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发球机和台虎钳.贴张大维1.2mm廉价海绵即可.别贴套胶,并且严禁裸板.
台钳固定高度,正对发球机.调正上旋高挡位.对好甜区.
我的经验是5夹2000次左右.7夹5000次左右.
这种碰撞是法向冲击的重前冲球,着弹点集中且散布小.省时省力.3-5小时告定.
主要是重新装填发球机影响射速.另外,夏季发球机发热严重,工作中需间隔1-2次.
当正手冲撞完成60%-70%后,记得换反手面.将海绵揭下,贴至反手,继续冲撞.
以上数据建立在:avalox p500 4支,stiga cl-cr 7支,stiga oc 3支的基础上.新拍在当天
由2-3名持拍队员,使用同样套胶前后对比,效果显著.
可以放心使用,但是切记贴薄海绵缓冲,否则会让面材纤维疲劳.
工具:发球机和台虎钳.贴张大维1.2mm廉价海绵即可.别贴套胶,并且严禁裸板.
台钳固定高度,正对发球机.调正上旋高挡位.对好甜区.
我的经验是5夹2000次左右.7夹5000次左右.
这种碰撞是法向冲击的重前冲球,着弹点集中且散布小.省时省力.3-5小时告定.
主要是重新装填发球机影响射速.另外,夏季发球机发热严重,工作中需间隔1-2次.
当正手冲撞完成60%-70%后,记得换反手面.将海绵揭下,贴至反手,继续冲撞.
以上数据建立在:avalox p500 4支,stiga cl-cr 7支,stiga oc 3支的基础上.新拍在当天
由2-3名持拍队员,使用同样套胶前后对比,效果显著.
可以放心使用,但是切记贴薄海绵缓冲,否则会让面材纤维疲劳.
工具:发球机和台虎钳.贴张大维1.2mm廉价海绵即可.别贴套胶,并且严禁裸板.
台钳固定高度,正对发球机.调正上旋高挡位.对好甜区.
我的经验是5夹2000次左右.7夹5000次左右.
这种碰撞是法向冲击的重前冲球,着弹点集中且散布小.省时省力.3-5小时告定.
主要是重新装填发球机影响射速.另外,夏季发球机发热严重,工作中需间隔1-2次.
当正手冲撞完成60%-70%后,记得换反手面.将海绵揭下,贴至反手,继续冲撞.
以上数据建立在:avalox p500 4支,stiga cl-cr 7支,stiga oc 3支的基础上.新拍在当天
由2-3名持拍队员,使用同样套胶前后对比,效果显著.
可以放心使用,但是切记贴薄海绵缓冲,否则会让面材纤维疲劳.
牛人啊。没有很专业,只有更专业
[em1002]
新胶皮和新底板都要打打才好打。
最忌讳新版配新胶皮,两个新的配一起,你会发觉很难打,而且不知道是胶皮的问题还是底板。
我打VPS的时候,就是新普狂,结果贴上后,借力易下网,发力易出界,怎么打怎么没有,打比赛输得一塌糊涂,害我差点否定掉VPS。
后来坚持打了几个小时,特别是中远台持续对拉,终于找到感觉了。
我不认为这个过程是人对底板的所谓适应,我把同样的胶皮贴在新买的黑檀5上,就没有这个过程,一上手就非常好打。
一块不好打的板,你打到烂它不会“开”
顶多是你适应了它而已
就像一双不合脚的鞋子
挤挤撑撑也是能穿的嘛
工具:发球机和台虎钳.贴张大维1.2mm廉价海绵即可.别贴套胶,并且严禁裸板.
台钳固定高度,正对发球机.调正上旋高挡位.对好甜区.
我的经验是5夹2000次左右.7夹5000次左右.
这种碰撞是法向冲击的重前冲球,着弹点集中且散布小.省时省力.3-5小时告定.
主要是重新装填发球机影响射速.另外,夏季发球机发热严重,工作中需间隔1-2次.
当正手冲撞完成60%-70%后,记得换反手面.将海绵揭下,贴至反手,继续冲撞.
以上数据建立在:avalox p500 4支,stiga cl-cr 7支,stiga oc 3支的基础上.新拍在当天
由2-3名持拍队员,使用同样套胶前后对比,效果显著.
可以放心使用,但是切记贴薄海绵缓冲,否则会让面材纤维疲劳.
专业
不要迷信过分强调什么“打开”,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渐适应新拍的过程,包括重量、弹性、弧线等方面的手感,有人就把这些忽悠成神秘的“打开”。这样理解也可以,等你适应了新拍,也就打开啦。
在有机5夹时代,体工队中发力好的人常讲:"新板用2个月左右最好打,半年后支撑力下降,一年左右疲软."
我在想业余的发力要想达到上述2个月的冲击效果,恐怕需要太长时间.于是突发奇想,联想到了发球机模拟
冲撞.也算给追求极致的球友找个捷径.
例如:中等力量球使用较多,以衔接控制为主要得分手段.或者自身发力不足,但又不愿舍弃国套.等等原因.
"打开",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我认为是手感反馈的"高级形式".
"通过器材调整手感"往往和"出球质量"经常矛盾.即使是通过器材调整手感,还是以套胶为主最为直接.是"一般形式".
但是,'器材的调整"要建立在"技术调整"的基础之上才有意义.也就是您所讲的,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所以
"技术调整"是根本,是"基础形式".
适应也很重要 , 打开是必要过程!斯蒂卡底板新的都脆硬不好控 ,你薄海绵透板击打多些打两三个月再试试绝对不一样了(你可以同时买两块一块不打),打过的底劲大了,手感柔和些!蝴蝶我认为也是需要的。只是过程缓慢些而已。
工具:发球机和台虎钳.贴张大维1.2mm廉价海绵即可.别贴套胶,并且严禁裸板.
台钳固定高度,正对发球机.调正上旋高挡位.对好甜区.
我的经验是5夹2000次左右.7夹5000次左右.
这种碰撞是法向冲击的重前冲球,着弹点集中且散布小.省时省力.3-5小时告定.
主要是重新装填发球机影响射速.另外,夏季发球机发热严重,工作中需间隔1-2次.
当正手冲撞完成60%-70%后,记得换反手面.将海绵揭下,贴至反手,继续冲撞.
以上数据建立在:avalox p500 4支,stiga cl-cr 7支,stiga oc 3支的基础上.新拍在当天
由2-3名持拍队员,使用同样套胶前后对比,效果显著.
可以放心使用,但是切记贴薄海绵缓冲,否则会让面材纤维疲劳.
我是来顶这个的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