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影响业余乒乓球提高的几大忌讳★★★★ [打印本页]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3 10:40
标题: 影响业余乒乓球提高的几大忌讳★★★★
影响业余乒乓球提高的几大忌讳
注:本人写的东西均没有任何理论或书籍、名教作为指导,全部来自个人实践或意淫,请勿尽信!
1、 直”改“横”
首先要明白横板并不会“高级”一点,这儿主要是指“直改横”,在我国90%小学的时候都是玩的直板吧,而且大多数人小时候还玩得很不错,一桌人吃饭,八个人里面七个人都说我在学校是乒乓球“校霸”!既然先天的条件反射固定了,后来改“横”我可以说,99%是没有改成功过的,包括香港的李静,同样也没有成功,因为这个事不是“练球”那么简单的,不是你左来左打右来右打那么容易的,这是一个非常之复杂,非常之快速的反应过程,前期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你永远替代不了的。
忌讳指数:★★★★★

2、 苦练”直拍“横打”
这里指的是放弃推挡,改“完全横打”。大多数我们这个年代的业余玩家小时候没“横打”这条件反射,你天生就是玩左推右攻的意识,非得强行背着自己的意识去练什么完全的直拍横打,而放弃推挡,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极易导致动作畸形,反应迟钝,套路不清、受人牵制,国家队的许昕也同样尝试着改“横打”同样不行,这肯定不是因为人家技术不行时间不够吧,因为这根本就是不科学的做法。左推右攻也绝对不是中央台某解说说的那么落后的技术,他带来了正手的灵活、强势和快速,有很多方面是“完全横打”所无法比的,就单面拉练好就可以杀遍全中国业余了,如果非喜横打,建议学马琳即可,王皓打的完全是基本功,技巧性并不是很强,不是业余的能学的。
忌讳指数:★★★

3、 “烧”拍子
这个我想理由不必细说了,如果你是出于收藏器材的心态则可以原谅,如果你是出于想换拍来提高水平,我想这是天方夜谈,上了STIGA,YASAKA、蝴蝶这些品牌的器材都是差不多的,性能之间是此消彼长的道理,不必过于计较,但注意配置上要易“透板”,则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越易透板的器材从某方面说则越稳当,威力越大,这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忌讳指数:★★★★★

4、傻练“基本功”
不可否认,基本功非常重要!但是,学之不能用于实践,或超过了你的实践所需要,则没有作用。再者,基本功我想指的并不是没有质量的多球吧!有些球友过份夸大多球基本功的作用,长期坚持先练数小时基本功,时常可以连续拉打100多下,但实战却一塌糊涂,这可以说是“误入岐途”,实战中连球都接不稳,能拉三四下有质量的就已经OK了,不如更多的加强单板准确率和质量,再高手搞实战更好!
忌讳指数:★★

5、 错误的理解书本上的理论
一般立志于想提高的球友都会学一些理论,以避免自己走弯路,但现实和残酷的,你若身边没有专业教练,你所理解的和所做的并不一定同步,或恰好适得其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书上说“拉球时手腕要基本保持不动”,现实中很多球友对这句话没有理解正确,这个“基本”是基本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基本保持不动?实际上,这个基本应该只是在拉比较规范的球的时候才行得通,实战中,有些球友手腕过于“稳定”,导致灵活性差,反应慢,甚至长期“保持不动”,我看这应该是错误理解理论的典型例子,乒乓这东西不管你悟性如何,实践作用远远大于理论,个人建议如果没有专业教练指导,学“理论”不如多“模仿”来得实际。
忌讳指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7 9:56:46编辑过]
作者: 寂寞季节2013 时间: 2014-1-13 12:45
好帖,都说到点子上了
作者: 九月天空 时间: 2014-1-13 13:54
看帖是学习,回帖是美德,好贴就要顶!
作者: 5shiy 时间: 2014-1-13 14:07
[em1002]
还有6,就是业余的不会放松,越是比赛就越明显紧张。过于发力造成肌肉僵持,往往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
其实,把比赛当成日常练习赛就OK了,发6、7分力就OK了
作者: kyf1119 时间: 2014-1-13 14:26
这才是好贴,学习了!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3 14:45
以下是引用5shiy在2014-1-13 14:07:00的发言:
还有6,就是业余的不会放松,越是比赛就越明显紧张。过于发力造成肌肉僵持,往往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
其实,把比赛当成日常练习赛就OK了,发6、7分力就OK了
欢迎补充!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13 16:22
以下是引用5shiy在2014-1-13 14:07:00的发言:
还有6,就是业余的不会放松,越是比赛就越明显紧张。过于发力造成肌肉僵持,往往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
其实,把比赛当成日常练习赛就OK了,发6、7分力就OK了
呵呵,这是比赛打得少的必然结果,专业选手也有这个问题,凡是人都是一样的,百年不遇的大赛能那么淡定就不是人了,反过来说:比赛打多了就好了!
楼主总结的很到位,烧拍、直改横、横打确实是业余最大的坑,前赴后继、尸横遍野啊!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13 16:30
6,囫囵吞枣,瞎子摸象,大跃进。
对理论讲解想当然,认为理解了就会了,比如看懂了攻球没练几天、动作还没熟练和固定下来就看和练拉球,造成了实际操作中的夹生饭,结果就是顾此失彼,只顾一点、不计其余,动作无法形成连贯统一的整体;各种动作都会一点,各种动作又都似是而非,全凭手感吃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3 16:32:10编辑过]
作者: xianbuzhao 时间: 2014-1-13 21:42
强烈支持楼主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幸运常在你我 时间: 2014-1-13 22:05
业余的还是以玩得开心为主
作者: lattude2003 时间: 2014-1-13 22:18
只要动作对头,没有练不出来的,但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练出较高的直拍反面横打技术,有人天生就习惯那个动作,有些人骨骼天生柔韧性较好,各有不同。
就我个人来说,在学校都是直拍单面,反手也是用正面来攻球的,因为当年还没有直拍横打技术,但现在练一下,感觉这横打也不是那么难。至于反手的习惯动作还是用正面。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3 22:34
以下是引用lattude2003在2014-1-13 22:18:00的发言:
只要动作对头,没有练不出来的,但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练出较高的直拍反面横打技术,有人天生就习惯那个动作,有些人骨骼天生柔韧性较好,各有不同。
就我个人来说,在学校都是直拍单面,反手也是用正面来攻球的,因为当年还没有直拍横打技术,但现在练一下,感觉这横打也不是那么难。至于反手的习惯动作还是用正面。
那麻烦阁下举例,谁后天练出来了?注意,先天的条件反射你是永远达不到的!这个我想不需要证明了吧!不管你怎么练,也不及先天的来得快吧。
另外,咱们不看别的,就看肥皓吧,当然,咱们无法比他比,但他那球我并不认为在专业一线里是打得好的,非常死板,这不可否认和完全的横拉有原因。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14 00:38
楼上二位,打球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先天的。左推右攻改横打的难度主要在于:在相同的刺激条件下,抑制一种日积月累的反射(如果有这个童子功的话),而形成一种新反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身边有几个练过横打的,练球的时候有模有样,真到了比赛能够用上,并且威胁和稳定性兼备的基本没有。
如果你推球都不会,直接上横打,说不准也能成为王皓第二,这个未曾考证过,不敢断言。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4 09:37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14 0:38:00的发言:楼上二位,打球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先天的。
左推右攻改横打的难度主要在于:在相同的刺激条件下,抑制一种日积月累的反射(如果有这个童子功的话),而形成一种新反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身边有几个练过横打的,练球的时候有模有样,真到了比赛能够用上,并且威胁和稳定性兼备的基本没有。
如果你推球都不会,直接上横打,说不准也能成为王皓第二,这个未曾考证过,不敢断言。
基本上是这个意思,反正我没见过一个人练什么直拍横打练成功过的,都是花架子,烂动作。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14 10:34
以下是引用烧拍英雄在2014-1-14 9:37:00的发言:
基本上是这个意思,反正我没见过一个人练什么直拍横打练成功过的,都是花架子,烂动作。
横打最大的威胁在于出奇制胜,也就是别人不熟悉,此外无他。所以与其花大量时间改横打,还不如用相等的时间精雕细琢自己的推挡,甚至反面贴个颗粒胶练好磕、拱、削。
99%的人,改练直拍横打最大的失败在于:在比赛中,间不容发的瞬间你犹豫了。其实,乒乓球最美妙的瞬间是:在反应不及的一刹那,球被下意识高质量地回过去了,打完了才知道球是怎么过去的。这个瞬间越多,说明你的基本功越扎实。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4 10:50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14 10:34:00的发言:
横打最大的威胁在于出奇制胜,也就是别人不熟悉,此外无他。所以与其花大量时间改横打,还不如用相等的时间精雕细琢自己的推挡,甚至反面贴个颗粒胶练好磕、拱、削。
99%的人,改练直拍横打最大的失败在于:在比赛中,间不容发的瞬间你犹豫了。其实,乒乓球最美妙的瞬间是:在反应不及的一刹那,球被下意识高质量地回过去了,打完了才知道球是怎么过去的。这个瞬间越多,说明你的基本功越扎实。
说对了,痴迷于“横打”是得不偿失的。即使是横板,也是要求正手为主
虽然你有了横打,但推去了“挑”“撇”“推”等等大量动作和正手拉冲的灵活性,实际上,得不偿失
所以,我不但不认为完全的横打是像X影说的那样“先进”的,反而,很大程度上我认为这是一项落后的技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4 10:52:09编辑过]
作者: 乒坛行者0 时间: 2014-1-14 11:35
[em1002][em1002][em1002][em1002]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14 11:47
现在业余的直板没有横打确实被动,身边直改横成功的太多了,以前水平差不多的直板不学横打的已经被虐得没有球打了。水平再高的单面直板高手也不畏惧,倒是怕横板的和横打技术好的。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4 14:49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14 11:47:00的发言:
现在业余的直板没有横打确实被动,身边直改横成功的太多了,以前水平差不多的直板不学横打的已经被虐得没有球打了。水平再高的单面直板高手也不畏惧,倒是怕横板的和横打技术好的。
我不知道你是水平,但这样的人绝对是正手没过关的。
咱们不去比什么单面的柳承敏、王建军、吉田海伟这些,估计你那些五花八门打法球友连边都碰不上,就连业余的单面长胶黄老邪你先赢了再说吧。
当年马琳如日中天的时候,王建军就凭单面拉打得马琳满地找牙,不学横打就没得打了?[em1005]真是天大的笑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4 15:10:50编辑过]
作者: rucpanjun 时间: 2014-1-14 15:00
好帖
作者: 胡一 时间: 2014-1-14 15:17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14 16:26
以下是引用烧拍英雄在2014-1-14 14:49:00的发言:
我不知道你是水平,但这样的人绝对是正手没过关的。
咱们不去比什么单面的柳承敏、王建军、吉田海伟这些,估计你那些五花八门打法球友连边都碰不上,就连业余的单面长胶黄老邪你先赢了再说吧。
当年马琳如日中天的时候,王建军就凭单面拉打得马琳满地找牙,不学横打就没得打了?
