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直板单面攻一定要注意手柄(上) [打印本页]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6-25 09:23
标题: 直板单面攻一定要注意手柄(上)
本帖最后由 胖子 于 2017-6-20 09:58 编辑

直板,都知道,单面,就是打一面的打法,反面帖个长胶嗑一板,不算是反打,攻就是以攻为主

......

最近看了一些市面上的底版,普遍都是适合拉球\反打,尤其手柄部分,不适合单面攻

第一,为了拉球,面加大了,又要照顾反打,于是减重量,怎么减,除了板子薄了,就是手柄细了,短了

找了个老扳子,柄木长8.5,银河现在柄木只有8.0,而且为了便于拉球动作最后发力,柄木下端收窄

说白了就是握在手里更松框,不利于单面攻的定型要求

第二,同样的考虑,柄木入拍面的深度变浅

第三,为了方便反打和拉,加强威力,重心下降(当然也是由于柄木减了造成的)

......

为了单面攻用的舒服(业余的,单面攻还是主流的),目前买的新拍子,必须自己想办法改柄木,目标:

1\握着更实,便于正手攻和反手推固定板型

2\执拍更深(比反打那些),柄木要更深入拍面

3\执点更靠近拍子重心,重拍不重,各个角度变化灵活快速

上次看句话写的好,就是要有老拍子那种一握住就想进攻的冲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17 8:12:39编辑过]

作者: nndzry    时间: 2013-6-25 10:03
支持分享
作者: aas123    时间: 2013-6-25 11:14

有研究。佩服您!

值得探讨。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6-27 10:35
说的不对哦
作者: sjqka    时间: 2013-6-28 10:41
我感觉楼主适合打单桧的,日式球拍拿着就比较帅气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6-29 12:57

日式拍更用不了也

现在年纪大了,力量体能都不行,摩擦根本打不动,只能撞击了

作为单面,我还是觉得最适合中国传统直板小圆拍面,成品拍拍型

要点有二:

1\握的实,从拍面过度到拍柄,握住后,虎口所在位置基本上就是最细的位置

2\好控制\灵活,右手正常击球,拍后中指指尖\第一关节顶拍发力位置,基本上和拍子中心非常接近

......

最近搞了个银河便宜N6,觉得已够我用

拍面不错的,这个低档N系基本上靠的也是蝴蝶王拍面形状

其实和我留的60年代一个红双喜老六层纸型非常接近(应该是延续的顺风50的拍面形状,可惜那拍早叫我折腾烂了,尸首都没了,只留下拓了个纸形))

只是那红双喜老成品拍拍头部分稍微瘦点点而已,可见持久的总归是经典

中国人为啥喜欢蝴蝶王?不信你让蝴蝶王把面型改成欧洲那种长面瓜的试试

80年代后,现在经常能见到的红双喜成品拍,面形有变化,拍肩更宽了,明显看着拍子头尖

......

现在把这N6,拍肩过度到拍柄的一部分重做

按4包围法,重新靠回老拍子的型,还没最后完工

现在的拍子面太大,其实对于单面来说,155/150就够用了,甚至150/150也没啥不可以


作者: sjqka    时间: 2013-6-29 21:56
银河N6加一张达克蓝V,绝对的重炮
作者: 萨兰    时间: 2013-6-30 09:09
老的快攻板,紅雙喜,好的,其手柄的截面比較橢圓————————這樣的手柄不但和虎口貼合,而且————天然正手利

所以自然就有攻球的慾望

作者: sjqka    时间: 2013-6-30 21:49
老红双喜的柄偏扁的
作者: ywmxm    时间: 2013-7-1 09:47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1 13:56

柄木形状,主要是截面形状,其次是上下梯度

从我看的这么多,以前的国产快攻板来说

柄木的截面,顶多是正椭圆,更扁的有接近一种倒了圆角的菱形的

为什么呢?目的是正手进攻\反手推挡时候,发力的同时板型角度可以固定的很牢,不受影响

为了达此目的,整个手柄截面的形状形成,考虑了中间的板子的厚度,通常是一并打磨的

就是说上下柄木通常比中间夹的板心更窄点,板心突出的部分也要磨成大的倒角圆,而非切面

再说到柄木的梯度,因为板面拍肩的形状保证了握住以及击球时候,虎口基本就是最细处,故上下问题也是固定住的

因而柄木梯度并不大,一般也就上宽3.2,下款2.8,我见到还有上下几乎等宽等厚的,但是由于拍肩形状卡的好,握住没有任何上下的问题

......

看回现在市面的拍,普遍是为弧圈和反打设计的,不是给单面攻设计的

第一是手柄截面,接近于一个倒了大圆角的长方形

手柄中间夹的板心,基本与手柄等宽,边缘为平直的切面

柄木的梯度以银河为例,明显增加,上宽还是3.2,下宽只有2.5甚至更小

拍肩曲线挖的更深

光板拿来时候,乍一握住,还没觉得什么,因为通常试握时候,手指尤其是食指弯曲度会比较大,觉得握的牢

但是一旦对打起来,尤其是正手攻时,食指弯曲度明显减小,就是说一打起来,虎口就离开了手柄最细处相当距离了

这样设计,当然是有利于弧圈

最近观察业余单面攻人士打球,常见下意识地打几个来回,就把拍子或用左手,或用身体顶一下拍头,好让右手把拍子卡紧点

其实你认真看WEB刘的录象,他都经常有这个下意识动作的

所以,不要说千元的蝴蝶王,就是万元的,打单面攻的人你用起来也会难受

所以要想用的舒服,必须要把手柄改回老式的,适合单面攻的手柄形状,拍肩的曲线也一并改好


作者: sjqka    时间: 2013-7-1 23:08
胖子果然回复帝,都是长篇,看看就要半天
作者: 萨兰    时间: 2013-7-2 09:24
下寬2.3-2.5我都可以,寬到2.8我就用不了。
手有大小區別的。
樓主對寬度的要求,覺得適合大鉗握板。莊則棟的閉鎖式,就不適合。莊的虎口部位打磨的很細。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2 09:47

