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正手弧圈引拍位置如何能打到球,我感到很奇怪,虽然我可以打到 [打印本页]

作者: wzcqx    时间: 2012-11-11 23:15
标题: 正手弧圈引拍位置如何能打到球,我感到很奇怪,虽然我可以打到
请问在拉正手前冲弧圈球时,按照吴敬平的技术文章,引拍位置应该是小臂自然下垂;按照张晓蓬的说法,拍子应该在大腿中部,后侧一些;按照我看到的张继科和马龙比赛前的练球视频,他们拉球的引拍位置也差不多在那个位置。但问题是,在击球前手臂是跟着身体(腰部)一起走的,而拉球过程的重心转移是平行移动的,不需要上下起伏,前冲弧圈球又需要拉球的最高点或下降初期,这样击球前球拍一直处于引拍位置的高度,怎能打到最高点的球,我很不解(但我确实能打到最高点的球),请求高手解答??
作者: 琴剑飘香    时间: 2012-11-13 16:08
表述的有点复杂,呵呵
作者: wzcqx    时间: 2012-11-17 00:15
QUOTE:
以下是引用凉思在2012-11-11 23:24:00的发言:

身体的朝向不同。

 

引拍的时候双肩差不多水平,拉球的时候左肩低右肩高,所以把板子拉上去了。

那请问拉球过程重心有上下起伏吗?还是只有平行移动?
作者: xianbuzhao    时间: 2012-11-17 02:50
QUOTE:
以下是引用wzcqx在2012-11-17 0:15:00的发言:

那请问拉球过程重心有上下起伏吗?还是只有平行移动?

你的重心虽然没起伏,但是手臂(手)肯定是拉球的过程中向上了,并不是完全由身体带动跟身体平移的,不信你可以自己录下来看看。你的自我感觉跟实际可能是有差距的。

 

张继科、陈玘等人拉球的时候手臂下垂,无论拉前冲还是高调,手臂都是向上向前的,角度大约在25度到75度之间,而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纯粹向前为主。你可以看看录像,拉球的时候手臂绝对都有一个向上提拉的过程,除非是很高的近台球直接向下砸。

 

一味的迎前,一味的手臂向前发力,会造成出球路线太直,没有弧线,要么下网要么出界。

 

有网友说拉球的时候迎前靠的是转体和重心转移,手臂主要任务是向上提拉和送球以制造旋转和弧线,就是这个道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17 2:57:20编辑过]

作者: wzcqx    时间: 2012-11-22 02:55
好的,谢谢各位的解答!迎前还是很重要的,6楼说得对,我的手臂可能并没有完全跟着身体一起走,有向上的过程,向左前上方用力必然有向前且向上的过程,其实只要打摩掌握得恰当,就可以制造足够的弧线,剩下的要多迎前,并且重心转移的方向与击球方向一致(也是迎前),都是为了打出更好的速度,使球更暴,而如果拉加转高调弧圈则可以多往上用力一些,也不可往上过多,使弧线过高而没有威胁造成对方反拉。其实高调和前冲都可以拉出比较快的速度。个人的一些看法。
      我还是不清楚重心是否需要上下起伏?否则拍子够不到球的啊!重心从右脚转到左脚只是平行移动还是身体可以有上下起伏?
作者: wzcqx    时间: 2012-11-28 14:58
很养眼的帖子,顶楼主!
作者: xtzzwjf    时间: 2012-11-28 15:22
我认为重心基本是前后平行移动的,上下起伏只要过网即可
作者: 心旷神怡987    时间: 2012-11-28 15:28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作者: 球棍100    时间: 2012-11-28 15:41

正手前冲手臂没必要上下起伏很大的幅度,随着重心的提高,实际上是重心带着手臂提高了,手臂就没必要刻意上下起伏。

加转弧圈或中圆台弧圈,起伏就要大些。


作者: wzcqx    时间: 2012-12-9 18:32
QUOTE:
以下是引用球棍100在2012-11-28 15:41:00的发言:

正手前冲手臂没必要上下起伏很大的幅度,随着重心的提高,实际上是重心带着手臂提高了,手臂就没必要刻意上下起伏。

加转弧圈或中圆台弧圈,起伏就要大些。

谢谢~我就是问重心有没有上下起伏,还是只是平行移动,我知道手臂是跟着身体走的,看来是有的~身体重心是向左前上方移动对吗?
作者: shilei9899    时间: 2012-12-10 10:31