真是天大的笑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4 15:10:50编辑过]
我只是讲了我周围一些球友的情况,那些本来没有横打的(主要是30多岁的,年老的只有一个,不过也有进步),被横板欺负得不行,已经纷纷加上横打技术,甚至直接改横板了。现在至少对横板的反手时不那么太吃亏,多少对反手的漏洞有所弥补。而在他们学横打或改横之前,横板可以比较轻松地赢他们。
“正手绝对不过关”,不知道又是以什么标准,如果你尽扯些马琳,王皓什么的,那就打我没说。楼主引用马琳的一次败绩是要说明马琳学横打没用?直板单面打法当然可以赢球,不过比较费力不容易。
怪胶黄到我们这儿打过球,直板不太好赢他,他的发球特别好,两面倒板,加上胶皮怪,很多人不适应,最后还是一个横板赢了他。又能说明什么?
加了横打就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技术,就否定了其它的技术,就认为这人水平差,不是纯正的直板,尝试横打的就说明正手差,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相反我的几个球友正手相当打爆,当然我的正手也爆。大家被对方正手进攻的话都被动,那么谁先上手就十分重要了。对方反手技术好的话,反手的长球不感乱发了,短的不转球也不敢多发了,怕对方拧。从发球,接发球就得十分谨慎,精细。不像以前打得粗糙点还是有很多抢先上手的机会。
总之,就我看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业余直板没有横打,确实被动。对于业余球员来说,中途加入横打技术可以提高成绩,但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如练习的时间保证,陪练的球友(最好有水平较高的横板球友陪练),身体条件,年龄等。想拿世界冠军的除外,那个要求太高,他们要讲究童子功,中途上马的技术达不到要求的层次。我们训练基地选苗子最迟6,目标是省比赛拿名次,三年出成绩。8岁开始练球的都不要。大多数技术都要在肌肉,韧带,骨骼,协调性最佳时期掌握,形成条件反射一样。
你的这些结论在我看来比较主观,不过可能也是你从周围的情况分析得到的结论。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结论也是正常。也许你们那儿横打,改横的成功率不高而已。也许你们那儿横板水平不如直板。。。。。。
往高处看,直板单面打法在高水平层中也是相当被动啊,这是事实吧?
球友讨论问题实事求是即可,水平有高有低,说出自己的实际感受,不吹牛即可。仅供别人参考,没必要要求别人的观点跟自己一致,否则就失去了发帖的意义。
呵呵,写了这么多,在此声明,仅供参考而已,不想得罪任何人。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4 20:13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14 16:26:00的发言:
我只是讲了我周围一些球友的情况,那些本来没有横打的(主要是30多岁的,年老的只有一个,不过也有进步),被横板欺负得不行,已经纷纷加上横打技术,甚至直接改横板了。现在至少对横板的反手时不那么太吃亏,多少对反手的漏洞有所弥补。而在他们学横打或改横之前,横板可以比较轻松地赢他们。 “正手绝对不过关”,不知道又是以什么标准,如果你尽扯些马琳,王皓什么的,那就打我没说。楼主引用马琳的一次败绩是要说明马琳学横打没用?直板单面打法当然可以赢球,不过比较费力不容易。 怪胶黄到我们这儿打过球,直板不太好赢他,他的发球特别好,两面倒板,加上胶皮怪,很多人不适应,最后还是一个横板赢了他。又能说明什么? 加了横打就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技术,就否定了其它的技术,就认为这人水平差,不是纯正的直板,尝试横打的就说明正手差,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相反我的几个球友正手相当打爆,当然我的正手也爆。大家被对方正手进攻的话都被动,那么谁先上手就十分重要了。对方反手技术好的话,反手的长球不感乱发了,短的不转球也不敢多发了,怕对方拧。从发球,接发球就得十分谨慎,精细。不像以前打得粗糙点还是有很多抢先上手的机会。 总之,就我看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业余直板没有横打,确实被动。对于业余球员来说,中途加入横打技术可以提高成绩,但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如练习的时间保证,陪练的球友(最好有水平较高的横板球友陪练),身体条件,年龄等。想拿世界冠军的除外,那个要求太高,他们要讲究童子功,中途上马的技术达不到要求的层次。我们训练基地选苗子最迟6,目标是省比赛拿名次,三年出成绩。8岁开始练球的都不要。大多数技术都要在肌肉,韧带,骨骼,协调性最佳时期掌握,形成条件反射一样。 你的这些结论在我看来比较主观,不过可能也是你从周围的情况分析得到的结论。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结论也是正常。也许你们那儿横打,改横的成功率不高而已。也许你们那儿横板水平不如直板。。。。。。 往高处看,直板单面打法在高水平层中也是相当被动啊,这是事实吧? 球友讨论问题实事求是即可,水平有高有低,说出自己的实际感受,不吹牛即可。仅供别人参考,没必要要求别人的观点跟自己一致,否则就失去了发帖的意义。 呵呵,写了这么多,在此声明,仅供参考而已,不想得罪任何人。
本人一向以事实为依据,没否定横打的作用,但绝不可夸大横打的作用,更不是必须的。除非身体原因,本人强烈反对“直改横”和“改横打”的做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5 23:26:34编辑过]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15 00:42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14 16:26:00的发言:
我只是讲了我周围一些球友的情况,那些本来没有横打的(主要是30多岁的,年老的只有一个,不过也有进步),被横板欺负得不行,已经纷纷加上横打技术,甚至直接改横板了。现在至少对横板的反手时不那么太吃亏,多少对反手的漏洞有所弥补。而在他们学横打或改横之前,横板可以比较轻松地赢他们。 “正手绝对不过关”,不知道又是以什么标准,如果你尽扯些马琳,王皓什么的,那就打我没说。楼主引用马琳的一次败绩是要说明马琳学横打没用?直板单面打法当然可以赢球,不过比较费力不容易。 怪胶黄到我们这儿打过球,直板不太好赢他,他的发球特别好,两面倒板,加上胶皮怪,很多人不适应,最后还是一个横板赢了他。又能说明什么? 加了横打就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技术,就否定了其它的技术,就认为这人水平差,不是纯正的直板,尝试横打的就说明正手差,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相反我的几个球友正手相当打爆,当然我的正手也爆。大家被对方正手进攻的话都被动,那么谁先上手就十分重要了。对方反手技术好的话,反手的长球不感乱发了,短的不转球也不敢多发了,怕对方拧。从发球,接发球就得十分谨慎,精细。不像以前打得粗糙点还是有很多抢先上手的机会。 总之,就我看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业余直板没有横打,确实被动。对于业余球员来说,中途加入横打技术可以提高成绩,但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如练习的时间保证,陪练的球友(最好有水平较高的横板球友陪练),身体条件,年龄等。想拿世界冠军的除外,那个要求太高,他们要讲究童子功,中途上马的技术达不到要求的层次。我们训练基地选苗子最迟6,目标是省比赛拿名次,三年出成绩。8岁开始练球的都不要。大多数技术都要在肌肉,韧带,骨骼,协调性最佳时期掌握,形成条件反射一样。 你的这些结论在我看来比较主观,不过可能也是你从周围的情况分析得到的结论。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结论也是正常。也许你们那儿横打,改横的成功率不高而已。也许你们那儿横板水平不如直板。。。。。。 往高处看,直板单面打法在高水平层中也是相当被动啊,这是事实吧? 球友讨论问题实事求是即可,水平有高有低,说出自己的实际感受,不吹牛即可。仅供别人参考,没必要要求别人的观点跟自己一致,否则就失去了发帖的意义。 呵呵,写了这么多,在此声明,仅供参考而已,不想得罪任何人。
看了你的发帖真的要让我膜拜一下了!
能告诉我您是哪里的,在哪里打球,球员群体是些什么人么,也好让我们知道有大神在此,不敢稍作放恣!
推挡改横打理论上是行得通的,比如有大量的时间和专业的陪练纠正动作、形成动力定型和条件反射。但对99%的业余爱好者是不可想象的!
从你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你们那里有稳定的人员,专业的陪练和系统的训练。果真如此,你们那里就是非常非常专业的训练基地了。羡慕得很啊!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15 09:43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15 0:42:00的发言:
看了你的发帖真的要让我膜拜一下了!
能告诉我您是哪里的,在哪里打球,球员群体是些什么人么,也好让我们知道有大神在此,不敢稍作放恣!
推挡改横打理论上是行得通的,比如有大量的时间和专业的陪练纠正动作、形成动力定型和条件反射。但对99%的业余爱好者是不可想象的!
从你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你们那里有稳定的人员,专业的陪练和系统的训练。果真如此,你们那里就是非常非常专业的训练基地了。羡慕得很啊!
我们的训练基地就是地级市体育局跟省乒协合作的。主要针对少儿阶段,平时我们跟那些教练很少练球,主要还是自己练,他们偶尔指导下。
我提到的学习横打的好几个直板并没有放弃推挡,而是横打结合推挡,特别是前三板有横打作为一种积极上手的变化,丰富了进攻体系,反手不至于那么吃亏了。
我们这儿直改横成功的比比皆是,不知道你们那儿怎么就把这事看成有多难。其中有一位是50多岁,刚改横板半年,打得有模有样,反手拉,拨稳定,弹击凶悍。本人也是直改横的,不过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横板球龄比直板更长。看各人爱好吧,业余的兴趣最重要,有什么不可以呢尝试呢?
我真不知道你说的99%不可行究竟是指哪些人。
可能我表述不太清楚,我也不赞成完全放弃推挡,一是觉得难度太大,而且得不偿失,毕竟直板推挡在近台速度方面是有优势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打横板算了。许昕,王皓属于国家级的实验品,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直改横的问题因人而异,如果你喜欢打相持,中远台弧圈多,反手拍型有数,发力顺畅,试试未尝不可。但是不能朝三暮四,改来改去,跟烧板是一个道理,每个拍子的重心,软硬不同,动作过程也不同,直横动作结构差异就更大了。
当然,横拍的反手不是那么想象中好练的,本人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主要是那时横板高手少,网络资源少,缺少指导,回想来是一路艰辛。现在不管对方发什么反手的出台球,基本都能拉,快撕,不太转的短球能拧,能衔接下一板的反手快撕,正手可以反带,反拉一般的弧圈。以前反手也怕直板推下旋,对不上点,速度跟不上,现在可以从容的连续用反手拉,撕,弹。目前在苦练步法,摆速,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直板单面毕竟只有一面可以进攻,所有的进攻都要靠跑动中运用正手。如果年龄大了些,或者状态差些就很难打。弧圈球对推挡是有优势的。
作者: 天然淑语 时间: 2014-1-15 16:05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5 23:28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15 9:43:00的发言:
我们的训练基地就是地级市体育局跟省乒协合作的。主要针对少儿阶段,平时我们跟那些教练很少练球,主要还是自己练,他们偶尔指导下。 我提到的学习横打的好几个直板并没有放弃推挡,而是横打结合推挡,特别是前三板有横打作为一种积极上手的变化,丰富了进攻体系,反手不至于那么吃亏了。 我们这儿直改横成功的比比皆是,不知道你们那儿怎么就把这事看成有多难。其中有一位是50多岁,刚改横板半年,打得有模有样,反手拉,拨稳定,弹击凶悍。本人也是直改横的,不过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横板球龄比直板更长。看各人爱好吧,业余的兴趣最重要,有什么不可以呢尝试呢? 我真不知道你说的99%不可行究竟是指哪些人。 可能我表述不太清楚,我也不赞成完全放弃推挡,一是觉得难度太大,而且得不偿失,毕竟直板推挡在近台速度方面是有优势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打横板算了。许昕,王皓属于国家级的实验品,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直改横的问题因人而异,如果你喜欢打相持,中远台弧圈多,反手拍型有数,发力顺畅,试试未尝不可。但是不能朝三暮四,改来改去,跟烧板是一个道理,每个拍子的重心,软硬不同,动作过程也不同,直横动作结构差异就更大了。 当然,横拍的反手不是那么想象中好练的,本人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主要是那时横板高手少,网络资源少,缺少指导,回想来是一路艰辛。现在不管对方发什么反手的出台球,基本都能拉,快撕,不太转的短球能拧,能衔接下一板的反手快撕,正手可以反带,反拉一般的弧圈。以前反手也怕直板推下旋,对不上点,速度跟不上,现在可以从容的连续用反手拉,撕,弹。目前在苦练步法,摆速,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直板单面毕竟只有一面可以进攻,所有的进攻都要靠跑动中运用正手。如果年龄大了些,或者状态差些就很难打。弧圈球对推挡是有优势的。
技术水平不知道,也没录像,这实在说不清,
你所谓的“改成功了”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但是,香港的李静“直改横”没改成功,不管任何一方面,我不相信你这些球友比他条件更好。。。。
大家亲眼所见,中国国家队的许昕一直坚持“改横打”亦没成功。。。。我亦不相信某个业余的会比他更强大。。。
大家亲身经历,至少目前为止,我没见过一个人改“成功”过的。(我自己的标准)
所以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虽然这世界上有很多奇异的事物,但没亲眼见过我就不相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5 23:37:37编辑过]
作者: 火点 时间: 2014-1-15 23:34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16 01:56
看来25楼和27楼的标准是不同,通过两位的文字表述,25楼似乎成功的标准是:在准备好的情况下,能横打一下,而且姿势漂亮,威力也不错。作为丰富技术手段的一个途径,让对手多少有点顾忌。27楼的标准似乎是:反手只要是那个范围的球就必须能用横打处理,至少同横板反手不相上下。一个要求是锦上添花,一个要求是雪中送炭。不知我理解对不对?其实体育比赛,在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的同时,大家都想争个胜,说不在乎输赢那是哄人的话。此其一;
球友也都有从众心理,比如一见流行拉球就全都拉球,不管攻球基础有没有,甚至听一个小朋友说不会拉球就上不了台面云云,确实对他来说是这样的,因为除了徒具其型的拉球,攻球他还真不咋地,不拉球让球上台面还真难!再比如一见张继科得了大满贯,全都换VIS。改横和改横打的情况也基本如此。此其二。
所以我基本赞同楼主的观点。
真正能单单把推挡、搓球和攻球练好的业余直板都绝对是当地圈子里的高手,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真的不在乎输赢么?!