是的,各人手有不同,习惯也有不同

我回复或发言一直都是这个风格,也是早年(05年之前我就上论坛了)在论坛养成的习惯,既然是来自于全国的同好扎了堆,说问题一定不简单地说结论,一定把自己的理由说清楚,方便更好的交流

05年后论坛(各个论坛都是)风格大转向,大批的习惯用QQ聊天的年轻人来到各个论坛,于是简单地表明个态度式的聊天发言方式成为主流,甚至表情帖盛行

如今看着论坛都头痛,太多的简单回复不能达成交流和引起思考的目的,至少对我来说,仅仅看看别人是表的什么态度,纯属于浪费了时间

......

早年上大学时候,看庄写的书,忘了书名了

庄写因为他的手小,另外就是他两面攻(其实两面攻我也见过大钳式的),最重要的是他练一尺距那套之后,发力指基本都是食指和中指,而非传统的正手拇指发力了

所以他写到,他把拍柄专门打磨的很细,但是并没有说是虎口部位很细(不过从行文以及自己实际技术推测的话,倒可以判断基本确实是虎口部位明显磨细了,但不是只专门把虎口磨细),更不是说拍肩弧线磨的很凹下去,这几个要点一定不能混淆

可惜我实在是没有那福分,没见过庄的拍子,连照片也找不到看,不能确定具体是哪种磨法

但是从我接触的目前市面拍的情况看,拍肩弧线太凹,确实造成握感不牢


作者: 萨兰    时间: 2013-7-2 10:18
拍肩要考慮寬和高的問題。大鉗的喜歡寬一些。
胖子兄關注的似乎是高的問題。
國內SWORD的拍肩很高,胖兄不知用過否,什麽感受?
我習慣拍肩2.0-2.2吧,我手小,這樣才能把食指的第三節靠住。太高了,特別是靠在2、3節之間,很不舒服,還會受傷。

作者: sjqka    时间: 2013-7-2 21:25
按胖子这么说,现在的底板确实拍肩都低了很多,照顾正反手转换,当然太窄的也不行,因为横打需要大拇指按住拍肩。
作者: 萨兰    时间: 2013-7-3 09:46

胖兄的這個貼開得很好,確實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首先,握感肯定是要舒適且固定,又要便於轉換,才能發揮正膠近台的優勢。

 

這倒不在於拍肩要有多麼絕對的高度,關鍵還是個人。

 

但是——似乎我親見的老08肩膀都較高(sjqka版主的那隻也一樣),但是,它們的主人都把肩膀打磨得比原先要矮。現在常見的,球友手中和我常交手的,兩隻08都是。這兩位手都不小。

 

他們的打磨,還不是削出漂亮的弧形,比如12版主的打磨的劍中王。他們直接是用刀,削成平平的肩膀,我對比下來,和我的一樣,肩膀都在2.0-2.5之間。握感相當的好。

 

但似乎又不能太矮,我自己打磨壞過。拇指食指都不舒服。

 

有很多問題不是很明白的。曾經以為自己很明白,再回頭看,似乎又不對。

 

還有就是食指部位。現在的底板在食指斜坡下都有2mm的坎,且斜坡是平的。老底板的坎只有1mm不到,且斜坡呈凹下的弧形。這2mm的坎,是要大家把正面的膠皮貼滿?才這樣設計的?貼滿其實對食指影響不大,就是拇指不太舒服。這個不知大家有什麽想法。反正那2mm的坎不磨一下,確實不舒服。而斜坡呈凹下的弧形,又是作何考慮?

 

又不論平坡、凹坡,角度大一些,食指的受力會好,會牢固。有的加一塊小木頭,我也加過,後來還是不要,因為會習慣抬肘,回反手的話,壓不住球。

 

看了一些帖子,感覺打磨上,久洲兄台有點那個意思。但太狠了些。後面的柄是要磨出虎口那一圈的比較凹下,是左推右攻很舒服的。陳龍燦也是這個打磨,但不狠。

 

要握感,在拍肩、食指、虎口三個部位,都要考慮的。


作者: davis_dai    时间: 2013-7-3 15:41
我觉得stiga的直板CS柄就很不错
作者: nndzry    时间: 2013-7-14 18:26
再次进来学习、琢磨一下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16 10:21

所以说下我个人总体的看法

就业余球手来说,具体的打法一看个人兴趣,二看个人条件

如果个人确实有兴趣,喜欢就好,如果没有特别的偏好,那么一定要注重发挥个人条件的优势,不要被流行的东西牵着走

......

就直板来说,我个人的看法,是身高非常关键

以1.77/1.78为分水岭

因为推挡和反打,发力的机制是不同的

推挡是向前\向下发力,反打是向前\向上发力

身材矮了打推挡,压住球很费力

身材高了打反打,需要降低重心,简直就是蹲着打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16 10:27

蹲着了以后,影响步法的速度,其实也要影响到两面摆速的

这样一来,整个节奏就慢了,典型的就是许

不是我看死他,他的球这个样子,很难再往上走了

直板的节奏加不上来,那还不如改横了

......

