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谈谈弧圈和快攻的结合问题——我的切身体会
通过学习乒乓球技术理论及打球中的不断体会总结,还有观看教学视频,我已经基本上把各项技术都掌握了,而且每项技术都进行了专门的练习,如果进行单项技术练习,我都已经基本过关,但如何在比赛中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就是一个很重要而且又是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了,比如,正手快攻和正手弧圈动作比较,肘的位置、朝向及拍面角度均有较大差别,如果解决不好在应用中的结合问题,就会出现用快攻动作去拉,用弧圈动作去打的毛病,或者不该打的打,不该拉的拉。尤其是在激烈的比赛中,根本注意不上击球动作,就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一段时间,但就在昨天晚上,问题解决了!
昨天晚上打球时,因为和低手打球,借着陪对手练球的机会,我把快攻和弧圈都用小力量的动作好好体会了一下。当时因为在球场上打球,不可能那么专心思考这个问题。
打完球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了,回来后我开始体会动作,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突然我的脑中灵光一闪,哇!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解决了,我找到了弧圈和快攻结合的最好办法了!
本打算马上睡觉的,但我又怕睡到明天再把这个办法忘了,就急忙找来纸笔,把我脑中一闪念的东西记了下来,稍加整理,就是如下内容,正确与否,还有待球友们检验:
我在前面的有关帖子中提到过快攻和弧圈在击球时机上的不同,快攻是迎球,击打来球的上升期,有时也打高点期,但弧圈,尤其是加转弧圈,要拉来球的下降期。故两种技术的击球时机不同,节奏的快慢当然不同,快攻快,弧圈慢。如何来实现这种节奏的控制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先阐明一个观点,那就是,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球友来说,反应的灵敏性、动作的速度、力量素质都已经基本定型,不可能再有什么提高了,我们提高乒乓球水平的途径应该放在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和如何合理应用这些技术上,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最重要的。
快攻和弧圈动作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两项技术在击球节奏上的区别:快攻动作快而小,弧圈动作稍慢而较大,所以快球应该打,而稍慢的球,或者稍快的球等它到了高点期或者下降前期时才应该拉。这样处理就可减少许多的无谓失误。
下面就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如何合理应用这两项技术及如何控制击球节奏?
选好合适的站位及利用灵活的前后步法进行不同站位间的迅速转换。打快攻应是近台站位,而拉弧圈最好是中远台或者远台站位。这样快攻才能抢到上升点,而拉弧圈才能有充分时间注意到动作,做好引拍动作,并把握好击球时机,而且拉完球后也会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动作的还原和下一板球的充分准备。也就是说,通过击球节奏、时机的变化及站位远近的变化配合,完成弧圈与快攻的配合。
具体操作因打法不同而异,比如,我是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我采取这样的处理球方式来控制比赛节奏,以便能将快攻和弧圈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接发球:站位中近台,接发球方式以快攻、快拨及挑打和切长为主,接发球后马上退后一步做好拉弧圈的动作准备,尤其是肘的朝向调整:快攻、挑打时肘稍靠前,拍面稍前倾或稍竖或稍后仰;而在完成接发球后马上退台,在这同时,把肘的位置调整到基本朝后,拍面前倾,完成了拉球引拍前的准备工作,等球再被对方回接过来,我就可以从容地拉弧圈球了。
发球:对手较弱时,以发长球为主,配合短球。发长球时,由于对方难以摆短,故发完球后我马上退后半步到中远台,准备拉球(加转)拉完加转后,马上还原动作并同时再退后半步到远台准备拉前冲;对手比较强时,以发不出台短球为主,配合急长,如下一板没有进攻机会,则先切长一板大角度,然后再稍退台准备抢攻。
过渡球:近台搓球时,尽量搓长,然后马上退后半步准备拉加转;近台快攻快拨时,依情况,如果对方也打快,则和对方以快打快,如果对方稍慢,则我马上退后一步拉前冲。
以上处理球方式我觉得难度较小,练熟后可以做到很高的击球命中率,因为处理球比较合理了。
当然快弧打法就另当别论了,希望我的体会能对广大球友们的球技提高有一定帮助。
总结吧,
能打不拉。
能拉不搓。
但要求稳,没有稳定的上台什么都是浮云。
能拉起的球,第一板五成至八成力就可以了,因为业余里第一板一般是起下旋,落点很重要,下一板心里没准时拉,到了正手有准时打,打时解决战斗很好的办法,拉后能打就打,拉起挂起贴上后打不成才冲。这是我的得分经验。
学习。。。。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