直板最讲究的是控制和变化,如果没有这个,苦练了横打又能如何呢?!
对于以锻炼身体为第一位的老年人,横板照顾的面积大,本来直板基础好,一通百通,玩玩横板倒真的无所谓,我这里也有一些这样的球友,甚至实在跑不动搞几块颗粒胶也能糊弄一阵,这应该多少偏离了本主题了吧?
直板怕反手长球,原因只有一个,大概不用我说了吧?!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16 09:34
我再介绍下本市练横打的球友技术概况:在比赛中能运用自如,接发球破坏对方的前三板,创造上手的机会,甚至第一板直接得分,直板横打和推挡能结合使用,能跟正手衔接自如,如横打接侧身正手,有一位球友算得上是奇葩,他可以像横板一样连续快撕,球质相当高。不足之处:总的来说横打的防守弱一些,不如横板,力量小,照顾范围小,特别是到中远台想跟横板硬拼反手是下风的,也是不明智的。另外连续性差,反手调节的范围小,步法找点难,摆速问题也是业余横板的软肋。所以应该发挥直板的优势,如发球隐蔽,台内控制手感好,节奏变化多,抢先上手,并积极发挥正手的威力(横板也是如此,只是比例不同,反手得分的主要手段不是力量,而是是要靠速度,落点,节奏,旋转等)。
我们这直改横成功的例字太多了,我有亲身体会。我见过的几个直改横的,一年有小成,在比赛中能运用,两年差不多了。其实道理都是想通的,只是训练的量而已。周围有高手的话,会少走很多弯路。
直改横适合与业余选手,如果直板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就没有必要改。改横板后的水平不是简单地跟原来直板的水平划个等号就行。也是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达到,而且要排除原来的干扰。训练中存在负迁移,正迁移。有些东西如摩擦的感觉,节奏,步法等会比较顺利地迁移到横板中,所以某些技术会恢复的快些。而起负迁移作用的部分,如果水平越高,干扰就越大。如推挡会干扰拨球的掌握,直板正手吊腕,球拍重心跟横板的重心有干扰等等。水平越高的直板改横越不易,时间越长。他们的目标不一样,而且时间表不同。要结合种种因素,综合考虑要不要直改横。
许昕这次在巡回赛总决赛中,横打上手的突然性强,近台能跟马龙对反手,我记得有一个反撕外斜线,特别漂亮。可以说这次许昕的横打不是鸡肋,而是亮点。
另外不要用国家队的标准套业余,国家队做不了的事情,我们可以做的。就跟登山一样,国家队的球员好比是已经登上了大半山腰,改横板就相当于再让他下来,爬另一座山,他能取得好成绩吗?业余就不同了,也许当初就选错了打法,如果你更喜欢力量,大刀阔斧的打法,就可以考虑。只要有兴趣,有条件,坚持下去,还是可以的。如果你把比赛看得很重,一开始改打法,输了些球就沉不住气,还是不要改了,而且这样的性格不适合横板打法。
没有亲眼见过的事物你就不信?无语。。。
作者: fengxueriji1 时间: 2014-1-16 09:45
学习了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16 09:46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16 1:56:00的发言:
看来25楼和27楼的标准是不同,通过两位的文字表述,25楼似乎成功的标准是:在准备好的情况下,能横打一下,而且姿势漂亮,威力也不错。作为丰富技术手段的一个途径,让对手多少有点顾忌。27楼的标准似乎是:反手只要是那个范围的球就必须能用横打处理,至少同横板反手不相上下。一个要求是锦上添花,一个要求是雪中送炭。不知我理解对不对?其实体育比赛,在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的同时,大家都想争个胜,说不在乎输赢那是哄人的话。此其一;
球友也都有从众心理,比如一见流行拉球就全都拉球,不管攻球基础有没有,甚至听一个小朋友说不会拉球就上不了台面云云,确实对他来说是这样的,因为除了徒具其型的拉球,攻球他还真不咋地,不拉球让球上台面还真难!再比如一见张继科得了大满贯,全都换VIS。改横和改横打的情况也基本如此。此其二。
所以我基本赞同楼主的观点。
真正能单单把推挡、搓球和攻球练好的业余直板都绝对是当地圈子里的高手,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真的不在乎输赢么?!
直板最讲究的是控制和变化,如果没有这个,苦练了横打又能如何呢?!
对于以锻炼身体为第一位的老年人,横板照顾的面积大,本来直板基础好,一通百通,玩玩横板倒真的无所谓,我这里也有一些这样的球友,甚至实在跑不动搞几块颗粒胶也能糊弄一阵,这应该多少偏离了本主题了吧?
直板怕反手长球,原因只有一个,大概不用我说了吧?!
直板的控制是好,但是经常在一起打的话,球性,套路就会逐渐被熟悉,就难控制了,直板会着急。前几天我跟本市的单打冠军(7、8年前的)打,一开始他的发球,控制真让我找不到节奏,我很难先上手,经常控制不好,让他先上手。正手的旋转特别强,而且是左手。打过三四次后,不怎么吃发球了,能摆短,敢挑球,我逐渐占了上风。直板在比赛中杀生手较好,对熟悉的球友不占多少便宜。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16 10:52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16 9:46:00的发言:
你说的有道理,直板确实是对不熟悉的选手威力更大。
从字里行间来看,你似乎是横板了。能摆敢挑说明你的技术很不错。不过一个直板让一个横板“能摆敢挑”也太说不过去了吧?会不会是人家让球呢,还是除了前三板,控制技术真的这么差?!一个曾经的地级市的冠军不至于此吧?你如果是从小球转到相持胜了,我倒认为更合理一点。
我也是直改横的,已经改了十几年了,本人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各项技术还算过关,两面拉球也是大家公认的,但正手攻杀依然没有直板的纯粹。偶尔用球友的直板玩两下,发球旋转变化、前三板和正手的犀利程度仍在横板之上,总体依然不比横板差多少。我一起打球的球友也还可以,退役的、有专业水准的也不少,平时也多有交流。并且打球的时间也不算少,十几年的时间也仅仅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还是在青壮年的时候。如果用这么长的大好时光精雕细琢一下反手技术和小球处理,水平肯定远在现在横板之上。周围也有改横和改横打的,改横后认真训练以两年为限基本都达不到原来直板水平,原来基础越好越是如此;横打能作为关键时候靠得住技术的也基本没有,如你所说能偶尔来那么一两板的倒是大有人在,而且也很潇洒。正是式基于本身和周围球友的经历,我比较赞同楼主的观点。
作者: 燕子云 时间: 2014-1-16 11:17
好文章,所说十分正确,受益了,谢谢楼主。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6 11:56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16 10:52:00的发言:
你说的有道理,直板确实是对不熟悉的选手威力更大。
从字里行间来看,你似乎是横板了。能摆敢挑说明你的技术很不错。不过一个直板让一个横板“能摆敢挑”也太说不过去了吧?会不会是人家让球呢,还是除了前三板,控制技术真的这么差?!一个曾经的地级市的冠军不至于此吧?你如果是从小球转到相持胜了,我倒认为更合理一点。
我也是直改横的,已经改了十几年了,本人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各项技术还算过关,两面拉球也是大家公认的,但正手攻杀依然没有直板的纯粹。偶尔用球友的直板玩两下,发球旋转变化、前三板和正手的犀利程度仍在横板之上,总体依然不比横板差多少。我一起打球的球友也还可以,退役的、有专业水准的也不少,平时也多有交流。并且打球的时间也不算少,十几年的时间也仅仅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还是在青壮年的时候。如果用这么长的大好时光精雕细琢一下反手技术和小球处理,水平肯定远在现在横板之上。周围也有改横和改横打的,改横后认真训练以两年为限基本都达不到原来直板水平,原来基础越好越是如此;横打能作为关键时候靠得住技术的也基本没有,如你所说能偶尔来那么一两板的倒是大有人在,而且也很潇洒。正是式基于本身和周围球友的经历,我比较赞同楼主的观点。
有了你这番话,我看此贴绝对比那些所谓加了“精”的来得有用。
总之,我还是不相信有改成功的。
真不相信。也没见过。可能,你也没见过。
假如,只是假如,你要真有这耐力改横板成功,那你可以把直拍单面拉玩得更好,所以“改”也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直拍真的好处多多,别说业余的,就专业的和我交手,他也不可能很容易的板板暴我。但是一旦换了横板和完全横打,你不可能算计得如此精确。
你老跟熟人打,反手强好像会有点优势,但这只是是张温床,一旦陌生人交手,你就知道单面拉才是王道了!(此话不分专业业余)
因为,算计球,发球,接发球,这些远远比拉球,冲球重要!远远!!!