选定了反手的技术,就轮到选是单面还是双面

对于反手以推挡为主,打法以快速为主的

个人认为除非你能练到不受影响,否则还是以纯单面为好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16 10:32

反手以推挡为主,甚至把推挡当做主要技术之一种的

握拍还是以虎口紧握为上

具体可以参看马林\刘国梁握拍

纯反打的,比如王,那虎口离柄木老远了,有活动空间才好转换和反打发力也

......

昨天另一帖曾说到表扬银河

其实我倒觉得他该批评,该表扬的反倒是世奥得呢

拍肩高无所谓,你喜欢低自己去打磨就是了

拍肩低了想弄起来,4包围法那手艺\工程就麻烦的多

可我偏还喜欢银河,因为我纯单面,还是喜欢偏厚实\硬朗些的底版

所以我选的银河,可惜就是拍肩太低,非得自己动手术来搞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16 10:37

既然告别成品拍,自己选拍了

那么第一条,没有人是标准的人

拍子买来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打法\握法,不合适的地方动手术,大改

重点是柄型\拍肩,不爽的还可以改面型

......

所以我主张,买便宜底版,充分地改到适合自己

比买贵的底版,效果要强

从个人能力来说,我觉得我的技术能力,并没有超越便宜的银河N系列,或者说我的技术能力并没有说银河N不够我用

你拿来马林的手板给我,我也还是这个技术水平,我也发挥不出那武器的效果

武器还是最适合自己的好

与其买个贵的蝴蝶王当宝贝,不如买个便宜的银河N放手大改到自己用着最舒心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7-16 11:45
拜读回复帝
作者: sjqka    时间: 2013-7-16 20:34
胖子你看,直接在网上买板胚自己diy,是不是更好些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17 08:22

板坯,适合于自己对于底版性能有特殊要求的人

想搞一点特殊路数的人,DIY是个很好的方法

......

其实我很中意上次某斑竹竞拍的那个便宜蝴蝶王

因为对我来说,反正是板形\手柄都要重做的,只要有一面完好就足够了

当时还发愿说如果中了,就写个DIY帖发到这里,可惜没能中

......

至于说我自己改板,主要是改手柄部分,顶多拍肩太凹了,曲线改高点起来

板面的形状,其实相差很少点,完全可以不动

我也曾在淘宝看过,只找见所谓单桧的板坯,夹板的没看见

......

之所以不选

一个是因为,即使是有夹板的,性能不摸底,远不如大厂的常规品种能让人心里大致有数

结构上是否经过反复验证?工艺是否完全过关?

二个是我买了几个银河的N系,稍微关心点的都懂的什么意思

有哪位还能帮我找到比N系更价廉物美的板坯吗?

和大流水线级别数量拼成本的事情没人会干吧,哈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7-17 08:56
胖兄把自己改手柄的照片传上来,大家学习学习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17 10:03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第一次上图,不知弄对了没有

......

制作说明:

1\采用的4包围法,就是原来的柄木弃之不用,原来手柄部位的板心,留下中间2公分宽的一条,边上的切去,以便拼接

2\柄木为重新制作,宽度\厚度基本为上下相等型,宽度为3.0,厚度为0.85

3\重新做的版心拼条,突出柄木的部分,仿照老板打磨为随柄木曲线的圆弧边,不是现在新板型的切的很平的那种

4\这个是第一次制作,做用版心拼接条现在看似乎还是有点小了,拍肩曲线似乎还没有完全够高,但目前使用尚可,如不够的话,以后再次制作时候再进行加高

5\所用木材为普通白松,版面形状保持原形暂时未动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7-17 11:39
这个板子看起来较惨烈啊

另外看起来拍肩也不是很高啊。胖子拍肩的习惯的数据是多少?给个参考一下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17 14:26

1\这个是6月份才买的新扳子,不是旧的.

我因为不喜欢用个新的白惨惨的扳子,所以所有的板子买来,第一件事就是先染色,尽量找些黑墨水,往黑里整哈.

2\需要补充的是,原柄木长度为8.0,自己新做的柄木背面是8.5,正手这面更达到8.7,就是说比买来的板子,柄木进占拍面更深入0.5公分以上.

3\柄木的截面,并没有磨成菱形或者是很尖的枣核,还算是比较肥润的吧.

......

1\拍肩目前也并不高,只是目前使着还行吧,如果下次再整过的话,肯定还是要进一步加高.

正因为如此,原本准备柄木背面\侧面进一步进行特定部位凹陷打磨的,也就没有磨,虽然在有些位置已经画好圈圈了,也是等如果下次再整的时候,总体到位再说,毕竟目前使着还行,先用着.

2\其实这拍买来,去掉塑料纸,带字一面底端面材有个微小的坑,30几元的东西,实在犯不上折腾,干脆用另一面,于是有字这面留在外了.

厚度为7.1,原重85.6,这次整完96.8,面上所做标记,原空板重心为A1,带胶重心为B1,整完后,空板重心为A4,带胶皮重心为B4,实际上是往手握的这个方向靠了,可以更加操纵灵活.

3\拍肩的数据给不出也,老实说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量哪个位置,没太整明白


作者: 夜色兰    时间: 2013-7-17 15:00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7-18 08:49
我倒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24 17:0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我记忆中的016

那个帖中说到,比032资格更老的专业板016,也是尾部带钢印的

当年我没买到,后来曾经见到过

记忆中就是这么个拍面形状,像个鸭梨

记得当时耍了几下,快攻还挺好用的

......

