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已经具备一定的基本功、能拉能打,这个时候就该在细节方面精雕细琢了。
细节方面很多,今天,我就来说说“站位”的问题。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一点做好了,兴许你的比赛水平会提高不少。
业余比赛前几板很重要,所以发球接发球就显得很重要。
至于发球,靠个人巧练加苦练,这没问题。
而接发球除了你的接发球技术和手感之外,站位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这说的“站位”实际上是指“接发球站位”。
题目中为什么说“懒汉”更应该看看这个帖子、更应该琢磨一下自己的接发球站位?
有人在帖子中说接发球要随时做好启动,脚跟抬起、还要小碎步动着。
试问:业余打球中的接发球,尤其是那帮“懒汉”(包括我自己[em1006]),有几个会在接发球时小碎步跳着的?
所以,琢磨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站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接发球站位,比赛时往台前一站,就自然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按照最适合自己的站位来接发球。
而这个问题就我自己观察,好像并没引起大家应有的重视。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个人的体会来谈谈该引起重视的两点及三个衡量标准。
一、和球台的相对位置(两个衡量标准)
以右手持拍为例,一般而言站位是中间偏反手的位置,目的是为了照顾正手击球的同时兼顾反手。
但这一点该引起重视的有两方面:一是是中间偏反手,到底该“偏多少”合适?二是身体离台距离多少合适?
拿第一方面说,有不少专业运动员太偏反手了,甚至身体都和左侧球台外边缘平齐。
但是,业余打球的你能采取这种办法吗?如果对方发球偷袭你的正手,你能及时上步扑救吗[em1004]?
显然,这种站位不适合业余打球的朋友,尤其是步伐差的懒汉。
所以,以我个人体会(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懒汉”),对于业余打球的朋友来说,还是老老实实采取中间偏反手的位置比较合适。
至于偏多少,衡量标准就是:能够确保一个跨步对付对方发球偷袭自己的正手。
至于身体离台的距离,我在原先的帖子中说过自己的体会:宁愿离台远一点也不要离台太近。
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个体会:单步上前比后退要简单。
而这个距离是多少,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如身高等而定,但有一个衡量标准是:能够确保一个单步对付对方发短球。
二、持拍手一侧脚的位置(一个衡量标准)
这一点同样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想我这样的“懒汉”。
右脚要在左脚之后(以右手持拍为例),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
那么,到底要“后”多少才好呢?
或者换一个说法:身体偏侧球台端线多少角度才适合自己呢?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体会谈一下。
我之所以是“懒汉”,就是说我在接发球前不愿意小碎步颠着,只要顶住球,看准球,就下手了。
当我用横拍时,我就更要考虑这个右脚的位置了。
用横拍的朋友应该都有这么一个感觉:对方发到自己身体中间偏正手这个位置的急长球是最别扭的。
这个时候,如果你侧身能力不强,站位有不合理的话,你就会觉得很难受,没有发力空间,有一种被来球“顶”着的感觉。
因此,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调整自己持拍手一侧脚的位置了。
有人会说:你可以用侧身步或右脚退一步呀!
我这说的前提是:我是一个“懒汉”[em1005]!
也就是说既不想动脚,又不想被来球“顶着”。
以我个人体会,持拍手一侧脚的位置的衡量标准是:确保稍侧身(不用跳步侧身)能直接进攻对方发到自己身体中间偏正手这个位置的急长球。
当然,这个和你的打法也有关系:正手以快攻为主,身体偏侧球台端线就没那么多,如果正手以弧圈为主,身体偏侧球台端线就更明显些。
以我个人采取的做法来说,我喜欢在“不过多影响反手击球”的前提下右脚“尽量靠后”一些,从而充分发挥自己正手的攻击力。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你的反手必须很好,也就是反手位和身体中间位的来球,你都可以用反手对付,不用侧身。
就像我原先在帖子里说过的:什么全体正手、全体反手对身体素质、步伐要求太高,而练好正反手的转换和衔接也许更适合业余打球的你,也就是说:反手来球反手打、正手来球正手打。
上面主要是结合我个人的体会谈了一下“站位”的重要性及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站位”的三个衡量标准,至于什么准备姿势就不多说了,目的是通过这个帖子来引起大家对于“站位”这个问题的重视[em1003]。
楼主说的对啊!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也是表达的水平!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