你可以完全不用弧圈球,但你绝对不能没有算计球,发球,接发球(换句话说,头脑!)这才是精华,而不是“傻拉拉”。。。
总之,我坚决反对“直改横”和改“直拍横打”的愚蠢行为,要装X除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6 11:58:04编辑过]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16 12:29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16 10:52:00的发言:
你说的有道理,直板确实是对不熟悉的选手威力更大。
从字里行间来看,你似乎是横板了。能摆敢挑说明你的技术很不错。不过一个直板让一个横板“能摆敢挑”也太说不过去了吧?会不会是人家让球呢,还是除了前三板,控制技术真的这么差?!一个曾经的地级市的冠军不至于此吧?你如果是从小球转到相持胜了,我倒认为更合理一点。
我也是直改横的,已经改了十几年了,本人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各项技术还算过关,两面拉球也是大家公认的,但正手攻杀依然没有直板的纯粹。偶尔用球友的直板玩两下,发球旋转变化、前三板和正手的犀利程度仍在横板之上,总体依然不比横板差多少。我一起打球的球友也还可以,退役的、有专业水准的也不少,平时也多有交流。并且打球的时间也不算少,十几年的时间也仅仅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还是在青壮年的时候。如果用这么长的大好时光精雕细琢一下反手技术和小球处理,水平肯定远在现在横板之上。周围也有改横和改横打的,改横后认真训练以两年为限基本都达不到原来直板水平,原来基础越好越是如此;横打能作为关键时候靠得住技术的也基本没有,如你所说能偶尔来那么一两板的倒是大有人在,而且也很潇洒。正是式基于本身和周围球友的经历,我比较赞同楼主的观点。
只要判断清楚发球的性质,怎么就不敢摆,挑呢?知道了旋转程度,就知道用多大的力,摩擦多少,击球时机,吃多了,自然就有数了。碰到不太转的,我可以直接上去拧,挑,下旋摆短不出台,这就是适应。适应前三板关键是判断,步法。你的正手还有问题,这是致命的。我的正手也曾经发不出力,不如直板。我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正手远远强于反手。反手稍弱,不过对直板的反手还是有很多优势。恕我直言,你的正手肯定是有问题,建议你请教周围高手面对面解决。我觉自己走了不少弯路,得到的教训就是不能凭自己想当然,要尽量向高水平的人请教。我相信大家都是在讲事实,我也没有说一句假话,但是纯帖子交流容易引起误会,也不太容易让人信服,毕竟彼此有自己的经验为支持。我的观点已阐述完,就事论事,绝非故意拆台。如有冒犯之处,请原谅。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7 10:05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16 12:29:00的发言:
只要判断清楚发球的性质,怎么就不敢摆,挑呢?知道了旋转程度,就知道用多大的力,摩擦多少,击球时机,吃多了,自然就有数了。碰到不太转的,我可以直接上去拧,挑,下旋摆短不出台,这就是适应。适应前三板关键是判断,步法。你的正手还有问题,这是致命的。我的正手也曾经发不出力,不如直板。我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正手远远强于反手。反手稍弱,不过对直板的反手还是有很多优势。恕我直言,你的正手肯定是有问题,建议你请教周围高手面对面解决。我觉自己走了不少弯路,得到的教训就是不能凭自己想当然,要尽量向高水平的人请教。我相信大家都是在讲事实,我也没有说一句假话,但是纯帖子交流容易引起误会,也不太容易让人信服,毕竟彼此有自己的经验为支持。我的观点已阐述完,就事论事,绝非故意拆台。如有冒犯之处,请原谅。
通常是夸大直拍横打的作用,其实,横打的作用跟挑、撇是差不多的,都要用,而不是夸大。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17 11:19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16 12:29:00的发言:
只要判断清楚发球的性质,怎么就不敢摆,挑呢?知道了旋转程度,就知道用多大的力,摩擦多少,击球时机,吃多了,自然就有数了。碰到不太转的,我可以直接上去拧,挑,下旋摆短不出台,这就是适应。适应前三板关键是判断,步法。你的正手还有问题,这是致命的。我的正手也曾经发不出力,不如直板。我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正手远远强于反手。反手稍弱,不过对直板的反手还是有很多优势。恕我直言,你的正手肯定是有问题,建议你请教周围高手面对面解决。我觉自己走了不少弯路,得到的教训就是不能凭自己想当然,要尽量向高水平的人请教。我相信大家都是在讲事实,我也没有说一句假话,但是纯帖子交流容易引起误会,也不太容易让人信服,毕竟彼此有自己的经验为支持。我的观点已阐述完,就事论事,绝非故意拆台。如有冒犯之处,请原谅。
直板能被你看清楚发球的旋转,并且旋转的强弱都能一清二楚,那就不可能不输给你了,这点我不怀疑,我倒是对他这个冠军有些疑问了,再退化,七八年也不会差成这样吧?直板的看家本事都被人看穿了!直板用相同的手法和相近的飞行轨迹发出不同的球很关键,算球很关键(以前打直板,认真打几局下来脑袋都疼)!直板小球不占上风,不能做到料敌机先基本就输一半了。
我的正手确实有问题,致命倒不见得,因为现在也没人敢随便给我正手——近台稍高攻球的速度和落点一般人也受不了,毕竟直板的底子还有一点;拉球:发力对冲可以搞到3板左右,旋转和力量也马马虎虎,自己没接过所以不知道,不过据总和我打的一个小伙子说:接我拉多了接一般人的拉球真的很容易。
我正手的问题只不过是不如原来正手纯粹而已,至于我原来直板正手如何,说多了也没意思,那是教练手把手教,稍有不对立刻纠正,一板一板积年累月练出来的,现在花再多的钱,请再好的教练也不可能做到。这个你理解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吧。
最后,我对于你半路出家能打到这个水平表示敬佩!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17 11:39
以下是引用烧拍英雄在2014-1-16 11:56:00的发言:
有了你这番话,我看此贴绝对比那些所谓加了“精”的来得有用。
总之,我还是不相信有改成功的。
真不相信。也没见过。可能,你也没见过。
假如,只是假如,你要真有这耐力改横板成功,那你可以把直拍单面拉玩得更好,所以“改”也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直拍真的好处多多,别说业余的,就专业的和我交手,他也不可能很容易的板板暴我。但是一旦换了横板和完全横打,你不可能算计得如此精确。
你老跟熟人打,反手强好像会有点优势,但这只是是张温床,一旦陌生人交手,你就知道单面拉才是王道了!(此话不分专业业余)
因为,算计球,发球,接发球,这些远远比拉球,冲球重要!远远!!!
你可以完全不用弧圈球,但你绝对不能没有算计球,发球,接发球(换句话说,头脑!)这才是精华,而不是“傻拉拉”。。。
总之,我坚决反对“直改横”和改“直拍横打”的愚蠢行为,要装X除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6 11:58:04编辑过]
呵呵,怎么定义成功呢?如果以最后的技术水平来看,我成功了,因为总体技术水平确实长进了;如果从选择来看,确是失败了,因为代价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横板的技术种类多,动作结构很多看似与直板相似,但练起来实则差异巨大,每项技术想练好不难,但却很难精纯——尤其对于成年人。一句话来说:如果再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不会选择改横。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17 22:34
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这山望着那山高。烧板,改横大概都这样。
作者: xianbuzhao 时间: 2014-1-18 23:51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16 10:52:00的发言:
你说的有道理,直板确实是对不熟悉的选手威力更大。
从字里行间来看,你似乎是横板了。能摆敢挑说明你的技术很不错。不过一个直板让一个横板“能摆敢挑”也太说不过去了吧?会不会是人家让球呢,还是除了前三板,控制技术真的这么差?!一个曾经的地级市的冠军不至于此吧?你如果是从小球转到相持胜了,我倒认为更合理一点。
我也是直改横的,已经改了十几年了,本人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各项技术还算过关,两面拉球也是大家公认的,但正手攻杀依然没有直板的纯粹。偶尔用球友的直板玩两下,发球旋转变化、前三板和正手的犀利程度仍在横板之上,总体依然不比横板差多少。我一起打球的球友也还可以,退役的、有专业水准的也不少,平时也多有交流。并且打球的时间也不算少,十几年的时间也仅仅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还是在青壮年的时候。如果用这么长的大好时光精雕细琢一下反手技术和小球处理,水平肯定远在现在横板之上。周围也有改横和改横打的,改横后认真训练以两年为限基本都达不到原来直板水平,原来基础越好越是如此;横打能作为关键时候靠得住技术的也基本没有,如你所说能偶尔来那么一两板的倒是大有人在,而且也很潇洒。正是式基于本身和周围球友的经历,我比较赞同楼主的观点。
直改横,就要明白为什么在专业领域为什么横板远远比直板流行,横板的优势和直板的劣势到底在哪里。
直板相对于横板的优势,在你说的发球旋转变化、小球、前三板、正手拉球的稳定和犀利上(柳承敏的正手爆拉天下无敌),都优于横板(正手拉球横板跟直板相差不多,改横后正手拉球能力差,可以通过反思直拍拉法,找到正确的动作和感觉。我自己的问题,就是改横以后手腕运用不够(受初级阶段不用手腕思想的影响),加大手腕运用比例以后,终于找到了直拍拉球的感觉)。
但是横拍虽然技术种类多,但是归纳分类却更少。横拍通过简化打法,比如尽早通过拉、拧等等把下旋转成上旋,比如自己发球尽量简化(女子比赛发球变化非常少),比赛中横板可以避开这些缺陷,主动转入相持。
直拍对于横拍的劣势,最主要的弱点,就是反手。而这牵扯到步法、侧身、战术战略等等多方面。
表面看,横拍的劣势多,直拍劣势少。但横拍更容易避开这些缺点。而直拍的反手缺陷,是战术战略方面的问题,很难彻底解决。
业余之所以直拍成绩占优、直拍改横拍多数失败,主要是因为业余的技术不够全面精纯,splendidwei所说的摆短和挑球,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专业比赛里面出现的概率也很高,如果做不到说明判断和技术还有很大问题。特别是接发球判断能力不强,直接或者间接吃球是个大问题,业余比赛多数都在前三板结束了,进入相持阶段的不多。另外步法大多不够好,变线能力不强,被直拍近台打法左右调动之后比较狼狈疲于应付。因此横拍的优势还没体现出来比赛就结束了。
splendidwei接触的人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较好解决了接发球问题和步法问题,因此横板相对直板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
退役和专业水准的,要看什么时代的。有些对新技术和新打法的掌握和认识未必能跟上时代。
另外,业余的练习场地通常比较狭窄,对步法要求更高的横拍两面弧圈的练习不利,往往横拍最擅长的中远台对拉练习不够,面对直拍给出的大角度球,练习也不够。而很多人养成了太靠近球台的习惯,但是侧身步法又不够快,因此横拍的中路死穴往往成为对方攻击的目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9 0:48:36编辑过]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19 20:18
楼上真是个明白人,很专业。其实现在直板在前三板上的优势并不是相当大,发球与横板持平,摆短手感好些,劈长差不多,横板可以用拧破对方的不转短球和弱下旋,破对方的摆短,打成相持直板就疲于奔命了。正手的杀伤力横板不比直板差。鄙人的正手即使是现在市冠军也很难防住。大家正手都不差,关键是比控制。只要横板的小球处理好,上手的机会肯定比直板多,毕竟是两面打一面。打成相持,直板就剩下半条命了。当然横板的反手要过硬,不怕对方的推挡,能防住一般质量的进攻。我是直改横尝到甜头的,经常能够爆冷斩落直板超一流高手。具体的战术,技术细节当然很复杂,但是总的形势,方向,楼上已经分析得非常到位。如果我是直板,要想赢他们,练十年都不够。斗小球,拼步法,真是伤神又费力。
作者: 大平子 时间: 2014-1-19 21:17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19 22:55
看了41楼的,我真的佩服了,兄弟有明察秋毫之末的过人本领啊,通过只言片语就立判高下了,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这个号称领全国风气之先的城市连一个小小的地级市都不如,惭愧!!
