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球一点没涨,虽然和打球时间不多有点关系,但是作为打了十几年球的爱好者,在初期进步后,最近一直停滞不前,于是我开始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打了十几年球,为什么不如俱乐部学了几年球的小朋友。
我总结打球失分因素,有几个硬伤:
一是进攻虽然比较稳,但是杀伤力不足,遇见防守好的球友比较难打,在球到决胜阶段,特别是10平以后,就输的比较多。
二是高球、半高球不会打,这个球友也许会笑,十几年球了,高球不会打,我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很多机会球,得分球到我手里反而失分,在比赛中这种球有很多,一方面,发球是我的强项,对方要么直接吃,即使不吃发球,回球也很多半高,另一方面,反手生胶给我创造了很多高球机会。但是高球不会打、打不死,反而成为我的弱项,不仅不得分,而且十分伤士气。
三是防守很差。由于长期主张进攻是最好防守,所以一直忽视防守重要性,遇见进攻好的选手,防守基本为0,当进攻状态不好时候,很容易溃败。特别是生胶防守较差,防守水平和同水平选手差距很大。
11月29日比赛团体赛,抽签运气比较好,与两位高手一组,以全胜战绩夺得冠军。视频如下,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通过思考,征求球友意见,我开始从根本考虑打球弱势,喜欢进攻,但是进攻没有绝对得分能力。为什么质量不高,很多球友说我力量小,爆发力不行,所以正手杀伤力不足,很多时候球友都是从我正手突破,给我正手然后防回反手。由于反手生胶,一般球友都比较忌惮,而防守好的高手多从正手突破。我很长时间内也是这样认为的,有时候也下决心要提高臂力,举哑铃等,但是天生惰性思想重,一般都坚持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了。
有一次和一俱乐部练了几年球的小孩比赛,发现他拉过来的球又转又冲,动作也不大,之前从来没赢过我,但是那次我输了,进步之快出乎我想象,他力量不可能比我大,为什么拉出的球能比我有劲。后来参加全市羽毛球比赛,我之前没打过羽毛球,凑数参加了,比赛之前也练了两次,羽毛球活动量远远大于乒乓球,不仅需要跑动,对力量要求也很高,由于没打过,输球在情理之中,但是通过看羽毛球高手比赛,我突然发现,他们动作也不大,但是脚下飞快,打球没和我似的费很大劲,球过去质量还不高,打完球第二天胳膊很酸疼,待比赛完,我发现小臂有力量了,发球好像更转了,我总结出,任何运动都需要瞬间的爆发力,击球质量不是看你一共用了多少力量,而是看你作用到球上有多少力,最高境界是全身合力在一瞬间爆发出来。羽毛球如此,乒乓球也是如此。于是豁然开朗,再看自己打球视频,全身僵硬,球还没打出,胳膊已经开始使劲,真正到了接触球的时候,力量已经消耗大半。我记得去年比赛,我请教市里一位高手我的正手动作,他说我是动作不连贯,是动作做了一半,球出去后,动作又一半,还不完整,我当时不理解,我一直以为我的正手是比较准确的,但是高手看来,毛病很大。同时,有个打球球友给我说,我挥大臂多,没有用上腰的力量,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腰上已经很使劲了,体会到了用腰拉球。
但是当我现在回头看视频,反思时候,发现虽然也在全身使劲,但是动作不连贯,关键是肌肉僵硬,一开始就全身紧绷,一直到球出去还很紧,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感觉打球比较累的原因,其实不是我体力不好,关键是动作不对,一松一驰,张弛有道。在总是很紧的情况下自然会事倍功半。
很多时候感觉打球,使不上劲,特别是高球,很多高球只会拉不会打,导致错失良机。并且拉球质量不高,我仔细研究自己拉球动作,发现有几点问题:一是握拍不对,打了十几年球,发现握拍过松,一方面是为了发球变化多,但是衔接第三板就容易发不出力,握拍最大问题是手指没有全握,小指甚至翘着,尤其是侧身拉球时候,握拍不实导致拉球时候球板和人分开,并且拍型不稳定。这也是我防守不行的原因之一。
二是拉球动作过大,并且没有收小臂。有句话叫扶上马送一程,我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收小臂不光是为了动作好看完整,还有拉球后期对球加速的一个过程,光用大臂打球,实际是在抡胳膊打球。还有好像感觉腰用上劲了,实际上腰手是分离的,腰也使劲了,但是没有作用到球上,因为开始腰就绷紧了等到击球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三是摩擦过多,过薄。以前认为球转主要靠摩擦,打球以来,正手一直使用粘性胶皮,如狂三等,其实最怀念的是老的729单胶片,粘性很强且持久,只要出台球都能挂起来。很长时间对粘性很依赖,粘性一差,就换掉,但是后来看很多球友拿着基本没粘性的狂三一样拉出很转很冲的弧圈球来,就很羡慕。后来发现这样类型的球友大多动作正规,爆发力好,并且都是拉球上升期和高点期。而我多拉下降期,尤其是下旋球,球虽然很稳,但是也比较好防。
