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高调、前冲弧圈球版型到底是否需要变化?怎么变化呢? [打印本页]

作者: longhaitu    时间: 2013-10-16 10:35
标题: 高调、前冲弧圈球版型到底是否需要变化?怎么变化呢?

    不知不觉打球已好几年了,学球的酸甜苦辣一一尝遍,几欲罢手又重头再来。。。。。。

如今,我拉高调能体会出摩擦的感觉,球也有旋转。为了追求打磨,前冲我基本是高调版型不变,但用力方向改变至向前,但实际效果是速度很快旋转不强。我想想问问是不是我的观念错了,还是技术有问题,请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另外再请教一个问题:我的正手攻球引拍阶段是身体带动大臂至体侧40度左右,稍控制稳住;这时前臂继续向右后下摆动至大、小臂夹角130度左右,引拍完成。在这个引拍过程中,身体带动大臂,小臂顺势摆动至130度时,肘部是由相对固定的还是可以有很小幅的顺势摆动?我自己的感觉是大、小臂是分两段引拍的感觉,(身体带大臂一段,小臂顺势摆动是一段)小臂顺势摆动中有别肘的感觉,是否是正确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6 10:52:51编辑过]

作者: 业余教练    时间: 2013-10-16 11:15
击打和摩擦本身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因为二者的分力呈90角

无论攻球还是拉球,引拍是重中之重(但很少人重视),我没看明白你第二段说的什么意思,总之要记住,引拍过程整个手臂充分放松就是了,至于引到什么位置,由的身体扭转的幅度决定

作者: 爬山虎    时间: 2013-10-16 21:46
标题:

作者: longhaitu    时间: 2013-10-16 22:45

第二段的意思是:大臂到位后,肘部固定住,小臂接着走一段,形成了别肘,这种情况死否正确?


作者: xianbuzhao    时间: 2013-10-16 22:55
QUOTE:
以下是引用longhaitu在2013-10-16 22:45:00的发言:

第二段的意思是:大臂到位后,肘部固定住,小臂接着走一段,形成了别肘,这种情况死否正确?

正确,否则击球的时候,小臂相对于大臂,没有收臂空间。

 

关于前冲弧圈球,教科书说法是拍子要更加前倾。


作者: vv22    时间: 2013-10-17 03:43

  关键是技术问题  高调弧圈一样是往前摩擦   前冲也是往前摩擦 越往前越有 两者的区别在于撞磨的比例

  高调弧圈  在球下降初期 迎前挥拍 球在在拍面停留后向前摩擦出去  越往前 球越转越低  腿腰协调发力 要比平时蹲略低些 更注重 手腕“送”(摩擦)那一瞬间的感觉

  前冲弧圈  在来球高点 迎前把球撞实 撞入底板后 喷发出去 更注重撞实了 再摩擦 发力别发死了  要旋转强些 就加快收小臂的动作

   两种弧圈都要求引拍时全身的放松 然后快速忽然的迎球发力再“紧”那一会 那么球的质量就出来了

   练习高调弧圈 多拉半出台球 效果比较好  


作者: gzhh1976    时间: 2013-10-17 08:29

板一定要有个倾斜角度,球绝对会转。

 


作者: 星星dmy    时间: 2013-10-18 16:26
QUOTE:
以下是引用vv22在2013-10-17 3:43:00的发言:

  关键是技术问题  高调弧圈一样是往前摩擦   前冲也是往前摩擦 越往前越有 两者的区别在于撞磨的比例

  高调弧圈  在球下降初期 迎前挥拍 球在在拍面停留后向前摩擦出去  越往前 球越转越低  腿腰协调发力 要比平时蹲略低些 更注重 手腕“送”(摩擦)那一瞬间的感觉

  前冲弧圈  在来球高点 迎前把球撞实 撞入底板后 喷发出去 更注重撞实了 再摩擦 发力别发死了  要旋转强些 就加快收小臂的动作

   两种弧圈都要求引拍时全身的放松 然后快速忽然的迎球发力再“紧”那一会 那么球的质量就出来了

   练习高调弧圈 多拉半出台球 效果比较好  

好好好


作者: 座山雕    时间: 2013-10-19 08:52
[em1002]
作者: 乒乓小烧    时间: 2013-10-19 09:32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作者: 似乎飞龙在天    时间: 2013-10-19 19:06
[em1001]
作者: 老刘003    时间: 2013-10-19 19:26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业余教练    时间: 2013-11-5 14:37
QUOTE:
以下是引用vv22在2013-10-17 3:43:00的发言:

  关键是技术问题  高调弧圈一样是往前摩擦   前冲也是往前摩擦 越往前越有 两者的区别在于撞磨的比例

  高调弧圈  在球下降初期 迎前挥拍 球在在拍面停留后向前摩擦出去  越往前 球越转越低  腿腰协调发力 要比平时蹲略低些 更注重 手腕“送”(摩擦)那一瞬间的感觉

  前冲弧圈  在来球高点 迎前把球撞实 撞入底板后 喷发出去 更注重撞实了 再摩擦 发力别发死了  要旋转强些 就加快收小臂的动作

   两种弧圈都要求引拍时全身的放松 然后快速忽然的迎球发力再“紧”那一会 那么球的质量就出来了

   练习高调弧圈 多拉半出台球 效果比较好  

说的很到位!!!


作者: 贺兰山缺    时间: 2015-4-8 20:18
很养眼的帖子,顶楼主!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