这次找出个角落里的烂板,好象是个5层的,厚度6.2

按记忆中的形状切一个,柄木是重新做的,找了个别的胶皮帖上,也没在重新剪形状

结果,这么看来其实和N6的面形(帖胶皮的有效部位)也没差多少嘛

难道是我下手不够狠,切的不够梨?

这细溜的肩膀握着很扎实,比那些高耸着肩的拿着舒服的多了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7-25 10:55
楼上看看河野满的板子,就是梨形

老兄的板子怎么都搞得很惨的样子?

作者: sjqka    时间: 2013-7-25 20:24
我印象当中的老板子没这个样子的吧,80年开始我已经在打球了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26 09:05

这个是染色染的,是个红大妈最低谷时期的成品拍,好象是4***

5层的032结构,但是和032就天上地下了

而且薄的,软而不弹,没啥意思

......

河野蛮的拍子我没见过,不过如果说形比较像是合理的

反胶进入弧圈时代之后,国内器材创新的一条重要之路就是模仿了

016比032资格更老,形状上模仿最新潮的弧圈打法的拍形,是题中应有之意

......

似乎016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这个是我印象中的,因为我没买的,见也是只见过一次

不过从当初印象中,似乎此形并不是用者后来自己切的

其实专业斑形状也很乱的

当初买来032就是那种两肩膨出的大水滴形

结果后来见到一个省级队员手板,却又和中国传统的快攻小圆板一样,就像是60年代红大妈成品拍形状

但是看到电视里陈龙灿用的那把,却又和我买的一样是个大水滴(那个版面的,明显是比快攻小圆板大了一圈)

到如今我也没完全搞明白,032出厂到底版面形状有多少种

有谁手里有016的,还请上个图来给解惑一下,感谢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7-27 10:09
见过的32都是肩膀膨出,都是改小了好打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27 10:44

是的,我后来见过的032\08,全都是大水滴

但是,基本都是市场版,应该都不是省级专业队员的手板级别的

也就是说,顶多也都是和我那一样,属于制作时候是按照专业队要求制作,然后厂里或者专业队选下来不要了的

但是当时也没好仔细地问那省级队员,这板形是出厂就这样,还是按他要求后改的

所以这个疑问始终没有彻底消除

......

大水滴面形,十分不好用,尤其是对于攻球为主,或者是单面的

不过人家陈龙灿使着似乎挺好,咱也就无话可说

至少来说,要想改形状,陈完全可以改,肯定是有专门的师傅为他们服务的

......

到如今,两个032,一个早折腾烂了,尸首都不见了

另个面形也折腾的面目全非,也都不用了

其实这东西也没那么神,时代进步的很快

我现在用着N6,觉得对于快攻都挺好用的了,弹性似乎还是偏大了点

工艺上进步是明显的,工艺精度一点也不差于当年032的水平

材质就另说,毕竟现在都是软材当家了,很难严格对比


作者: sjqka    时间: 2013-7-28 22:07
省级用的我有,也是大拍面的,和蒲扇一样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7-30 09:27
确实。昨天见一032,确实大。难道我以前见的032都自己修过?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30 09:36

我以前见的032,只见过一次小圆拍面,是一个省级队员的手板

见过的其他的,都不是这个级别的手板,基本都是高级市场板吧

而这个省级手板也很沧桑了,边缘也是磕碰很多了

所以难以判断这个小圆面形是原生的,还是按照队员要求原厂订制的,还是队员到手后自己找途径修改的

当时因为不熟,也不好多问,所以存疑至今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30 09:53

云海想问为什么板子变软?

主要不是为了增加回球的力量,旋转更谈不上,我记得好象你也写帖,老早就知道硬海绵比软海绵出球旋转更强的

变软主要是为了容错!

......

现在弧圈回合多,有大球的原因,有器材容错性大增的原因

绝对不是只因为队员回合能力更强(当然这也是因素之一)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7-30 11:33
我不是问为什么变软

我想问胖子兄认为什么结构的板子才是适合正胶单面攻的“硬”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30 13:34

我不打正胶,我是反胶,但是基本以快攻为主

......

所谓硬,针对的是以前的对抗模式

下旋控制反手为主,找机会突击或者抓对方冒高,一击得手

条件是小球环境,球速\旋转都较强,回合不多

......

现在首先条件变了

大球了,球速\旋转都有所下降

软板流行,回合显著增多

目前的对抗模式为:

力争尽早进入上旋回合模式,在回合中找机会

......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7-30 13:37

所以我觉得为了适应目前条件

一个是要重视和加强回合能力

另个就是在单板打击力和连续进攻之间,重新找到新的平衡点

板子也要比从前的软一些为好,以利回合能力的提高

......

至于正胶的具体用板,说不太好

但是如果思路从控制突击转变到先对打起来再说的话

也不一定就非要多硬才行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7-30 14:48
QUOTE:
以下是引用胖子在2013-7-30 13:37:00的发言:


至于正胶的具体用板,说不太好

但是如果思路从控制突击转变到先对打起来再说的话

也不一定就非要多硬才行




这个值得思考。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7-31 09:42
但是,完全是要“对打”,全撞击的话,也软不得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8-9 08:53

最近找了个过去老的成品拍,发现一个问题

记得上次在云海的制作帖子里,问他为什么拍柄完成后要上清漆,按说现在的处理基本都是不上漆的

这次试了个老旧的成品拍,发现柄木及背面如果有漆的话,对于纯单面来说,似乎握持的摩擦力会增加一些

反倒是现在光面木板的话,如果后背不帖胶皮,握起来总觉得摩擦力不够

......

