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再写[em1004]
不好意思,这个帖子放了几天,也没空补充完整。
不是我故意放大家鸽子,确实是忘了该写些什么,呵呵。[em1004]
我感觉这写帖子时的“灵感”就和作家写文章一样,往往是“灵光一现”,就是那么一秒钟的事,如果当时不立刻写下来,事后可能就真的想不起来了,呵呵。
在这,我顺带解释一下:总是有人在跟贴时甚至直接站内短信问我“为什么你的这个系列贴前期有些缺失”?
其原因也是这个,那个时候我是先在自己的电脑中写好,再发到论坛上,有时候题目也列好了,结果过上几天再来写的时候,灵感不在了,也就懒得再去想了,这就是为什么前期有些帖子找不到的原因。
当然,后来我就采取这么一个办法:想到什么,就直接在论坛上发帖子,不过有时候就只是一个标题。这样的好处是:不时会有人来问,自己可以看到,不至于耽搁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彻底忘了,呵呵。
当然这个帖子也是同样处理,更细的东西我就不写了,只是理一下当时的思路:
我当时的思路是给大家分析一下“身前击球”。
何谓“身前击球”?
我在前面的帖子讲到“击球位置”时已经提到过:每个人的击球位置,因为打球习惯、发力结构,甚至身高等,都会有所差异。
但一般而言,大体就在“身体右前方”(以右手持拍为例)。
而我当时之所以想写这个帖子,其原因是:何谓“身体右前方”?这本身就容易产生歧义。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引拍时,身体是运动的;球过来时,也是运动的。
两者都是运动的,你怎么能用一个静止的概念来解释它?
说到底,你只能用一个“相对静止”的观点来解释它。
这个问题如果没搞清楚,你还别说,真的容易让人在实践中犯错误。
比如:为了这个“身前击球”,有人就会靠向后拉手引拍,而不是以腰带手。
再比如:对不上来球的节奏,转腰时机偏晚。
等等等等。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这个概念呢?
我采取一个简单的量化办法:击球位置和身体中心的连线垂直于身体平面。
具体说,就是:随着来球的节奏,以腰带手、身体转动(要和来球的节奏“合拍”),转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图中所示:球和身体中心的连线垂直于身体平面。
关于这,因为毕竟是示意图,做几点补充:
一是身体重心或说身体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是有错位的,并不是图中所示像一个门轴似的,呵呵;
二是如果真的完全垂直于身体平面,那么等你转体击球时,这个击球位置实际上有点偏后。为什么?因为你在转体击球时,球也在飞行,并不是像有根线把它吊在空中等你去击球;
三是以“垂直于身体平面”为参考,如果在这根线之前开始转体击球,那么“冲”的成分更多一些;之后转体击球,“加转”的成分更多一些。
四是最重要的:再三提醒你,这只是一个示意图,帮助你建立身前击球的概念和以腰带手引拍并转体击球的“节奏”概念。
其中,“节奏”概念很重要,你击球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必须要能和来球“合拍”。
关于“节奏”的概念,以后有机会在好好聊一下。
好了,当时的思路大体阐述完了,意思应该也表述清楚了,至于能否看懂就看你的理解能力了,呵呵。
顶,每次从您的帖子都获益匪浅
把思路整理了一下,也谢谢提醒[em1005]
怎么每个贴子都有你的身影出现,求你别灌了行不行。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