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自己徒手拉弧圈球的动作,大家请指正 [打印本页]

作者: 庄周迷蝶    时间: 2013-8-5 22:42
标题: 自己徒手拉弧圈球的动作,大家请指正

 

(, 下载次数: 0)

模仿对象

(, 下载次数: 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5 23:26:18编辑过]

作者: 为爱孔木    时间: 2013-8-5 23:36
拖鞋不错
作者: 直横都打    时间: 2013-8-5 23:51
你的模仿对象太那个了,模仿个再好点的
作者: shao105    时间: 2013-8-6 00:01
楼主动作好大
作者: wupingpang    时间: 2013-8-6 04:35
不象。神、力、腰、收小臂、都不象,不过有点样了,继续努力吧。
作者: sun979    时间: 2013-8-6 09:04
[em1024]

身体都有位移了,挥拍的轨迹是这个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6 9:05:56编辑过]

作者: 天然淑语    时间: 2013-8-6 11:27
楼主帖子经常拜读,非常感谢。本人水平一般,但看您动作提出几点疑问,动作这么大,怎么还原,引拍太低不知道是拉前冲还是加转。大小胳膊太紧,小胳膊没有收缩动作,过去也没有力量。先说几点,楼主勿怪。
作者: 业余教练    时间: 2013-8-7 10:09
你这个动作到了球台上是拉不出弧圈球的,更不用说什么质量了
两点建议:
1.触球刹那发力要集中,从你的动作根本看不出你是在那个阶段触球,轨迹很匀速
2.外弧改成内弧,90%业余球友都是外弧,所以难以拉出稳定而高效的弧圈球;以后看电视注意观察,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内弧的。

作者: pp36    时间: 2013-8-7 10:30

比我动作大,我徒手练习时还凑合,到了球台就不行了


作者: larryxiong    时间: 2013-8-7 11:00
QUOTE:
以下是引用业余教练在2013-8-7 10:09:00的发言:
你这个动作到了球台上是拉不出弧圈球的,更不用说什么质量了
两点建议:
1.触球刹那发力要集中,从你的动作根本看不出你是在那个阶段触球,轨迹很匀速
2.外弧改成内弧,90%业余球友都是外弧,所以难以拉出稳定而高效的弧圈球;以后看电视注意观察,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内弧的。

一直不明白,什么样叫外弧?什么样是内弧?


作者: bobgao74    时间: 2013-8-7 12:00
“90%业余球友都是外弧。。。, 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内弧的”

————好像刚好相反吧, 业余拉内弧的多, 专业拉外弧。 楼主的动作就是在拉内弧。
作者: 耕宇电脑杨    时间: 2013-8-7 12:03
曾经的背影[em1004] 内 外 指的是拍子划出的弧线吧 画个圆 弧线是3点到0点的为内弧 弧线是6点到9点的为外弧 当然弧线没这么夸张 只是形象地说明下 内弧讲究 吃住球 磨撞出去 外弧讲究 撞击球后迅速甩磨 个人感觉 内弧稳定性高 力度稍差 外弧稳定性差 但力度大 威胁大 好象专业练外弧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7 12:05:54编辑过]

作者: xtzzwjf    时间: 2013-8-7 13:52
同意楼上  ,还是外狐的稳定性高
作者: powerqin    时间: 2013-8-7 14:39

来学习的。。。。。。。


作者: 铁丁    时间: 2013-8-8 09:37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作者: giii    时间: 2013-8-8 16:42
已经不错了!


作者: xianbuzhao    时间: 2013-8-8 22:05
QUOTE:
以下是引用庄周迷蝶在2013-8-5 22:42: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标题-1.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模仿对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8515335217219.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5 23:26:18编辑过]

肘部要跟随手,在一个平面或者弧面内,而不能在后面阶段下坠。也就是说,拉球的时候,肘部要抬起来。手到达极端位置以后,才能肘部下坠做还原动作。

 

很多业余初学者,受“不要抬肘”的误导,手和手臂都是从下面往前上方推出去,而为了把球送出去,又不能抬肘,只好把肘部往前送。

 

“不抬肘”,我想可能指的是向后引拍的时候,要打开手臂,不要架肘引拍,而不是指向前拉的时候也不能抬起肘部。

 

楼主拉完球以后,肘部在身体前方胸部位置。模仿对象在拉完球后,肘部在身体侧面头部位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8 23:05:10编辑过]

作者: xianbuzhao    时间: 2013-8-8 22:58
QUOTE:
以下是引用larryxiong在2013-8-7 11:00:00的发言:

一直不明白,什么样叫外弧?什么样是内弧?

