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朋友的小孩要参加全省小学生组高年级比赛,赛前应朋友邀请辅导了这位小朋友几次(说是小朋友,身高一米七,基本和我差不多高了,呵呵)。比赛后出来的成绩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全省第四名!按照以往他参加这类比赛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在小组淘汰赛阶段OVER掉了,呵呵。那么为什么这次他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呢?
我来说说当时我赛前辅导他的情况:
就动作而言,小朋友还不错,尤其是敢于发力进攻,这是我很欣赏的一点。但是我陪他练“发球抢攻”,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他发球,我搓他拉,十个有九个下网!
是发力问题吗?还真不是!因为他从一年级学球开始就跟教练,动作很规范,发力也协调。
根据他的情况,我只说了两点:迎前、撞击。
首先说说“迎前”。我回球时就发现小朋友有“等球”的习惯,总以为这样好充分做动作发力。我告诉他这要分情况区别对待:如果来球力量小,你不好借力就必须迎前;如果来球力量大,你同样可以迎前借来球的力量。如果你一味地靠自身发力,动作还原就有困难了。这一点小朋友倒是容易理解了,因为毕竟是跟教练规范练习的,不像有些打野球的朋友,呵呵。
而说到“撞击”,刚开始小朋友还理解不了,因为他以为弧圈球就是靠“摩擦”。那我就问他:你发力不错,摩擦也好,但为什么会下网呢?看他还是理解不了,我就让他发下旋或者搓过来,我来拉球,结果他发现我动作不大,但是可以很轻松把下旋球拉起来,而且弧线很低。这个时候我再告诉他:纯粹靠很“薄”的摩擦来拉球是很费力的,而且容易失误。相反,如果我是先想着“撞击”(注意这个时候拍型不要压得太狠),或者说先“吃住球”,然后再根据来球的旋转性质对拍型和发力方向进行调整,那么拉球就轻松多了,弧线也好控制。这样一来,小朋友总算理解了,只是练习中有时注意了,有时又是习惯性动作。我干脆就在边上反复喊着:撞击、撞击,再撞击!通过这么几次强化,小朋友的拉球总算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自然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各位球友,你是不是也有“卯足劲拉球都下网”这个毛病呢?不妨想想自己是否在“撞击”或说“吃球”上犯了上面这位小朋友“意识上”同样的错误,呵呵。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