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zs730712“教学相长”系列】114、“内弧”、“外弧”之争 [打印本页]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5-1-21 10:03
标题: 【zs730712“教学相长”系列】114、“内弧”、“外弧”之争

 

关于网上争议很大的“内弧”、“外弧”这个话题,我个人一向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呵呵。

 

结果今天刚进入论坛,就见到有朋友站短问我:郭云鹏“湿夫”说“小臂拉球是内弧、大小臂拉球是外弧”,这个说法对吗?

 

看来光回避是躲不过去了(印象中这已经是第三次有人站短咨询这个问题),呵呵,我就干脆把我自己了解到的几个观点都给大家罗列出来,至于谁对谁错,大家自己去评判吧,也可发表自己的意见。

 

首先说明一下,至今为止我还没在任何一本教科书中见到过“内弧、外弧”的说法,这个讨论主要是在业余乒乓球界和各大论坛上展开的。

 

观点一:内弧是裹式摩擦、外弧是舔式摩擦

 

持该观点的人认为“外弧”更科学、更专业,或者说业余拉球大都采用“内弧”,专业拉球大都采用“外弧”。

 

持这种观点的人关注的是球拍触球瞬间的摩擦方式,我画一张草图如下:

(, 下载次数: 0)

 

观点二:外弧迎前、内弧摩擦

 

这也曾经是一位朋友站短问我:何峰老师说“外弧迎前、内弧摩擦”是否正确?

 

何峰老师是我个人很喜欢、很尊重的一位资深球友,所以专门去找了他的相关言论研究了一下,也给那位朋友回站短时阐述了我个人观点。

 

何峰老师的观点是:“外弧”指的是挥拍轨迹(从侧边看),“内弧”指的是球拍触球瞬间的摩擦方式。

 

根据何峰老师的观点,我也画一张挥拍轨迹的草图,不一定准确,呵呵:

(, 下载次数: 0)

 

观点三:小臂拉球是内弧、大小臂拉球是外弧

 

这就是给我站短那位朋友提到的“湿夫”的观点。

 

根据这位朋友提供的链接,我看了一下那个视频,先不说观点正确与否,我觉得“湿夫”真的是一个很可爱的“小胖墩”,我喜欢。

 

“湿夫”的观点同样是关注球拍轨迹而不是球拍触球瞬间摩擦方式,根据他的观点,我也画一张草图,不一定准确:

(, 下载次数: 0)

 

“小胖墩”的观点很明确:外弧是正确合理的,而内弧打不出力量,并举了水谷隼的例子,说他具有世界一流的手感,但是打不出一流的力量。

 

观点四:甭管啥“内外弧”,把动作做完整就行(我个人观点,呵呵)

 

当然,我这重申一下,这也是我个人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仅供大家参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21 10:58:17编辑过]

作者: uu321    时间: 2015-1-21 10:08
只是学习,没有意见。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5-1-21 11:02
欢迎各位发表自己的观点[em1003]
作者: mfklwxf520    时间: 2015-1-21 11:09
赞同“湿父”的观点,外弧是一种真正把球撞进胶皮再摩擦的方式,内弧好像是一边撞一边摩擦。
作者: 孤寂寒烟    时间: 2015-1-21 11:17
不管外弧,内弧,打上球台得分就是好弧。——独家言论,转载请注明出处,哈哈哈。
作者: cyanbrink    时间: 2015-1-21 11:17
个人习惯就好吧,个人觉得没必要刻意去追求或者区分内外弧。
作者: apperking    时间: 2015-1-21 11:24
不辩不明,合适自己就好。
补充下个人观点,所谓内外弧,对于个人来说均可持有,不同情况使用均有更佳表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21 11:28:52编辑过]

作者: 奇峰    时间: 2015-1-21 11:35
[em1001]
作者: hanx舞飛    时间: 2015-1-21 13:28
赞同“湿父”的观点,外弧是一种真正把球撞进胶皮再摩擦的方式,内弧好像是一边撞一边摩擦。
作者: 七加社    时间: 2015-1-21 14:57
 是打磨和摩擦拉球的区别么?
作者: 马小弟    时间: 2015-1-21 15:17
只是学习,没有意见。
作者: deidrezhang    时间: 2015-1-21 15:34
研究得真细致,赞一个。
作者: hmgu    时间: 2015-1-21 15:44
好好学习
作者: 海4    时间: 2015-1-21 16:17

