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拍子终于拿到手上了,顺便赞扬一下顺风快递公司,从厦门到成都2天就到,办事效率就是高哈。一分价钱一分货的真理再次得到体现,好了,废话不多说,先上图片,大家先睹为快。
型号:64300 横板直柄
特性:5层,棉白杨木
重量:76-80
速度:低
控制:极好
全面防守,无懈可击。
一款经典的防守型底板。采用较软的美国棉白杨木制成,着重强调防守时的稳定性及控球感,非常适合以守为主的传统削球手。
这个是官方的数据说明哈,先给大家尝鲜。试打报告稍后才上,本着负责的原则。
尤拉新款toni hold一下简称(TH),综合评价是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削球底板,充分体现了德国人做工力求精致的表现,现就此款底板的性能和以前笔者打过的削球底板做对比分析,以给喜欢削球的朋友一点建议和参考哈
与之对比的底板有:1蝴蝶松下浩二铁牌(ST),2多尼克V3蓝手柄(FL),3银河李倩2(ST),4三维ECENCE@(ST),5" target="_blank">DECENCE@(ST),5世奥德305(ST),6挺拔COS-3(ST),7TSP22365(ST)总共7块底板,从低端到高端全部,基本全部囊或了现在中国市场上可以看到的削球主流底板(因为本人属于纯削打法,故人气削球底板蝴蝶朱世赫未列其中)。
为了充分体现底板的性能,笔者统一了胶皮,正手729天翼2.0 42度;反手大维388D-1 0.8
1.发球上,笔者喜欢站在中路偏反手位发反手高抛发下旋或者上旋又或者侧上下旋发球,因为天翼的胶皮比较软,且是粘性胶皮,发球只要角度和位置发的好的话,通常对手也是很难受的哈,就旋转度和准度分析,特别排个顺序哈。1>7>TH>2>6>4>3>5。
2.搓球,搓球是每个削球爱好者的必修基本功,要想打好削球,就必须先练好搓球,只要你搓的够长,够低,够短,哪怕他攻球手的弧圈球再厉害,每个球都顶住他,就算被他勉强拉几个最后拉多了手变形了自然就失误了,所以打削球的朋友自己首先不能先在对手的淋漓攻势前面垮掉。这个是基本素质哈,说远了哈,回到正题,搓球的准确性和容错性和旋转型来说,笔者是这么认为的TH>1>7>2>6>3>4>5。
3.正手高调弧圈,这项技术作为削球手干扰和反攻对手尤为重要的技术,就稳定性和准确性还有旋转型而言排序如下:TH>1>7>6>3>2>4>5.
4.正手拍击,这个对于不会拉弧圈的削球手(很少了吧),也是必须正握的技术,就上手率和怪异性综合因素排列如下:7>TH>6>2>1>3>4>5.
5.正手削一般弧圈球,我这里是强调的稳定性哈,以削过去为主,不考虑转和不转哈,排序如下TH>1>6>7>2>4>3>5.
6.正手削爆冲追身弧圈球。这里依旧强调的是稳定性,1>7>TH>2>6>4>3>5.
7.反手长胶搓球。这个作为干扰和倒板需要,一般少用为妙,容易被人拍死或者爆推。冒高率依次为5>4>3>2>6>TH>7>1>
8.反手长胶削球,大维388D-1笔者认为是国产长胶里面性价比综合性能最好的,考虑到各位球友包包里面的银子有限,所以也特别用这款性价比产品做样品哈,也以稳定性为主哈TH>1>7>2>6>3>4>5.
这种纯数据的东西可能大家看到会有点枯燥,但是这都是我这一周以来真实试打的感觉,希望给大家的器材选择和技术打法提供帮助,另外再次强调一下,我不会专门为讨好商家写一些不负责的试打报告,只是就自己打球的感觉来对器材做个自我的评价,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想给广大的削球爱好者一个好的建议,免得大家走弯路。记住笔者的一句话”适合自己的器材才是最好的器材,子预善其攻,必先利其器“找到了适合了自己的器材后,就不要再换了,练好技术才是王道,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少体校的小孩子随便拿个成品拍就可以赢一个拿上千元配置的纯业余先手。技术才是王道,器材只有在你的技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体现其价值,最后用韩愈的一句名言结束这次的试打报告那就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