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本人1979年出生,从初中开始打乒乓球(水泥台子那种)。爱好各项球类活动,在大学里也拿到过校级乒乓球前三(体育系没参加)。从事管理工作,长期坐办公室。大学毕业十年了,很少打球,体重已经由130斤长到180斤了。在工作第七年后单位体检脂肪肝、高血脂等问题都出来了。于是下定决心每天锻炼,打乒乓球成了第一选择。在乒乓球俱乐部打了几次,和人家差好几个档次。基本评价,爆发力还可以,打球路子太野、动作非常难看......于是又下定一个决心-重新学习乒乓球。
现在在俱乐部里请了个教练,每周学球一次,学了三个月了。在小区活动室每天打一小时。基本配备:前期用的红双喜6星成品拍,现在鸟枪换炮了,用张继科签过名的蝴蝶王底板,正手国狂三,反手T05。同时在网上看了不少教学视频,包括唐博士教学视频、马龙视频等。有了一些心得,在这里记录下来,希望各位高手给指导一下。现在练球的最大体会是:要学会用身体打球。由于是工科毕业,脑子比较死板,就用表格的形式把它们记录了下来,先上乒乓球理论,希望对同样学球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张凯旋的<<弧圈速成16个不等式>>整理 | |||
序号 | 不等式 | 技术特点 | 备注 |
1 | 撞击+磨擦>磨擦 | 拉上旋球讲究“打摩结合”,甚至要后撞击后磨擦。 | 可先打下旋球练习 |
2 | 多球>单球 | 可先拉下旋球,站位要合理。拉下旋球的重心比正手进攻的重心要低,需离台稍远。 | 可提升60%的效率 |
3 | 盯球>看球 | 把眼睛的注意力放在对方球拍触球的一瞬间,引拍快慢、动作大小与对方的球直接相关。 | 只有盯球才能事半功倍 |
4 | 慢引拍>快引拍 | 通过盯球决定引拍的速度和幅度,动作需合理,学会交换重心。 | 引拍速度慢于挥动速度 |
5 | 腰髋>肩膀 | 当球拍即将引到最好的位置一刹那,身体的重心百分之八九十放在右脚上,用膝盖的蹬腿,关节的转动,把力量传到手上。 | 不能将发力点定在肩膀上 |
6 | 从后向前>从下往上 | 手臂不要沉的太低,拉球不做纯粹上下运动,不要过于强调拉过于旋转的弧圈。 | 不能压着拍形,磨擦太薄 |
7 | 大臂跟出>大臂发力 | 引拍时是半借力、半发力状态(用自己三、四成力量),蹬腿-转腰-挥前臂。大臂只是跟着运动,千万不要用大臂发力。 | 不能用大臂抡,动作会让肩部顶死。 |
8 | 下降前期≮最高点 | 下降前期加转弧圈,可保证球的到台率高。高点期对动作还原速度和重心交换要求都很高。 | 不要过于退后;不需练上升后期 |
9 | 手腕外展>内收 | 引拍快要引到往前挥的时候,手腕要有一点外展的动作。不是甩动的外展,而是在引拍的过程中,手腕渐进式地打开到相应的角度。 | 横板靠手腕和食指传递力量,动作完整性配合。 |
10 | 正正手>侧身位 | 正正手下旋球有利于体会重心交换,重心要搁在右脚上;而侧身位要撇着拉,重心不能完全放在右脚上。 | 需先练斜线再练直线,正正手直线最难 |
11 | 连接>发力 | 可连搓带拉,不用发力。引拍和重心交换都要有,拉球有“嚓”的声音。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速度。 | 上旋球体会先撞一下再磨擦的感觉 |
12 | 变化>加转 | 为加深对拉下旋来球和上旋来球不同“高低手”的体会,第一板不冲,需拉的“高、转、慢”;第二板撞击多一些,磨擦少一些,快一点,动作往前多一点。 | 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要节奏控制,让对方找不到点 |
13 | 腰控>手臂 | 反带时要注意:第一,要以腰带手臂,用腰和重心来调节回球的弧线。第二,拍形不能压的太低,以向前挥动为主。反带为借力技术,反冲前臂收的快,触球进发力。可带磨擦。 | 正手弧圈:反带、反冲、中远台对位。其中最实用的是反带。 |
14 | 身体>胳膊 | 中远台对拉,特别强调身体重心的作用,不是抡胳膊,以磨擦为主,撞击成分相应减少。 | 引拍位置低于来球,向前挥拍,大臂要跟出 |
15 | 身前交换>肘间横拉 | 反手拨后重心落在右脚,感觉右脚像一根“轴”,右腿膝盖有向前顶的感觉。正手时,用手指和手腕在身前交换拍形 | 掌握正正手弧圈后,可练习速摆连接、反手拨、正手拉。 |
16 | 转动>上下动 | 反手拉球时站位基本平行,引拍的时候就是在身前划小半圆。到最佳位置时,重心绝大部分是落在左脚上,这样才能快速地迎前。右髋关节往左有转、压的感觉,以免臀部的上下运动。 | 引拍与重心交换要一致,动作结构都跟着重心走 |
发球技术实战应用 | |||