8楼好像说反了。

楼主的挥拍方向是内弧,不是外弧。初学者懂得外弧拉法的很少见。

11楼到13楼说的很对。

 

所谓的内弧,就是裹着球拉,像皮带传动,如果来球是一个小轮,那么你的拍型和挥拍轨迹,就像皮带的方向和运动轨迹。

挥拍和拍型,沿着来球后部的表面转动,先竖着拍子接触球的后部,然后拍子沿着球的表面逐渐前倾,顺序接触球的后上部,最后接触球的接近顶部的地方。挥拍轨迹像一个右括号“)”。这样可以制造薄摩擦。对于上旋球,因为后面的压拍控制弧线,球不容易飞。而且上旋球通常比较顶,来球主动撞拍,即使摩擦很薄,通常也不会打滑或者漏球。对付不转或者下旋球,因为来球不往前(后)走,很难对球造成比较大的正压力,容易打滑和漏球。

 

外弧,是顶着球拉,像齿轮或者凸轮传动,用拍面把球提顶出去,如果来球是一个小齿轮,那么你的拍型和挥拍轨迹,就是大齿轮的表面和转动方向。像一个“C”或者左括号“(”。

先拍子前倾接触球的后上部,然后拍子竖直逐渐后仰,接触球的后部甚至后下部,把球顶出去。球的后期弧线完全由球的旋转来制造,而不是靠拍型来压。

 

两者相比,外弧对球的正压力比较大,吃球比较深,撞击更多一些。不容易漏球,开始不容易掌握弧线,熟练以后能够完全靠球的旋转制造弧线了,整体稳定度、力度等都大于内弧。

 

专业的拉球,内外弧和直线拉球都有,内弧用于对拉弧圈多一些,对于不转或者弱旋转的球,直线拉最标准。较强的下旋长球,用外弧拉法效果比较好。

 

比较复杂的,有内外弧结合的“S”型拉法,先外弧后内弧,比如挑打以及马龙和张继科的反手拧下旋球,如果不考虑侧旋成分,就是如此。先拍型向下平行于桌面引拍,然后拍型逐渐竖直用外弧的方式把球拉起来,到一定高度以后再用内弧的方法把拍型前倾压住球的弧线。

 

初学者既想向上提拉球,又怕球出界,往往先向上拉然后向前压拍,形成内弧拉法比较多。初学者会外弧拉法的,极为罕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8 23:11:23编辑过]

作者: 乒坛行者0    时间: 2013-8-8 23:08
[em1002][em1002][em1002]
作者: 海伦    时间: 2013-8-9 08:20
[em1012]l楼主继续努力。
作者: 山东老杨    时间: 2013-8-9 23:12
QUOTE:
以下是引用xianbuzhao在2013-8-8 22:58:00的发言:

8楼好像说反了。

楼主的挥拍方向是内弧,不是外弧。初学者懂得外弧拉法的很少见。

11楼到13楼说的很对。

 

所谓的内弧,就是裹着球拉,像皮带传动,如果来球是一个小轮,那么你的拍型和挥拍轨迹,就像皮带的方向和运动轨迹。

挥拍和拍型,沿着来球后部的表面转动,先竖着拍子接触球的后部,然后拍子沿着球的表面逐渐前倾,顺序接触球的后上部,最后接触球的接近顶部的地方。挥拍轨迹像一个右括号“)”。这样可以制造薄摩擦。对于上旋球,因为后面的压拍控制弧线,球不容易飞。而且上旋球通常比较顶,来球主动撞拍,即使摩擦很薄,通常也不会打滑或者漏球。对付不转或者下旋球,因为来球不往前(后)走,很难对球造成比较大的正压力,容易打滑和漏球。

 

外弧,是顶着球拉,像齿轮或者凸轮传动,用拍面把球提顶出去,如果来球是一个小齿轮,那么你的拍型和挥拍轨迹,就是大齿轮的表面和转动方向。像一个“C”或者左括号“(”。

先拍子前倾接触球的后上部,然后拍子竖直逐渐后仰,接触球的后部甚至后下部,把球顶出去。球的后期弧线完全由球的旋转来制造,而不是靠拍型来压。

 

两者相比,外弧对球的正压力比较大,吃球比较深,撞击更多一些。不容易漏球,开始不容易掌握弧线,熟练以后能够完全靠球的旋转制造弧线了,整体稳定度、力度等都大于内弧。

 

