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瓦板的人在坛内肯定不在少数
悉数各式瓦板的拼花,虽都是简约大方型设计,但样式非常多
唯一不变的,就是那水滴版面
先说明,本人不算瓦迷,却非常欣赏老瓦
说道Banda off,甚至更以前的瓦板,大家可能都不是特别熟悉
我也是只看过资料图片,未曾使用过
曾经的瑞典三剑客,使用的器材,按照硬度来分化
苹果的板子最软,老瓦适中,老佩的板子最硬
但是老瓦也不可能拿着自己的板子贴上729狂飚
大家对瓦碳的手感一致认可还是为较硬的手感
自己亲自使用过的瓦板也只有Dicon和瓦碳,也都是那经典的水滴
先说说水滴版面
水滴版面的底板重心控制的非常棒
控制一流,且拍头尖锐,适合弹击
手容易自然深握,打起球来有一种灵动的感觉
无奈Dicon板身太硬,与国套搭配较难
而瓦碳手感怪异,与国套搭配也甚是难受
难道国人就如此与水滴瓦板有缘无分?
无意中发现的这块板
Banda Carrera RS,以下简称卡雷拉
蓝色的力材,不得不想到EG
本以为,这就是一款水滴版的EG
拿到手,测量了参数,发现了差别:
卡雷拉的厚度大约有6.15mm,而EG只有5.8mm
卡雷拉的重量基本在92g+,而现在的EG一般都是83g左右,当然,黄标不列入考虑范围
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是水滴版面
Banda的历史相信有不少球友还是稍稍了解的
当年作为STIGA的附属品牌
产品高端且做工精美
早期的产品代表特点有密集的大芯气孔和水切纹
早期的Avallox继承下来了,可惜现在已经看不见了
可能大家对于Banda的了解都来自于老瓦
只可惜,现在的Banda已经不是以前的Banda
星座系列就已经难觅老Banda的踪影了
水滴版面的底板拿到如今的世界乒坛上,可能已经落后好多年了
虎口小,手柄嵌入浅,容易嗝到手腕,影响拧拉
且由于版面原因,底板的绝对力量受到限制
底板的整体设计一般都偏向以控制,落点为主的球员
水滴版面落后了10年,可我们的技术落后国际乒坛可不仅仅是10年
在业余圈里,业余横板圈里
尤其是喜欢老瓦的球友
相信对水滴版面还是非常情有独钟的
欣赏老瓦“跟着感觉走”的打球意识
于是亲睐水滴版面的灵动
Banda卡雷拉,之前我有过一支FL的
被门大看上,并掳走
恰巧一朋友在国外买拍子,顺带了一支AN的
气孔虽多,这支底板的重量可不轻,足足有95g
好在老banda的重心控制好,且水滴版面偏小的缘故
底板的整体重量适中
手柄粗壮饱满,颇有欧洲风范
按照原本EG的配法给它搭配
正手38度省狂,反手F1
上台发现手感确实类似EG
击打速度并不慢,且利用拍头击打速度非常快
一种软,但是脆且出球的良好手感,酥酥的
不放大,也不会卸力
没有蝴蝶纤维那么生硬,也没有众多的STIGA那么木
那种手感就是击球的忠实反馈
拉球非常吃球
拉下旋容易,且连续拉能力强
反手拨球也非常赞
弹击起来更是一道金属声响彻球馆的上空
退开了抡起来,那球。。
。。。不解释了,陶醉ing
西门大大也在陶醉ing
相比EG在击打上更为扎实,且拉球的沉重感减弱,感觉底板在“咬球”,蓄力之后,喷出
难以想象水滴版面居然有如此之力量!
练功实战收藏三不误的好板子!!
人们苦苦寻觅的EG加强版
卡雷拉RS真的可以做到
灵动,且不失力量
控球好,且爆发力强
回想到现在的底板
新木料的运用
纤维的加入
传统纯木阵营收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
迷人的气孔没了
水切纹也不见了
所有的实心柄都缩水成了空心
确定了某一款想选一支称手的还得百里挑一
可能会有人说,你那是落后了
但那又何妨?
我又不打奥运,直通XX也没我份
喜欢这种灵动,艺术性的乒乓
那种只会抡大臂发力,机械的乒乓球
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现在很少看直播,总喜欢看一些老乒乓球视频
虽然回合不多,球也不够暴力
但总觉得赏心悦目
底板没事总放在包里,不打也带着
更多的是一种怀念
也是对老Banda这种做板工艺的敬仰
注:本文涉及了一些对于老品牌的拙见,您若是认可,是在下的荣幸,您若是不认可,没关系,一笑了之
终于把这个好货放出来了啊,来搞个巡回试打~~~
强烈支持
毒瓦斯[em1014]
同意,现在乒乓球运动员越来越缺少艺术性,都是一帮疯子和机器人,永远是暴力进攻,每个球都要上手,拉冲扣,每个球都是同样的动作。缺少风格,缺少艺术。
怀念老瓦那个时代,将艺术发挥到极致。
一直在寻找ST的,无果。。。。。[em1004]
[em1002]
瓦佩粉来顶一下。。。
说起水滴碳我也留了块,这板有个缺点就是柄太细,像我这种手小的也觉得细。
另外说下配胶,个人觉得X1+一块硬重一点的胶比较好用。 两面X1打起来轻飘飘,X1也打不出力。
楼上空白这样发的,
另VIS感觉也是有点收,但没水滴这么明显。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