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原创]拧拉 [打印本页]

作者: 业余教练    时间: 2013-10-25 11:24
标题: [原创]拧拉

时代进步、技术进步、学员的需求也在进步。很多学员都问我,张继科的拧拉是怎么做的。


说实话,我学球那个年代没这个技术,我也不知道。但反反复复跟学员说自己不知道,时间久了感觉没面子。后来想想,自己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说“不知道”的确挺难受的,于是下定决心学习拧拉。

 

关于动作,不多说了,大家在网上和电视上都能看到。今天就说点大家在电视上看不到的内在东西。

拧拉的动作不难,一个初学者在5分钟就能模仿的像模像样,但到了球台上就是拧不上。为什么?因为他掌握的仅是一种形式而已。

 

拧拉有两个关键:一是对上点儿;二是放松。这是抽象的软技术

拧拉有两个前提:一是手感好,能自如的调整打磨比例;二是反手拉球和拨球的基本功要好。这是具体的硬技术

 

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想学好拧拉,现在开始缺啥补啥。软技术是意识形态,硬技术是动作形态。

 

先说“对上点儿”

太重要了,如果没对上点儿,神仙也拧不上去。
这里包括了空间和时间两个因素。
空间靠步伐调整,通常来说就是一两个小碎步,将身体调整到最舒服的位置(哪个位置最舒服的?什么姿势最舒服?不多说了,张继科已经做了无数的示范)。时间是出手时机,在起跳最高点触球是最容易的。和拉弧圈不同,拉弧圈你可以早一点、晚一点都行,出手时间相对不难。拧拉,只能在那个点儿出手,早一点、晚一点都不行,时机相对难找。
张继科可以到正手去拧,需要二次上步,二次反应,真的太难了,真的了不起,他的协调性超出常人。

 

二是放松

(, 下载次数: 0)


我曾让学员模仿图片的引拍姿势,没有一个人做对。
大家注意张继科的小指和无名指,是翘起来的,不难判断他拧球时手指是多么的放松。我之前拧拉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放松做的不好。观察到这个细节启发很大,成功率大幅提高。
这里多说两句,电视解说反复强调拧球时手腕需要有劲,我的体会是并不需要,需要的是挥拍速度,力量源于腰部,而手臂、手指、手腕充分放松,对球拍形成一种鞭打的甩力。放松到什么程度?你的拇指和食指只要捏住拍柄的圆弧,别把球拍甩出去就行。上身越放松,甩拍的效果越好。
这里边抽象的东西很多(很多细节说不太清楚),做到松而不散。发力前,腿部和腰部要绷住。

 

再说手感好,能自如的调整打磨比例

 

拧拉只能是台内短球(过短的球不要拧,很容易摆短),下旋球居多。实战中二跳的高度是不一样的,跳的越高,向前击打的成分可以越大。如果跳的很低,必须加大摩擦成分,减少击打,是一种高速的摩擦(就是上段说的“甩”)结合轻微的撞击,触球的“赤道”至“北纬45度”区间(来球越转越低,触球越靠近赤道)。拧球是需要根据来球及时调整打磨比例和触球部位的,切忌用一个姿势打所有球,因此需要你有良好的手感和对旋转的理解(以满足及时的调整)。

 

最后说反手拉球和拨球的基本功要好

 

要我说拧球、拉球、拨球的动作形态都差不多,区别是动作幅度和打磨比例。如果你反手拉球和拨球的基本功很好,能比较轻松自如的拉起下旋球,你可以尝试拧拉。如果不好,还是把这两个基础好打吧。

    这个技术适合于打相持拼实力的人使用,因为你拧成上旋只能和对方这么打。我是那种打控制靠落点刁钻创造机会进行杀伤的打法(这种打法比较轻松、省力),学会拧拉之后,前三板控制的优势就没有了,但回球更具侵略性。
    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从零开始学习这个“时髦”的技术,如果有什么问题咱们再多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5 17:21:42编辑过]

作者: pingpangxing    时间: 2013-10-25 12:30
学习学习
作者: 294711466lce    时间: 2013-10-25 13:24
[em1002]
作者: 股海泛舟    时间: 2013-10-25 14:04

学习了  有道理

 


作者: bruce6666    时间: 2013-10-25 14:38

高手!学习!


作者: 亮Sir    时间: 2013-10-25 15:08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胡大刀    时间: 2013-10-25 16:49
写得挺好,回去试试!
作者: 荆棘鸟◎    时间: 2013-10-26 18:12
很养眼的帖子,顶楼主!
作者: 直拍歪柄    时间: 2013-10-27 16:20
謝謝樓主指導
作者: 琴剑飘香    时间: 2013-10-28 10:55
楼主观察细致
作者: DYQDSL    时间: 2013-11-8 22:54
赞一下
作者: 变幻巧克力    时间: 2014-1-23 09:11

   非常希望楼主说些从电视上看不出来的东西。

   这个帖子所谈技术,以及使用范围,非常精辟。


作者: 变幻巧克力    时间: 2014-1-23 09:14
   我还不怎么会反手拉下旋,拨球也只是摸到点门路。比赛中偶尔用个拧,命中率确实不高,也存在来球高度不同导致我不会拧的问题。后面的衔接必然是相持,更考验实力。
作者: 只是玩玩    时间: 2014-1-23 11:47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23 14:01
过短的球不仅仅是摆短更科学,而且大多数时候拧拉也拧不出质量。

拧拉中腕力的使用也很重要,加上腕力球会更暴,但如何做到在相对放松的前提下加上腕力很难。
佩服业余教练观察的细致。张继科的拧拉动作:背如同一张弓,全身发力非常协调,绝不单纯是手上的活,在佩服他的协调和爆发力的同时,也深深觉得业余模仿难度太大。反而马龙的拧拉虽然威胁小很多,但更容易学。

对于拧拉必须有拉、拨基础深深认同,好多人忽略了这一点。

作者: ritay    时间: 2014-1-23 16:33
楼主概括得太精辟了,收藏了!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25 21:43
根据不同的来球性质,采用不同的打磨比例,摩擦方向。
出手要果断,要充分的甩臂,甩腕,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放松。
要更快地抢点,需要步法调整的精确到位。
对于这几个细节,很赞同,很受启发,谢谢。

补充两点,不知道对不对:
                 1、拍子要尽量的低一些,偏于制造旋转。
                 2、用外弧式拧拉不容易漏球,打磨结合更好(可能跟用惯外套有关);裹球式拧拉,速度慢,容易被反拉。

作者: 大平子    时间: 2014-1-27 15:04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大平子    时间: 2014-1-27 15:05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