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说一下盯球。别怪我啰嗦,因为即便专业运动员没有专门的盯球训练科目,但是我认为对于大多数业余球友来说,盯球还是很重要的。
这两天我也在琢磨是否有比较简单有效的盯球训练方法,突然想到好多年前看过的一篇关于六小龄童的报道:六小龄童是高度近视,两眼看上去茫然无神,和戏中的孙悟空不相匹配。为了把自己的眼睛锻炼得炯炯有神,六小龄童就自创了一个方法,在别人打乒乓球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盯住球,目不转睛得盯着球,眼光跟着球的弧线走,久而久之,他就练就了一双我们在戏中见到的“火眼金睛”。
由此我想到:是否我们也可以这么尝试一下呢?一般业余打球时,大家是轮流坐庄,而台下的人大都喜欢在那评头论足。如果你在台下时,不妨也尝试一下盯住球的弧线,不要过多去关注台上球友的输赢(人家的输赢关你球事!)。如果能够坚持下去,我想即便练不出“火眼金睛”,但是对练习盯球应该是有帮助的,呵呵。
不过,这个方法我是想象出来的,没有尝试过是否有效,如果尝试下来没效果就不要埋怨我了,呵呵。
刚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六小龄童“练眼”的内容,很多,其中六小龄童自己有一段话:
父亲六龄童告诉他,“火眼金睛”对孙悟空的形象非常重要。“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六小龄童的贴脸使用乳胶,面部基本动不了,所以只能依靠眼睛。在对眼睛的运用上,六小龄童琢磨出天真、愤怒、好奇、委屈、绝望、受骗等多种特点鲜明的眼神,这眼神,成了《西游记》中最为出彩的地方。六小龄童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猴戏演员中技高一筹,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演活了那双眼睛。
六小龄童说:“我是个近视眼,一开始我的眼睛有两个缺点,一是空洞无物,一是黯淡无光,这对演好孙悟空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为了克服它,我早上看日出,傍晚看日落;白天眼睛盯着乒乓球飞来飞去,晚上盯着香头两边回转。在现场,我自己也会在拍以前多看一些光束,眼睛里有一些泪花,比较湿润的时候,拍出来就比较有光亮了。总之,通过自己刻苦的眼神训练和化妆师、灯光师、摄像师共同的配合,大家才看到这双传神的眼睛。1999年拍《西游记》的后16集的时候,我真正是火眼金睛了。因为我已经在协和医院做了手术,视力完全恢复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