发球技术 | 技术特点 | 操作方法 | 注意事项 |
正手转与不转发球 | 1、具有强烈的下旋和不转球特点。2、旋转反差较大。3、通过假动作对方很难判断。 | 1、侧身位发球,方便正手抢攻。2、控制发球落点,对方站位对角线,要发直线短球,可避免挑打抢攻。3、控制发球的弧线。 | 通过下旋球为不转球打下基础。 |
正手侧上下旋发球 | 1、侧上、下旋弧线低,易发出急长侧旋球。2、反弹后向左侧转弯。3、上、下旋动作难区分。 | 1、站位在桌面沿长线上,同时兼顾对角线和直线发球。2、侧旋控制对手回球范围,下旋使对方失误或回机会球。3、压低弧线,快慢速结合。 | 发球时离身体过高、过远,身体无法充分发力 |
反手侧上下旋发球 | 动作小,出手快。易于发出急长球和近网球。 | 1、站位台中偏左半台,兼顾正反手进攻。2、主要落点是正手近网,对角线和直线两个大角。3、配合线路和旋转变化。 |
身体重心转换不协调,腰部力量用不出来。 |
接发球技术实战应用 | |||
接发球技术 | 技术特点 | 操作方法 | 注意事项 |
慢搓 | 1、击球下降期。2、动作大,球速慢。3、易加摩擦,下旋强烈。4、易掌握。 | 1、站位稍离台(1米),方便加力摩擦球。2、接下旋球时拍面后仰;搓不转球拍面立起;搓侧旋球时拍面与来球同侧。 | 搓球最好在身体两侧,便于发力。 |
快搓 | 1、击球上升期。2、动作小,出手快。3、弧线低。4、注重速度。5、过渡技术。 | 1、站位偏左,创造进攻机会。2、快速回击。3、弧线低要求不能用球拍碰球,而是靠摩擦住球。 | 判断准确、出手坚决,在上升期搓接;在旋转的基础上增加了速度。 |
拨接 | 1、回击上旋球和下旋球技术。2、击球速度快,借力发力。3、落点和线路变化。 | 1、站位偏左,左脚移前,方便正手进攻。2、球不转,拨接球拍形前倾,摩擦打出弧线。3、侧上旋球,调整拍面方向。4、下旋球,拨球向前偏上。 | 判断来球性质,果断出手;注意拍形前倾,便于压出弧线。 |
摆短 | 1、回击近网下旋球,击球上升期。2、动作幅度小,出手快、回球短。3、节制对方发球抢攻。 | 1、站位偏左,左脚移前,击球上升期。2、回摆时要快速干净地去摩擦球。3、回击时要“轻敲”来球。 | 控制落点,避免对方上手进攻;对方发长球不能摆短。 |
挑打 | 1、回击近网不转发球。2、幅度小、突然性强、落点变化大。 | 1、站位偏左,左脚移前。2、下旋程度不高或弧线较高,可进行挑打。3、来球不转,拍行直立,挥拍由下到前上,击球中部。4、挑打侧上、下旋球,挥拍可以前倾。5、挑打侧下旋球,拍面立起。 | 突出的是突然性,挑打落点控制对方进攻。 |
晃接 | 1、搓近网短球,2、通过带假动作搓接影响对方进攻。 | 1、对方发转与不转球时:不转-球拍立起,向侧方做连搓带抹动作。下旋-球拍后仰,多向前送,向侧方做连搓带抹动作。 | 侧抹动作将球从下旋改为侧旋。 |
理论要点与操作方法 | |||
制胜五要素 | 概述 | 操作方法 | 注意事项 |
弧线 | 球拍击球瞬间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 | 制造弧线:1、调整拍面的角度(降低弧线-前倾;增加弧线-后仰)。2、调整球拍用力方向(来球比网低-前上,比网高-前下)。3、击球部位(攻球-中上,搓球-中下,近网短攻球中下并向上用力)。 | 出手角度越大,弧线越大。出手速度越快,弧线越长。 |
速度 | 取决于缩短击球时间和球在空中飞行时间 | 提高速度:1、近台。2、借力。3、挥拍加速度。4、打球心。5、反应与移动。 | 打高点或高点前期、降低弧线。 |
旋转 | 作用力(与球拍垂直分力)通过球心-前进力;作用力(与球拍平行分力)不通过球心--摩擦力 | 加强旋转:1、加大作用于球的力矩(力矩=力臂*击球力)。2、用线速度大的球拍击球。3、增大胶皮的摩擦系数。 | 打球摩擦少撞击多,拉球撞击少摩擦多。打与拉在比例可三七开。 |
力量 | 根据F=m*a,击球力量等于球拍质量与挥拍加速度的乘积。 | 加大力量:1、击球点离身体远。2、引拍充分。3、在身体左右两侧击球。4、击球瞬间加速度。5、迅速恢复到准备状态。 | 主要通过提高加速度方法来实现。快攻打法-快与狠,弧圈打法-转与狠。 |
落点 | 合理处理弧线、速度、力量和旋转4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 控制落点:1、练习定点回击球。2、线路变化,一点打多点、多点打一点、逢斜变直、逢直变斜。3、回击不同弧线、速度、旋转和力量的来球向某一目标。 | 控制落点,丰富击球的变化。 |
好文章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