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都知道,单面,就是打一面的打法,反面帖个长胶嗑一板,不算是反打,攻就是以攻为主
......
最近看了一些市面上的底版,普遍都是适合拉球\反打,尤其手柄部分,不适合单面攻
第一,为了拉球,面加大了,又要照顾反打,于是减重量,怎么减,除了板子薄了,就是手柄细了,短了
找了个老扳子,柄木长8.5,银河现在柄木只有8.0,而且为了便于拉球动作最后发力,柄木下端收窄
说白了就是握在手里更松框,不利于单面攻的定型要求
第二,同样的考虑,柄木入拍面的深度变浅
第三,为了方便反打和拉,加强威力,重心下降(当然也是由于柄木减了造成的)
......
为了单面攻用的舒服(业余的,单面攻还是主流的),目前买的新拍子,必须自己想办法改柄木,目标:
1\握着更实,便于正手攻和反手推固定板型
2\执拍更深(比反打那些),柄木要更深入拍面
3\执点更靠近拍子重心,重拍不重,各个角度变化灵活快速
上次看句话写的好,就是要有老拍子那种一握住就想进攻的冲动
有研究。佩服您!
值得探讨。
日式拍更用不了也
现在年纪大了,力量体能都不行,摩擦根本打不动,只能撞击了
作为单面,我还是觉得最适合中国传统直板小圆拍面,成品拍拍型
要点有二:
1\握的实,从拍面过度到拍柄,握住后,虎口所在位置基本上就是最细的位置
2\好控制\灵活,右手正常击球,拍后中指指尖\第一关节顶拍发力位置,基本上和拍子中心非常接近
......
最近搞了个银河便宜N6,觉得已够我用
拍面不错的,这个低档N系基本上靠的也是蝴蝶王拍面形状
其实和我留的60年代一个红双喜老六层纸型非常接近(应该是延续的顺风50的拍面形状,可惜那拍早叫我折腾烂了,尸首都没了,只留下拓了个纸形))
只是那红双喜老成品拍拍头部分稍微瘦点点而已,可见持久的总归是经典
中国人为啥喜欢蝴蝶王?不信你让蝴蝶王把面型改成欧洲那种长面瓜的试试
80年代后,现在经常能见到的红双喜成品拍,面形有变化,拍肩更宽了,明显看着拍子头尖
......
现在把这N6,拍肩过度到拍柄的一部分重做
按4包围法,重新靠回老拍子的型,还没最后完工
现在的拍子面太大,其实对于单面来说,155/150就够用了,甚至150/150也没啥不可以
柄木形状,主要是截面形状,其次是上下梯度
从我看的这么多,以前的国产快攻板来说
柄木的截面,顶多是正椭圆,更扁的有接近一种倒了圆角的菱形的
为什么呢?目的是正手进攻\反手推挡时候,发力的同时板型角度可以固定的很牢,不受影响
为了达此目的,整个手柄截面的形状形成,考虑了中间的板子的厚度,通常是一并打磨的
就是说上下柄木通常比中间夹的板心更窄点,板心突出的部分也要磨成大的倒角圆,而非切面
再说到柄木的梯度,因为板面拍肩的形状保证了握住以及击球时候,虎口基本就是最细处,故上下问题也是固定住的
因而柄木梯度并不大,一般也就上宽3.2,下款2.8,我见到还有上下几乎等宽等厚的,但是由于拍肩形状卡的好,握住没有任何上下的问题
......