在别处发现一个不错的帖子,特地转来一下供参考:

转帖:

打乒乓球一定要学会抢位

一定要学会抢位-------判断好球,尽量把球质量打出来,用脚步抢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拉开球和身体的适当距离,舒展地将力量通过动作姿势释放出来。

从发球起接发球起,抢位一定要贯穿在每一个球当中,你每接一板球,你的目的就要明确,是为自己抢到合适的位置准备的。逼追身逼两大角,长短结合,你就是要让对方回来的球尽可能在你能从容移动身体的范围内,如果来球超过你的移动范围,那就证明你的球质量不如对方高,你的意识不如对方强。你的动作必然是勉强的。

只有熟练学会用脚步抢位置,你的球才是活的。哪怕就是练成一步的移动,身体的协调性也会得到充分发挥,打球就是要能在短兵相接中站得稳,移得开,练球型的人才可以成为比赛型的人。

比如搓球,你搓出去就要瞪大眼睛看是不是符合你的需要,对方回过来的球是不是适合你移得开脚步,如果质量高你勉强去主动大幅度抢位移动,那么失误必然增大。这时候你就可以沉稳的继续搓一板,或者变线逼长摆短,或者同线路逼长摆短。到对方回过来的球质量不那么高的时候,或者自己已经预判成功的时候,那就立刻实施主动抢位。这也是动作上后发制人,意识上先制人的一种体现。

发抢接发抢都是同一道理,上旋相持下旋相持也都是同一道理。

质量高的球小幅度移动抢位,质量不高的球大幅度移动抢位。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8-9 09:01

应该说,脚步问题,对于以撞击为主的快攻打法,尤其重要

......

过一阵,我也准备弄点清漆来,把拍子除帖胶皮面那里保留裸木外,其他部位都上道漆,试下握持摩擦力是否有改善

......

也懒得写什么大帖了,就在这里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耐心逐页翻看的人,自然是能够看到的

......

成人练球的优缺点

优点:

1\能够理解抽象的文字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

2\由自我反省\自我总结的能力

3\能够具有约束自己逐步改进的能力

缺点:

1\相对于小孩来说,超量恢复能力欠缺

2\以前积累下一些坏的动作毛病,不是白纸一张

3\基本上没可能碰的到像少年队那种耐心培养人的教练

......

结论:

成年人练球,一定要学理论,要认真学还不是似是而非,要学会以赛代练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8-9 09:14

小孩子,超量恢复能力很强大的,头天练的一身透汗,睡个好觉,第二天啥事没有,继续

他们从头练起,白纸一张,认真地按照正确的东西,长期不懈地大运动量训练,养成正确的肌肉反应

带小孩子的教练,专业队的,基本都很耐心,这个里面还是有着事业的追求,绝对不是金钱那么简单

对于一个有各种陈旧毛病的成年人,哪里去找加倍耐心的教练?

真的很难奢望啊,当然如果能碰到,一定要珍惜

......

即使碰到,教练能整天陪着你吗?

纠正各种老毛病,真的还是要靠自己

要时时刻刻注意,甚至每打一个球,都要有个习惯性的反思:有哪里打错了没有

成年人了,不可能像小孩那样让教练整天盯着你,需要自己对自己有要求

自己有追求,才能进步的快一点

......

自己给自己当监督,不懂理论行吗?

所以理论一定要学,而且要尽可能地多学,学透

平时打球,还要在基础理论之上,多加思考和琢磨

这个长期的坚持,有用处的,除了分析\监督\改进自己之外,对抗中难道你不分析对手吗?

对于对手的强大的分析能力,难道不是战斗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乒乓球,是项对智力要求挺高的运动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8-9 09:27

云海写个拳谚,非常好,非常值得认真看过

武术和乒乓,都属于实践性项目,对抗性项目,有很多共通的地方的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打拳,犹如无舵船

......

成年人练球,必须要学会以赛代练,学会活用各种条件

因为你没有时间也没有体力,进行大块时间的专项基本训练,所以各种训练,必须要结合在平时赛与玩的过程中进行

还是那句老话,自己对自己有要求,有会有办法

......

其实,在专业队当中,越往高级队伍走,普通的基本功练习时间越少,越多实战型专项训练

比如马林,台内挑打,为什么打的好?

是以为有专门的教练给他喂球,人家几十万次地这么练出来的,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打的

......

对于学球来说,我觉得,看也很重要

记得当年在武汉上大学,那时根本没有这么多资料\视频可看,毕竟才90年代

每到没课或星期天,我就跑到阅马场那后边,省体工队有个训练基地,去看人家训练,一看一下午,好在我们学习离的很近便

人家练一上午,比如练基本功,正手攻,几千下

其实,没有任何两下是一模一样的吧,但是核心的东西肯定是一样的

这样一下午,几千下不完全相同,但是有共同核心的动作看下来,其实非常有助于你理解他们的核心是什么,甚至比你看一个视频标准动作,同一个动作看一下午,更容易理解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8-9 09:49

枯燥吧?当然,但是干任何事,要提高,就一定都是要过这个枯燥的关

其实这个和学写字一样的,心摩手追,光拿起笔在纸上写,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看帖\读帖,揣摩他

要说的话,现在条件多好啊,各种书籍\视频资料\网站,学习的材料非常丰富充足

......

有碰到人来问,为什么正手攻练了用不出来?

因为缺乏实战型专项训练,应该尽快学会以赛代练

......

