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功到自然成。我很赞同这话,只要入了门,就靠自己下功夫了。没练好,往往是因为功夫下的不够不好不对。
正手拉球就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正手拉球发力环节很多,脚腿腰髋肩大臂小臂手腕手指,让人想得发晕。我们该抓住什么作为重点呢?
千万别告诉我是大臂小臂什么的。可以说,业余的主要问题都不在这个上面。重点就是在腰髋上,甚至可以直接说是大腿到盆骨这段的肢体最内部。我就没见过业余的能把这个部位用的规范的。说它是重点的理由有3:第一,这个部位是非常核心的发力区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发力;第二,业余的确实没有练好这个部位;第三,这个部位的发力好了,其他的发力都是纯天然的。
我说点具体练习思路:上述部位不能太放松,要适度崩紧,控制身体前倾角度,下蹲深度,发力迅速协调,方向准确。
按照这个思路去练习正手拉球,就可以把其他部位简化为一体化,如大臂和身体的一体化,而不用过多强调后期的挥出。因为按照一体化的方式去练习是比较简单的,能比较正确的掌握最核心的身体发力,拉的熟练了,会自然加入大臂来控制和叠加力量。如果没有一体化,而过多关注大臂的作用,则容易忽略身体发力,这样的漏洞就无法弥补了。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不是很推荐唐教授的视频,不是因为他讲的错了,而是他没有突出基础,他的讲课对象应该是体校毕业的孩子。最后,如果掌握了身体的发力,收小臂几乎是纯天然的,不收的话,球就飞的老远,上不了台,收的越快越爽。由于身体的转动必须控制幅度,到了那个幅度限制上,身体必然刹车,带来的就是大臂的刹车。简单总结,掌握了身体的发力后,大臂随挥,制动,收小臂,都是纯天然产生的,我会自然觉得必须这么做,否则就别扭。
在和教练练习的过程中,我拉出的被他认可的球,我的注意力都在大腿上,但是无意间都加入了大臂和小臂的作用。但是如果我的注意力放在了大臂和肩膀上,而不是大腿上,则拉的球都很垃圾。目前没有找到很专注于此处的视频,应该是专业的都不把大腿发力当成问题的缘故吧。
反手动作,我仅仅对近台拨球发表点意见。大臂起到了支撑和传导的作用,然后是小臂手腕击打后随挥,带动大臂的轻微翻转。核心力量来自蹬地,还是大腿这段起了重要作用。我现在的教练在刚教我的时候,就提出我的反手用大臂掰球,会造成动作僵硬,防不住球,找不准球的问题。他就认为一般的反手还是要多靠手腕,找准拍头。 我现在对反手拨球还是比较自信的。
关于反手的练习顺序,我觉得还是可以先把注意力放在前臂上的,熟练后就会加入蹬地动作,就会发现大臂的传导作用。推荐乔红她们的反手拨视频。
简单说,一步一步的来,练习的到了哪个程度了,就会发现下一阶段的问题,并去寻找答案。功到自然成,只要你用心。
2014.1.14
反手拨终于练出样子来了,在练习的时候每个球都用身体含住了,发上了力,球很顶,直板对手最后只能侧推才能压住球。在实战中,对方搓来的球,只要略微冒高,我就能拨起来,突然性、力量和速度都不错。对手都觉得我的反手很凶。
从2011年开始练习规范动作,正手见效缓慢,但是反手一直在慢慢的进步,从入门动作,到腿上发力,到现在的协调发力,动作从模仿孔,到唐,到最后确定为老女队动作。
下阶段目标,反手拨斜线后,能快拨直线。
你说的太对了。
这些很基础的东西,非常重要,但是不显眼不拉风。作为业余,大家都会着迷于张继科的正手狂抡反手爆拧,并反复讨论模仿,于是打丢了球,都只会说手感不好,不会说腿上出了问题。
刚刚拍了反手的录像,发现录像中我的手腕用的很少的样子,但是我自己心里清楚,实际是有扣腕有发力的。
难道是拍摄视角的问题?我把相机放我正手短的位置了。
刚刚拍了反手的录像,发现录像中我的手腕用的很少的样子,但是我自己心里清楚,实际是有扣腕有发力的。
难道是拍摄视角的问题?我把相机放我正手短的位置了。
刚刚拍了反手的录像,发现录像中我的手腕用的很少的样子,但是我自己心里清楚,实际是有扣腕有发力的。
难道是拍摄视角的问题?我把相机放我正手短的位置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