看来楼主还是有些迷惑,我试着解答一下吧。

 

引拍的位置,你提的两大教练的说法都是对的,但是他们说的应该是拉高调弧圈——也就是练习拉球初期应该学的(原文未看)。实战中这种引拍应该对于下旋球和下降期拉球适用。

 

你所说的只向前、不向上,这种打法很少见,扣杀中可能有时会用到,其它连基本的攻球都是向前向上的。

 

在拉球和攻球的过程中,重心要求是稳定的,不要有过大的起伏,或者说刻意的起伏。

 

再说说击球高点或上升期的前冲弧圈引拍:前冲弧圈的引拍应该是低于击球点10~15cm,蹬转过程中向前向上发力,向上的力量够球过网就可以了,剩下的全是向前。这个时候你再追求引到大腿外侧就肯定不对了。如果球高于球网一些,近网肯定是扣杀,如果还用拉球就肯定是不会打球的;远台对拉肯定是下降期,这个时候也不是引到大腿外侧,一般要打开大臂了(当然侧旋还有侧旋的拉法,与主题无关不多说)。


作者: shilei9899    时间: 2012-12-10 10:36
QUOTE:
以下是引用wzcqx在2012-12-9 18:32:00的发言:

谢谢~我就是问重心有没有上下起伏,还是只是平行移动,我知道手臂是跟着身体走的,看来是有的~身体重心是向左前上方移动对吗?

在右腿蹬的过程中,会有轻微的起伏,但不可抑制,不可过分看重,自然而然,尽量保持重心的平稳。


作者: gzhh1976    时间: 2012-12-10 11:04
不好,不要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观点!
作者: 奉天乒羽    时间: 2012-12-10 23:40
学习了,不错
作者: 心旷神怡987    时间: 2012-12-11 08:45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wzcqx    时间: 2012-12-28 00:36
QUOTE:
以下是引用shilei9899在2012-12-10 10:31:00的发言:

看来楼主还是有些迷惑,我试着解答一下吧。

 

引拍的位置,你提的两大教练的说法都是对的,但是他们说的应该是拉高调弧圈——也就是练习拉球初期应该学的(原文未看)。实战中这种引拍应该对于下旋球和下降期拉球适用。

 

你所说的只向前、不向上,这种打法很少见,扣杀中可能有时会用到,其它连基本的攻球都是向前向上的。

 

在拉球和攻球的过程中,重心要求是稳定的,不要有过大的起伏,或者说刻意的起伏。

 

再说说击球高点或上升期的前冲弧圈引拍:前冲弧圈的引拍应该是低于击球点10~15cm,蹬转过程中向前向上发力,向上的力量够球过网就可以了,剩下的全是向前。这个时候你再追求引到大腿外侧就肯定不对了。如果球高于球网一些,近网肯定是扣杀,如果还用拉球就肯定是不会打球的;远台对拉肯定是下降期,这个时候也不是引到大腿外侧,一般要打开大臂了(当然侧旋还有侧旋的拉法,与主题无关不多说)。

你好,我是仔细看过马龙和张继科在赛前练习的视频才说的引拍位置,他们拉的都是前冲弧圈,而且是拉打,都在大腿中部,后侧一些,(你可以自己观察下),当然他们对方防过来的球弧线也比较低平,高的球引拍自然例外。还有尚昆的斯的卡教学片中拉下旋和上旋示例也都在那个位置(你也可以搜下)。两大教练的文章指的也是前冲弧圈球。我的观点,引拍低些可以增加摩擦,而不止是有速度。 我前文中也没有提到只往前不往上的拉球方式啊,谁都知道要往上用力制造过网的弧线,只是想强调迎前的重要性,而不要一味向上失去前冲速度(很多人都有这毛病,包括我)。近台可以挑打可以台内弧圈,当然弧圈速度更快,也更有威胁,要比快攻速度快得多,所以弧圈的使用率可能更高些。远台对拉也不一定是下降期啊,现在马龙对拉时一板比一板击球早,都在抢前点,后来都抢上升期了,所以对方越来越难以招架。 我又仔细看过张晓蓬的文章后,觉得应该是自右脚蹬地开始重心有往左前上方的移动,所以持拍手能够到球。 感谢你的回答~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