正手攻基本训练,确实重要,但是光有这个是不够的

对抗中,能靠的住的正手,一定是平时按照全台奔正手的方式刻苦磨练出来的功夫

站定点会打的正手,不会跑脚步,或者跑一步就已经动作变形\姿态失控\击球点落空,对抗中是指望不上他的

......

所谓以赛代练,不是说真正的比赛,其实就是和平时普通的玩球差不多

两人发球开打,每个球都有输赢,但是不记分,也不去管他几比几,够不够一局几局,但是每个球都当成比赛打,有什么着使什么着,并不是刻意的对练,是对战

要活用各种条件,尤其不要怕和水平不如自己的人打球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8-9 10:02

前几年曾经羽毛球比较盛行,我家领导说,我们也去打球

领导刚开始学,还是最初级的,站后场定点回击高远球的阶段

我和她说,你也不用非要回击出后场高远球,那太累了,你就随便打就行,觉得该短就短,该长就使劲往后场打长就行

......

后来实践证明,那段时间,是我长球最快的一段时间

我每一个回球,都是回到后场的定点,而且是固定样式高远球,而对面回过来的球,却是什么样的都有

于是我努力地跑每一个击球点,还同时想着自己跑的步伐对了没有,无论什么来球,都是尽量回到后场某个定点的高远球,自己再对自己提高要求,落点要精确

于是她打的开心,我打的也开心,她的目的达到,我自己的联系目的也达到了

等到我把后场左中右3个点都练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球还是很有用的呢,也可以赢不少人,反正我就是放给你,你能打多少下嘛,你回来什么球,我基本都能放的到3个点中一个(当然这个也是对上水平一般的人,不要拿对上专业球手来抬杠)

.......

乒乓球也一样,虽然乒乓球对抗性更复杂,水平有差距的对手,更难在一起练球,但是办法还是有的

只要你对自己有要求就行,无非就是降低给对手的难度,提高给自己的难度就是了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8-9 10:15

比如碰上个水平低于我的球友,其实练正手普通对攻反倒是练不起来的,那咱们还不如就以赛代练就是了

开球,进入对抗的状态,但是不用记分,当然非要记分也可以,不过自己把比分忘了他就是了

.......

比如我最近想练侧身攻,那我就第一板搓回去的球,尽量方便你回搓我反手

我侧身抢攻,不过既然是我想练的,说明这项我其实一般,开始估计就是打不上

练球嘛,都是从打不上开始,慢慢提高的

对手很高兴啊,看来回对方反手这下好用的,既然管用,下次还用的

这不就是以赛代练了么?用不着你先跟对方商量,你给我喂这个球啊,结果人家喂的时候,还得想着不能让你个个都打不着,否则不显得成心不帮你练了么

这多好,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每个球都是从对抗出发,尽可能地难,就是为了让你打不着,而你以赛代练,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出发的,练出来的东西,将来对抗中当然是好用的

......

练了几个月,终于打上了,但是自己反思下,还不够

为什么?套胶42度的,很多只是借力,挂过去\碰过去的

撕下来,把38甚至36度的换上,就是要练侧身转腰\发力,就是要把发力打认真练会才行

练会了这个,再练侧身可以两条线,然后再练打斜线这下降低难度,就是要让对方能回你直线大角,自己再练侧完了接扑正手

......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8-9 11:51
最近和几个削球的打,感觉突击有进步。

还是找自己觉得别扭的对手多打,很涨球。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9-2 09:33

第2次改进,底版为另一只N6

拍肩在虎口处继续加高

 

(, 下载次数: 0)

......

柄木比之前要更细一些,截面更向枣核形靠拢

(, 下载次数: 0)

......

N6虽为5层,但力层很厚实,可惜图片清晰度一般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9-2 09:41

面材很薄,似乎0.5还不到,力层很厚实,接近2.0了,大心接近3.0

这个结构使得这个板比较硬挺,个人觉得快攻还挺顺手,价格便宜

不过如果正胶的话,估计还是不够硬朗

......

前段淘了个好成色的老盾牌,6层的

结构似乎是老顺风那种,就是两个3层叠加起来的

厚度大约7.5,实际看下来,面层不到1.0,第2层也有接近2.0,中间是同向的两层合一起的,也是接近3.0了

如果把中间两层同向合一起的,暂时看作一层的话,和这个5层结构非常接近了

当然两层粘合的比单独整层,应该是更加硬朗一些,另那个6层似乎是椴木,材质也有差别

哪天找个空把也拍个图来看

这次新改进的版面形状,特意向这个老盾的形状靠拢了点


作者: nndzry    时间: 2013-9-9 08:57
QUOTE:
以下是引用胖子在2013-8-9 10:15:00的发言:

比如碰上个水平低于我的球友,其实练正手普通对攻反倒是练不起来的,那咱们还不如就以赛代练就是了

开球,进入对抗的状态,但是不用记分,当然非要记分也可以,不过自己把比分忘了他就是了

.......

比如我最近想练侧身攻,那我就第一板搓回去的球,尽量方便你回搓我反手

我侧身抢攻,不过既然是我想练的,说明这项我其实一般,开始估计就是打不上

练球嘛,都是从打不上开始,慢慢提高的

对手很高兴啊,看来回对方反手这下好用的,既然管用,下次还用的

这不就是以赛代练了么?用不着你先跟对方商量,你给我喂这个球啊,结果人家喂的时候,还得想着不能让你个个都打不着,否则不显得成心不帮你练了么

这多好,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每个球都是从对抗出发,尽可能地难,就是为了让你打不着,而你以赛代练,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出发的,练出来的东西,将来对抗中当然是好用的

......