专业的拉球,内外弧和直线拉球都有,内弧用于对拉弧圈多一些,对于不转或者弱旋转的球,直线拉最标准。较强的下旋长球,用外弧拉法效果比较好。

 

比较复杂的,有内外弧结合的“S”型拉法,先外弧后内弧,比如挑打以及马龙和张继科的反手拧下旋球,如果不考虑侧旋成分,就是如此。先拍型向下平行于桌面引拍,然后拍型逐渐竖直用外弧的方式把球拉起来,到一定高度以后再用内弧的方法把拍型前倾压住球的弧线。

 

初学者既想向上提拉球,又怕球出界,往往先向上拉然后向前压拍,形成内弧拉法比较多。初学者会外弧拉法的,极为罕见。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内弧外弧



作者: 世间1    时间: 2013-8-9 23:35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东老杨在2013-8-9 23:12: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xianbuzhao在2013-8-8 22:58:00的发言:

8楼好像说反了。

楼主的挥拍方向是内弧,不是外弧。初学者懂得外弧拉法的很少见。

11楼到13楼说的很对。

 

所谓的内弧,就是裹着球拉,像皮带传动,如果来球是一个小轮,那么你的拍型和挥拍轨迹,就像皮带的方向和运动轨迹。

挥拍和拍型,沿着来球后部的表面转动,先竖着拍子接触球的后部,然后拍子沿着球的表面逐渐前倾,顺序接触球的后上部,最后接触球的接近顶部的地方。挥拍轨迹像一个右括号“)”。这样可以制造薄摩擦。对于上旋球,因为后面的压拍控制弧线,球不容易飞。而且上旋球通常比较顶,来球主动撞拍,即使摩擦很薄,通常也不会打滑或者漏球。对付不转或者下旋球,因为来球不往前(后)走,很难对球造成比较大的正压力,容易打滑和漏球。

 

外弧,是顶着球拉,像齿轮或者凸轮传动,用拍面把球提顶出去,如果来球是一个小齿轮,那么你的拍型和挥拍轨迹,就是大齿轮的表面和转动方向。像一个“C”或者左括号“(”。

先拍子前倾接触球的后上部,然后拍子竖直逐渐后仰,接触球的后部甚至后下部,把球顶出去。球的后期弧线完全由球的旋转来制造,而不是靠拍型来压。

 

两者相比,外弧对球的正压力比较大,吃球比较深,撞击更多一些。不容易漏球,开始不容易掌握弧线,熟练以后能够完全靠球的旋转制造弧线了,整体稳定度、力度等都大于内弧。

 

专业的拉球,内外弧和直线拉球都有,内弧用于对拉弧圈多一些,对于不转或者弱旋转的球,直线拉最标准。较强的下旋长球,用外弧拉法效果比较好。

 

比较复杂的,有内外弧结合的“S”型拉法,先外弧后内弧,比如挑打以及马龙和张继科的反手拧下旋球,如果不考虑侧旋成分,就是如此。先拍型向下平行于桌面引拍,然后拍型逐渐竖直用外弧的方式把球拉起来,到一定高度以后再用内弧的方法把拍型前倾压住球的弧线。

 

初学者既想向上提拉球,又怕球出界,往往先向上拉然后向前压拍,形成内弧拉法比较多。初学者会外弧拉法的,极为罕见。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内弧外弧


有必要的基础课


作者: maxstarxu    时间: 2013-8-10 00:04
必须顶
作者: xianbuzhao    时间: 2013-8-10 01:52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东老杨在2013-8-9 23:12:00的发言:
QUOTE:

----------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内弧外弧


初学者如果分不清外弧内弧的应用场合,那么直线拉最好(是从左右看的,如果从上下看,还是一个围绕身体的半圆弧)。

 

记住拉球后期不要翻腕压腕,从后下部往前上方直线挥拍拉,挥拍到头部而不是压到胸部。如果出界或者下网,那么主要通过调整引拍的高低、挥拍的力度和脱板时机,板型可以根据旋转情况微调,尽量不要调整挥拍弧线,不要企图用压腕来压制弧线。

 

横拍手腕的使用主要是通过手腕的左右摆动而不是手腕的转动,为了压拍压腕然后肘部抬起,也会形成拉球后期的架肘--蚂蚱腿。


作者: 高球    时间: 2013-8-10 15:24
我觉得最后瞬间右腿把力给卸了。
作者: 似乎飞龙在天    时间: 2013-8-11 23:24
背影很强大
作者: wfr10    时间: 2013-8-12 11:12
QUOTE:
以下是引用xianbuzhao在2013-8-8 22:58:00的发言:

