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鄙人从2004年加入球队,开始打球,至今已有9年,但以前就有基础,随队与其他县市切磋交流过,也参加过文体系统和县级运动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底板有diy单桧8mm、日桧10mm,三维v2、jooia k6、cl、现在正试打ye,主板尚不确定,初步以单桧和k6为主;正手快攻结合弧圈球长胶打法,正手长胶,反手反胶,能直板横打,讲究正手上手进攻,控制落点和角度,创造机会、攻其不备,技术水平属中等。
2、收到ibat外观别致,是纯木五夹,有点狂飙的味道,我的ibat云杉纹路并不是很好,不知其他朋友如何?重量轻,但是重量对长胶打法影响不大;手柄握感舒适,对着家里的景观树挥了下球板,看树叶的摆动,感觉比我直板力量大。但是ibat拍边切割还残留像是机油的污渍,用砂纸打磨了一下,还是不干净,旋转工场应该注意细节问题。
3、每天下午打球3小时,有时晚上2小时,平均每天不低于3小时。试打之初,配正手755-2,反手双鱼A-one
4、 台内小球不好控制,正手接小球尚可,尤其是反手小球,切一板或横打、拉,要么没有威胁,要么失误,还是自己手法习惯所致。
5、 反手位发球较好,能加上旋转,正手发球有难度,逆旋转稍好一点,正反手摆短表现不错,某一日反手拧拉特别有感觉,爽!但是我尚未掌握这项技术,半生不熟;正手挑打很顺手,力量大。对于出台的球,基本没有发怵的,正好撞上ibat的强项,可以大开大阖,尽情享受拉弧圈和进攻的魅力。
6、正反手快攻是其优点,常让对手摸不着头脑,出人意料,而且力量、旋转特别强烈。有时候对手还没有做出反应球就已经过了,要不然就是意料之外,眼睁睁看着球滑落。
7、正手拉上旋弧圈只要拉上力量,比较冲,对方很难防得住,稳定性好,失误少。有时来球力量太大,看着对手对抗不住,或者二跳弧线长,眨眼之间球已经顶到手上。
8、而正手拉侧旋弧圈只要ibat拍型垂直,一发力就是一道弧线,心里巨兴奋。
9、在近台相持,ibat不占优,只有退到中远台,才能发挥拉球力量大、旋转强烈的长处,往往难与之抗衡。
10、正反手转换是突破的瓶颈,尤其是我以前是直板,我的感受是横板可能适应快一点,没有那么大的障碍,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反手位的接发球和进攻失误多,在实战中,变化可以多端,令对手防不胜防,但是反手一横打或拉,失误是很多的,最后还是输多赢少;打了那么多天,发觉是手腕过于抓紧手柄,还是应当松弛一点,加上手法的不正确,导致失误多,现在有所改观。
从0孔位打到5孔位感受就是稳定性和进攻性的选择,从1稳定性够,失误少,到5进攻性加强,相对稳定性就减少了,具体孔位之间的差别细说不上来,惭愧!
综合评价 Ibat握拍舒适,手腕运转灵活,角度任意,进攻犀利,弧圈优美,力量充沛,旋转强烈;但是台内捉襟见肘,上手不能很快适应,正反手转换需要放弃以前固有的东西,需要长时间适应;但无疑ibat还是有突破传统的东西,有其自身的优势,毕竟挑战自我是需要勇气的。
如果非要给ibat做一个比喻的话,正如古时的长柄战刀一般,既有凌厉的攻势,又有雄浑的力量,又不失诡异的弧线和角度。
谢谢精英和旋转工场给予的这次试打机会,祝旋转工场开拓新的领域和市场,服务于广大球迷。
这两天又熟练了些,之前没有赢过一场,现在一般的已不再话下,但是碰到高手还是不行!还是有待时间。
怎么回事,怎么现在我的帖子有点不正常,要刷新一下才正常?怎么会这样?------文字部分。
说实话,不好处理,正手稍好,反手要么削、切一板,要么直接横打、拧拉,拧拉还不会。
不一样,自由式是握笔的角度,源于生活的原型,有使用基础。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