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正胶、生胶打法,进攻也都是以快攻为主,而快攻作为中国传统打法,又不局限于正、生
尤其是在广大业务爱好者中,反胶快攻其实是最普遍的打法
所以,建议把快攻加到本版名中,比如改成:正胶、生胶、快攻区
这样子,一个这3种放一起,虽然好像并不是严格的科学分类(有器材、有打法),但是其实这3真的密不可分
二个是可以扩大咱们的队伍,这3样尤其是快攻,在业余爱好者中拥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
。。。。。。
顺便说说个人及点体会
在精英注册后,一直来的少,最近看电视转播,突然来点兴趣
来精英看帖,看到几个有趣的问题
比如:
业余的,为什么经常弧圈打不过快攻?
。。。。。。
其实,看问题,要看大方向
其实,打法的进步,是非常依赖于器材的进步的
比如在木板胶皮拍的时代,能够有快攻吗?肯定是不行的
攻球是有的,但是真正快起来,快攻作为一个打法从基本定型到发展到高峰
全部都是依赖于海绵胶皮拍的出现
最早的木板拍时代,专业和业余,有多大区分和差别?
其实就那么回事吧,就好像中国古文里讲的:手熟而已
但是进步到快攻,由于连续进攻的需要,就需要相当的身体条件为基础
这种身体条件,已经需要根据乒乓球运动的特点,而专门进行训练和强化
中国队有很多传统练法,体育大学乒乓球教材里,大多写的有
。。。。。。
从此开始,逐步专业和业余体现出差别
差别在哪里?什么原因?
其实就在于长期的特定方向的身体、技术训练
这种长期的积累,已经不是靠个人业余时间可以简单追赶的了
社会分工的发展规律:
分工越是精细,专业和业余的差别就越大
所以美国搞高科技的人的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
快攻时代,据说李振侍原本是业余,后来自己苦练也进了国家队
但是进入弧圈时代,这种事情不会再有了
那么从这个角度反推出来一句比较让人泄气的话:
纯业余的连弧圈,其实远没有练快攻那么容易,很难达到什么太高的高度
这个我可以帮你转达一下建议,但是板块名称更改还要跟软件公司协商,比较繁琐
所以,这才会有很多感叹,业余的圈里,弧圈经常难打的过快攻
什么原因?
一般都还不是单一板球的质量不够高,而是需要连续出几板高质量的弧圈的时候,你业余的身体条件根本难以支持
反倒是练快攻的,在业余身体条件之上,还能搞多几下
这不差距就来了么,哈
从发展的历史来看,快攻主要解决的是它前一个时代“对搓防守”的问题
可以说,传统的快攻的绝招、精髓,其实都是对付下旋的
对上旋,一个是难度很大,另个是基本没什么现成的经验,需要自己摸索了
对上高一点、慢一点的弧圈,还稍微好点
但是对于低平、快速的弧圈,就很难
尤其对于正胶来说,来回起来,上升期、高点期抢不到,击球点都头痛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现在大家业余练快攻,千万不要抱着正胶不放,反胶快攻一样好搞的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
不必追求纯粹的正胶快攻,以快攻为主就很好,反胶的余地大,弧圈来了,我能对付个一两下
如果过度的这一两下,能有好的落点,在业余圈里,很快就可以转主动了
。。。。。。
业余练弧圈的,多半爱烧器材
其实呢,烧器材是业余选手很大的乐趣,从来就有,但是随着专业和业余差别越来越大,烧的也会越来越厉害
总希望能搞到好的器材,打出高质量的一板(一般都难有追求高质量的N板的)
其实,高质量的一板,最重要的基础是步伐到位,力量、发力技巧等等,真拿到暴力的板,经常发现自己打不动也
反胶也可以点,就是不要用太粘的
......
其实随着器材的进步,任何一种新式击球方法出现之初,都是追求旋转的高质量
随着这种追求进入瓶颈,就会转而追求保持一定质量而能够快速\连续
海面胶皮拍出现之初也是从削\搓进步到快攻
反胶成熟后,打法也是从弧圈起步,从尽量摩擦(发挥新器材摩擦强的特点)制造高质量旋转而开始
记得90年代看球,即使电视解说,也都是要把谁谁的弧圈有多么转的数据拉出来讲一下
现在已经根本不讲了吧
现在的方向已经朝着一个新器材阶段的后半段转化
就我个人这次看了张\王的比赛,感受很深,无论直板横板
就是在保证一定旋转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撞击的比重,追求快速抢先上手,并能够保持快节奏连续进攻
所以,乒乓技术,是随着新器材的不断出现,两种哲学交替成为主流
一个是追求一击致命,另一个是追求保持连续打击
......
从阶段上来说,正胶\快攻,是属于前一个器材阶段的后半程,追求的应该是保持连续打击为主,以抢先发动为辅
而弧圈,尤其是业余圈子,是属于新一个器材阶段的前半程,追求的是尽量提高出球质量,争取一击致命
当然从专业领域,弧圈也已经开始进入后半程发展
所以我觉得正胶或快攻,尤其上业余圈子,练这个打法,完全没有必要过度追求器材,更完全可以容纳反胶
快攻在发展期,也是不断技术创新,但是放在今天来看,尤其对于业余圈子
快攻打的不是手,是腿啊!!!
......
步法到位,发力合理,找好击球点,争取保持连续
到争斗的时候,甚至应该有意识地简化旋转,把来回今早带入撞击的节奏
随着反胶\弧圈正式进入发展的后半程,我胡邹两句预测下一个器材阶段:
随着球改大,并且还要进入新材料的球,甚至不排除球进一步改大
海绵胶皮也会变化,我预计的变化方向是朝着无颗粒发展
就是说在蛋糕化的同时,反胶的背面颗粒会逐步消失
但是新一个器材循环中,肯定也是先从制造旋转开始
不过就是不知道这次是哪个,下旋搞过了,上旋也搞过了,哈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