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选择叫适合
弧圈结合快攻还是快攻结合弧圈?正手用粘性的还是涩性的套胶?换了底板反手的拧拉万一不好用怎么办?底板比原来硬了,正手拉球不如原来转了怎么办?
一支底板,二片套胶,在若干种搭配与选择中,有人迷茫过、痛苦过,因为每一次的搭配必定要用掉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去用自己技、战术考量;一但不适合,非但找不到想要的感觉,就连原来的手感也被代替了,于是手感在七上八下的忐忑心情中迷茫了……
其实,也并非无规律可循,本人入行十余年,在此方面略有感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搭配原则一:力量与底板的弹性要互补
以五层纯木结构为例,这种结构手感比较扎实,必须以主动发力为前提,所以相对适合:力量相对大、主动发力较好的人群,这样,即能使上力量,又能打出纯木质底板特有的容易控制效果(例如王励勤用OC-CR-WRB);像五木二碳或者纯木加碳素结构的,则适合一些半发力、半借力的人群使用(建议女同志使用),(例如:冯天薇(横板)、张莹莹(直板)使用TUBE-CARBO)这样的搭配,即能让底板的弹性弥补发力的不足的问题,又能够降低发力的沉重感。
搭配原则二:打法与性能相配
削球打法自不必说,蝴蝶的朱世赫、STIGAR TUBE-DEF、NITTAKU的金景娥等皆有选择。
近台快攻:七层纯木底板为主。STIGA的CL系列、蝴蝶的SK7系列、波尔的W7、XIOM的桧煞、红双喜的天极-7等等都可以选择。即保持了纯木的易控属性,又有较好的出球速度,甚至绝对速度不逊于一些五木二碳结构的底板。
近、中台弧圈结合快攻:五木二芳碳结构为主。蝴蝶的波尔ALC\ZLC、张继科、老蝴蝶王、银河的K系列皆是相对比较好的选择。由于芳\碳混织纤维位于次表层的位置,所以,容错性较为突出,以近台为主的台内技术如反手拧、正手挑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相对稍轻的桐木大芯平衡振幅的同时增加了摆速的优势,虽然弧线略高,但不乏正反手连续压制性的进攻效果,以攻为守,未尝不可。
中近台弧圈快攻:以内置纤维结构为主。STIGA的紫水晶、CC5;蝴蝶的INNERFORCE-ALC\ZLC(张怡宁的前身)\ZLF(蝴蝶刘诗雯的前身)虽然纤维已经内置,但是阿尤斯大芯提供了更好的整体形变效果,近台基本功感觉接近纯木底板,中台为主的相持才是它的好戏:越发力越上台而且弧线不但不高还比较底线,是大球之后的无机时代少有的集纯木弧线和纤维手感为一体的中台弧圈利器。
两面弧圈型:以五层纯木结构为主。STIGA的纳米OC、玫瑰五层、枫木五层、黑檀五层;蝴蝶的科贝尔、帖雅娜、波尔的W-5;银河的MC-2;NITTAKU的小提琴、木吉他等。清晰的手感、扎实的底劲,发力时借助力材与芯材的同步形变,与稍硬的面材形成回弹中偏低的弧线与强烈的旋转,让接球之人倍感旋转突出的威力所在。
搭配原则三:套胶弥补细节要求
底板由五夹换成了加碳的底板,弹性大了,怕原来正手的套胶拉球的质量下降、反手的球不好拧了怎么办?
当一支底板“升级换代”之后,底劲增加了许多,控制自然就降低了,那么套胶的调节就成了一个相对重要的环节。有些球友换底板之后不想更换套胶,打了一段时间之后总是感觉底板的问题要大于套胶的搭配问题。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问题,其实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正手,降低1度左右套胶的海绵硬度;反手换成相对稳定的德系套胶或者蝴蝶的T系列中的64型号、银河的月球、土星、木星等套胶也有上佳表现。
补充二点需要:更换底板这样的器材基本上有二个目的 :一是提高了一个阶段之后的以积累手感(基本功)为主的多练习结合少比赛的目的,此目的,我建议长期使用同一型号的正、反手套胶;第二就是以实战比赛为目的的特长突出的需要。业余比赛,特长突出很重要,所以有时在这个前提下就会以特长的需要为主去打破常规的攻守平衡的原则,配置也会有一定的改变,包括要适应一些新技术的需要。
参考原则:同一个型号的底板、套胶,用过的人会包贬不一地说起,而手感也仅仅源自个人独有的感觉。当你借底板品尝“味道”的时候,我要先说一下:这支底板首先它几乎不会是一支全新的底板,它被使用者多次刷过胶水,从弹性、从重量上来说都会与新买的底板有一定的差别,打起来通透感相对要好一些;其次,底板上面套胶多数也是主人的配置,所以,整体的感觉会和你照着买一支全新的底板会完全不同(未必一定是你特长突出的实际需要);再次,在你打之前与其主人的交流中会得到一些关于其配置性能的心理暗示,这也会影响你的真实判断。所以,试打的时候一定要尽量找到一些自己不适应的地方再做调整。
倚天剑与屠龙刀是小说里的神器,球拍可是需要搭配的“产物”;当一支打法相配,特长突出、相对适合的底板握在你的手里的时候,你是否会想第一时间找到那个最想被你赢下来的对手再一次一决高低呢?
这帖子应该受精。只可惜我不是版主。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