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一个系列贴中我再三强调的三大关键点中的“发力过关”吗?在那个系列贴中,我多次说到要做到“发力过关”的重要一点就是“以腰带手”。
以腰带手,这是从“意识”上说的,今天,我就结合平日里打球最常见的情况从“动作”上谈谈。
平时大家关于引拍讨论最多的是“后拉手”或“后拉肘”,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纠正办法很多,比如锁肩、锁肘等等。
当然,提出这些解决办法的人出发点绝对是值得称赞的。只是我个人认为这个“锁”字有待商榷,因为这个字理解不到位的话可能会起到反作用,让动作显得僵硬。
但同时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信你就用摄像机把自己或者身边球友打球的动作录下来慢放,呵呵),不解决还真不行,否则就容易出现这么几个情况:要么动作大,但是发力效率不高,要么就出现所谓“抡胳膊”打球。
那么,较为“合理”的引拍动作是怎样的呢?就手臂动作而言,引拍时肘应该是放松的,大臂和身体的位置应该是“相对固定”,幅度不能太大,同时小臂和大臂之间的夹角要打开。在“蹬转”之后,以肘为支点快速收小臂,大臂同时顺势顶出去。
挥拍击球阶段都没有啥大问题,但业余球友往往问题就出在引拍时“大臂幅度太大”。
至于图片,我也懒得自己去做,刚才顺便去图像版置顶贴中找了几张(感谢庄周版主),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职业运动员引拍时的“大臂幅度”,尤其是大动作引拍时大臂和身体的“相对位置”:
最后强调一下:如果自己这个问题不是太严重的话,只须在打球时提醒一下自己控制点大臂幅度就行;如果这个问题很严重,那么不妨采取“矫枉过正”的办法,强迫自己大臂不动(不“主动”地去做引拍动作,完全靠腰去带动)。
至于有人会说常常见到职业比赛中运动员也有拉肘现象,肘部跑到背部后面去了,我也不好做解释,毕竟人家是职业运动员,在处理非常规球时的自身调节能力比我们强得多。
p.s:刚才又找到一张“反面教材”图片,也是职业运动员的正手前冲,后拉肘非常明显,呵呵(但我个人还是那句话:业余球友尽量避免后拉肘的动作。):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