练了几个月,终于打上了,但是自己反思下,还不够

为什么?套胶42度的,很多只是借力,挂过去\碰过去的

撕下来,把38甚至36度的换上,就是要练侧身转腰\发力,就是要把发力打认真练会才行

练会了这个,再练侧身可以两条线,然后再练打斜线这下降低难度,就是要让对方能回你直线大角,自己再练侧完了接扑正手

......

 

很有参考价值。支持分享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9-10 09:20
这次改的照片。有旧的味道。胖子兄不要又把板子再涂脏吧…………[em1005]

至于老盾,真难得有好的。过段时间我手痒了,再收收。

这么高的拍肩,怎么执拍呢?要么胖兄的手是天赋异禀的?

大钳?小钳?闭锁?中钳?

握拍法上个图片?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9-10 10:31

这个已经上过色了,用的是茶水,早已不是本来白色

......

握拍图上不了,因我是右手握,自己照不了图也

不过拍肩并不很高啊,也许是图片显得高

柄木的话,上宽3.1,下宽2.8,整个磨的偏枣核,握着并不觉得太粗

按这个尺寸,对照图片估算下,其实并不比世奥德那些高拍肩的差太多,顶多也就是高点点而已

当然比起银河原本出厂的那种是明显高了

......

可能我的握法更接近于大钳?具体说不好

加粗了柄木之后,明显的感觉就是推档感觉好了很多很多

原本银河的出厂设置,明显是弧圈/反打的形式,柄木短而细,拍肩凹的很厉害

对于推攻打法的感觉来说,整个握拍根本就是虚的,握不劳,改了之后舒服多了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9-10 13:50

盾牌来了

6层机构,其实就是两个3合板对称地合在一起,所以最中间的两层,其实是完全同向的

甚至可以看成是大心劈成两层再粘合住的一个5夹,看这厚度分配,是否和银河N6非常像呢?

总体厚度7.5

......

个人看也不是很老,顶多也就90年代,到不了90年之前

......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9-10 13:53

1号改的板,又重新做过了,也是按照后来比较满意的2号形式做的

其实就是柄木磨的更接近枣核,其他地方曲线有些小修,更接近几何线条的简单曲线了

......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9-10 13:55

来看看银河N6的出厂模样

拍肩很凹,柄细,截面接近长方形,典型的弧圈用的柄

......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9-10 13:58

因为上次晚饭后出门散步,拣了一个木门包门用的木片,刚好7MM厚度,红榉材

可以拿来做改柄的镶材,足够10个8个拍子用的了

......

已改好的3号\4号拍

......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9-10 15:55
其实手工活做得很细的。就是涂脏了之后就看不出手工的功夫了。

赞。

还有那块盾牌,确实成色不错。仿顺风结构,不过力材厚,又像032.

没有柳桉,全椴。我也有一块,中间也两层而较薄。

作者: 运海12#    时间: 2013-9-10 15:55
你要是小钳,绝对没法推啊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3-9-10 16:36

盾牌确实新,几乎没怎么用过

看材质是全椴的

......

新改的3和4号,还没有刷颜色,是原来的本色

N系列我买了3\4\6\8\9,结果用下来,觉得6挺适合我,从结构来说,既能体会到大心的好处,又和以前的老扳子有接近的意思

不过也许是产品批次不同,结果开出来,一个是实心柄.另一个装柄木的位置板子上一个大通孔

于是把通孔部分截掉,全部改成榉木,虽然还没粘,但是感觉下来榉木扎实沉重,重心被拉近手柄端

其实2号也是带通孔,截掉改用做柄木的木材接的(具体什么材,说不上,榆木?)

但是粘了打后觉得重心还是太靠拍头了,我本人更喜欢重心靠近执拍手

如果这个全榉木的重心过于靠后的话,下次打算改为不再将通孔部分截掉,而只是用榉木小料将通孔填满就是了,应该会把重心调到一个适中合意的位置

......

小DC拍细部还是困难,正好今个刚弄来的微距头,可惜就是室内光线不好,1/8手持,清晰度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10 16:38:03编辑过]

作者: 埃辛诺斯之刃    时间: 2013-9-19 22:24
[em1007]
作者: 似乎飞龙在天    时间: 2013-9-21 12:15
分析的很到位
作者: 内海    时间: 2013-12-6 09:14

胖兄的盾牌很漂亮

 