看回现在市面的拍,普遍是为弧圈和反打设计的,不是给单面攻设计的
第一是手柄截面,接近于一个倒了大圆角的长方形
手柄中间夹的板心,基本与手柄等宽,边缘为平直的切面
柄木的梯度以银河为例,明显增加,上宽还是3.2,下宽只有2.5甚至更小
拍肩曲线挖的更深
光板拿来时候,乍一握住,还没觉得什么,因为通常试握时候,手指尤其是食指弯曲度会比较大,觉得握的牢
但是一旦对打起来,尤其是正手攻时,食指弯曲度明显减小,就是说一打起来,虎口就离开了手柄最细处相当距离了
这样设计,当然是有利于弧圈
最近观察业余单面攻人士打球,常见下意识地打几个来回,就把拍子或用左手,或用身体顶一下拍头,好让右手把拍子卡紧点
其实你认真看WEB刘的录象,他都经常有这个下意识动作的
所以,不要说千元的蝴蝶王,就是万元的,打单面攻的人你用起来也会难受
所以要想用的舒服,必须要把手柄改回老式的,适合单面攻的手柄形状,拍肩的曲线也一并改好
是的,各人手有不同,习惯也有不同
我回复或发言一直都是这个风格,也是早年(05年之前我就上论坛了)在论坛养成的习惯,既然是来自于全国的同好扎了堆,说问题一定不简单地说结论,一定把自己的理由说清楚,方便更好的交流
05年后论坛(各个论坛都是)风格大转向,大批的习惯用QQ聊天的年轻人来到各个论坛,于是简单地表明个态度式的聊天发言方式成为主流,甚至表情帖盛行
如今看着论坛都头痛,太多的简单回复不能达成交流和引起思考的目的,至少对我来说,仅仅看看别人是表的什么态度,纯属于浪费了时间
......
早年上大学时候,看庄写的书,忘了书名了
庄写因为他的手小,另外就是他两面攻(其实两面攻我也见过大钳式的),最重要的是他练一尺距那套之后,发力指基本都是食指和中指,而非传统的正手拇指发力了
所以他写到,他把拍柄专门打磨的很细,但是并没有说是虎口部位很细(不过从行文以及自己实际技术推测的话,倒可以判断基本确实是虎口部位明显磨细了,但不是只专门把虎口磨细),更不是说拍肩弧线磨的很凹下去,这几个要点一定不能混淆
可惜我实在是没有那福分,没见过庄的拍子,连照片也找不到看,不能确定具体是哪种磨法
但是从我接触的目前市面拍的情况看,拍肩弧线太凹,确实造成握感不牢
胖兄的這個貼開得很好,確實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首先,握感肯定是要舒適且固定,又要便於轉換,才能發揮正膠近台的優勢。
這倒不在於拍肩要有多麼絕對的高度,關鍵還是個人。
但是——似乎我親見的老08肩膀都較高(sjqka版主的那隻也一樣),但是,它們的主人都把肩膀打磨得比原先要矮。現在常見的,球友手中和我常交手的,兩隻08都是。這兩位手都不小。
他們的打磨,還不是削出漂亮的弧形,比如12#版主的打磨的劍中王。他們直接是用刀,削成平平的肩膀,我對比下來,和我的一樣,肩膀都在2.0-2.5之間。握感相當的好。
但似乎又不能太矮,我自己打磨壞過。拇指食指都不舒服。
有很多問題不是很明白的。曾經以為自己很明白,再回頭看,似乎又不對。
還有就是食指部位。現在的底板在食指斜坡下都有
又不論平坡、凹坡,角度大一些,食指的受力會好,會牢固。有的加一塊小木頭,我也加過,後來還是不要,因為會習慣抬肘,回反手的話,壓不住球。
看了一些帖子,感覺打磨上,久洲兄台有點那個意思。但太狠了些。後面的柄是要磨出虎口那一圈的比較凹下,是左推右攻很舒服的。陳龍燦也是這個打磨,但不狠。
要握感,在拍肩、食指、虎口三個部位,都要考慮的。
所以说下我个人总体的看法
就业余球手来说,具体的打法一看个人兴趣,二看个人条件
如果个人确实有兴趣,喜欢就好,如果没有特别的偏好,那么一定要注重发挥个人条件的优势,不要被流行的东西牵着走
......
