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的发球前奏动作趣谈 [打印本页]
作者: 苍狼白鹿 时间: 2013-9-3 18:15
标题: 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的发球前奏动作趣谈
观乒乓球比赛,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的发球前奏动作:专业选手:动作很优美、干净,有时把球在台子上轻轻弹几下。
业余选手:动作夸张,典型的是先拿球拍把球在地下“啪、啪”拍几下,接着又把球在球拍上来回倒腾若干下。可以说无论看过的现场业余比赛,还是视频,绝大多数业余选手都是这样。有的甚至更夸张,眼看就要发了,但又把前面的动作重复几个轮回,让人看着很是吃力。
不知有没有人了解,专业选手可能不允许拿球拍把球在地下“啪、啪”拍。
作者: 小小熊 时间: 2013-9-3 19:02
以下是引用凉思在2013-9-3 18:42:00的发言:
发球前可以拍,但是不可以用汗把球整湿。
专业发球讲究身体整体发力,整个过程遥远控制,因此行云流水,控制精确得多。
业余注重球和板的接触,因此多弹几下增强球感[em1002]。
作者: 左手横打爆冲 时间: 2013-9-3 19:38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作者: 直拍歪柄 时间: 2013-9-3 19:51
好好笑
作者: shilei9899 时间: 2013-9-3 22:40
人家打的是地胶,你打地胶也在地下拍拍试试?
以前国手也往地下拍的。
作者: madaha123 时间: 2013-9-4 00:08
难倒专业,在关键时刻,拉攻一个好球得分后,扭头挥拳向对手吼叫时,都应被解释成是一种既高雅而时而又不得不外露的动作吗?
作者: 菜叶子e 时间: 2013-9-4 08:20
以下是引用madaha123在2013-9-4 0:08:00的发言:
难倒专业,在关键时刻,拉攻一个好球得分后,扭头挥拳向对手吼叫时,都应被解释成是一种既高雅而时而又不得不外露的动作吗?
不是向对手吼叫,是自己吼叫。
作者: shilei9899 时间: 2013-9-4 08:35
楼主说的业余球手的动作,有的可能是习惯使然,有的也是一种技战术伎俩。
国手也用,比如马琳:很多比赛,尤其到了关键球,你看他已经准备发球了,对方也在全神贯注地准备接了,他突然擦汗或擦拍子等等去了。意在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打乱对方的节奏,降低注意力。
以前打球遇到一个这样的,本来已经准备发球了,这边也已经准备好接发了,他突然又腾腾腾颠球去了,等你节奏一变、心理一烦,他球突然发过来了。
开始真的吃了不少,后来看出了门道,心思定下来,也学他踮几下,对方倒不适应了。很有意思的。
作者: hotecho 时间: 2013-9-4 09:54
以下是引用shilei9899在2013-9-4 8:35:00的发言:
楼主说的业余球手的动作,有的可能是习惯使然,有的也是一种技战术伎俩。
国手也用,比如马琳:很多比赛,尤其到了关键球,你看他已经准备发球了,对方也在全神贯注地准备接了,他突然擦汗或擦拍子等等去了。意在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打乱对方的节奏,降低注意力。
以前打球遇到一个这样的,本来已经准备发球了,这边也已经准备好接发了,他突然又腾腾腾颠球去了,等你节奏一变、心理一烦,他球突然发过来了。
开始真的吃了不少,后来看出了门道,心思定下来,也学他踮几下,对方倒不适应了。很有意思的。
有意思。
作者: 大平子 时间: 2013-9-4 10:27
[em1011]
作者: 苍狼白鹿 时间: 2013-9-4 18:19
纵观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的发球前奏动作,有些可能是习惯性的,有些可能与战术有关。如果有高手把这些视频整理一下,一定很有意思。萨姆索诺夫的发球前奏动作好像最为规范。
作者: fjxxm 时间: 2013-9-4 22:31
前奏动作往往是为了分散对手注意力
作者: 512332122 时间: 2013-9-6 11:49
哈哈 嘿嘿 还有人研究这个呀
作者: l1750 时间: 2013-9-12 08:31
以下是引用shilei9899在2013-9-4 8:35:00的发言:
楼主说的业余球手的动作,有的可能是习惯使然,有的也是一种技战术伎俩。
国手也用,比如马琳:很多比赛,尤其到了关键球,你看他已经准备发球了,对方也在全神贯注地准备接了,他突然擦汗或擦拍子等等去了。意在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打乱对方的节奏,降低注意力。
以前打球遇到一个这样的,本来已经准备发球了,这边也已经准备好接发了,他突然又腾腾腾颠球去了,等你节奏一变、心理一烦,他球突然发过来了。
开始真的吃了不少,后来看出了门道,心思定下来,也学他踮几下,对方倒不适应了。很有意思的。
心理战,有意思
作者: 南郊真人 时间: 2013-9-20 17:15
楼主的观察有点意思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