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原创]折别斗拱乒乓球直拍握法特点 [打印本页]

作者: 新行者    时间: 2014-12-3 10:44
标题: [原创]折别斗拱乒乓球直拍握法特点

各位球友,大家好:

我研创一种乒乓球直拍握法,苦于没有和国手或相关团体沟通的渠道,无力开发,烦请球友指点迷津,或转帖引荐。

经本人多年研究与实践,参照中华精典建筑结构折別拱(清明上河图——折别木拱桥)和斗拱(西周铜器——拱令簋)力学原理,总结出“折别斗拱乒乓球直拍握法及其相关技术”。本方法通过扩大击球力学方程自变量函数(球拍击球时的速度函数、角度函数和摩擦力函数)的值域;增加击球的动矢量和的极值可变区间范围,简化直拍击球技术的复杂性;达到继承和发扬乒乓球直板双面反胶技术优势,解决或弥补其缺陷和不足的目的。


折别斗拱乒乓球直拍握法特点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乒乓球直板双面反胶打法各种技术。

二.解决或弥补的主要问题:

1.正手击球前臂内旋角变量小,击球撞击多、摩擦少;

2.动量损失大:  a .因为握拍自然形成两个方向重心线向后折曲,击球瞬间离心力减小,离心力增量的分力向后;b .背面支撑合力方向与击球方向不一致;c .击球瞬间背面支撑手指变形和球拍反向旋转变形相对大;d .手腕发力方向与球拍运动方向不一致;e.握拍手重心靠前,获得击球转动惯量耗能大,影响挥拍速度;

3.握拍不牢固,背面支撑易侧滑,手肌肉群易疲劳;

4.球拍背面有效利用面积小,影响相持能力;

5.反手击球水平面攻击辐射角度变量小、落点偏右,反手全横打型选手中路空当大;

6.反手反面有效击球轨迹(球拍击球时拍面的角度大于等于零时)短,手腕发力往往容易进入较长的无效击球轨迹(球拍击球时拍面的角度小于零时)中,有效回球率(相持能力)低,迎前击球难度大,腕部力量受制;

7.左右击球区间范围相对小,近台强、远台弱(需要很好的步伐和灵活性来弥补);

8.反手反面大力击球制动时,由于手腕自由度过大,肘关节直接承受几乎无缓冲的重复荷载作用,导致肱骨髁的內上髁和尺神经沟损伤;

9.为获得正、反手击球最佳方位,挥拍轨迹变量繁多,挥拍动作极其复杂不易掌握。

三.器材要求:

未经过分打磨拍肩的中直拍。

四.适用人群:

适用于各种身材类型人群,身材高大型人群优势尤为突出。

五.实用效果:

有效降低灵动性要求,明显增强杀伤力;力量、速度和旋转显著提高,弧度与落点的控制更便捷;迎前、迟后、刚猛、绵柔,随心所欲;搓、摆、劈、撇,拧、挑、推、弹,撕、带、贴、挤,冲、扣、吊、勾,晃、滑、吸、藏……收发自如。


六. 折别斗拱乒乓球直拍的两个基本动作要领


(一)折别斗拱直拍正手攻球

作用:正手攻球是一项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术,也可视为是乒乓球正手技术的基础。介绍的目的是通过基本动作的对照,深刻体会折别斗拱直拍握法与众不同的特别之处。

特点:站位近、动作小、球速快、有一定力量、攻击性较强。

动作要领(均以右手执拍为例)

1.             判断来球,选定站位。站位近台,双脚间距大于肩宽,右脚尖与左脚跟大至平齐。拍头朝前稍下指向来球最大概率辐射角分线与端线焦点、重心略高于台,拇指自然前伸、第一指节轻压拍肩、右侧轻靠拍柄,拍面与水平面垂直或(推荐)稍自然右倾,指、腕、臂及身自然放松。双脚微扣、脚掌内侧着力、向外稍用力,双腿自然下蹲,收腹含胸,身体稍前倾并且重心偏右。双目平视,视线高于球网,以便于判断来球高低、快慢、长短,利于预判来球弧线和落点为佳。

2.              右转腰带动手臂向后引拍至右眼余光可见处,身体前倾且重心转移至右脚,右腿自然弯屈,左腿自然放松,臂自然弯屈约120度,指、腕自然放松且稍微向后用力使拍前倾,拍的重心低于球台。

3.              蹬地、转腰,重心从右脚转移至左脚,大臂带动前臂向前上方(左上耳前30厘米处)挥拍,球拍稍前倾半横状击球高点期或上升期的中上部。拍即将触球前,拇指第一节根部压紧拍肩,拇指第一关节右下侧紧压拍柄左侧,前臂内旋屈收发力、手腕微屈(扣)、内收发力。食指适当放松击球中上偏右是左斜线球,食指轻勾击球中上是直线线球,食指紧勾击球中上偏左是右斜线球。(挥拍过程中,突然紧勾食指击球,力量大、速度快、隐蔽性强。)