就直板来说,我个人的看法,是身高非常关键
以1.77/1.78为分水岭
因为推挡和反打,发力的机制是不同的
推挡是向前\向下发力,反打是向前\向上发力
身材矮了打推挡,压住球很费力
身材高了打反打,需要降低重心,简直就是蹲着打
蹲着了以后,影响步法的速度,其实也要影响到两面摆速的
这样一来,整个节奏就慢了,典型的就是许
不是我看死他,他的球这个样子,很难再往上走了
直板的节奏加不上来,那还不如改横了
......
选定了反手的技术,就轮到选是单面还是双面
对于反手以推挡为主,打法以快速为主的
个人认为除非你能练到不受影响,否则还是以纯单面为好
反手以推挡为主,甚至把推挡当做主要技术之一种的
握拍还是以虎口紧握为上
具体可以参看马林\刘国梁握拍
纯反打的,比如王,那虎口离柄木老远了,有活动空间才好转换和反打发力也
......
昨天另一帖曾说到表扬银河
其实我倒觉得他该批评,该表扬的反倒是世奥得呢
拍肩高无所谓,你喜欢低自己去打磨就是了
拍肩低了想弄起来,4包围法那手艺\工程就麻烦的多
可我偏还喜欢银河,因为我纯单面,还是喜欢偏厚实\硬朗些的底版
所以我选的银河,可惜就是拍肩太低,非得自己动手术来搞
既然告别成品拍,自己选拍了
那么第一条,没有人是标准的人
拍子买来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打法\握法,不合适的地方动手术,大改
重点是柄型\拍肩,不爽的还可以改面型
......
所以我主张,买便宜底版,充分地改到适合自己
比买贵的底版,效果要强
从个人能力来说,我觉得我的技术能力,并没有超越便宜的银河N系列,或者说我的技术能力并没有说银河N不够我用
你拿来马林的手板给我,我也还是这个技术水平,我也发挥不出那武器的效果
武器还是最适合自己的好
与其买个贵的蝴蝶王当宝贝,不如买个便宜的银河N放手大改到自己用着最舒心
板坯,适合于自己对于底版性能有特殊要求的人
想搞一点特殊路数的人,DIY是个很好的方法
......
其实我很中意上次某斑竹竞拍的那个便宜蝴蝶王
因为对我来说,反正是板形\手柄都要重做的,只要有一面完好就足够了
当时还发愿说如果中了,就写个DIY帖发到这里,可惜没能中
......
至于说我自己改板,主要是改手柄部分,顶多拍肩太凹了,曲线改高点起来
板面的形状,其实相差很少点,完全可以不动
我也曾在淘宝看过,只找见所谓单桧的板坯,夹板的没看见
......
之所以不选
一个是因为,即使是有夹板的,性能不摸底,远不如大厂的常规品种能让人心里大致有数
结构上是否经过反复验证?工艺是否完全过关?
二个是我买了几个银河的N系,稍微关心点的都懂的什么意思
有哪位还能帮我找到比N系更价廉物美的板坯吗?
和大流水线级别数量拼成本的事情没人会干吧,哈
......
第一次上图,不知弄对了没有
......
制作说明:
1\采用的4包围法,就是原来的柄木弃之不用,原来手柄部位的板心,留下中间2公分宽的一条,边上的切去,以便拼接
2\柄木为重新制作,宽度\厚度基本为上下相等型,宽度为3.0,厚度为0.85
3\重新做的版心拼条,突出柄木的部分,仿照老板打磨为随柄木曲线的圆弧边,不是现在新板型的切的很平的那种
4\这个是第一次制作,做用版心拼接条现在看似乎还是有点小了,拍肩曲线似乎还没有完全够高,但目前使用尚可,如不够的话,以后再次制作时候再进行加高
5\所用木材为普通白松,版面形状保持原形暂时未动
1\这个是6月份才买的新扳子,不是旧的.
我因为不喜欢用个新的白惨惨的扳子,所以所有的板子买来,第一件事就是先染色,尽量找些黑墨水,往黑里整哈.
2\需要补充的是,原柄木长度为8.0,自己新做的柄木背面是8.5,正手这面更达到8.7,就是说比买来的板子,柄木进占拍面更深入0.5公分以上.