42楼的兄弟,看了你的回帖我才知道什么叫人才辈出,半路出家改横板正手连市冠军都不敢对,摆短、劈长、控制不让直板高手,甚至斩落超一流高手(至少应该是省队以上的吧?!)。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不过我估计论坛的兄弟们是不会随便说说就信的,肯定有好多人怀疑你吹大气。为了消除这种误解,有劳您拍一段各种技术和实战的视频给大家看看,也让大家知道什么是高人。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9 23:20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19 20:18:00的发言:
楼上真是个明白人,很专业。其实现在直板在前三板上的优势并不是相当大,发球与横板持平,摆短手感好些,劈长差不多,横板可以用拧破对方的不转短球和弱下旋,破对方的摆短,打成相持直板就疲于奔命了。正手的杀伤力横板不比直板差。鄙人的正手即使是现在市冠军也很难防住。大家正手都不差,关键是比控制。只要横板的小球处理好,上手的机会肯定比直板多,毕竟是两面打一面。打成相持,直板就剩下半条命了。当然横板的反手要过硬,不怕对方的推挡,能防住一般质量的进攻。我是直改横尝到甜头的,经常能够爆冷斩落直板超一流高手。具体的战术,技术细节当然很复杂,但是总的形势,方向,楼上已经分析得非常到位。如果我是直板,要想赢他们,练十年都不够。斗小球,拼步法,真是伤神又费力。
第一,天生打横板不见得比天生打直拍的有优势,这个已经在专业和业余界无数次论证,别告诉我说横板更好………
第二,如果是半途中来“改”,这肯定是不科学的,不管你水平多高。哪怕是如同李静一般的国手也罢,这绝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更不是写几篇文章,练几百小时球能搞定的………
第三:你说的什么横板能赢,直板赢不了的话,我只能当吹牛,完全不靠谱的话。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9 23:23
以下是引用xianbuzhao在2014-1-18 23:5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16 10:52:00的发言:
你说的有道理,直板确实是对不熟悉的选手威力更大。
从字里行间来看,你似乎是横板了。能摆敢挑说明你的技术很不错。不过一个直板让一个横板“能摆敢挑”也太说不过去了吧?会不会是人家让球呢,还是除了前三板,控制技术真的这么差?!一个曾经的地级市的冠军不至于此吧?你如果是从小球转到相持胜了,我倒认为更合理一点。
我也是直改横的,已经改了十几年了,本人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各项技术还算过关,两面拉球也是大家公认的,但正手攻杀依然没有直板的纯粹。偶尔用球友的直板玩两下,发球旋转变化、前三板和正手的犀利程度仍在横板之上,总体依然不比横板差多少。我一起打球的球友也还可以,退役的、有专业水准的也不少,平时也多有交流。并且打球的时间也不算少,十几年的时间也仅仅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还是在青壮年的时候。如果用这么长的大好时光精雕细琢一下反手技术和小球处理,水平肯定远在现在横板之上。周围也有改横和改横打的,改横后认真训练以两年为限基本都达不到原来直板水平,原来基础越好越是如此;横打能作为关键时候靠得住技术的也基本没有,如你所说能偶尔来那么一两板的倒是大有人在,而且也很潇洒。正是式基于本身和周围球友的经历,我比较赞同楼主的观点。
直改横,就要明白为什么在专业领域为什么横板远远比直板流行,横板的优势和直板的劣势到底在哪里。
直板相对于横板的优势,在你说的发球旋转变化、小球、前三板、正手拉球的稳定和犀利上(柳承敏的正手爆拉天下无敌),都优于横板(正手拉球横板跟直板相差不多,改横后正手拉球能力差,可以通过反思直拍拉法,找到正确的动作和感觉。我自己的问题,就是改横以后手腕运用不够(受初级阶段不用手腕思想的影响),加大手腕运用比例以后,终于找到了直拍拉球的感觉)。
但是横拍虽然技术种类多,但是归纳分类却更少。横拍通过简化打法,比如尽早通过拉、拧等等把下旋转成上旋,比如自己发球尽量简化(女子比赛发球变化非常少),比赛中横板可以避开这些缺陷,主动转入相持。
直拍对于横拍的劣势,最主要的弱点,就是反手。而这牵扯到步法、侧身、战术战略等等多方面。
表面看,横拍的劣势多,直拍劣势少。但横拍更容易避开这些缺点。而直拍的反手缺陷,是战术战略方面的问题,很难彻底解决。
业余之所以直拍成绩占优、直拍改横拍多数失败,主要是因为业余的技术不够全面精纯,splendidwei所说的摆短和挑球,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专业比赛里面出现的概率也很高,如果做不到说明判断和技术还有很大问题。特别是接发球判断能力不强,直接或者间接吃球是个大问题,业余比赛多数都在前三板结束了,进入相持阶段的不多。另外步法大多不够好,变线能力不强,被直拍近台打法左右调动之后比较狼狈疲于应付。因此横拍的优势还没体现出来比赛就结束了。
splendidwei接触的人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较好解决了接发球问题和步法问题,因此横板相对直板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
退役和专业水准的,要看什么时代的。有些对新技术和新打法的掌握和认识未必能跟上时代。
另外,业余的练习场地通常比较狭窄,对步法要求更高的横拍两面弧圈的练习不利,往往横拍最擅长的中远台对拉练习不够,面对直拍给出的大角度球,练习也不够。而很多人养成了太靠近球台的习惯,但是侧身步法又不够快,因此横拍的中路死穴往往成为对方攻击的目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9 0:48:36编辑过]
我不否认此言的水平,我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么?直横各有优势。
但是,在业余界,真有“对拉”这概念么?横板有何优势可言?就这么简单。
以我之见,业余界,最重要的是1、算计球,2、发球和接发球,3、控制球,拉球最多排第4,至于说什么两面拉,对拉那不是业余可以把握的范围,最多只是偶尔一二下就不错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9 23:25:32编辑过]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19 23:28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19 22:55:00的发言:看了41楼的,我真的佩服了,兄弟有明察秋毫之末的过人本领啊,通过只言片语就立判高下了,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这个号称领全国风气之先的城市连一个小小的地级市都不如,惭愧!!
42楼的兄弟,看了你的回帖我才知道什么叫人才辈出,半路出家改横板正手连市冠军都不敢对,摆短、劈长、控制不让直板高手,甚至斩落超一流高手(至少应该是省队以上的吧?!)。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不过我估计论坛的兄弟们是不会随便说说就信的,肯定有好多人怀疑你吹大气。为了消除这种误解,有劳您拍一段各种技术和实战的视频给大家看看,也让大家知道什么是高人。
老纳活了三十余年……
玩球十余载……
每日坚持3小时以上……
走遍十多个省市打比赛……
进入红双喜全国乒协循环赛八强2次……
还没见过改横如此一气呵成的业余选手……
甚至没见过一位“纯”业余横板能称为高手!!!注意,是纯业余!
麻烦41和42楼上视频我们学习一开眼界为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9 23:51:21编辑过]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20 10:32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19 20:18:00的发言:
楼上真是个明白人,很专业。其实现在直板在前三板上的优势并不是相当大,发球与横板持平,摆短手感好些,劈长差不多,横板可以用拧破对方的不转短球和弱下旋,破对方的摆短,打成相持直板就疲于奔命了。正手的杀伤力横板不比直板差。鄙人的正手即使是现在市冠军也很难防住。大家正手都不差,关键是比控制。只要横板的小球处理好,上手的机会肯定比直板多,毕竟是两面打一面。打成相持,直板就剩下半条命了。当然横板的反手要过硬,不怕对方的推挡,能防住一般质量的进攻。我是直改横尝到甜头的,经常能够爆冷斩落直板超一流高手。具体的战术,技术细节当然很复杂,但是总的形势,方向,楼上已经分析得非常到位。如果我是直板,要想赢他们,练十年都不够。斗小球,拼步法,真是伤神又费力。
对此翻话我只能说,神人!强!顶!鬼扯!
作者: hkx2 时间: 2014-1-20 12:24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20 15:27
楼主和三味二位兄弟不要误会,本人所说的超一流的选手也就是仅仅指本市前10的一些选手而已,省队的水平肯定都够不到。本人的比赛水平也仅仅处于本地一、二流之间。本市的水平也在全省仅仅是中等,而本省更谈不上“三味”兄所说的引领全国的水平。楼主参加过全国性的赛事,两次进入8强,应该达到各区球王的水平了,更应该远远在我之上,怪我有眼不识泰山。失禁失禁!难怪这两位兄弟一直满是鄙夷不屑,怀疑讽刺,因为自身有实力,说话底气足。如果马龙张继科到论坛上发帖,有人跟他们有不同的看法,都属于班门弄斧,小儿科了。心里难免会说,小样儿,你那点水平得瑟啥,我还没有说话呢?其实本人的目的只是举个例子,说明横板对直板的优势之处,没想到引起了如此强烈的质疑。(注:本市横板水平普遍高于直板,前十名中,大概有8个横板。) 说来令人汗颜,本人连省级赛事都没有参加过,更别说进入全国八强了。据我所知,我市老少冠军们也仅仅在省级比赛中获得过好名次而已。要谈上视频的话,我相信二位的水平更高,精英球友也应该更有兴趣。
跟帖太多了,不知道跟帖的目的,我们是要讨论什么?不要跑题。练横打,直改横有无必要?成功几率多大?各地方可能情况不一样,我仅仅是说明下我们这里的情况而已。并没有瞧不起直板的意思,没那么无聊。也没有任何吹嘘的目的。论坛讨论,理性,诚实是第一的,否则只剩下口水。在此帖中如有半句谎言,全家过年死光光。
对你所说的99%直改横不成功我严重怀疑。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在隔壁论坛搞了个调查,目前赞同大多数改横能成功的占65%,远远超过了1%,投票人数25人。敢问你这个99%的数据是怎么来的?难道就是靠所谓的“算计”吗?如果你的标准是国家队的要求,那就当我什么也没说。关于这些,我已详细说明。现在楼主已偏离了论题,跑到人身攻击的方向了,可见素质之一斑。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20 17:42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20 15:27:00的发言: 楼主和三味二位兄弟不要误会,本人所说的超一流的选手也就是仅仅指本市前10的一些选手而已,省队的水平肯定都够不到。本人的比赛水平也仅仅处于本地一、二流之间。本市的水平也在全省仅仅是中等,而本省更谈不上“三味”兄所说的引领全国的水平。楼主参加过全国性的赛事,两次进入8强,应该达到各区球王的水平了,更应该远远在我之上,怪我有眼不识泰山。失禁失禁!难怪这两位兄弟一直满是鄙夷不屑,怀疑讽刺,因为自身有实力,说话底气足。如果马龙张继科到论坛上发帖,有人跟他们有不同的看法,都属于班门弄斧,小儿科了。心里难免会说,小样儿,你那点水平得瑟啥,我还没有说话呢?其实本人的目的只是举个例子,说明横板对直板的优势之处,没想到引起了如此强烈的质疑。(注:本市横板水平普遍高于直板,前十名中,大概有8个横板。)
说来令人汗颜,本人连省级赛事都没有参加过,更别说进入全国八强了。据我所知,我市老少冠军们也仅仅在省级比赛中获得过好名次而已。要谈上视频的话,我相信二位的水平更高,精英球友也应该更有兴趣。
跟帖太多了,不知道跟帖的目的,我们是要讨论什么?不要跑题。练横打,直改横有无必要?成功几率多大?各地方可能情况不一样,我仅仅是说明下我们这里的情况而已。并没有瞧不起直板的意思,没那么无聊。也没有任何吹嘘的目的。论坛讨论,理性,诚实是第一的,否则只剩下口水。在此帖中如有半句谎言,全家过年死光光。
对你所说的99%直改横不成功我严重怀疑。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在隔壁论坛搞了个调查,目前赞同大多数改横能成功的占65%,远远超过了1%,投票人数25人。敢问你这个99%的数据是怎么来的?难道就是靠所谓的“算计”吗?如果你的标准是国家队的要求,那就当我什么也没说。关于这些,我已详细说明。现在楼主已偏离了论题,跑到人身攻击的方向了,可见素质之一斑。
首先表态,本人绝对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
但我对你的说法持完全不信任态度……
还是那句话,咱们不去扯复杂了,就直接说最高水平的马琳和许昕,大家都看到了,多次尝试改横打,改过来了吗??请不要告诉我某一业余的意志力的领悟能力比他们更强或时间比他们更多或教练比他们更专业!!
