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工场IBAT试打体验:视频地址在下帖。
本人:34岁、男、球龄18年,直板单面攻打法。原使用器材是华瑞特2089、奥恰诺夫7层,正手套胶达克金V、红双喜天极3,反手拍里奥CJ8000、天津755。技术水平在业余中上,战胜过省队退役队员,获得过区级比赛单打前五名。技术特点:正手稳定,反手较弱,连续性比较好,步法较慢(与专业队相比),以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为主。
收到该款底板时很惊喜,从外表看,无论造型还是材质比其他底板都有突出之处。
然后深入看精英网相关主页的介绍,发现要用好这块底板,须注意的事项还是不少的。
IBAT 所配置的是双面拍里奥CJ8000,总重量:185克,
底板的外观象玩具,手柄的设计不错,拿起来就像是一把枪柄。按枪的拿法是很舒服,但我从来没有使用过此类拍子打球,除了新奇外一开始打还是很不习惯。
试打三次,每次两小时。
技术体验:
一、上手时,很过瘾,但球老往下跑,不得不改变手势让球回到桌上。发球,正反手发球以刺和砍为主,球的下旋比原来强烈了,侧旋很难发出强烈。另外,刚开始时用力不习惯,感觉到磨擦的力量足了,但碰撞的力少了,想发力时很容易就将球发出界外。
二、具体的技术体验:这款底板有利于发下旋球,正反手发下旋强烈,注意发球的时候感觉底板就是手掌的作用,用底板去砍球。摆短也不错,在正手位的短球挑拨上也是较为顺畅。反手位,技术还未有准星,拧拉这项技术目前也未掌握,实习中,但是反手的快拨有进展比想像中学的要快。
三、反手快攻,很不错,力量足,劲大,而且还原速度快,但发力还在感受中。高吊弧圈球,感觉正手没有问题,反手有时发力发得好,连续几个球能打中,有时发力方向不对,连续几个球打失。说明一下,侧弧圈球是这块板的特长,只要手腕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有个改变动作,往发力方向横带一下,球能明显感觉是侧拐了,这比起直板的侧拉要容易发力。
四、正反手的威力强大。前冲弧圈球速度不错,特别在正反手连续拉的情况下,容易发力,化被动为主动,感觉如果是技术有数的话,这块板会运用得很好。
五、防御能力,在防御过程中,能感受到对快速球和慢速球的区别,快速球难以防御,慢速球很好打,这可能是使用习惯的因素,如果使用时间长,估计能有所改观。
六、转换,转换还是挺顺利,之前我使用过直板横打,这种握姿,发力和转换速度优于直板横打。
七、变化,变化不是很强悍,但比横板好,这种底板的手腕运行可以变化,但感觉是打实力的底板,如果是拉攻打法,那能发挥极致,如果想着有如直板多面性古怪打法,估计较难实施。我也在努力实施中,如感觉握筷子似的,但未能达到握直板时的感觉。
八、对拉,非常强悍,对拉中发力是其强项。
底板正面最好是天极3、或者拍里奥ZAP 马林的正手一类,容易发挥球的进攻性。
反面是拍里奥CJ8000、小蝴蝶一类,防守比较好,而且加力时球速明显。
总的来说,这块底板握持性很好,值得拥有。作为体验不同的乒乓球打法,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一块好底板。
有球友说切套胶时切错,那可能心太急了,想清清楚用什么作正手、用什么作反手,看清楚再切,这种情况可以避免。但切胶麻烦是大于直横两种板子的,而且正手归正手,反手归反手,不能换着两面打。
1月13日晚整天练着打,反手啊,反手,怎么提高呢,拧拉,还是缺乏技术支持,动作不合理,正手的攻球还是蛮有信心的。
1月17日晚是低谷,感觉超级难打。
1月19日晨,感觉是七年之痒来了,速度不快,可能应该换换胶皮,刷刷胶水了。。
1月22日版主一言中的,我本人确实有点保守打法,特别遇到水平比我低的,遇到水平高的反而不会保守。因为这可能是心理的内在活动,想着即使让对方上手,他也胜不了我。哈哈,这种思想要摒弃。敢于创新,主动发力,才能有进步。多练反手发力是重点。
1月24日,反手短球有进步,但还得加强训练。
2月25日,很快过去了一月,因为过年,这段时间比较少打球。所以记录少了,这种打法还是要琢磨下,主要在于短球发力和反手相持。
试打视频地址 :回复后看。
第二段正手攻球:
辛勤劳动啊。。。
第三段实战:
比较帖
等待搂主视频,剪胶皮的时候没剪反?
不同握法的转换,有人很快,有任很慢,我们总结了下,原本技术所占因素并不大,更关键的是体验时不断找到怎么去找,击球点、发力和控制的感觉,
ibat比直横拍之间的转换要快很多,但是也要有耐心,多看看论坛的大家发的帖子,在群里聊聊,相信坚持体验一定收获不小。
http://www.cnpingpa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284&Id=450906
关注这个帖子。
正手攻球。
视频拍的很清晰,[em1002]
ibat使用很熟练了,记忆最深是反手拨直线,
台内的球,有时候反手直接上手了,但是还是搓的多,更多上手没问题的,
另外,建议以后多拍视频,对于能拍摄优质视频,公司后续推出所有产品,优先给具有拍摄视频条件者体验,
在拍摄角度上一点点建议,采用后上方正手位 角度最佳,就是摄像机位于近放选手的正手大角度位置上方向下俯拍,不具备俯拍条件平拍也比在其他位置要好,在这个位置能纵观选手细节动作,控制动作。
球包稍后几天寄出。
要问下 楼主
录像中你胜出的对手 以前和你战绩如何
这个很关键的呦!!
反复看了反冲兄弟的视频,相当熟练了,
这里关于反手提出点小讨论,
总结精英网试打之前体验的试球者中,有近4成的,台内反手和近台反手的快速上手成为接发球和发球后的转进攻衔接的手段,
首先从反关节问题分析,我们可以握拍后做动作体验,直板反手不用说了,拍头下沉在挑起的速度慢与ibat,
拍头形成整整长了25%的距离,ibat可以做到快,这个基础是存在的,
其次,是意识上,要主动的加强反手直接上手的主动个性,往往正手好的反手就弱,反手强的正手就容易弱,其实就是意识习惯问题,
反冲兄弟的反手在视频中体验的比较被动,主动上手的有但是相持和防守多点,有几球的反手直接挑直线,效果很好,抓住这个点,完全可以复制,反手上手和相持绝对不是ibat 的弱项,
以上旋转工场的一席观点,可能会有偏误,还望谅解,希望更多畅所欲言,哈。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