3\柄木的截面,并没有磨成菱形或者是很尖的枣核,还算是比较肥润的吧.
......
1\拍肩目前也并不高,只是目前使着还行吧,如果下次再整过的话,肯定还是要进一步加高.
正因为如此,原本准备柄木背面\侧面进一步进行特定部位凹陷打磨的,也就没有磨,虽然在有些位置已经画好圈圈了,也是等如果下次再整的时候,总体到位再说,毕竟目前使着还行,先用着.
2\其实这拍买来,去掉塑料纸,带字一面底端面材有个微小的坑,30几元的东西,实在犯不上折腾,干脆用另一面,于是有字这面留在外了.
厚度为7.1,原重85.6,这次整完96.8,面上所做标记,原空板重心为A1,带胶重心为B1,整完后,空板重心为A4,带胶皮重心为B4,实际上是往手握的这个方向靠了,可以更加操纵灵活.
3\拍肩的数据给不出也,老实说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量哪个位置,没太整明白
......
我记忆中的016
那个帖中说到,比032资格更老的专业板016,也是尾部带钢印的
当年我没买到,后来曾经见到过
记忆中就是这么个拍面形状,像个鸭梨
记得当时耍了几下,快攻还挺好用的
......
这次找出个角落里的烂板,好象是个5层的,厚度6.2
按记忆中的形状切一个,柄木是重新做的,找了个别的胶皮帖上,也没在重新剪形状
结果,这么看来其实和N6的面形(帖胶皮的有效部位)也没差多少嘛
难道是我下手不够狠,切的不够梨?
这细溜的肩膀握着很扎实,比那些高耸着肩的拿着舒服的多了
这个是染色染的,是个红大妈最低谷时期的成品拍,好象是4***
5层的032结构,但是和032就天上地下了
而且薄的,软而不弹,没啥意思
......
河野蛮的拍子我没见过,不过如果说形比较像是合理的
反胶进入弧圈时代之后,国内器材创新的一条重要之路就是模仿了
016比032资格更老,形状上模仿最新潮的弧圈打法的拍形,是题中应有之意
......
似乎016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这个是我印象中的,因为我没买的,见也是只见过一次
不过从当初印象中,似乎此形并不是用者后来自己切的
其实专业斑形状也很乱的
当初买来032就是那种两肩膨出的大水滴形
结果后来见到一个省级队员手板,却又和中国传统的快攻小圆板一样,就像是60年代红大妈成品拍形状
但是看到电视里陈龙灿用的那把,却又和我买的一样是个大水滴(那个版面的,明显是比快攻小圆板大了一圈)
到如今我也没完全搞明白,032出厂到底版面形状有多少种
有谁手里有016的,还请上个图来给解惑一下,感谢
是的,我后来见过的032\08,全都是大水滴
但是,基本都是市场版,应该都不是省级专业队员的手板级别的
也就是说,顶多也都是和我那一样,属于制作时候是按照专业队要求制作,然后厂里或者专业队选下来不要了的
但是当时也没好仔细地问那省级队员,这板形是出厂就这样,还是按他要求后改的
所以这个疑问始终没有彻底消除
......
大水滴面形,十分不好用,尤其是对于攻球为主,或者是单面的
不过人家陈龙灿使着似乎挺好,咱也就无话可说
至少来说,要想改形状,陈完全可以改,肯定是有专门的师傅为他们服务的
......
到如今,两个032,一个早折腾烂了,尸首都不见了
另个面形也折腾的面目全非,也都不用了
其实这东西也没那么神,时代进步的很快
我现在用着N6,觉得对于快攻都挺好用的了,弹性似乎还是偏大了点
工艺上进步是明显的,工艺精度一点也不差于当年032的水平
材质就另说,毕竟现在都是软材当家了,很难严格对比
我以前见的032,只见过一次小圆拍面,是一个省级队员的手板
见过的其他的,都不是这个级别的手板,基本都是高级市场板吧
而这个省级手板也很沧桑了,边缘也是磕碰很多了
所以难以判断这个小圆面形是原生的,还是按照队员要求原厂订制的,还是队员到手后自己找途径修改的
当时因为不熟,也不好多问,所以存疑至今
云海想问为什么板子变软?
