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进步、技术进步、学员的需求也在进步。很多学员都问我,张继科的拧拉是怎么做的。
说实话,我学球那个年代没这个技术,我也不知道。但反反复复跟学员说自己不知道,时间久了感觉没面子。后来想想,自己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说“不知道”的确挺难受的,于是下定决心学习拧拉。
关于动作,不多说了,大家在网上和电视上都能看到。今天就说点大家在电视上看不到的内在东西。
拧拉的动作不难,一个初学者在5分钟就能模仿的像模像样,但到了球台上就是拧不上。为什么?因为他掌握的仅是一种形式而已。
拧拉有两个关键:一是对上点儿;二是放松。这是抽象的软技术
拧拉有两个前提:一是手感好,能自如的调整打磨比例;二是反手拉球和拨球的基本功要好。这是具体的硬技术
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想学好拧拉,现在开始缺啥补啥。软技术是意识形态,硬技术是动作形态。
先说“对上点儿”
太重要了,如果没对上点儿,神仙也拧不上去。
这里包括了空间和时间两个因素。
空间靠步伐调整,通常来说就是一两个小碎步,将身体调整到最舒服的位置(哪个位置最舒服的?什么姿势最舒服?不多说了,张继科已经做了无数的示范)。时间是出手时机,在起跳最高点触球是最容易的。和拉弧圈不同,拉弧圈你可以早一点、晚一点都行,出手时间相对不难。拧拉,只能在那个点儿出手,早一点、晚一点都不行,时机相对难找。
张继科可以到正手去拧,需要二次上步,二次反应,真的太难了,真的了不起,他的协调性超出常人。
二是放松
我曾让学员模仿图片的引拍姿势,没有一个人做对。
大家注意张继科的小指和无名指,是翘起来的,不难判断他拧球时手指是多么的放松。我之前拧拉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放松做的不好。观察到这个细节启发很大,成功率大幅提高。
这里多说两句,电视解说反复强调拧球时手腕需要有劲,我的体会是并不需要,需要的是挥拍速度,力量源于腰部,而手臂、手指、手腕充分放松,对球拍形成一种鞭打的甩力。放松到什么程度?你的拇指和食指只要捏住拍柄的圆弧,别把球拍甩出去就行。上身越放松,甩拍的效果越好。
这里边抽象的东西很多(很多细节说不太清楚),做到松而不散。发力前,腿部和腰部要绷住。
再说手感好,能自如的调整打磨比例
拧拉只能是台内短球(过短的球不要拧,很容易摆短),下旋球居多。实战中二跳的高度是不一样的,跳的越高,向前击打的成分可以越大。如果跳的很低,必须加大摩擦成分,减少击打,是一种高速的摩擦(就是上段说的“甩”)结合轻微的撞击,触球的“赤道”至“北纬45度”区间(来球越转越低,触球越靠近赤道)。拧球是需要根据来球及时调整打磨比例和触球部位的,切忌用一个姿势打所有球,因此需要你有良好的手感和对旋转的理解(以满足及时的调整)。
最后说反手拉球和拨球的基本功要好
要我说拧球、拉球、拨球的动作形态都差不多,区别是动作幅度和打磨比例。如果你反手拉球和拨球的基本功很好,能比较轻松自如的拉起下旋球,你可以尝试拧拉。如果不好,还是把这两个基础好打吧。
这个技术适合于打相持拼实力的人使用,因为你拧成上旋只能和对方这么打。我是那种打控制靠落点刁钻创造机会进行杀伤的打法(这种打法比较轻松、省力),学会拧拉之后,前三板控制的优势就没有了,但回球更具侵略性。
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从零开始学习这个“时髦”的技术,如果有什么问题咱们再多交流。
学习了 有道理
高手!学习!
非常希望楼主说些从电视上看不出来的东西。
这个帖子所谈技术,以及使用范围,非常精辟。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