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世乒赛团体决赛张继科VS奥恰洛夫和马龙VS奥恰洛夫这两场球后,一直想写点什么,正好看到有挺拔征文活动,于是就决定写点什么也充充数吧。
决定乒乓球比赛胜负的因素有许多,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除了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之外,比赛时的心态和合理的战术应用应排首位,下面就这两方面浅谈一下个人的一点看法,与大家共勉,也请大家指出我的片面不合理之处,让咱们共同交流,共同提高。
先说心态方面,论水平和比赛经验,张继科和马龙不相上下,张继科闪电般地完成了大满贯的伟业,之后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虽说已经确立了双满贯的目标,但其实现的愿望远没有马龙要拿大满贯来的强烈,所以在和奥恰洛夫的比赛中非常显著地表现了出来,张继科在比赛中明显地感觉不在状态,反应慢,动作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防守防不住,进攻失误多,尤其是正手的进攻,出现了许多不应该有的失误,反手的拧拉也明显地发力不足,给了奥恰反攻的机会。而马龙则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不仅反应快速,脚步灵活,而且几乎每个球都打得十分合理,该拉的决不摆,该摆短的也决不盲目进攻,不仅上手命中率高而且衔接球也好,每一板球都有充分的准备,这就是心态好,拼劲足的表现。
在此次世乒赛中张继科和马龙在比赛中的心态不同,同样也非常明显地表现在战术的应用和应变能力上。先说一下继科和马龙的对手,德国选手奥恰洛夫,近年来奥恰洛夫进步神速,不仅在发球上质量提高了不少,而且正反手的进攻能力上也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反手的上手能力和威胁都足以令世界顶尖高手防不胜防,反手进攻成了奥恰洛夫的特长技术,也就是他的杀手锏,针对奥恰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张继科和马龙都没有充分的准备,但在临场发挥上,由于张继科和马龙的心态的差异,使他们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也就是说心态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俩战术应用上的很大差异,而且直接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下面浅谈一下这两场比赛中的战术方面问题,先说张继科,在第一局开始时奥恰洛夫就表现出了他反手进攻能力强的特点,此时张继科应该根据这种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坚定地从奥恰洛夫的正手突破,大家也许在听解说时也注意到了,奥恰的站位及两脚的位置都是为反手上手做准备的,如果突然把球回到他的正手位,他要用正手进攻的话需要先调整两脚的位置及重心,这样会很容易造成他的进攻失误,但大家也许都注意到了,张继科并没有及时调整战术,还是几乎每个球都回到奥恰洛夫的反手位,包括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接发球也几乎都回到了奥恰的反手位,结果他的反手无论防守还是反拉都打得很顺,偶尔回到张继科正手位的机会球,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张继科正手的进攻也出现了不少无谓的失误。同样反手的拧拉不仅力度不够,而且落点也大多回到奥恰的反手位,导致大部分的回球都被奥恰反拉了回来。这样的状况一直到比赛结束都没有改变。而马龙则表现得非常神勇,不仅跑动积极,上手、反拉命中率高,而且战术非常合理有效:针对奥恰状态极好,反手上手进攻能力强的特点,采取了从奥恰中路和正手突破的有效战术,成功地扼制了奥恰反手特长的发挥,导致奥恰的进攻频频失误。而自己则积极抢先上手:只要是出台球坚决拉起来,不能上手的或摆或劈长,落点仍以中路和正手为主,有效破坏了奥恰的上手抢攻。而且在奥恰上手之后马龙也能够积极地防守并抓住一切机会反攻。
在两种不同心态及不同战术应用的情况下,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张继科被奥恰以3:0的比赛横扫,而马龙则还以3:0的同样比分将奥恰挑落马下!
上面两场比赛虽然是世界顶级水平的比赛,但对我们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说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那就是在比赛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背上想赢怕输的包袱,看淡输赢,认真打好每一分球,只要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而在战术方面,赛前应该寻找一切机会观看对手的比赛,充分了解对手的技术特点,寻找对手的漏洞,制定有效的战术,限制对手的特长发挥,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如果能做到以上两点,在比赛中以弱胜强还是大有可能的。
一点个人观感体会,请各位球友们批评指正。
不同意,没有充沛的体力,靠什么来实现脑中所想?
进一步抬杠,让你和林妹妹、霍金组一队,我一人灭你们中间不带休息的[em1012]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