红黑碳王7.6 ST柄,正手省狂三 39度 2.15海绵,反手大维388C-1 1.5海绵
这个配置是试验了十几个板和多种厚度品牌生胶后得出的最适合自己的配置,一年半没换过了,呵呵[em1012]
几点体会:
1、打球重心必须低。至于低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可以看看国手,他们好像接发球眼睛视角好像基本接近球网高度了。以前有个错误观点一直影响了我很多年,打球双脚距离与肩同宽,对于个子矮的尚好,对于我这种个子过高的人双脚不应该这样站位,后来我观察波尔,王励勤站位,双脚都是很开的,重心都很低。我总结重心低有几个好处:看球很多球都是高球,尤其对生胶反手弹击而言,必须重心低,低了看着球全是机会,以前重心高,很多球都是摩擦挂着走,球质量自然比较低,重心低利于反手生胶弹击,这也是为什么打颗粒的多是个子比较矮的人了,如邓亚萍,王涛,福原爱,建议反手生胶球友可以多看看福原爱视频,很多反手球都是压着弹击,质量非常高。对于正手而言,就是侧身快了,击打机会多了,以前我侧身总是感觉来不及,因为重心高,一方面需要步伐调整,同时还需要降低重心,侧身位如果站位较高,拉球准确率会很低,现在重心低点后,只需要注意脚下步伐,少了降低重心这一环节,就快了那么一点,感觉侧身比以前要从容了很多。并且一些稍高的球,可以发力击打,弧圈球多了一些向前的力,少了一些向上的摩擦,质量相对提高了。
2、要苦练基本功,尤其是正手快攻。最早打球,爸爸告诉我现在流行弧圈,就开始练习弧圈球,在2000年那时候, 弧圈球比较少,那时候拉的弧圈现在看起来也比较初级,动作僵硬比较大,奠定了我正手风格,球比较稳,高吊多,前冲不会,早期由于弧圈球比较少见,一般水平选手大多防不住,在学校基本横扫,进步飞快,大约到2006年左右,俱乐部开始兴起,很多球友开始在俱乐部练球,弧圈球在业余日益普遍,防守弧圈也成为易事,而我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去俱乐部练球,也没有水平相当球友练球,所以弧圈球一直停留在初级水平,球技一直不涨反降,后来2009年去俱乐部打球,发现涌现出许多俱乐部业余高手,我的球已经不再先进,落后同水平球友很多。弧圈也不再是制胜武器,许多防守好的球友可以轻易防回来,很多球需要多板拉球才能艰难赢得一分。但那时我也没意识到是正手动作不正规,发力不集中导致质量不高,一直认为是自己力量不足。后来发现是动作问题后,决心改变动作,也有球友认为打了这么多年球了,动作已经定型,没必要改了。或者干脆认为你不可能改好。我从上周开始研究教学片,视频,从握拍开始看起,看到正手攻球,突然认识到自己在正手攻球这一块一直是缺失的,从来没对这个重视,一直以为弧圈球是主流,练好这个就行了,所以正手半高球也一直是拉球,而没想过击打,后来通过比赛发现高球必须击打,击打杀伤力要高于弧圈,尤其是薄摩擦弧圈。教学片有句话对我震动很大,“相对固定,绝对放松”,我最欠缺的是放松,一直以来都是僵硬打球。到比赛更加明显,一紧张动作变形尤为突出。通过找基本功好的选手练球,逐步找到了正手攻球的感觉,慢慢发现半高球会打了,能发上力了,打球声音变了,啪啪的声音多了,正手还原比以前快了,尤其让我惊喜的是正手弧圈质量比以前高了,通过球的撞击,我发现拉弧圈同样需要撞击加摩擦。虽然现在准确率不是很高,动作还不熟练,在比赛中运用还不那么得心应手,但是我坚信随着时间流逝,会一点点进步,毕竟我只是练了一周多点。
现在很多球友打球都是打几个就开始比赛,我觉得要提高水平,必须加强基本功训练,我说的基本功不是说光打和平球,是针对自己的不足,专门练习短板,比如你正手弧圈不会,就多拉球,你搓球不好就专连搓球。防守不好就找个弧圈球好的球友他进攻你防。多练几次,你会发现你的弱项慢慢就会提高上来,当你的弱点不再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水平在提高。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我们的弱点都变成长项,但是只要不是绝对劣势,绝对的失分项就行了。
三、要有一个特长技术。业余水平球友不可能做到像专业水平那样样样技术全面精通,但是要练就一项杀手锏,在比赛中成为得分利器,有的球友技术全面,能攻能守,但是发球和接发球不行,所以打比赛就看着很累,赢一个球需要很多回合。而遇见发球好的,直接发球就得分了,很是轻松,拉球好的一板爆冲直接得分。业余比赛,基本都是三板球,很少出现多回合,除非两人球很熟。比赛紧张加之对手不熟悉,其实都是在比拼特长球。谁特长更突出,谁就更容易赢得比赛。
