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比赛中打赢对手,实力当然是第一位的。
但是,实际比赛中,你往往会输得莫名其妙。
为什么?这就不得不谈谈乒乓球比赛中的损招。
比如,打颗粒胶的人为了防潮,一般会用干燥剂、吸湿剂等,也有的喜欢用滑石粉,甚至粉笔灰。
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实际比赛中却有人会搞点小动作:不把颗粒胶上的干燥剂处理干净。
这样一来,对手如果是反胶,而且是弧圈球为主的话,就经常会因为“打滑”而出现莫名其妙的失误。
再比如,长胶本来就够让人喝一壶的,如果再在这其中搞点小动作,那就更让人防不胜防了。
常见的是单胶皮贴在底板上并不贴实,中间部分直接就不刷胶水,单胶皮粘在海绵上也可这么处理。
还有颗粒“断粒”程度不同,击球效果也会有所改变。
甚至长胶用煤油浸泡之后击球效果也会发生改变,还有人专门用注射器针管来处理长胶颗粒。
此外,“汗水”在比赛中也有妙用。
有一次我和一位球友打比赛,比分到10平,紧接着就是关键球的处理了。
这个时候对手发了一个长球,我还窃喜,直接一板爆冲。
球离开球拍之后,我就傻眼了:连球网都没碰着,直接掉在台上[em1004]!
我还纳闷了:这不是下旋球呀?
懊恼加郁闷中无意见看了一下球拍,才恍然大悟:我的球拍上一个非常清晰的“水印”[em1004]!
原来对手在发球前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然后用满是汗水的手抛球[em1007]。
当然,除了我上面简单列举的,实际比赛中还有很多损招。
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些损招呢?
我个人认为平时打球,尤其是熟人之间,就尽量不要去采用这些损招,否则即便赢球了,也有些丢人[em1006]。
不过,了解一下这些损招倒也不是坏事,至少你在比赛时发现之后可以向对方提出异议。
好了,下面我再教各位一个损招:遮挡式发球。
按说遮挡式发球也属于违规,不应该提倡。
但是,实际情况是别说业余比赛,即便国际比赛,有遮挡式发球嫌疑的情况并不少。
而这里面似乎中国队员做得更不好,就像上届奥运会,丁宁被裁判多次提醒无效后直接判罚。
顶尖选手中唯独一个标准的怕只有老萨,任何裁判都挑不出他发球的毛病。
不过,话说回来,遮挡式发球确实有威力。
就拿老瓦来说,当年没有禁止遮挡式发球的时候,他的发球让任何人都头疼。
等到国际乒联禁止遮挡式发球之后,他的发球再也不像当年那样风光无限。
而我之所以要教你遮挡式发球,很多时候就是在打这个擦边球[em1005]。
因为国际乒联的规则上确实对发球有明确的规则限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确定,尤其是业余比赛中更是没有具体的标准。
而我说的擦边球,就是你千万别用手去遮挡,抛球之后赶快把手撤回去,否则你这个遮挡动作也太明显了[em1005]。
那么怎么打好这个擦边球呢?
我教你的就是两点:抛球和击球点。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画一张草图:
首先,说一下抛球。
规则上规定抛球高度要16厘米以上,而且要几乎垂直抛球。
但是,你去看看国际比赛,除了高抛发球之外,几乎没有几个垂直抛球的。
所以,我教你的第一点就是抛球往身体斜后方抛球,也就是图中的红色线路,而不是绿色线路。
再来说一下击球点。
只要你抛球线路是往斜后方,也就是身体的右侧(以右手持拍为例),那么你就要习惯于在“身体右侧”腰部这个位置击球(即途中A点)。
以上说的“抛球”和“击球点”是关键,下面再说说配合动作。
首先,抛球高度一定要够、抛球之后手臂及时撤回,千万别在这些问题上被人抓小辫子。
其次,身体要有一个大“弓背”的动作,也就是说尽量在球拍触球前用肩膀和背部挡住对方视线。
最后,对于一般业余球友而言,采用铲式发球或勾手发球,能进一步增加对手判断难度。
好了,关于遮挡式发球,我只能讲到这了,一方面这种发球本身就是在打擦边球[em1005],一方面至于发球效果,还得看使用者的悟性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呵呵[em1005]。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比赛中,对手或裁判提出异议,立刻纠正,切勿和裁判顶着干[em1005]。
[em1004]
刚写完[em1004]
[em1005]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