8楼好像说反了。

楼主的挥拍方向是内弧,不是外弧。初学者懂得外弧拉法的很少见。

11楼到13楼说的很对。

 

所谓的内弧,就是裹着球拉,像皮带传动,如果来球是一个小轮,那么你的拍型和挥拍轨迹,就像皮带的方向和运动轨迹。

挥拍和拍型,沿着来球后部的表面转动,先竖着拍子接触球的后部,然后拍子沿着球的表面逐渐前倾,顺序接触球的后上部,最后接触球的接近顶部的地方。挥拍轨迹像一个右括号“)”。这样可以制造薄摩擦。对于上旋球,因为后面的压拍控制弧线,球不容易飞。而且上旋球通常比较顶,来球主动撞拍,即使摩擦很薄,通常也不会打滑或者漏球。对付不转或者下旋球,因为来球不往前(后)走,很难对球造成比较大的正压力,容易打滑和漏球。

 

外弧,是顶着球拉,像齿轮或者凸轮传动,用拍面把球提顶出去,如果来球是一个小齿轮,那么你的拍型和挥拍轨迹,就是大齿轮的表面和转动方向。像一个“C”或者左括号“(”。

先拍子前倾接触球的后上部,然后拍子竖直逐渐后仰,接触球的后部甚至后下部,把球顶出去。球的后期弧线完全由球的旋转来制造,而不是靠拍型来压。

 

两者相比,外弧对球的正压力比较大,吃球比较深,撞击更多一些。不容易漏球,开始不容易掌握弧线,熟练以后能够完全靠球的旋转制造弧线了,整体稳定度、力度等都大于内弧。

 

专业的拉球,内外弧和直线拉球都有,内弧用于对拉弧圈多一些,对于不转或者弱旋转的球,直线拉最标准。较强的下旋长球,用外弧拉法效果比较好。

 

比较复杂的,有内外弧结合的“S”型拉法,先外弧后内弧,比如挑打以及马龙和张继科的反手拧下旋球,如果不考虑侧旋成分,就是如此。先拍型向下平行于桌面引拍,然后拍型逐渐竖直用外弧的方式把球拉起来,到一定高度以后再用内弧的方法把拍型前倾压住球的弧线。

 

初学者既想向上提拉球,又怕球出界,往往先向上拉然后向前压拍,形成内弧拉法比较多。初学者会外弧拉法的,极为罕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8 23:11:23编辑过]
 
受教了,谢谢。


作者: 天下乒乓    时间: 2013-8-21 10:03
看看王皓的拉球会好点,楼主的腰都转断了[em1030]
作者: 业余教练    时间: 2013-8-23 10:51
有点乱

内弧外弧的问题的非常简单,却非常重要,搞不清楚的话将来会兜个大圈子

仔细参考孔令辉和徐昕的拉球动作,再仔细品味他们挥拍的弧线



作者: shilei9898    时间: 2013-8-23 16:27
个人浅见:
到底什么是外弧还是内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按照规范的拉球方法训练、定型。
随着技术的提高,和个人发力的特点,适应哪种打法就用哪种打法算了。
比较明显的内弧有老瓦和小孔,明显的外弧倒不多见,比如张继科等等现役高水平运动员更接近于直线拉球(侧弧圈不算),这也是乒乓球推崇打磨结合、器材发展所致。
其实初学者太多琢磨外弧和内弧就有些舍本逐末了!

楼主的动作前面好多人都说了,也说的很好,我也简单说几句:1)总体来说身体太散了,要抱团,比如腹肌没有绷住劲儿,蹬转做的不好等等。2)重心在拉球的时候要在右脚内侧,偏前脚掌的位置,这样迎前更好,蹬转能吃住劲儿;楼主的重心都到脚掌外侧去了。3)蹬转挥拍别人都说了好多了,我就不重复了。

作者: 大平子    时间: 2013-10-9 14:53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bdhjz    时间: 2013-10-9 22:25
没前面的各位水平高,看不出什么问题。如果鞭梢再明显点就更好了。
作者: 冰心一片    时间: 2013-10-10 08:30

与楼主商榷:

一是下盘不稳,右脚、右腿发力不够,体现不出蹬转的效果。

二是动作过大,重心太低,现在要求高重心拉球。

三是右臂僵硬,前臂必须放松,肘部有“脱肘”的感觉,才会有鞭打的效果。

楼主可以看看自己拉出球的旋转与速度,再深入体会。


作者: 追求完美    时间: 2013-10-10 13:50
图像做得不错,拉球一般般
作者: ft4013555    时间: 2013-10-10 22:45
QUOTE:
以下是引用xianbuzhao在2013-8-8 22:58:00的发言:

8楼好像说反了。

楼主的挥拍方向是内弧,不是外弧。初学者懂得外弧拉法的很少见。

11楼到13楼说的很对。

 

所谓的内弧,就是裹着球拉,像皮带传动,如果来球是一个小轮,那么你的拍型和挥拍轨迹,就像皮带的方向和运动轨迹。

挥拍和拍型,沿着来球后部的表面转动,先竖着拍子接触球的后部,然后拍子沿着球的表面逐渐前倾,顺序接触球的后上部,最后接触球的接近顶部的地方。挥拍轨迹像一个右括号“)”。这样可以制造薄摩擦。对于上旋球,因为后面的压拍控制弧线,球不容易飞。而且上旋球通常比较顶,来球主动撞拍,即使摩擦很薄,通常也不会打滑或者漏球。对付不转或者下旋球,因为来球不往前(后)走,很难对球造成比较大的正压力,容易打滑和漏球。

 

外弧,是顶着球拉,像齿轮或者凸轮传动,用拍面把球提顶出去,如果来球是一个小齿轮,那么你的拍型和挥拍轨迹,就是大齿轮的表面和转动方向。像一个“C”或者左括号“(”。

先拍子前倾接触球的后上部,然后拍子竖直逐渐后仰,接触球的后部甚至后下部,把球顶出去。球的后期弧线完全由球的旋转来制造,而不是靠拍型来压。

 

两者相比,外弧对球的正压力比较大,吃球比较深,撞击更多一些。不容易漏球,开始不容易掌握弧线,熟练以后能够完全靠球的旋转制造弧线了,整体稳定度、力度等都大于内弧。

 

专业的拉球,内外弧和直线拉球都有,内弧用于对拉弧圈多一些,对于不转或者弱旋转的球,直线拉最标准。较强的下旋长球,用外弧拉法效果比较好。

 

比较复杂的,有内外弧结合的“S”型拉法,先外弧后内弧,比如挑打以及马龙和张继科的反手拧下旋球,如果不考虑侧旋成分,就是如此。先拍型向下平行于桌面引拍,然后拍型逐渐竖直用外弧的方式把球拉起来,到一定高度以后再用内弧的方法把拍型前倾压住球的弧线。

 

初学者既想向上提拉球,又怕球出界,往往先向上拉然后向前压拍,形成内弧拉法比较多。初学者会外弧拉法的,极为罕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8 23:11:23编辑过]

----------------------------
说的很专业。
我的反手就是先会外弧的,对打时老婆也是说我的反手很暴。


作者: boneym    时间: 2013-10-11 11:24
QUOTE:
以下是引用xianbuzhao在2013-8-10 1:52:00的发言:

初学者如果分不清外弧内弧的应用场合,那么直线拉最好(是从左右看的,如果从上下看,还是一个围绕身体的半圆弧)。

 

记住拉球后期不要翻腕压腕,从后下部往前上方直线挥拍拉,挥拍到头部而不是压到胸部。如果出界或者下网,那么主要通过调整引拍的高低、挥拍的力度和脱板时机,板型可以根据旋转情况微调,尽量不要调整挥拍弧线,不要企图用压腕来压制弧线。

 

横拍手腕的使用主要是通过手腕的左右摆动而不是手腕的转动,为了压拍压腕然后肘部抬起,也会形成拉球后期的架肘--蚂蚱腿。

说到点上了![em1002]


作者: boneym    时间: 2013-10-11 11:29
人家追求的是“神”,楼主得到的是“形”,说得不好听,动作真的是太丑了,没有最丑。
作者: 神器有木有啊    时间: 2013-10-11 21:53
貌似楼主在苦练擦网技术
作者: 神器有木有啊    时间: 2013-10-11 21:54
楼主要小心啊!这么快的球速弹回来打到头上不得了的
作者: 神器有木有啊    时间: 2013-10-11 21:54
楼主的球速太快了!根本看不到球
作者: 神器有木有啊    时间: 2013-10-11 21:55
楼主的服装也很有特点!
作者: 神器有木有啊    时间: 2013-10-11 21:55
我决定不再模仿张继科了!
作者: yangjj72    时间: 2013-11-22 13:40
标题: 蹲的太低,这样打不到球
其实前冲时拍子的规矩是从后到前,不是从下倒上。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