当然,如果他们和业余球友玩玩,那不管怎么打都是完胜了。……
所以标准不一样,这问题就说不清楚。
但我的结论还是,由左推右攻改横板或改完全横打是极不科学的做法。
补充:不管是专业业余,水平多高,“算计球”永远占有非常绝对的重要位置!相当于“智商”。没有一个好的算计套路,基本功再扎实也是枉然!只能永远是“傻拉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0 17:48:53编辑过]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21 08:51
50楼的兄弟误会了,我对你没有鄙夷和不屑,怀疑是有一点点的。既然你都诅咒发誓的了,大过年的也没有必要斗气,我就开诚布公地说说我为什么有怀疑,怀疑些什么:疑点一:关于打市冠军的发球问题。如果说你和人家打了几局,人家出于礼貌让你赢几局,这个我能理解。否则,就常识而言,一个地级市的冠军如果不设限的话至少应该是很好的专业选手出身,直板选手一般必须有一手漂亮的发抢和控制技术,因为咱们国家乒乓球的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在那里。这样的一个直板选手能让一个业余半路出家的横板看清发球,并且旋转强度都一目了然,太夸张了吧?直板的看家本领呢?
疑点二:关于打市冠军的摆挑技术问题。似乎兄弟的摆挑在对阵中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要知道这都不是低级的技术,就以国家队的比赛为例:一场球下来能高质量地连续摆两板以上都很少,更见不到几次挑打,因为如果摆不短和挑不出质量就陷自己于被动了,所以这两项技术运用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你在对阵以前三板和控制见长的直板高手的时候却可摆可挑,不能不让人怀疑。
疑点三,关于拧。比赛中我们常看到张继科精彩的拧,但高质量的“拧”除了手腕,必须有手臂和腰腿的协调发力,所以受台面对空间的限制,没人能做到台内弱下和短球都能用拧来应对。
以下是个人的一点见解:
关于相持,业余选手直横对打,能进入相持的少之又少,除非横板水平明显高于直板。
关于正手攻,楼上有一位兄弟单纯地理解成正手拉了,其实我更多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攻球,攻拉不分的境界业余球迷基本达不到。
正是基于以上的怀疑和认识,我难以认同你的观点和你的现身说法,但隔着电脑又无法确定你所言真伪,所以有请你上视频说明问题了。
如果言语有冒犯,请多海涵。
作者: 大平子 时间: 2014-1-21 10:30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22 09:45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21 8:51:00的发言:50楼的兄弟误会了,我对你没有鄙夷和不屑,怀疑是有一点点的。既然你都诅咒发誓的了,大过年的也没有必要斗气,我就开诚布公地说说我为什么有怀疑,怀疑些什么:
疑点一:关于打市冠军的发球问题。如果说你和人家打了几局,人家出于礼貌让你赢几局,这个我能理解。否则,就常识而言,一个地级市的冠军如果不设限的话至少应该是很好的专业选手出身,直板选手一般必须有一手漂亮的发抢和控制技术,因为咱们国家乒乓球的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在那里。这样的一个直板选手能让一个业余半路出家的横板看清发球,并且旋转强度都一目了然,太夸张了吧?直板的看家本领呢?
疑点二:关于打市冠军的摆挑技术问题。似乎兄弟的摆挑在对阵中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要知道这都不是低级的技术,就以国家队的比赛为例:一场球下来能高质量地连续摆两板以上都很少,更见不到几次挑打,因为如果摆不短和挑不出质量就陷自己于被动了,所以这两项技术运用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你在对阵以前三板和控制见长的直板高手的时候却可摆可挑,不能不让人怀疑。
疑点三,关于拧。比赛中我们常看到张继科精彩的拧,但高质量的“拧”除了手腕,必须有手臂和腰腿的协调发力,所以受台面对空间的限制,没人能做到台内弱下和短球都能用拧来应对。
以下是个人的一点见解:
关于相持,业余选手直横对打,能进入相持的少之又少,除非横板水平明显高于直板。
关于正手攻,楼上有一位兄弟单纯地理解成正手拉了,其实我更多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攻球,攻拉不分的境界业余球迷基本达不到。
正是基于以上的怀疑和认识,我难以认同你的观点和你的现身说法,但隔着电脑又无法确定你所言真伪,所以有请你上视频说明问题了。
如果言语有冒犯,请多海涵。
我和你的比较范围应该是一样的,我也觉得就业余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
作者: 512332122 时间: 2014-1-22 10:08
说的很好 帮顶 乒乓球这个东西基础理论只是冰山一角 更重要的还是要自己上台去打球 打的多了 自然很多东西就悟出来了 正确的方法起步固然重要 但是对于业余的我们来说 通过更多的实践去总结适合自己的套路打法 才是更加切实可行 实事求是的办法
作者: xianbuzhao 时间: 2014-1-23 01:46
以下是引用烧拍英雄在2014-1-15 23:28:00的发言:
技术水平不知道,也没录像,这实在说不清,
你所谓的“改成功了”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但是,香港的李静“直改横”没改成功,不管任何一方面,我不相信你这些球友比他条件更好。。。。
大家亲眼所见,中国国家队的许昕一直坚持“改横打”亦没成功。。。。我亦不相信某个业余的会比他更强大。。。
大家亲身经历,至少目前为止,我没见过一个人改“成功”过的。(我自己的标准)
所以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虽然这世界上有很多奇异的事物,但没亲眼见过我就不相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5 23:37:37编辑过]
您说的这些都是专业的,专业的球龄长,水平高,动力定型更难更改,我们讨论的是业余的直改横的问题。您和周围的也都是高手,都已经是球龄比较长的业余顶级水平,不能代表普通业余情况。
越是业余的,尤其是球龄短的,再加上splendidwei所有的那种改变打法以后的密集专业训练条件,那么直改横并不难于达到和超过原来水平。
我说的高水平下,横拍才能展示出相对于直拍的优势(或者说前三板的劣势不那么明显。横拍相对于直拍的优势或者直拍的劣势是相对的,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大,否则马琳许昕柳承敏也不会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了。但是即使马琳也承认直拍有缺陷),这跟什么水平下直改横更容易成功是两码事。直拍有易学易上手,容易培养球感和控制能力的特点,在业余界,水平越低,直拍的优势越明显,缺陷越不容易暴露。
作者: xianbuzhao 时间: 2014-1-23 02:00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21 8:51:00的发言:50楼的兄弟误会了,我对你没有鄙夷和不屑,怀疑是有一点点的。既然你都诅咒发誓的了,大过年的也没有必要斗气,我就开诚布公地说说我为什么有怀疑,怀疑些什么:
疑点一:关于打市冠军的发球问题。如果说你和人家打了几局,人家出于礼貌让你赢几局,这个我能理解。否则,就常识而言,一个地级市的冠军如果不设限的话至少应该是很好的专业选手出身,直板选手一般必须有一手漂亮的发抢和控制技术,因为咱们国家乒乓球的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在那里。这样的一个直板选手能让一个业余半路出家的横板看清发球,并且旋转强度都一目了然,太夸张了吧?直板的看家本领呢?
疑点二:关于打市冠军的摆挑技术问题。似乎兄弟的摆挑在对阵中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要知道这都不是低级的技术,就以国家队的比赛为例:一场球下来能高质量地连续摆两板以上都很少,更见不到几次挑打,因为如果摆不短和挑不出质量就陷自己于被动了,所以这两项技术运用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你在对阵以前三板和控制见长的直板高手的时候却可摆可挑,不能不让人怀疑。
疑点三,关于拧。比赛中我们常看到张继科精彩的拧,但高质量的“拧”除了手腕,必须有手臂和腰腿的协调发力,所以受台面对空间的限制,没人能做到台内弱下和短球都能用拧来应对。
以下是个人的一点见解:
关于相持,业余选手直横对打,能进入相持的少之又少,除非横板水平明显高于直板。
关于正手攻,楼上有一位兄弟单纯地理解成正手拉了,其实我更多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攻球,攻拉不分的境界业余球迷基本达不到。
正是基于以上的怀疑和认识,我难以认同你的观点和你的现身说法,但隔着电脑又无法确定你所言真伪,所以有请你上视频说明问题了。
如果言语有冒犯,请多海涵。
请教高手,面对业余直板高手发的短球,如果不摆短不挑打不拧拉,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适合我们这些水平较低的业余爱好者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3 2:17:06编辑过]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23 13:21
以下是引用xianbuzhao在2014-1-23 2:00:00的发言:
请教高手,面对业余直板高手发的短球,如果不摆短不挑打不拧拉,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适合我们这些水平较低的业余爱好者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3 2:17:06编辑过]
首先声明,我不是高手,只是一个不建议贸贸然就随波逐流改横和改横打的爱好者而已。
其次,你对我的话的理解有偏差,我的本意是直板高手不可能让你横板随心所欲地摆短和挑打,否则两个人实力的差距就太大了,高下立判,都不用打了。拧拉不可能做到短球都可以拧——既做不到,也不合理。
再次,即使你理解有偏差,我仍然按照你的思路,心平气和地回答你的问题: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明确一点,99%的直板必须有非常好的发抢才能成为高手,所以面对他们的基本策略是用最有把握的技术接好他的发球,并力争不让他下一板抢先上手,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在这个过程中,你所提到的三项技术如果真的驾轻就熟、最有把握,当然应该用,而且一定要用,但有这样技术的业余横板选手估计百中无一。一般而言,横板即使掌握了这三项技术,在对阵直板高手时能够正确使用出来的概率,保守估计摆短不到10%,挑打1%,拧拉4%,剩下85%以上都是搓、拨、攻的范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3 13:31:03编辑过]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23 23:33
以下是引用xianbuzhao在2014-1-23 2:00:00的发言:
请教高手,面对业余直板高手发的短球,如果不摆短不挑打不拧拉,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适合我们这些水平较低的业余爱好者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3 2:17:06编辑过]
这位,就凭你的动不动就要“拧拉”,我判断你肯定是新手系列的。水平不会太高,别见外……
我个人认为业余应该以切长,发急球为主,当然,不排除一些变化和大多数算计球,什么都可以用,得仔细分析了。
但“拧拉”这个词,从业余嘴里说出来你不觉得很蛋疼?
