时候都会是多门派并立;各路功夫百家争鸣。少林、武当强大正统,不妨碍峨眉、崆峒、华山有一席之地,四川唐门、五毒教这些旁门左道也不会被赶尽杀绝。
乒坛亦是如此:当年直板快攻独步天下,业余界群起效仿之,也有人坚持自己的另类打法;现如今弧圈球打法称霸天下,仍然有人非要以一手稳、准、狠的快攻与之抗衡,也是未尝不可。
这一点我觉得金庸先生看得最为透彻:各门功夫本无高低,只是练的人有上下不同。当一个人自身的内功修为足够深(类比乒乓球就是扎实的基本功造诣),那么就无所谓用什么兵器,甚至飞花摘叶皆可伤人,放过来本身手无缚鸡之力、功底又是三脚猫,即使用的是最正宗的少林、武当拳法,同样是会被轻易击倒。
所以业余球友烧器材,不是不好、不是不可为,而是度的问题,主要精力还是加强自身内功修为磨练。任何好的武器、顶尖的器材,都不会自己去打球,最终打球、赢球的必定是人,是能够胜任这些器材的你们!!!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