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业余圈内比较流行的话就是:要打好基本功!基本功的训练要尽量少用腕!这个也是我至今最赞成的话!
当我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基本功训练中来,终于某一天,感觉对球又有了新的理解,且小有所成,于是,试着跟高手比赛检验一下,结果:山还是那座山,河也还是那条河,很多以前处理不好的球,现在还是不会处理。
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内容:到了技术进阶阶段,要合理用腕!
进技术进阶阶段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手,基本技术都比较过硬,球的旋转更加复杂化,讲求落点、追求质量。在靠基本功和手感拼对手无效的情况下,如何来应对复杂的旋转?如何来提高回球的质量?这就不得不提到腕的作用,水平有限,简单想了以下几点,如果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1、加旋转的作用。对于发球,当腕和指加力的时候,球的旋转显著增强,球的质量明显提高。对于接发中的搓球,腕指能加力,也就是俗话说的忍劲上来了,回球的质量也就增强了。
2、腕的放松有利于调节。接发球时,在看清来球旋转的前提下,合理运用手腕的外展和内收可以适应更多不同旋转的来球,并且可以将这些具有强烈旋转的球击到不同的落点,为对手回球增加难度。
3、寻找最佳击球点的作用。在看清来球的前提下,腕的合理转动用利于我们找到最佳的击球点;在看不清来球旋转的前提下,微调手腕能够保证球上台,避免直接吃发球。这里想举个自己实践的例子:拧。大家都知道拧可以处理大多数旋转的来球,拧中的手腕作用最为突出,在拧的运用中,我们必须根据来球的旋转方向和强度的不同,决定用腕的内屈和外展程度,否则,就会拧出台和拧下网。当然,腕在拧中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增加挥拍击球空间和增加暴发力,这里不多说。
4、增加回球线路的作用。我们经常遇到自己抢拉了一板,球是上台了,但没质量,被人一板拍回来,此时就应该想到用腕来加摩擦,腕的加力转动有利于增加变化,腕动时,会出现伸直五指式的多条放射性击球线路,既增加对球的正确摩擦,也增加了对手判断的难度。
5、加保险的作用。业余中,控短一般1-2板,之后就是出台及半出台球居多,如何在第一时间实现抢先上手、争取主动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由于业余中步伐和腰到位不精确,总是频频失误。这也是我们经常听到专业人士讲:在不够到位的情况下,加一板保险,这个保险主要是由腕指的临时调节做到的。另一个加保险的作用是防高调弧圈,手腕很微妙的一点点小动作会让你回击高调心里更有数。
6、台内摩擦靠腕。相信大家看到过很多漂亮的台内暴冲,但是视频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身体、步伐、击球点的迎前,实践中更多的人想到的是:猛冲一板,上不上台看运气。却忽略了一句话:台内摩擦靠手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打了很多年球,却永远不会高质量暴冲台内小球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我说的并不是会用腕了就可以每板都台内暴冲,暴冲是需要自己创造合理的机会才能实现的。
7、有利于鞭打式发力。腕指是鞭子的末梢,这里的力量,决定鞭打的质量。以前我用有弹性的鞭杆和无弹性的鞭杆来形容大小臂在鞭打中的作用;现在我就有用有弹性的鞭梢和无弹性的鞭梢来形容腕在鞭打中的作用吧!简单而形象,还不明白的,回去问问赶马车的大爷,鞭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都需要什么材料,哈,无需多说啦!
总结一下:初级阶段用腕,会增加更多击球的不确定性;进阶阶段用腕,会增加对手判断的更多不确定性!
到此为止。好象有的地方重复论述了,哈,懒得改了,欢迎各位跟贴补充!
高手啊,很有技术含量
顶
天啊,我一直受困于动作僵硬。今天找教练指导,才知道我的问题就是楼主说的----缺少进阶技术,即手腕的运用。
教练说我正反手动作都僵硬,正手的肩膀没放松,反手用肱三头发力。
他重点让我反手多用手腕,感觉用拍头引拍。
天啊,我一共就和他练习了10分钟,我感觉自己好像领悟了很多,上了台阶似的。
天啊,我一直受困于动作僵硬。今天找教练指导,才知道我的问题就是楼主说的----缺少进阶技术,即手腕的运用。
教练说我正反手动作都僵硬,正手的肩膀没放松,反手用肱三头发力。
他重点让我反手多用手腕,感觉用拍头引拍。
天啊,我一共就和他练习了10分钟,我感觉自己好像领悟了很多,上了台阶似的。
恭喜恭喜!
有弹性的鞭梢
精华
我还真是迟钝啊,5月份被教练说要反手多用手腕,但是略有感悟,但是一直没掌握。
这5个月反复纠结,不断尝试,查错,纠正。
直到今天才算是基本掌握了手腕的运用,反手拉球能拉出下扎的弧线了,摩擦好了很多。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