出了吧


作者: 内海    时间: 2013-12-17 09:38
胖兄不妨试一下蝴蝶吉田海伟
作者: 喜喜032    时间: 2014-5-16 14:33
其实最重要还是技术,至于握拍手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作者: wyz    时间: 2014-6-6 22:24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作者: 瞳孔被打散了    时间: 2014-6-18 04:40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wyz    时间: 2014-6-24 22:29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4-10-16 19:53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经过最后的调整和精磨,已经算是完工,说下修改的要点:
1、图中可见,柄木宽度明显比原装的要宽
2、柄木的末端,是一个纯斜面,老的拍子这部分有些凹的带些圆弧,现在新的产品也基本是纯斜面了
3、柄木更加深入拍面,对照3图原配的柄木与拍面钢印的相对位置,以及4图修改后的位置
。。。。。。
当然柄木的侧面修改后,整个手柄截面接近于菱形,整个前面已有过图片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16 19:59:12编辑过]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4-10-16 20:07
讲这么多,还是远不够的
所谓修改者,终极目标还是为了配合自己的握法
所以要继续讲,把我自己的握法也讲清楚,这样看贴的人,才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改
看过之后,如果你自己也需要修改,则可以得到一定启发,要知其所以然才行
。。。。。。
讲握法之前,几个大前提要讲清楚,否则容易误导他人:
1、我是打单面的,左推右攻为主,直拍反打的人,没啥参考价值
2、为方面拍图,所有的示意图是左手拿的拍子右手用手机拍的,实际上我是右手执拍,这样也许有些许误差,看的人要知道
3、握拍法这东西,和每个人的手指生理特点也有关系,故仅供参考而已
。。。。。。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握法的要点:
1、拍后三指
中指自然弯曲于拍后,无名指、小指随贴于中指,并给予中指助力,但这两指不接触拍面
无论是正手攻还是推档,都是主要以拍后三指,尤其是中指发力为主
2、要特别注意看中指
中指的第一指节,侧面接触拍面,基本上这一指节全侧面接触拍面
有很多人只是中指的末端甚至指尖接触拍面
3、正面的食指
食指第二关节大致位于拍侧面位置,食指第三节随势基本上是贴于拍侧面的
食指第二指节基本悬空,位于拍侧面与柄木之间
食指第一指节,基本上全部紧贴在饼木末端那个斜面之上
4、大指
我这握法,大指是最自由的一指,正手攻用于压拍,掌控拍面角度微调,推档时候甚至可以伸直用于调整拍面角度
。。。。。。
个人感受:
1、上大学时候,我也搞了本体育院校的乒乓教材
但是我这握法,和书上讲的大钳、小钳、日本式等都有不同
2、中指第一指节基本全侧接触拍面,相比只有指尖触拍,发力更大,发力方向更容易控制
3、食指接触拍面积大,配合拍后三指,基本上握拍很牢固了
从这点说,很有点像日本式方拍握法,但由于柄木宽大且末端为斜面,食指第一节是落在这个斜面上而不是拍面(平面)上,对于手腕的灵活调节,明显好过日本式
想当年日本式方拍我也玩过几天,最突出的感觉就是握持很劳,发大力很方便,但是缺乏手腕灵活性
究其原因,第一是方拍握法,食指有两节几乎全部接触于拍面这个平面上,而且由于柄相对较细,食指和大指基本形成碰头闭合,按照这个定型来依赖的话,拍面角度的调整基本全靠手腕,这个余量是有限的,且调整起来也偏慢,要想灵活,必须依赖手指相互配合的灵活快速调整,第二是方拍握法,以及一些经常习惯发大力的球手,拍后三指很容易形成两指、甚至三指指尖全都接触拍面顶拍,这样的话,对于正手攻和推档这两面的手型转换速度影响甚大。
顺便也说一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庄老的握法不是闭合的,大指和食指一旦闭合,必定会丧失中国式的手腕灵活性。
出于以上原因,所以我自己的握法以及随之而来的拍子的改法,也是特别注意,食指第一节是落在柄木末端斜面上,根本不放它到和大指同一平面去,刻意不让他俩形成闭合,即使闭合也是非同一平面的,不让他俩接触,保持这两指可以通过调整相互关系而达成灵活调节拍面角度,另外就是防止手柄过细导致这两指形成闭合,加高拍柄处凹陷的曲线,使得既握的满手,由不使两指形成闭合,食指第一指节落在柄木末端斜面上,有一定的向下的压力,与背后顶拍的中指上顶之力配合可以形成握持牢固和发较大的力,注意保持拍后只有一指接触拍面,保持两面转换的速度和灵活性。
4、拍面角度的掌控,关键在大指,大指是所有调节的引导者,其他指都是配合大指完成拍面调节
5、这个算小钳还是大钳,我也不知道也。但是手指力锻炼很重要,平时要注意自己加练握力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17 8:51:24编辑过]

作者: sjqka    时间: 2014-10-17 09:13
胖兄集技术于木工与一身,不给精华都不行了[em1002]
作者: 胖子    时间: 2014-10-17 10:17
感谢版主,这篇的核心在最后发的握拍法,希望能与各位多交流
作者: 内海    时间: 2014-10-17 11:33

我也来说说我的握拍

 

和胖子兄一样,我原来也因为打过日直,知道日直握法的好处与缺点。

 

我最后发现,日直的握法,会导致我下意识的抬肘去攻打旋转较强的球,也影响台内小球的正手发动。

 

而且,长期狭来,食指根部的一节疼痛。

 

我解决的办法,是现在握拍偏于大钳。说“偏于”,是因为不是像谢塞克那种夸张的大钳,只是不再将食指第三节扣住板肩,而是中间那节接近关节处。

 

这样,板子右肩经过一定程度打磨,在推挡时食指自然放松伸直,便能搭住手柄斜坡,发力很容易。

 

这样。是不是就是“中钳”式呢?对于我,最大的优点,是正手的盖打和突击,抬肘的毛病就自然消弭了,会很稳定。打失误了,也知道问题在哪里

 

 


作者: 内海    时间: 2014-10-17 11:37

胖子兄原来说的肩膀要宽,从胖兄图片来看,这才理解。

 

因为手型不一样,所以我以为的“窄”和胖兄的“宽”——其实不是反义词。

 

胖兄的要“宽”要“高”,是握拍较浅,所以在找支点。

 

我的握法较深,所以求“窄”一点,是给自己的转换找空间。


作者: 内海    时间: 2014-10-17 11:42

還有就是后面中指顶板,无名指小指辅助,而不是中指和无名指顶板,现在我的体会也是很深的。

 

不但是发力集中,最大的好处,在于那种球感————————

 

会诱导你去打得更准!

 

当然,这些都是左推右攻的体会,特别是正胶生胶。反胶不能完全照搬的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