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胶打法正胶化辩
一些长胶球友针对直拍长胶多是以控制为主,由此免不了被动挨打的现实, 提出了一个创意,即“长胶打法正胶化”,意即打直拍长胶应该向打正胶那样以进攻为主要得分手段。有部分人对长胶打法多进攻持否定意见,内容主要是:长胶天生不适合进攻,它主要以怪取胜,若以进攻为主,选正胶,生胶就行了,何必选长胶?
长胶主打控制防守,追求以怪取胜,有它的历史原因,因为长胶就是源于削球打法的。以后在老一辈专业长胶运动员的探索下,长胶的进攻型打法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到了邓亚萍时代,长胶的进攻技术已趋于成熟,长胶的进攻威胁在乒坛得到了公认。
但是,与其它胶皮相比,长胶在进攻技术的掌握上难度更大一些,这种难度,主要体现在对反胶正胶已形成习惯,并将这种习惯一成不变地应用到长胶的击球手法上的部分人群中。在一直打长胶,或打长胶很长时间的乒乓球爱好者中,这个问题并不存在。长胶因为不易吃转,进攻下旋球,不转球,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进攻起来是顺手的,进攻功底深厚的选手,对上旋球进行反拉也能驾轻就熟。
不论何种胶皮,进攻的威胁都大,但长胶的进攻自有它不同于别的胶皮的特点,这就是长胶进攻后球落到对方台面上不像反胶那样有前冲力而是会急剧下沉(生胶攻球也带下沉,但与长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接这种球往往有物体砸在球拍上的沉重感,防守和反拉时常常出乎意料会下网,这是长胶进攻的最大威胁所在。如果进攻型长胶弃之不用而改打别的胶皮,长胶进攻下沉的特点在乒坛这个百花园里再也英雄无用武之地,是不是可惜?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任何乒乓球选手在比赛中总是有攻有守。多数打反胶的进攻型选手,进攻与控制防守的比例大致是6:4,长胶再怎么提倡进攻,打控制防守球的比例一般也不会少于40%,这40%的控制防守球,长胶打、正胶打、生胶打,节奏是不一样的。长胶选手经常依靠防守时的上旋变下旋的反旋转以及球不往前走的特点让对手再攻下网,这是长胶赢球的一大法宝。如果长胶改别的胶皮,那么它打控制防守的优势就荡然无存,长胶选手肯定心有不甘。
现代的乒乓球运动,已发展到十分强调主动上手的阶段,如果说当年人们对“怪拍”的认识还不到位,长胶选手可以以守代攻,威风八面的话,那么现在再过多打控制在高水平的对抗中就难以生存。前直拍长胶国手陈子荷,在第39届世乒赛上成绩不太理想,失落中的她收到张燮林教练送来的一个纸条,上写七个大字:进攻,进攻,再进攻,此后她下决心首先战胜昔日那个温柔无力的陈子荷,打球积极主动,对手和教练们都觉得她换了一种打法,结果在第40届世乒赛上表现甚为出色。假设当时强令陈子荷改打正胶生胶,真不知道会是怎么一个样子。
长胶的进攻,和其它胶皮的进攻一样,都应该提倡。既便长胶的进攻功夫一时没有练到家,直拍也还可以或倒板或反面横打用球拍另一面的非长胶胶皮进攻,为什么一定要改打别的颗粒胶呢。看问题不能绝对化,比如生胶适合进攻,但有人偏用它打削球,何千红、武扬就是例子;再如防弧胶适合防守,但蔡振华反其道而行之,用它来进攻。以上虽属个例,但它体现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可以说,长胶的进攻型打法毫无疑问是乒坛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对长胶进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
结论:“长胶打法正胶化”,它根据在较高层次的乒乓球比赛中,长胶多打控制球已是落伍的现实,提出长胶打法应该像正胶那样注重进攻,口号响亮,简捷。很多业余的乒乓长胶爱好者已经这样做了,专业长胶运动员如邓亚萍、王秋伊、周昕彤等人更是典范。网上有不少长胶的打球视频,对“长胶打法正胶化”存在疑虑的人,最好看一看,有志于采取长胶进攻型打法的人,向他(她)们的方向看齐就是了。
又见塞翁好帖子,学习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