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729里面写这个主要是想提点建议。
1,RITC是很重视自己的品牌形象的,无论是奖品搞活动,还是宣传,质量,都是非常的重视。这一点可以从品牌活动大区里面来比较看看:什么涡轮增压套胶,什么中奖的活动,什么8月份就该寄出奖品的活动,到现在还一堆人在问,而且是普遍情况。而上次的极光套胶试打,以及后续的奖品发放,顺丰快递,发件方已经付款。不出一周奖品到手。
2,记着乒乓杂志有期里面提到RITC曾经的辉煌,超级黏性套胶的问世,使得国外运动员甚至掏500美金来买一块胶皮,结果空手而归。
最近的感受比较大的有几点:
1,外套那个猛,新品那个多
锐煞,锐煞T/1Q,5Q,XD,C,D/V,V,V,sigma,w,Z 就是这最近3年,各种胶皮雨后春笋啊。他们新产品推广的速度太快了,以tibar为例,大约1年就有一个新的品种上市。瞬间把高端的反手位置给吃了大半。看他们这么起劲的搞研发,说明这杯羹还是挺大的。也说明了他们在新胶皮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有一些诀窍的。他们没有如此多的国手,省队,集训队来练手,但是他们的速度之快,就好象不经过1,2,3期临床试验就直接拿到FDA的批准证书一样。看过一个锐煞的设计视频,用的是有限元模拟来计算胶皮的张力。与底板相比较来说,胶皮是高分子,模型虽然复杂,但是是比较稳定的,不需要看树龄,不需要放多少年天然干燥啥的。不知道现在的高分子力学上面的进展,对胶皮有没有什么影响。比如:普通力道下的时候黏性较弱,挥拍超过5个g的时候,黏性变强。靠重力的因素来调节拍子的粘度?适宜拉弧圈?当然,这个太brainstorming了。
2,狂飙3没有怎么创新,却红旗不倒。这个的确值得人们去思考。为什么小球改大球,无机改有机,sriver下台了,bruyz下台了,颗粒下台了,G666却升级到了狂3,升级了neo狂3。只需要2步,就把别人开发N多品种的走过的路全走到了。的确值得思考。更值得思考的是T系列...08系列现在价格降的好厉害,现在38块就能搞到了...证明marginal profit是下降的,所以该开发新品种了,还是能忽悠人的那种。刚才还看到猎豹德国海绵系列,日本海绵系列等搭配,忽然间意识到RITC在极光出现前,早就瞄准反手60-80的空间了,只不过一直在等待,没大有机会...这个的确是个问题,60-70到底是一杯羹还是一个坑。正手的狂3火了,天3火了,看来这个价格区间在正手是一杯羹;反手的海夫节操碎了一地,猎豹系列虽然不错,但是不知道为啥一直知名度一般,现在又是极光/天弓来试试,值得去思考一下。
3,充填体底板的理念还是蛮好的,就是迟迟不上市,不知出了什么问题。底板这个东西质控太麻烦了,不能只靠老师傅来把关啊,相对来说不大好量产...
4,颗粒的霸主——同刘国梁一同远去,好在还有何大叔在那边撑场子...貌似新乒乓球要上市了...
suggestiong:
1,乒乓球胶皮设计的专家系统,球员的手感量化,如果不能定量,那就是艺术品,耗时耗力的。
2,旋转弱化下,企业发展的定位
3,网址的首页动画太炫了,貌似要等5s才能进去,网速慢的还卡...可以参考一下特码苏,donic等主页
属于没事瞎着急类型的....大部分都是没用的,希望有那么一丁点有用的就可以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