作者: 曾子轩    时间: 2015-1-21 19:09
[em1002]
作者: gjtjj    时间: 2015-1-22 10:38
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guichen    时间: 2015-1-22 14:00
强大强大强大强大强大强大强大强大强大强大强大
作者: 技术流    时间: 2015-1-22 14:48
强调速度,力量,就外弧;要稳定性,旋转,就内弧。细看很多国手比赛视频慢动作,内狐也是在大量地运用的。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为业余打法。当然,过薄的内弧摩擦不可取,因为压力不足,摩擦系数小,旋转也出不来,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了。另外,楼主所说的挥拍整体的轨迹,由于情况复杂,可能涉及到引拍,还原阶段,谁又能精确地分割哪一段是击球,哪一段是还原呢?理想的挥拍轨迹应该是在一个平面,不损失能量吧。侧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况。还有,正反手也有区别,不便于下结论。
作者: dzd2014    时间: 2015-1-22 15:21

我自己好象是起下旋时“内弧”多一些,接下一步上旋时“外弧”多一些?平时真心没注意这些东西。


作者: lhwzsunhong    时间: 2015-1-22 15:57
sfdtfyftuiuiu9
作者: kkco1    时间: 2015-1-22 16:57

作者: 直拍歪柄    时间: 2015-1-22 20:11
謝謝  感恩
作者: qiuguhan    时间: 2015-1-23 01:52
一直寻找答案,终于找到了。谢谢!
作者: 乒动海滨    时间: 2015-1-23 07:28
楼主说侧面看不太明白,应该俯视看,就是从头顶往下看,这样我感觉好理解
作者: marxgqy    时间: 2015-1-23 08:23
let me see.
作者: jjpjjp0606    时间: 2015-1-23 16:57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史前人    时间: 2015-1-24 11:16
不会外弧打法
作者: zzq049    时间: 2015-1-24 21:58
学习了
作者: nrsfj    时间: 2015-1-24 22:42
  强烈支持2楼观点,送鲜花一朵鼓励! 
作者: 萝卜胡    时间: 2015-1-24 23:14
看看
作者: cussyou    时间: 2015-1-26 07:42
学习
作者: pgd67    时间: 2015-1-26 09:15
很有技术含量的帖子,必须顶!
作者: 杠杆    时间: 2015-1-26 15:33
我二天委员认为他本v
作者: jiaygxj    时间: 2015-1-27 11:03
很好
作者: laolikui    时间: 2015-1-27 12:28
看看
作者: 99389827    时间: 2015-1-27 13:24
回帖是美德!!!
作者: zlzjqb    时间: 2015-1-27 13:25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敬天    时间: 2015-2-10 18:39
学习
作者: 广西狼人    时间: 2015-2-10 21:18
确实想区分一下
作者: eric985281    时间: 2015-2-11 03:53
看看。謝謝分享啦![em1003][em1003]
作者: 风wzf    时间: 2015-2-11 19:44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lizhi3982    时间: 2015-2-12 09:33
灌水
作者: 爆冲再爆冲    时间: 2015-2-12 11:27
看完后 我也是迷茫了
作者: ec    时间: 2015-2-12 12:02
,幾好文章,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ec    时间: 2015-2-12 12:02
楼主写的很专业,一定是高手了。
作者: 过网云烟    时间: 2015-2-12 13:35
djk;asj f;ksfffff
作者: boln    时间: 2015-2-13 22:23
可以可以
作者: 呼尔尔    时间: 2015-2-17 13:58
学习下。。。。。
作者: gogo7777    时间: 2015-2-17 14:14
昆明
作者: twwmm    时间: 2015-2-18 11:50
本人打球更接近内弧,个人觉得内弧上台率高一点。
作者: 弧圈不转的很    时间: 2015-2-23 15:00
[em1002]
作者: xh8879    时间: 2015-2-25 22:54
谢谢分享!
作者: yidalong    时间: 2015-2-26 15:57
被骗也心甘情愿
作者: hljzsl    时间: 2015-2-26 16:24
[em1002]
作者: wuei_hq    时间: 2015-2-26 16:37
[em1001][em1001][em1001][em1001][em1001][em1001][em1001][em1001][em1001]
作者: 青崖    时间: 2015-2-26 17:17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神棍    时间: 2015-2-26 22:30
[em1002]
作者: =-=    时间: 2015-11-19 10:53


作者: jxchengwen    时间: 2015-11-22 07:43
感谢分享。
作者: fengdianweiz    时间: 2015-11-24 14:17
学习学习

作者: JSBF    时间: 2015-11-28 14:31
分享
作者: STIVE    时间: 2015-11-29 09:14
11111

作者: 太阳升了    时间: 2015-11-29 22:38
学习了。
作者: 太阳升了    时间: 2015-11-29 22:44
外弧,舔式摩擦,球较冲;内弧,裹式摩擦,球较转。
发球时一般用裹式摩擦,攻球时最好两种能灵活运用。
作者: shilei9899    时间: 2015-11-30 09:51
先看再评论!