我打球以来,一直比较注意发球的练习,因为发球得分比较省力,而我天生比较懒,省时省力的事所以就下的功夫比较多点,练发球不仅是练得多点,我觉得动脑琢磨比较关键,发球不仅是旋转,更重要的是变化,球旋转再强,老是一种球,一个落点时间久了也会被对方适应。如果你有几种发球,加上落点变化,那就能变成几十种发球。有的球友接下旋好,有的处理上旋球好,有的正手好,有的反手好。有的喜欢搓球,有的喜欢拉球,有的喜欢进攻,有的喜欢防守,面对不同球友,要采用不同的发球。对于喜欢搓、防守的球友,要多发上旋,多给他正手位,对于喜欢拉球、进攻的就要以短为主(尤其是正手短球),压制反手为主,同时要配合偷袭正手大角进行牵制。发球直接得分固然好,但是发球后下一板的衔接也十分重要,配合发球抢攻就更加完美。
我以前比较注重发球质量,老想着直接发球得分,很多时候对方不吃球,自己就会比较被动,因为球旋转比较强,回来的球也有一定旋转,自己也很别扭,其实虽然对方不吃,会出现很多高球,但是对我而言,由于不会打高球,所以回来很多球反而让我很是难受,只会抹过去,第一板发不出力,自从练了正手快攻,这种球不再是难题,反而成了得分利器,无形之中一局就多了一两分。加之反手生胶创造了不少高球机会,所以我建议颗粒选手一定要注重正手快攻的运用。电影功夫中有句话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放到打球中也一样,特别在业余选手中,我周围有很多60多岁的球友,根本不会弧圈球,但是正手快攻基本功了得,正手球打起来虎虎生威,一样不输年轻人。昨天比赛有两个女选手,同样不会弧圈球,但是反手退档和正手快攻速度很快,衔接球滴水不漏,让很多男选手吃了不少亏,有些不够重视的直接输了球,球速快,落点刁,让你拉弧圈质量不高,出高球就是一板扣杀,力量不大,但足以致命。这个扯得有点远了。。。。呵呵,想到什么就说些什么。
以上是近期打球几点体会,对于高手而言可能都是小儿科,可以一笑而过,但都是我打球真实体会,如果能对球友有点启发和帮助,我将欢喜至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起进步,在快乐中打球,在打球中获取快乐。
红黑碳王7.6 ST柄,正手省狂三 39度 2.15海绵,反手大维388C-1 1.5海绵
通过思考,征求球友意见,我开始从根本考虑打球弱势,喜欢进攻,但是进攻没有绝对得分能力。为什么质量不高,很多球友说我力量小,爆发力不行,所以正手杀伤力不足,很多时候球友都是从我正手突破,给我正手然后防回反手。由于反手生胶,一般球友都比较忌惮,而防守好的高手多从正手突破。我很长时间内也是这样认为的,有时候也下决心要提高臂力,举哑铃等,但是天生惰性思想重,一般都坚持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了。
有一次和一俱乐部练了几年球的小孩比赛,发现他拉过来的球又转又冲,动作也不大,之前从来没赢过我,但是那次我输了,进步之快出乎我想象,他力量不可能比我大,为什么拉出的球能比我有劲。后来参加全市羽毛球比赛,我之前没打过羽毛球,凑数参加了,比赛之前也练了两次,羽毛球活动量远远大于乒乓球,不仅需要跑动,对力量要求也很高,由于没打过,输球在情理之中,但是通过看羽毛球高手比赛,我突然发现,他们动作也不大,但是脚下飞快,打球没和我似的费很大劲,球过去质量还不高,打完球第二天胳膊很酸疼,待比赛完,我发现小臂有力量了,发球好像更转了,我总结出,任何运动都需要瞬间的爆发力,击球质量不是看你一共用了多少力量,而是看你作用到球上有多少力,最高境界是全身合力在一瞬间爆发出来。羽毛球如此,乒乓球也是如此。于是豁然开朗,再看自己打球视频,全身僵硬,球还没打出,胳膊已经开始使劲,真正到了接触球的时候,力量已经消耗大半。我记得去年比赛,我请教市里一位高手我的正手动作,他说我是动作不连贯,是动作做了一半,球出去后,动作又一半,还不完整,我当时不理解,我一直以为我的正手是比较准确的,但是高手看来,毛病很大。同时,有个打球球友给我说,我挥大臂多,没有用上腰的力量,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腰上已经很使劲了,体会到了用腰拉球。
但是当我现在回头看视频,反思时候,发现虽然也在全身使劲,但是动作不连贯,关键是肌肉僵硬,一开始就全身紧绷,一直到球出去还很紧,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感觉打球比较累的原因,其实不是我体力不好,关键是动作不对,一松一驰,张弛有道。在总是很紧的情况下自然会事倍功半。
太经典了!
确是如此,可是做到很难啊
受教了,谢谢
最近又涨球了啊,啥时候有空跟你学几局啊
最近又涨球了啊,啥时候有空跟你学几局啊
呵呵,听说你正胶练得不错了,有空找你玩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