主要不是为了增加回球的力量,旋转更谈不上,我记得好象你也写帖,老早就知道硬海绵比软海绵出球旋转更强的
变软主要是为了容错!
......
现在弧圈回合多,有大球的原因,有器材容错性大增的原因
绝对不是只因为队员回合能力更强(当然这也是因素之一)
我不打正胶,我是反胶,但是基本以快攻为主
......
所谓硬,针对的是以前的对抗模式
下旋控制反手为主,找机会突击或者抓对方冒高,一击得手
条件是小球环境,球速\旋转都较强,回合不多
......
现在首先条件变了
大球了,球速\旋转都有所下降
软板流行,回合显著增多
目前的对抗模式为:
力争尽早进入上旋回合模式,在回合中找机会
......
所以我觉得为了适应目前条件
一个是要重视和加强回合能力
另个就是在单板打击力和连续进攻之间,重新找到新的平衡点
板子也要比从前的软一些为好,以利回合能力的提高
......
至于正胶的具体用板,说不太好
但是如果思路从控制突击转变到先对打起来再说的话
也不一定就非要多硬才行
至于正胶的具体用板,说不太好
但是如果思路从控制突击转变到先对打起来再说的话
也不一定就非要多硬才行
这个值得思考。
最近找了个过去老的成品拍,发现一个问题
记得上次在云海的制作帖子里,问他为什么拍柄完成后要上清漆,按说现在的处理基本都是不上漆的
这次试了个老旧的成品拍,发现柄木及背面如果有漆的话,对于纯单面来说,似乎握持的摩擦力会增加一些
反倒是现在光面木板的话,如果后背不帖胶皮,握起来总觉得摩擦力不够
......
在别处发现一个不错的帖子,特地转来一下供参考:
转帖:
应该说,脚步问题,对于以撞击为主的快攻打法,尤其重要
......
过一阵,我也准备弄点清漆来,把拍子除帖胶皮面那里保留裸木外,其他部位都上道漆,试下握持摩擦力是否有改善
......
也懒得写什么大帖了,就在这里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耐心逐页翻看的人,自然是能够看到的
......
成人练球的优缺点
优点:
1\能够理解抽象的文字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
2\由自我反省\自我总结的能力
3\能够具有约束自己逐步改进的能力
缺点:
1\相对于小孩来说,超量恢复能力欠缺
2\以前积累下一些坏的动作毛病,不是白纸一张
3\基本上没可能碰的到像少年队那种耐心培养人的教练
......
结论:
成年人练球,一定要学理论,要认真学还不是似是而非,要学会以赛代练
小孩子,超量恢复能力很强大的,头天练的一身透汗,睡个好觉,第二天啥事没有,继续
他们从头练起,白纸一张,认真地按照正确的东西,长期不懈地大运动量训练,养成正确的肌肉反应
带小孩子的教练,专业队的,基本都很耐心,这个里面还是有着事业的追求,绝对不是金钱那么简单
对于一个有各种陈旧毛病的成年人,哪里去找加倍耐心的教练?
真的很难奢望啊,当然如果能碰到,一定要珍惜
......
即使碰到,教练能整天陪着你吗?
纠正各种老毛病,真的还是要靠自己
要时时刻刻注意,甚至每打一个球,都要有个习惯性的反思:有哪里打错了没有
成年人了,不可能像小孩那样让教练整天盯着你,需要自己对自己有要求
自己有追求,才能进步的快一点
......
自己给自己当监督,不懂理论行吗?
所以理论一定要学,而且要尽可能地多学,学透
平时打球,还要在基础理论之上,多加思考和琢磨
这个长期的坚持,有用处的,除了分析\监督\改进自己之外,对抗中难道你不分析对手吗?
