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吃饭,后面有时间再写[em1004]
这是一个老话题,同时好像也没啥定论的话题:打乒乓球,究竟是小臂带动大臂,还是大臂带动小臂?
在这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更多的是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
先来说一个现象:小孩子刚开始练球时是怎么练的?
我女儿跟过不少教练,所以对于这一块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刚开始绝对是练“敬礼”动作,也就是练收小臂的动作。至于大臂,教练绝对是不允许乱动的。
当然,我刚才说的是最初级的是时候,等到小孩子会有意识收小臂之后,教练就会让小孩子练习挥拍,直至上台喂多球时,教练还会时不时提醒:收小臂,大臂别乱动!
也就是说教练这个时候更看重的是收小臂、动作要协调、要有重心转换。
难道如此一来,应该是“小臂带动大臂”,而“大臂带动小臂”就是错误的[em1017]?
非也!
这两个名词我不知道出处何在,也不知道是何人杜撰出来的,反正大家就是口口相传,到最后引起很大争论,结果是争来争去也没一个定论。
真正一个合格的教练,估计不会说出什么“小臂带动大臂”还是“大臂带动小臂”的名词来吧[em1006]。
既然这个话题没啥定论,我在这也就妄言一番吧,反正我也不是什么“砖家”[em1005],更多的是结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纠正
在这,我要纠正一下上述两个提法:
首先,不是谁带动谁的关系,而应该是以谁发力为主的关系;
其次,这个“谁谁”,如果非要粗暴武断地分成“谁谁”的话,我认为应该分成:“小臂”和“身体”这两个部分,也就是说没有“大臂”的说法,“大臂”应笼统划归于“身体”。
二、以谁发力为主,不存在谁对谁错
比如说原先打直板正胶的国手,收前臂的动作就很明显,难道你能说人家动作不对?
即便包括后来孔令辉,收小臂的动作也很明显,难道你能说“大满贯”的动作不对?
当然,如果深入去讨论这个话题,又会扯出什么“内弧”、“外弧”的争论,越扯就越扯不清了。
当然,现在不少国际比赛中确实也见到不少顶级运动员爆冲时的击球瞬间几乎见不到收小臂的动作。
如果非要说为什么这些专业运动员的动作有区别,我只能说这可能和他们的发力机制和打法有关了。
所以,以谁发力为主,并不存在谁对谁错。
何况身体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可能割裂开来,即便收小臂的动作很明显,也不可能缺少腰腿动作的协调。
三、我个人认为“以谁发力为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体会
有些死抱着“大臂带动小臂”观点的朋友就是爱认死理,非要说现代弧圈球打法就是要减少收小臂的动作[em1006]!
兄弟,这些话说给有一定水平的人听还行,如果说给小朋友听,那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了!
你让小朋友伸直了手臂去拉弧圈球,这不是开玩笑嘛[em1004]!
所以在小朋友的初学阶段,教练绝对是非常重视“收小臂”的动作。
即便是水平没到那个份上,发力不过关的朋友,你让他直着手臂去拉球,怎么可能?
下面我说说自己的体会吧:原先我拉球也是以收小臂为主,到后来随着动作的变化(是“变化”,不是“改进”,准确的说是发力机制的变化),我也确实经常会直着手臂去“爆冲”,但这种发力并不是“大臂带动小臂”,而是靠腰腿发力为主,甚至背部的力量也会用上,在这种情况下,收小臂反而成了一种无意识的动作,也就是说,我没有很明显的“收小臂”的意识和动作。
但是,以我自己的切身体会而言:这种靠身体发力、没有明显“收小臂”的“爆冲”,力量、速度绝对很棒,经常可以做到“一板过”[em1002],但是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弧线不好”,二是“还原”差。而以收小臂为主的弧圈球,虽然力量、速度差一点,但是弧线好控制,动作还原快,说白了,就是失误少、上台率高[em1002]。
如此一来,你说谁更好呢?
所以,回到标题,我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你的动作够协调、身体发力够好,自然会做出这种“爆冲”的动作,否则,从一开始就盲目去模仿这种直着手臂拉球的动作,最终会让你啥也没学到[em1004]。
四、具体到动作而言,笼统的可以这样说:近台动作以小臂发力为主,远台可以身体发力为主
以处理台内短球而言,这个时候肯定是以小臂发力为主,至于拧拉、挑打等,不光是小臂,还应有手腕、手指的发力参与进去。
至于远台,你可以靠小臂发力,但是如果你要追求进攻的威胁性的话,仅靠小臂发力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所以,为了加强进攻性,追求力量和速度的话,当然是以身体发力为主,但要注意的是:大臂只是身体的一部分,不存在什么“大臂带动小臂”的说法,如果非要说的话,那么“身体带动手臂”的说法还更准确点。
好了,关于这个老话题,我就谈谈自己的观点吧,不一定对,只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希望对大家解开心中疑问有所帮助,其中谈得不足之处,也请各位朋友指出,共同探讨[em1003]。
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em1003]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