就业余来说,如果偶尔状态特别好的情况下拧拉一下可以理解,如果你告诉我你板板球都能这样,这估计得上专业队里面比较高的水平才行了
因为就业余那点力量和准确度来说,这个动作只通常会适得其反!陷自己于被动。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25 11:25
以下是引用烧拍英雄在2014-1-23 23:33:00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业余应该以切长,发急球为主,当然,不排除一些变化和大多数算计球,什么都可以用,得仔细分析了。
估计你是跟直板打得多,碰到高水平横板的机会少,或者碰到高水平的直板的机会也少了,发球还停留在急球为主的阶段,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你全国前八的实力。连我这样水平的圈子里,大家都很忌讳对方抢拉,抢冲出台球,更何况高手?发球出台几乎就是找死。偶尔偷一两个还行,如果以长球为主,还真看不出来什么打法。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25 11:37
以下是引用烧拍英雄在2014-1-23 23:33:00的发言:
这位,就凭你的动不动就要“拧拉”,我判断你肯定是新手系列的。水平不会太高,别见外……
对于近台的不转球,弱下旋,特别是反手位的,拧拉是很好的接发球方式,很稀松平常的事,拜托不要再动不动就拿国家队来说事,业余的拧拉对业余的发球而已。拧拉能破坏对方的发抢,打成相持,进入我方的节奏,就算是成功了。总比一味的搓球好吧,不转球,弱下旋球你搓过去,很容易出台或冒高;而且由于借不上力,劈长速度慢,容易给对方机会。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25 11:55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23 13:21:00的发言:
首先声明,我不是高手,只是一个不建议贸贸然就随波逐流改横和改横打的爱好者而已。
再次,即使你理解有偏差,我仍然按照你的思路,心平气和地回答你的问题: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明确一点,99%的直板必须有非常好的发抢才能成为高手,所以面对他们的基本策略是用最有把握的技术接好他的发球,并力争不让他下一板抢先上手,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在这个过程中,你所提到的三项技术如果真的驾轻就熟、最有把握,当然应该用,而且一定要用,但有这样技术的业余横板选手估计百中无一。一般而言,横板即使掌握了这三项技术,在对阵直板高手时能够正确使用出来的概率,保守估计摆短不到10%,挑打1%,拧拉4%,剩下85%以上都是搓、拨、攻的范畴。
你认为业余横板选手99%不会摆短,挑打,拧拉?你调查了吗?还拧拉4%,这么精确,有根据吗?人家如果发你一个正手短的不转,你不上去挑打,还想什么?继续搓?如果对方的发球不出台,又比较转,步法好,侧身位多,那就多摆正手短,实在没办法就劈长,甚至借下旋的力量挑一板,准备防守。总之要根据对方的特点,状态,接发球,注意衔接进攻,注意主动防守,注意变化,出其不意。打法是应该这样的,如果水平相差太大,那每一板的质量不一样,即使知道怎么做,也不能够做到,另当别论啊。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25 12:06
我们的标准不一样,我想直改横成功最简单的标准,也可能是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标准就是“涨球”,比赛成绩提高。据我的了解,业余直改横成功的不在少数,远不是楼主所说的99%不能成功,此话容易让人误会。楼主举出的几位国家队直改横的例子,陈静,马琳,许昕(姑且认为他们俩的直拍横打也不成功),显然不能跟业余的情况相提并论。前面的帖子我已反复说明。因为国家队的直板水平那是相当高了,再改横,要达到原来的水平,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运动员有自己的黄金期,如果出不了成绩,就算是失败了。风险极大。
56楼的兄弟对此说得非常清楚了。
所以关键是统一标准。业余应该有业余的标准。
作者: lbsliutao
时间: 2014-1-25 13:08
看看学习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25 13:31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23 13:21:00的发言:首先声明,我不是高手,只是一个不建议贸贸然就随波逐流改横和改横打的爱好者而已。
再次,即使你理解有偏差,我仍然按照你的思路,心平气和地回答你的问题: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明确一点,99%的直板必须有非常好的发抢才能成为高手,所以面对他们的基本策略是用最有把握的技术接好他的发球,并力争不让他下一板抢先上手,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在这个过程中,你所提到的三项技术如果真的驾轻就熟、最有把握,当然应该用,而且一定要用,但有这样技术的业余横板选手估计百中无一。一般而言,横板即使掌握了这三项技术,在对阵直板高手时能够正确使用出来的概率,保守估计摆短不到10%,挑打1%,拧拉4%,剩下85%以上都是搓、拨、攻的范畴。
对阵高手使用哪些技术,要取决于他用什么技术。如果他总是发短的,我就不能拉。拉球接发球技术就是几乎为零。如果高手总是发出台的长球,我就拉球为主,摆短这项技术使用率就为零。如果谈使用的成功率,那要看那个高手有多高了。貌似你说的高手就是让我们连球的旋转都看不清的那种。如果是马琳,许昕那样的,更不要谈了,估计咱们的成功率比你的估计值还要低。。。。。。。。。这样泛泛之谈,有何意义?就好比我估计你跟张继科打球,一局中能拿一分不错了。这话有意思吗?我们还是就是论事吧,咱说的是业余,水平相当的较量而已。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25 15:56
楼上情急之下开始抬杠了,多说无益,我前面的回帖已经很清楚了,还是祝你新年快乐吧![em1003]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25 22:13
以下是引用xianbuzhao在2014-1-23 1:46:00的发言:
您说的这些都是专业的,专业的球龄长,水平高,动力定型更难更改,我们讨论的是业余的直改横的问题。您和周围的也都是高手,都已经是球龄比较长的业余顶级水平,不能代表普通业余情况。
越是业余的,尤其是球龄短的,再加上splendidwei所有的那种改变打法以后的密集专业训练条件,那么直改横并不难于达到和超过原来水平。
我说的高水平下,横拍才能展示出相对于直拍的优势(或者说前三板的劣势不那么明显。横拍相对于直拍的优势或者直拍的劣势是相对的,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大,否则马琳许昕柳承敏也不会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了。但是即使马琳也承认直拍有缺陷),这跟什么水平下直改横更容易成功是两码事。直拍有易学易上手,容易培养球感和控制能力的特点,在业余界,水平越低,直拍的优势越明显,缺陷越不容易暴露。
业余界,论力量上,直拍还没到天花板效应那儿来,缺陷就是指的这个。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25 22:14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25 11:25:00的发言:
估计你是跟直板打得多,碰到高水平横板的机会少,或者碰到高水平的直板的机会也少了,发球还停留在急球为主的阶段,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你全国前八的实力。连我这样水平的圈子里,大家都很忌讳对方抢拉,抢冲出台球,更何况高手?发球出台几乎就是找死。偶尔偷一两个还行,如果以长球为主,还真看不出来什么打法。
你右边拉,我急发你左边,你反拉,我急发你右边,你两面拉,我急发你中路偏正手,我到想看哪个业余的有多大命中率?
这只是针对业余界的广义范围,先不论发球质量如何,就一般的方面动脑筋变换了的急球,基本上能拉准的,都已经是水平较高的业余的了。
再有,就业余那点动作和反应能力,就算把急球拉过来了,能不能拉死还得打个问号,人家加力推过来可能球都找不着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5 22:20:35编辑过]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25 22:23
以下是引用xianbuzhao在2014-1-23 1:46:00的发言:
您说的这些都是专业的,专业的球龄长,水平高,动力定型更难更改,我们讨论的是业余的直改横的问题。您和周围的也都是高手,都已经是球龄比较长的业余顶级水平,不能代表普通业余情况。
越是业余的,尤其是球龄短的,再加上splendidwei所有的那种改变打法以后的密集专业训练条件,那么直改横并不难于达到和超过原来水平。
我说的高水平下,横拍才能展示出相对于直拍的优势(或者说前三板的劣势不那么明显。横拍相对于直拍的优势或者直拍的劣势是相对的,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大,否则马琳许昕柳承敏也不会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了。但是即使马琳也承认直拍有缺陷),这跟什么水平下直改横更容易成功是两码事。直拍有易学易上手,容易培养球感和控制能力的特点,在业余界,水平越低,直拍的优势越明显,缺陷越不容易暴露。
对,专业的是和专业的比,业余的是和业余的比。但概念都一样。
就我们,改成横板或完全横打,一样可以胜很多水平稍弱的
再有了,我不管什么标准,有没改“成功”的,但如果专心打好原来的套路,成绩必定是更好的,这应该丝毫不用怀疑。
所以,改横还是没用。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26 07:05
以下是引用烧拍英雄在2014-1-25 22:14:00的发言:
你右边拉,我急发你左边,你反拉,我急发你右边,你两面拉,我急发你中路偏正手,我到想看哪个业余的有多大命中率?
这只是针对业余界的广义范围,先不论发球质量如何,就一般的方面动脑筋变换了的急球,基本上能拉准的,都已经是水平较高的业余的了。
再有,就业余那点动作和反应能力,就算把急球拉过来了,能不能拉死还得打个问号,人家加力推过来可能球都找不着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5 22:20:35编辑过]
这话说得真够业余的。我已很清楚你的球技和球商了,多说无益。祝来年球技大涨。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26 09:24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26 7:05:00的发言:
这话说得真够业余的。我已很清楚你的球技和球商了,多说无益。祝来年球技大涨
就连马龙也不是个个急球都拉得到,哈哈,我也很清楚你的球技和球商了,多说无益。祝来年球技大涨。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26 09:32
你看到马龙他们发球急球为主吗?偶尔趁对方注意力松懈偷一个而已,需要胆量。呵呵。击球发得再好,只要有准备,还是跑得到位的。刚发了球友的视频连接到你的短信中,看看吧。希望你也能发个,让我们也学习学习。别生气,就是闹着玩儿的。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26 13:39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26 9:32:00的发言:
你看到马龙他们发球急球为主吗?偶尔趁对方注意力松懈偷一个而已,需要胆量。呵呵。击球发得再好,只要有准备,还是跑得到位的。刚发了球友的视频连接到你的短信中,看看吧。希望你也能发个,让我们也学习学习。别生气,就是闹着玩儿的。
认真看了你发给我的视频,突然觉得可能真是我错了,好多业余打球真的有必要争胜么?开心就好!锻炼身体就好!
祝马年抖擞龙马精神,更上一层楼!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26 23:41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1-26 13:39:00的发言:
认真看了你发给我的视频,突然觉得可能真是我错了,好多业余打球真的有必要争胜么?开心就好!锻炼身体就好!
祝马年抖擞龙马精神,更上一层楼!
我马上看了再回复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26 23:43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26 9:32:00的发言:
你看到马龙他们发球急球为主吗?偶尔趁对方注意力松懈偷一个而已,需要胆量。呵呵。击球发得再好,只要有准备,还是跑得到位的。刚发了球友的视频连接到你的短信中,看看吧。希望你也能发个,让我们也学习学习。别生气,就是闹着玩儿的。
视频在此: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2MzIzMzky.html
密码未经过允许,我暂时不便说,的确想要的,可私信对方要
原谅我的直白,这水平,我敢说我发十个,二位每八至少吃五个以上。真不知道你这个“凡急球都敢拉”的结论是怎么来的....