对于对手的强大的分析能力,难道不是战斗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乒乓球,是项对智力要求挺高的运动
云海写个拳谚,非常好,非常值得认真看过
武术和乒乓,都属于实践性项目,对抗性项目,有很多共通的地方的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打拳,犹如无舵船
......
成年人练球,必须要学会以赛代练,学会活用各种条件
因为你没有时间也没有体力,进行大块时间的专项基本训练,所以各种训练,必须要结合在平时赛与玩的过程中进行
还是那句老话,自己对自己有要求,有会有办法
......
其实,在专业队当中,越往高级队伍走,普通的基本功练习时间越少,越多实战型专项训练
比如马林,台内挑打,为什么打的好?
是以为有专门的教练给他喂球,人家几十万次地这么练出来的,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打的
......
对于学球来说,我觉得,看也很重要
记得当年在武汉上大学,那时根本没有这么多资料\视频可看,毕竟才90年代
每到没课或星期天,我就跑到阅马场那后边,省体工队有个训练基地,去看人家训练,一看一下午,好在我们学习离的很近便
人家练一上午,比如练基本功,正手攻,几千下
其实,没有任何两下是一模一样的吧,但是核心的东西肯定是一样的
这样一下午,几千下不完全相同,但是有共同核心的动作看下来,其实非常有助于你理解他们的核心是什么,甚至比你看一个视频标准动作,同一个动作看一下午,更容易理解
枯燥吧?当然,但是干任何事,要提高,就一定都是要过这个枯燥的关
其实这个和学写字一样的,心摩手追,光拿起笔在纸上写,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看帖\读帖,揣摩他
要说的话,现在条件多好啊,各种书籍\视频资料\网站,学习的材料非常丰富充足
......
有碰到人来问,为什么正手攻练了用不出来?
因为缺乏实战型专项训练,应该尽快学会以赛代练
......
正手攻基本训练,确实重要,但是光有这个是不够的
对抗中,能靠的住的正手,一定是平时按照全台奔正手的方式刻苦磨练出来的功夫
站定点会打的正手,不会跑脚步,或者跑一步就已经动作变形\姿态失控\击球点落空,对抗中是指望不上他的
......
所谓以赛代练,不是说真正的比赛,其实就是和平时普通的玩球差不多
两人发球开打,每个球都有输赢,但是不记分,也不去管他几比几,够不够一局几局,但是每个球都当成比赛打,有什么着使什么着,并不是刻意的对练,是对战
要活用各种条件,尤其不要怕和水平不如自己的人打球
前几年曾经羽毛球比较盛行,我家领导说,我们也去打球
领导刚开始学,还是最初级的,站后场定点回击高远球的阶段
我和她说,你也不用非要回击出后场高远球,那太累了,你就随便打就行,觉得该短就短,该长就使劲往后场打长就行
......
后来实践证明,那段时间,是我长球最快的一段时间
我每一个回球,都是回到后场的定点,而且是固定样式高远球,而对面回过来的球,却是什么样的都有
于是我努力地跑每一个击球点,还同时想着自己跑的步伐对了没有,无论什么来球,都是尽量回到后场某个定点的高远球,自己再对自己提高要求,落点要精确
于是她打的开心,我打的也开心,她的目的达到,我自己的联系目的也达到了
等到我把后场左中右3个点都练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球还是很有用的呢,也可以赢不少人,反正我就是放给你,你能打多少下嘛,你回来什么球,我基本都能放的到3个点中一个(当然这个也是对上水平一般的人,不要拿对上专业球手来抬杠)
.......
乒乓球也一样,虽然乒乓球对抗性更复杂,水平有差距的对手,更难在一起练球,但是办法还是有的
只要你对自己有要求就行,无非就是降低给对手的难度,提高给自己的难度就是了
比如碰上个水平低于我的球友,其实练正手普通对攻反倒是练不起来的,那咱们还不如就以赛代练就是了
开球,进入对抗的状态,但是不用记分,当然非要记分也可以,不过自己把比分忘了他就是了
.......