4.             体前偏右位置击球,之后顺势挥拍,迅速调整重心还原。

 

(二)折别斗拱直拍反手反面推

    作用:直拍反面推是一项创新技术,他能完美解决直板旧式横打选手的中路空当大、迎前难、相持弱、发力受制、灵动性要求高和变左斜线难等一系列直拍技术问题。直拍反面推可以完全取代和忘记旧式推挡,并且必将成为未来直拍选手的基础必修技术。我坚信,由于直拍反面推的灵活运用,乒乓球直拍双面反胶打法必将迎来史无前例的辉煌。

    特点:速度、力量和旋转,遇弱能强、遇强更强,弧度和落点灵活多变,弥补正反手衔接处空当,使正反手、反手各项技术转换更灵活、更简便、更快捷。

    器材:粘贴正面套胶前,将拍柄左侧边缘线以右的大约2厘米宽的套胶切除。使得正面击球时拇指肚压在套胶上,反面击球时拇指右侧轻压在光板和拍柄上、拇指肚轻扣在套胶切棱右侧面。

    提示:旧式握拍法注意脱手飞拍危险!


     动作要领(均以右手执拍为例)

1.判断来球,选定站位,站位近台。

2.适当左转腰、屈臂、屈腕引拍至右胸右下侧前,屈拇指、指肚前部轻扣套胶切棱、指右侧轻压在拍板和拍柄之上,腕略上屈使拍成半横状,拍反面偏向左稍前倾,身体偏侧对来球并前倾,自然垂(沉)右肩、垂屈右臂(肘在手的右后下方)、屈右腿、弓腰,身体重心偏右。

3.蹬地、挺腰、顶肩重心移至左侧,展臂向前用力平推(由于腿、腰和肩动作实际是使拍向前上运动),拍前倾击球高点期或上升期上中部,拍触球前手指突然握紧同时向前稍偏上伸展手腕发力。(触球前食指用力勾,击球上中偏左,出球为左侧旋带正旋转;反之,出球为右侧旋带逆旋转。来球略带下旋时,引拍时拍头下调,也可顺势顶肘改拉或改拧。)

4.击球后顺势挥拍至拍横轴与台面平行,拍头右侧指向球的落点上方(滑板除外),之后迅速调整重心还原。


作者: 新行者    时间: 2015-5-8 12:25
发帖后,一直“再审阅中”被搁置了几个月,已经忘了这里的登录密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8 12:31:23编辑过]

作者: 尔歌    时间: 2015-5-8 16:09
发个视频如何
作者: 新行者    时间: 2015-5-11 08:03
基于众多因素限制考虑,暂时不能发表图片和视频,敬请谅解
作者: 新行者    时间: 2015-5-15 09:42
标题: 为什么“.球拍背面有效利用面积小,影响相持能力。”

 直拍讲求半横状击球是有科学道理的。首先,半横状击球有利于各肌肉群发力的黄金比例分配;其次,半横状击球与乒乓球靶向击点的半横状椭圆托普分布形状大概率契合。直拍背面手指支撑减少了拍面面积并且改变了有效击球面的形状。这是现代流行直拍握法反手相持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乒乓球靶向击点的半横状椭圆托普分布形状的形成:旋转的乒乓球表面与粘滞性的空气共同作用产生气旋,气旋与粘滞性再作用产生次生涡旋和涡街,受转动惯量守恒定律制约气旋的转动速度产生周期性变化进而引起轻质乒乓球球体涡振,振动的球体在重力场中振动方向向重力加速度平行方向偏转;略带侧旋的乒乓球击拍靶向点成半横状椭圆托普分布,其长轴方向是乒乓球总体曲线的曲率方向。


作者: 新行者    时间: 2015-5-15 09:44
标题: 为什么“球拍背面有效利用面积小,影响相持能力。”?

 直拍讲求半横状击球是有科学道理的。首先,半横状击球有利于各肌肉群发力的黄金比例分配;其次,半横状击球与乒乓球靶向击点的半横状椭圆托普分布形状大概率契合。直拍背面手指支撑减少了拍面面积并且改变了有效击球面的形状。这是现代流行直拍握法反手相持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乒乓球靶向击点的半横状椭圆托普分布形状的形成:旋转的乒乓球表面与粘滞性的空气共同作用产生气旋,气旋与粘滞性再作用产生次生涡旋和涡街,受转动惯量守恒定律制约气旋的转动速度产生周期性变化进而引起轻质乒乓球球体涡振,振动的球体在重力场中振动方向向重力加速度平行方向偏转;略带侧旋的乒乓球击拍靶向点成半横状椭圆托普分布,其长轴方向是乒乓球总体曲线的曲率方向。


作者: 新行者    时间: 2015-5-26 10:18
标题: 回复也要审核半个月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