作者: shilei9899    时间: 2015-11-30 10:16
看完了再评论一下吧,也算是一个普通坛友对版主一直以来兢兢业业于本版工作的一点支持。
首先我不支持这种机械地区分内弧和外弧的方式,太形而上了,太容易误导人。
从已有的表述看,无论内弧还是外弧,都在强调击球时挥拍轨迹的非线性,有意而为之会对发力的顺畅度产生影响,窃以为不可取,此其一;
有球友把外弧形象描述成舔式,内弧描述成裹式,可谓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无论舔还是裹,我检验了一下,无论哪种方式最后拍面的朝向都很别扭,都很难达到基本的姿势正确的要求,此其二;
还有球友举例国家队等的专业队员在拉强下旋时似乎是内弧,其实这是专业选手在拉较低位球时的压弧线动作,属于弧圈到了一定阶段的、精细的高级技术,业余球手切不可当成基本动作来模仿,此其三;

本人的一点由衷建议:坛友应该更关注基本动作和基本功的训练,太多关注这些杂说太容易误入歧途、不得要领,反受其害。

作者: zhangquan313    时间: 2016-4-15 14:24
学习
作者: OrsonCheng    时间: 2016-4-20 16:24
:lol:lol:lol
作者: wzq1948    时间: 2016-4-20 21:20
回复

作者: onlykingking    时间: 2016-4-28 21:16

作者: rufeng158    时间: 2016-4-29 20:42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作者: coolhai    时间: 2016-5-6 09:53
123456

作者: wjy300b    时间: 2016-5-12 07:40
学习
作者: ally29181    时间: 2016-5-12 11:43
能回付

作者: wwj7836    时间: 2016-5-12 13:37
:lol
作者: nndll    时间: 2016-5-18 08:45
看看

作者: forex    时间: 2016-6-15 16:41
ddddddddddddd

作者: 45岁学打球    时间: 2016-11-29 15:30
土土土土土土土

作者: cxp88919    时间: 2016-12-12 16:08
所谓内外弧,在我理解就是击球的部位不同,打出的弧线不同。

作者: 贝贝爸爸    时间: 2016-12-15 08:08


作者: wynn2000    时间: 2016-12-16 02:25
回复看一下

作者: shenyg1    时间: 2016-12-16 20:19
向楼主学习

作者: huffery    时间: 2016-12-20 08:17
Test

作者: shalong_k    时间: 2016-12-22 16:55
70年代欧洲运动员拉一种挥拍弧线向外的弧圈球,由于欧洲运动员发力好,能拉出很赚的弧圈球,不过现在乒乓教材都不提了,早已淘汰的技术,我现在还有这样两本老书,不过那时不叫内弧外弧,只是说挥拍弧线向内或向外。在《怎样打好乒乓球》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93年第7次印刷68页。
《乒乓球的旋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年4月第一版,1986年第二版,99年第8次印刷68页。 中有所论述。
有关两种挥拍弧线的利弊在《乒乓球的旋转54页》有所论述。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作者: shalong_k    时间: 2016-12-22 17:14
70年代欧洲运动员拉一种挥拍弧线向外的弧圈球,由于欧洲运动员发力好,能拉出很转的弧圈球,不过现在乒乓教材都不提了,应该是淘汰的技术,我现在还有这样两本老书,不过那时不叫内弧外弧,只是说挥拍弧线向内或向外。
在《乒乓球的旋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年4月第一版,1986年第二版,99年第8次印刷68页。 中有所论述,这本书的初稿叫《试论旋转球》,1965-1966年间写成,都是由张惠钦写的。
在《怎样打好乒乓球》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93年第7次印刷68页也有简述,岑淮光、胡旭先、赖天德编著。
有关两种挥拍弧线的利弊在《乒乓球的旋转54页》有所论述。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作者: 漫步时光6677    时间: 2017-2-7 10:14
很好

作者: lt0105    时间: 2017-2-7 16:12
多谢楼主分享

作者: 刘小t    时间: 2017-2-10 11:19
内弧是不是更容易掌握,上台率高

作者: 飘来移去    时间: 2017-6-16 13:28
学习,看看
作者: greatmonster    时间: 2017-6-16 17:48
研究得真细致,赞一个。
作者: 二月听雪    时间: 2017-9-25 10:44


作者: veron2014    时间: 2017-9-25 15:10


作者: 一路平安    时间: 2017-10-1 23:26
看看

作者: 一路向冬    时间: 2017-10-2 22:25
先看看

作者: 一路向冬    时间: 2017-10-2 22:35
本帖最后由 一路向冬 于 2017-10-2 22:36 编辑

内狐、外弧貌似挺高端,我怎么感觉一个是拉上旋前冲,一个是拉下旋高调呢
作者: luo67o9    时间: 2017-10-2 23:06
了解了解
作者: dengyiyunfeisfa    时间: 2017-10-3 18:35


作者: thehero    时间: 2017-10-4 22:49
学习
作者: XCZWJJ    时间: 2018-6-13 15:20
认真学习中

作者: zhruik    时间: 2019-8-26 10:23
看见话费卡士大夫是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