比如我最近想练侧身攻,那我就第一板搓回去的球,尽量方便你回搓我反手
我侧身抢攻,不过既然是我想练的,说明这项我其实一般,开始估计就是打不上
练球嘛,都是从打不上开始,慢慢提高的
对手很高兴啊,看来回对方反手这下好用的,既然管用,下次还用的
这不就是以赛代练了么?用不着你先跟对方商量,你给我喂这个球啊,结果人家喂的时候,还得想着不能让你个个都打不着,否则不显得成心不帮你练了么
这多好,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每个球都是从对抗出发,尽可能地难,就是为了让你打不着,而你以赛代练,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出发的,练出来的东西,将来对抗中当然是好用的
......
练了几个月,终于打上了,但是自己反思下,还不够
为什么?套胶42度的,很多只是借力,挂过去\碰过去的
撕下来,把38甚至36度的换上,就是要练侧身转腰\发力,就是要把发力打认真练会才行
练会了这个,再练侧身可以两条线,然后再练打斜线这下降低难度,就是要让对方能回你直线大角,自己再练侧完了接扑正手
......
第2次改进,底版为另一只N6
拍肩在虎口处继续加高
......
柄木比之前要更细一些,截面更向枣核形靠拢
......
N6虽为5层,但力层很厚实,可惜图片清晰度一般
面材很薄,似乎0.5还不到,力层很厚实,接近2.0了,大心接近3.0
这个结构使得这个板比较硬挺,个人觉得快攻还挺顺手,价格便宜
不过如果正胶的话,估计还是不够硬朗
......
前段淘了个好成色的老盾牌,6层的
结构似乎是老顺风那种,就是两个3层叠加起来的
厚度大约7.5,实际看下来,面层不到1.0,第2层也有接近2.0,中间是同向的两层合一起的,也是接近3.0了
如果把中间两层同向合一起的,暂时看作一层的话,和这个5层结构非常接近了
当然两层粘合的比单独整层,应该是更加硬朗一些,另那个6层似乎是椴木,材质也有差别
哪天找个空把也拍个图来看
这次新改进的版面形状,特意向这个老盾的形状靠拢了点
比如碰上个水平低于我的球友,其实练正手普通对攻反倒是练不起来的,那咱们还不如就以赛代练就是了
开球,进入对抗的状态,但是不用记分,当然非要记分也可以,不过自己把比分忘了他就是了
.......
比如我最近想练侧身攻,那我就第一板搓回去的球,尽量方便你回搓我反手
我侧身抢攻,不过既然是我想练的,说明这项我其实一般,开始估计就是打不上
练球嘛,都是从打不上开始,慢慢提高的
对手很高兴啊,看来回对方反手这下好用的,既然管用,下次还用的
这不就是以赛代练了么?用不着你先跟对方商量,你给我喂这个球啊,结果人家喂的时候,还得想着不能让你个个都打不着,否则不显得成心不帮你练了么
这多好,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每个球都是从对抗出发,尽可能地难,就是为了让你打不着,而你以赛代练,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出发的,练出来的东西,将来对抗中当然是好用的
......
练了几个月,终于打上了,但是自己反思下,还不够
为什么?套胶42度的,很多只是借力,挂过去\碰过去的
撕下来,把38甚至36度的换上,就是要练侧身转腰\发力,就是要把发力打认真练会才行
练会了这个,再练侧身可以两条线,然后再练打斜线这下降低难度,就是要让对方能回你直线大角,自己再练侧完了接扑正手
......
很有参考价值。支持分享
这个已经上过色了,用的是茶水,早已不是本来白色
......
握拍图上不了,因我是右手握,自己照不了图也
不过拍肩并不很高啊,也许是图片显得高
柄木的话,上宽3.1,下宽2.8,整个磨的偏枣核,握着并不觉得太粗
按这个尺寸,对照图片估算下,其实并不比世奥德那些高拍肩的差太多,顶多也就是高点点而已
当然比起银河原本出厂的那种是明显高了
......
