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再谈“撞摩”和“二次加速” [打印本页]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9-5 10:29
标题: 再谈“撞摩”和“二次加速”
首先这里谈的是乒乓的撞摩。如果仅仅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乒乓球运动没有绝对的撞和绝对的摩。乒乓球的所谓撞就是撞击为主的击球,摩就是以摩擦为主的击球。
    
    撞和摩之间有各种状态的撞摩比例,这主要是通过拍型,挥拍方向,重心移动调节的。撞的成份多,球速快,但是弧线不好,稳定性不高,脱板快,不能充分的发力。所以为了兼顾稳定性,撞摩的比例是有调节的。问题是在一次击球的动作中,撞摩的比例是固定的吗?从物理学上讲,显然不是的。从实际经验看,有时也不是固定的。

    处理不同的球,要用不同的方法。同样一个正手拉球,至少应该有十种以上的方法。这里边有拍型的变化,大小臂分配的比例,引拍的高低,幅度大小,重心的移动的幅度,包括击球过程中打摩比例的调节等等都是击球中的变化,如此说来,正手拉球的动作有上百种之多也是可以这么讲的,总之,击球是千变万化的。

    至于先打后摩还是打摩比例不变的拉球都是实战中存在的。哪种方法更标准?答:没有标准,合理最好。

    比较有质量的击球是透板,要透板就要有足够的压力,球拍与球的撞击必须是高速的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如果用慢速触板,再在触板后逐渐加速,问题就出现了:那么短的时间和距离怎能使球拍和球产生足够的压力?个人感觉,这时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触球一瞬间产生的,身体重心的移动,收小臂,手腕的加速只是基本维持吃球的深度,增加了吃球的时间,好像咬住球甩出去一样。误区:软吃球,把主要的发力阶段用在收小臂的“二次加速”,导致击球深度不够,球质过软。
作者: charlielee    时间: 2014-9-5 11:14
[em1002]
作者: dreamnyj    时间: 2014-9-5 22:25
以下是引用splendidwei在2014-9-5 10:29:00的发言:
首先这里谈的是乒乓的撞摩。如果仅仅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乒乓球运动没有绝对的撞和绝对的摩。乒乓球的所谓撞就是撞击为主的击球,摩就是以摩擦为主的击球。
    
    撞和摩之间有各种状态的撞摩比例,这主要是通过拍型,挥拍方向,重心移动调节的。撞的成份多,球速快,但是弧线不好,稳定性不高,脱板快,不能充分的发力。所以为了兼顾稳定性,撞摩的比例是有调节的。问题是在一次击球的动作中,撞摩的比例是固定的吗?从物理学上讲,显然不是的。从实际经验看,有时也不是固定的。

    处理不同的球,要用不同的方法。同样一个正手拉球,至少应该有十种以上的方法。这里边有拍型的变化,大小臂分配的比例,引拍的高低,幅度大小,重心的移动的幅度,包括击球过程中打摩比例的调节等等都是击球中的变化,如此说来,正手拉球的动作有上百种之多也是可以这么讲的,总之,击球是千变万化的。

    至于先打后摩还是打摩比例不变的拉球都是实战中存在的。哪种方法更标准?答:没有标准,合理最好。

    比较有质量的击球是透板,要透板就要有足够的压力,球拍与球的撞击必须是高速的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如果用慢速触板,再在触板后逐渐加速,问题就出现了:那么短的时间和距离怎能使球拍和球产生足够的压力?个人感觉,这时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触球一瞬间产生的,身体重心的移动,收小臂,手腕的加速只是基本维持吃球的深度,增加了吃球的时间,好像咬住球甩出去一样。误区:软吃球,把主要的发力阶段用在收小臂的“二次加速”,导致击球深度不够,球质过软。

QUOTE:
楼主总结的真好,其实就是这样的。
QUOTE:

QUOTE:
看一些拉打比较好的球友,都是初段主要用来预加速和瞄准,看好弧线以后再向球靠近,然后进一步的加速,击球瞬间做加速摩擦。
QUOTE:
这样的球相对比较稳,适合拉下旋。拉长胶的衰减比较快的球。
QUOTE:

QUOTE:
上旋球和不转球,一般不用这样做,加速段比较早,板形一般比较固定。比较容易发力。


作者: splendidwei    时间: 2014-9-11 16:56
二次加速不是二次发力。
作者: 尛賸    时间: 2014-9-11 20:43
[em1002]
作者: 一根葱    时间: 2014-10-15 19:18
好贴[em1001]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