再直白点,这个视频里面二位的水平,基本上就是最普通的业余球友,谈不上“高手”,动作基本算入门,力量上更是差距巨大,我们这儿稍微厉害点(只是稍微厉害点的)的和他们交手,表示二位基本上无法上手,估计也就二三分球。
所以连基本层面都不一样,讨论一辈子也出不了结论
阁下若再有疑问,待我改天上视频!请等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7 23:15:07编辑过]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27 07:15
期待楼上的视频。另外烦请楼主把视频截图编辑掉。球友不愿意露脸,所以也没有公开视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7 7:20:57编辑过]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1-27 08:12
以下是引用烧拍英雄在2014-1-26 23:43:00的发言:
再直白点,这个视频里面二位的水平,基本上就是最普通的业余球友,谈不上“高手”,动作基本算入门,力量上更是差距巨大,我们这儿稍微厉害点(只是稍微厉害点的)的和他们交手,表示二位基本上无法上手,估计也就二三分球。
高手的确是谈不上,只是我们这里中等偏上的水平。如果这样的水平在你们那儿仅仅是最普通的入门级的,那真是值得顶礼膜拜了。
谈力量,我的这位球友的力量确实不大,不过球比较黏糊,连续性好,手感不错。
作者: jssjzq
时间: 2014-1-27 16:32
确实好帖!写的实在。把握基本动作要领是关键。运动中的击球其实就是基本动作的应变发挥!重心稳定非常重要。攻球的准确性、稳定性要一致!这样的威胁挺大。[em1001]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1-29 22:46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1-27 7:15:00的发言:期待楼上的视频。另外烦请楼主把视频截图编辑掉。球友不愿意露脸,所以也没有公开视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7 7:20:57编辑过]
视频已经发给阁下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1-30 11:44
以下是引用烧拍英雄在2014-1-29 22:46:00的发言:
视频已经发给阁下
发一个给兄弟吧,也欣赏一下!
作者: 李春宇
时间: 2014-1-31 17:14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2-3 11:19
今天总算有机会上网欣赏了楼主球友的视频,对于楼主的无知无畏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1.拍摄距离如此近,空间如此小,球速还是这么慢,实际水平估计只是中等水平,比我的视频中球友至少差5个球。这种小空间里的爆冲在视频中应该是看不清球,就飞到对面墙上弹回来的感觉。
2.动作的规范性,协调放松也是很容易反映出水平。你的好友抬肘,收臂慢,步法乱,毛病太多。
3.如果有不同意见,可请精英球友评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3 12:33:22编辑过]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2-3 11:30
再补充一点,对面球友太菜,不会进攻,不会控制,不会防守,不会快带,快撕,反拉等进攻性相持,两人不是一个级别,共同点是发球不规范。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2-3 13:08
楼主球友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2OTcyOTY4.html我的球友视频见前面链接,密码2014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2-3 14:17
都觉得自己的球友水平高,其实是半斤八两。
业余球友上视频大多都会觉得惨不忍睹,原因主要是我们视频中一般习惯了国手们的画面,不自然地就会去对比,结果不言自明。
但这个和主题有关系么?
不过在视频中我倒是看明白了几点:
1)直板横打很少见,即使是这种半儿戏的比赛,后来那个瘦子试探着用了几下,基本也没什么威胁,实在用处不大。
2)挑、拧、摆短基本没看见,更不用说可摆可挑的自如了。
3)胖子技术还可以,就是太胖影响移动,不然瘦子完全不是对手。
再放一个你所谓顶尖业余球友的视频,这个可以基本代表业余的技术潮流吧,你看看有多少摆短、挑打和拧拉?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2-3 19:24
回楼上,瘦子一局比赛中用横打直接得分两个,可以了。
你发的视频中,摆短还是挺多的,不知道你为啥看不到。尽管摆短质量不高,有此还出台,看得出他们还是尽量摆短的,有些球半出台,对方也不能很舒服地发力。最忌讳的是半长不长的普通搓球,经常被对手冲死。横板那位上手质量高,直板的要接好发球。关键球11:10时,直板还有挑。拧,确实没见到,没有发挥多少作用。这个直板重防守,进攻差些。另外,我不觉得他们的水平是否业余顶尖。更不认为他们技术代表什么潮流。他们打得好不好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觉爱乒乓的人更要多练,多探索,摸索出适合自己打法就行,涨球最好,别一根筋,听人瞎忽悠。即使不涨球,你要是觉得这样的打法使你开心满意也行。
乒乓三味 太过超脱,我们业余比赛在国手眼里的确如同儿戏,只可惜你也不是国家队的。要不你发一段自己视频让我们学习学习?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2-3 19:36
手机发帖太累。总之,你觉得有用就练练呗,不试咋知道,成功失败,多大的事?说空话,一概而论,动不动99%会怎样怎样,像个专家瞎忽悠,没意思,还不如好好练去。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2-4 00:32
我视频中的两位接球的方式,我认为叫轻搓更妥当一些,这也是对付旋转不清来球的一种保险接法。都底线出台了,您还说是摆短呐,难道这就是你说的摆短么?!直板是有两个挑球,但他的基本功很扎实,远在你的那两个球友之上,所以看准来球后这个动作驾轻就熟,用得好也用得对,大多数球友应该达不到这个水平吧?你如果有这个水平倒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了。
我就不上视频了,首先我以前用直板的时候正手不如那个直板选手,其次现在用横板拉球不如这个横板选手,水平就可想而知了。上视频是想作为反面教材么,大可不必了吧?
既然我发视频中的两位都没入你的法眼,阁下想必技高一筹了,而且你说了半天自己也从未上视频。到底是高人不露面,还是嘴把式一个?很有必要拿视频出来让我们见识一下。
另外,我发视频中的这两位可是世界冠军层出不穷的某乒乓大省业余球迷的一次省级大赛的冠亚军决赛。我真的想知道在中国的哪个中游水平的省份,又中游水平的地级市,能打败市冠军的高手打球是什么样,比我视频中的两位高多少?
发一下视频吧,也好让我知道:中华之大,卧虎藏龙!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2-4 07:24
成功摆短应该不出台的,他们出台的球不成功吧,不过目的是摆短,动作也是摆短,肯定不想老老实实搓过去,而是尽量短,软,即使出了点台,对方也不好发全力。要么摆短,要加速加转劈长,比半调子搓球好。当然,看不清旋转时,求稳,另当别论,已经被动了。
在你眼中,我们这水平的比赛如同儿戏,口气不小,而且跟省亚军比较正反手,水平稍逊于他们也应该还在我们之上,更应该上视频了。
我们俩都上了跟自己水平相当的球友比赛,你却上了一个不相干的,不厚道。
我视频中胖子是市系统前三水平,大概四年前我在正式比赛中决胜局输给他的。最近一,两年互有胜负。那个瘦子以前完全下风,最近练得苦,技术也提高了,正手和直拍横打质量上升,也能跟我们抗衡了。至于我打败的市冠军,他是八年前的冠军,前些时在积分赛,我决胜局赢了他,可能他有点大意吧。我主要胜在接好发球,先上手。另外,他也在练直拍横打了。
发视频我不介意,应该不会很惊喜,我的水平就是视频中球友的水平而已,自己定位中上。有时爆冷赢些高手,有人说我的球还有上升空间,但是年龄大了,膝盖又有伤,升不到哪去了,幸亏直改横,还能打打比赛。如果要上视频,三味,英雄,我一起上,如何?多大的事?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2-4 08:21
挑球是高级动作么?别再拿囯家队说事先。如果对方发近网不转或侧上,你还搓,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高手比赛中,挑用得少,是因为对方发近网不转,侧上,弱下少,没机会挑出质量。倒是常见对方摆短冒高情况下,被对方爆挑。给对方摆短施压,虽然有时失误,但是战略上要给对方一个信号,让对方关键球也要有顾忌,有时这种球更是一种心理战术的安排。扯远了。
作者: 乒乓三昧
时间: 2014-2-4 21:03
楼上的,俗话说听话听音儿,我的意思是从表情看你的那两个兄弟只不过是轻松愉快状态下的日常赛着玩而已,如果是每份必争的正式比赛,他的那个反手根本就用不出来,没有半点藐视的意思。任何人、即使水平再烂我也同样尊重,把人家贬的一无是处,说什么抬肘啊、不会进攻啊、不会防守啊、让几个球也能赢啊,不是我的风格,也有损我的人格,那样实在没啥意思。
你上的是你朋友的,我上我朋友的,我不知道哪里不相干了,后面不三不四的话就更不知从何说起了。
不用你上视频了,既然你说和胖子水平相当,我就知道你的程度了,够了。(其实从你的字里行间早就有推测结果了,验证一下而已!)
这个帖子也就此打住了,不再回了。
祝你新春愉快,球技大涨!
祝各位球友新春愉快!
作者: zjzshj0580
时间: 2014-2-4 23:13
相对而言,直改横要比练横打更容易一些,经过一年以上苦练能与原先直板水平相当,之后再超越直板者大有人在,原本有横打基础的,改起来再快,因为横打的反手与横拍反手有些动作框架是相近的。我身边就有这样改横成功的球友。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2-5 08:26
回乒乓三味:看来是我理解错了,sorry.那省冠亚军也是你的球友?如果是,那说明你的圈子水平太高了,令我等望尘莫及。你的水平应该不差,具体多高,你不想说,我也不勉强。论坛技术版我很少来,参与讨论也很低调,夸夸其谈,出口伤人更不是我的风格。参与此帖本来因为身边不少球友练好直拍横打,水平提高了,提出不同质疑而已。谁料楼主把别人贬得一无是处,说发十个球我们吃八个,一局只能拿两三分云云,地级市系统前几名水平在他眼里就是基本动作还可以的莱鸟。我还真以为碰到高人了。等视频发上来一看,令人大跌眼镜。我只好以他的风格回敬了。令你不屑,莫怪。
练不练横打,改不改横,根据各人情况决定吧,没那么绝对的结论。改还是不改,都拿不到世界冠军,都是玩而已。
在其它乒乓论坛,搏乒,家园也有此话题的诸多讨论,多听听更多人的发言,得出的结论更全面,理性些。人经常跳不出自己思维的圈子。
此帖我也不想再顶了,让新年有新的开始吧。乒乓三味,烧拍英雄,如果想继续交流,请加Q3478 3478 1.
天下球友是一家,祝马年大吉,球技大涨。
作者: 烧拍英雄
时间: 2014-2-8 19:20
以下是引用乒乓三昧在2014-2-4 21:03:00的发言:楼上的,俗话说听话听音儿,我的意思是从表情看你的那两个兄弟只不过是轻松愉快状态下的日常赛着玩而已,如果是每份必争的正式比赛,他的那个反手根本就用不出来,没有半点藐视的意思。任何人、即使水平再烂我也同样尊重,把人家贬的一无是处,说什么抬肘啊、不会进攻啊、不会防守啊、让几个球也能赢啊,不是我的风格,也有损我的人格,那样实在没啥意思。
你上的是你朋友的,我上我朋友的,我不知道哪里不相干了,后面不三不四的话就更不知从何说起了。
不用你上视频了,既然你说和胖子水平相当,我就知道你的程度了,够了。(其实从你的字里行间早就有推测结果了,验证一下而已!)
这个帖子也就此打住了,不再回了。
祝你新春愉快,球技大涨!
祝各位球友新春愉快!
你别跟他吹了,他只是一味的抓住所谓的“动作”说事,看不到本质,动作这玩意儿决定不了什么,业余的高手往往动手都是不规范的,就包括马琳的动作毛病也有。
作者: lanzhu
时间: 2014-2-9 22:57
说得好,学习了
作者: zb1201
时间: 2014-2-9 23:38
这贴很热闹,正反双方都很有水平,学习了
作者: 有球便拉
时间: 2014-2-10 00: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快乐老家
时间: 2014-2-10 10:18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飞云1
时间: 2014-2-10 10:59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hxgs5393957
时间: 2014-2-10 14:13
精英越来越强大了!由衷地表示祝贺!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