可能我的握法更接近于大钳?具体说不好
加粗了柄木之后,明显的感觉就是推档感觉好了很多很多
原本银河的出厂设置,明显是弧圈/反打的形式,柄木短而细,拍肩凹的很厉害
对于推攻打法的感觉来说,整个握拍根本就是虚的,握不劳,改了之后舒服多了
盾牌来了
6层机构,其实就是两个3合板对称地合在一起,所以最中间的两层,其实是完全同向的
甚至可以看成是大心劈成两层再粘合住的一个5夹,看这厚度分配,是否和银河N6非常像呢?
总体厚度7.5
......
个人看也不是很老,顶多也就90年代,到不了90年之前
......
1号改的板,又重新做过了,也是按照后来比较满意的2号形式做的
其实就是柄木磨的更接近枣核,其他地方曲线有些小修,更接近几何线条的简单曲线了
......
来看看银河N6的出厂模样
拍肩很凹,柄细,截面接近长方形,典型的弧圈用的柄
......
因为上次晚饭后出门散步,拣了一个木门包门用的木片,刚好7MM厚度,红榉材
可以拿来做改柄的镶材,足够10个8个拍子用的了
......
已改好的3号\4号拍
......
盾牌确实新,几乎没怎么用过
看材质是全椴的
......
新改的3和4号,还没有刷颜色,是原来的本色
N系列我买了3\4\6\8\9,结果用下来,觉得6挺适合我,从结构来说,既能体会到大心的好处,又和以前的老扳子有接近的意思
不过也许是产品批次不同,结果开出来,一个是实心柄.另一个装柄木的位置板子上一个大通孔
于是把通孔部分截掉,全部改成榉木,虽然还没粘,但是感觉下来榉木扎实沉重,重心被拉近手柄端
其实2号也是带通孔,截掉改用做柄木的木材接的(具体什么材,说不上,榆木?)
但是粘了打后觉得重心还是太靠拍头了,我本人更喜欢重心靠近执拍手
如果这个全榉木的重心过于靠后的话,下次打算改为不再将通孔部分截掉,而只是用榉木小料将通孔填满就是了,应该会把重心调到一个适中合意的位置
......
小DC拍细部还是困难,正好今个刚弄来的微距头,可惜就是室内光线不好,1/8手持,清晰度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了
胖兄的盾牌很漂亮
出了吧
我也来说说我的握拍
和胖子兄一样,我原来也因为打过日直,知道日直握法的好处与缺点。
我最后发现,日直的握法,会导致我下意识的抬肘去攻打旋转较强的球,也影响台内小球的正手发动。
而且,长期狭来,食指根部的一节疼痛。
我解决的办法,是现在握拍偏于大钳。说“偏于”,是因为不是像谢塞克那种夸张的大钳,只是不再将食指第三节扣住板肩,而是中间那节接近关节处。
这样,板子右肩经过一定程度打磨,在推挡时食指自然放松伸直,便能搭住手柄斜坡,发力很容易。
这样。是不是就是“中钳”式呢?对于我,最大的优点,是正手的盖打和突击,抬肘的毛病就自然消弭了,会很稳定。打失误了,也知道问题在哪里
胖子兄原来说的肩膀要宽,从胖兄图片来看,这才理解。
因为手型不一样,所以我以为的“窄”和胖兄的“宽”——其实不是反义词。
胖兄的要“宽”要“高”,是握拍较浅,所以在找支点。
我的握法较深,所以求“窄”一点,是给自己的转换找空间。
還有就是后面中指顶板,无名指小指辅助,而不是中指和无名指顶板,现在我的体会也是很深的。
不但是发力集中,最大的好处,在于那种球感————————
会诱导你去打得更准!
当然,这些都是左推右攻的体会,特别是正胶生胶。反胶不能完全照搬的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