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公告]前乒乓世界冠军李景光在京坠楼身亡 [打印本页]
作者: 所长 时间: 2006-7-6 07:46
标题: [公告]前乒乓世界冠军李景光在京坠楼身亡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消息:昨天早晨7∶20,李先生紧急致电北京青年报,在北京游乐园附近一居民楼有一男子六楼坠下,砸落在一辆停靠在楼边的车上,现场正在抢救。李先生说该男子是前乒乓球世界冠军。
该报记者火速赶往事发现场了解到,坠楼者在事发20分钟后已气绝身亡。
据邻居介绍,死者名叫李景光,曾是六、七十年代中国知名的乒乓球国手。在1971年春天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以他和庄则栋、李富荣、郗恩庭、梁戈亮组成的中国男队战胜了东道主日本队,赢得了团体冠军的殊荣,使中国男队继1961年、1963年、1965年之后,第四次荣获世界团体冠军。当时在与日本队的决赛中,“打疯了的”李景光没有给日本选手伊藤任何机会,以21∶3、21∶6奠定胜局,为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记者在《中国涉外知识全书》上证实了邻居们说的这些情况。
据死者的几位邻居介绍,这位前世界冠军生前患精神分裂症已有20多年,没有老伴儿及子女,此前一直是由其姐姐照顾的。坠楼时,他姐姐正好外出买菜。据邻居回忆,死者此前几周内精神看上去很好,有时还去看乒乓球训练。
作者: 南山 时间: 2006-7-6 08:32
时过境迁,现在有谁会还记起这位左手直拍、攻势凌厉的近台快攻打法、死守在球台右角、竖着拿拍的、几乎是站着不动打球、本应与庄则栋、李富荣、郗恩庭、梁戈亮齐名的一代奇才啊。
李老,一路走好!
作者: 未见 时间: 2006-7-6 08:36
(, 下载次数: 0)
沉痛悼念
作者: 所长 时间: 2006-7-6 10:58
第31届世乒赛男团决赛又在中日两队之间进行。第三盘是一场近台快攻的争夺战,李景光推挡落点巧而刁,再加上是左撇子,使河野失误频频。李景光直落两局取胜。第五盘李景光再度登场迎战长谷川,以15比21先失一局后,李景光紧逼对方反手,突袭空当。长谷川施展“牛皮糖”战术,频频拉出上旋球控制李景光的攻势。但李景光凭着站位近、速度快、落点好,取得了主动权,以21比19、21比18连胜两局。第七盘迎战伊藤时,李景光的发挥近乎完美,令对方欲攻不能,欲退不忍,晕头转向,动弹不得。李景光以21比3和21比6这令人不可置信的悬殊比分结束了比赛。在此次比赛中,李景光一人独得三分,斯韦思林杯又一次回到了中国。
作者: 所长 时间: 2006-7-6 11:03
《差点走漏了景光》 原中国队教练李仁苏
1964年4月,正值百花盛开春满江南的好时光,南京主办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国家队的队员们均代表原有地区参加了单项比赛。而我们国家队的教练则负有两个任务:一是观察各自分管的队员在比赛中技术战术的状况和他们的作风表现;二是从中发现人才,为国家队吸收新生力量。
在一个月朗星繁的晚上,单打初赛已近尾声,我和胡炳权所管队员的比赛均已完结,一看手表时间已是九点半,观众和球迷已走了十之八九,场地寥寥落落。
我俩正准备乘班车返回旅馆,迎面走来容国团,于是便招呼他一起走。但容国团说:“我还不能走,王家声还有一场没打。”当时王家声是归他管。
我问:“他对谁?”
容答:“是个不认识的新手。”又说:“干脆跟我一起看完再走吧,反正这场比赛很快就会完。”
我打开手上的《比赛秩序册》一看,王家声的对手是一个叫李景光的河北小队员。王家声是世界团体赛冠军成员、大会男单种子选手,前面几场都赢了,小组赛就剩下这一场。
球员进场了,只见走在家声后面的是一个个子高高、嘴巴大大、剃光了头、一脸稚气的楞小子,他和王家声一样也是左手打直拍。
比赛一开始,只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虎虎生威地一轮猛攻,把心理准备不足的王家声打得晕头转向,竟输了第一局。
容国团赶忙抓住换边空隙,对小王面授机宜,先敲警钟,再谈战术。经过一番激斗,王家声好不容易才连扳三局,胜了下来。
经此一役,排列小组末席的李景光,被记上了我们男队的“新兵”名单。
两个月之后,年方16岁的景光便和陈宝庆、吴宗法、于贻泽等出现在国家青年队的训练场上……
过了7年,重现国际乒坛的中国乒乓球队,在名古屋第31届世乒赛上与日本队进行了男子团体决战,人高嘴巴大的李景光,竟一口气“吃”下了三员敌将,为中国男队第四度捧得斯韦思林杯立下奇功。 可怜那位刚拿到男单世界冠军不久的伊藤繁雄,在景光手中两局球才得了9分!
如果当晚我们忽略了王家声这场“无关轻重”的小组赛,如果不是容国团的高度责任心,谁会知道有一个李景光?差点儿漏网的竟然是一尾金灿灿的大锦鲤!
作者: liusonghui 时间: 2006-7-9 20:17
当年,李景光与刁文元配对双打。好像得到过好几次全国冠军。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