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我写过一个帖子,当中不经意提到过“内弧”和“外弧”的说法。
结果就有不少朋友跟贴甚至站内短信问:什么是内弧和外弧?
本来我是回避这个问题的,所以一直也没回答这些提问[em1005]。
结果我看这段时间关于这个话题又有人开始讨论起来了,所以,干脆简单写一个帖子,谈谈什么是内弧和外弧。
简单点说,所谓内弧和外弧就是球拍触球瞬间的摩擦方式。
按照此前有人的解释是这样的:内弧就是用胶皮“裹”住球摩擦,外弧就是用胶皮“舔”住球摩擦。
为了形象说明,我画一个大概的示意图:
至于哪一种摩擦方式更合理,个人有个人的看法,甚至还有人武断地认为:专业的用外弧,业余的用内弧。
这个倒不一定,比如王励勤更像是外弧,确实暴力,但是孔令辉、许昕如果硬要分类的话,很多时候他们更像是内弧,还有柳承敏很多时候也是内弧,难道柳承敏的球就不专业、不暴力了吗?
所以,我一直在回避这个话题,这次是看到论坛上又有朋友在讨论这个话题,所以就出来解释一下,当然,我这说的只是个人看法,不一定对,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已。
所以,作为我们业余打球而言,我个人的看法是:完全没必要去琢磨什么内弧、外弧,即便是专业运动员可能也没这个提法。
简单点说,弧圈球就是同时既要撞击又要摩擦球罢了,这其中更应该琢磨的是撞击和摩擦的比例、弧线是否合理等等,再高层次的是应该琢磨自己的动作是否合理、发力机制是否合理。
从我个人感觉上来说,如果是近台来球,我靠手臂发力更多的时候,可能更像是内弧,而在远台,靠身体发力更多的时候,倒是有点像外弧。
但还是那句话:业余打球没必要陷入什么是内弧、什么是外弧的争论,只要把握好撞击和摩擦的比例,能吃住球就行了。
简单说这么几句,不足之处还请海涵[em1003]。
赞同楼主的观点,赞同菜叶子和业余教练的观点。
内弧和外弧是对于一般的球友来说,毫无指导价值,因为在学习弧圈过程中,其他需要关注的、更重要的问题还有很多。
这种内在机制最后形成的外在表象没有必要深究,否则就舍本逐末了。
内弧外弧的争论,不太感兴趣,但是乐于旁观一下,开卷有益
大师兄是外弧,俺觉得是身体跟上不够造成的,也只能是悄悄的说罢了,师傅说,没有问题的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