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zs730712“教学相长”系列】142、关于“内弧外弧”的个人观点之十:盖棺定论(手腕“转动多”算内弧、手腕“转动少”算外弧) [打印本页]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5-2-27 23:16
标题: 【zs730712“教学相长”系列】142、关于“内弧外弧”的个人观点之十:盖棺定论(手腕“转动多”算内弧、手腕“转动少”算外弧)

 

关于“内外弧”这个话题,今天我写了自己的9个观点,但是没凑足10点的话,总觉得美中不足(国人喜欢“十”这个数字,因为它寓意着完美,呵呵)。

 

刚才我突然想到前面我写的一个灌水贴,倒是和这个话题相映成趣。

 

那个帖子中我说到手腕动作大利于摩擦,手腕动作小利于撞击。

 

回到“内外弧”这个话题,我觉得同样适用:

 

以反手为例,台内球的处理,尤其是现在拧拉这一较先进的技术,如果非要划分的话,应归为内弧,因为这个技术要求手腕动作大;反手前冲,内外弧都行,内弧手腕动作大点,弧线好点,但是速度差点,而外弧前冲速度强,但是对身体协同发力要求高点;

 

以正手为例,台内球挑拉大体属于内弧,而出台球的前冲,同样可以内弧、外弧,各自特点和上述相同。

 

结合前面所说的,最终就可以总结为:手腕“转动多”算内弧、手腕“转动少”算外弧。

 

道理前面多次提到,实际很简单:手腕转动少或基本没转动是为了确保发力集中、手腕转动多是为了调节弧线

 

至于挥拍轨迹,是为了击球时是为了“发力集中”还是“调节弧线”服务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动作的“外观”,而不是“本质”。

 

关于“内外弧”话题我的个人观点到此基本阐述完了,也希望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告一段落。

 

 

 

 

 

修订说明:

原文我说的是“手腕动作大/小”,刚才想来一下,觉得改成“手腕转动多/少”似乎更直观,也更容易理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3/1 9:25:38编辑过]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5-2-27 23:18
补充一下:外弧击球瞬间,实际也有手腕动作,只是动作较小,而且这个动作也是为了摩擦调节弧线的。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5-2-27 23:19
换句话说:手腕动作大了之后,必然会影响击球瞬间的发力集中。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5-2-27 23:29

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再粗略地分为:台内球用内弧,出台球用外弧。

 

这样应该更好理解吧,呵呵。[em1005]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5-2-27 23:30
这种很粗的分类也许不太科学,但是对于加强各位的理解似乎更容易些。
作者: niexiaoer    时间: 2015-2-28 00:29
向楼主/版主 学习![em1002]
作者: 陪你看流星雨    时间: 2015-2-28 07:15
好东西,收藏
作者: marxgqy    时间: 2015-2-28 08:26
let me see
作者: qiuguhan    时间: 2015-2-28 10:48

注意到一个中西动作的明显差异,不知道与所谓“内弧外弧”与什么关系?

 

像波尔等欧洲运动员,拉球时大臂与前臂的夹角变化不明显,给人一种夹着手臂的感觉,而国人拉球则基本上是打开大小臂,有的引拍夸张到手臂快伸直了,当然,欧洲人高马大,天生力量占优,不大幅打开手臂可以拉近击球点,增加击球稳定度,而国人通过伸缩手臂可增加拉球力量,中西双方就此取得力量和稳定的协调。前文提到的水谷隼,从小到欧洲留学,东施效颦,这可能就是导致他力量不足的原因。

 

似乎看到过一种观点,欧洲拉的是内弧,弧线好稳定度高,外弧则差些,与这个差异有没有关系?若加上楼主说的手腕动作,怎么理解?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5-3-1 09:33
QUOTE:
以下是引用qiuguhan在2015/2/28 10:48:00的发言:

注意到一个中西动作的明显差异,不知道与所谓“内弧外弧”与什么关系?

 

像波尔等欧洲运动员,拉球时大臂与前臂的夹角变化不明显,给人一种夹着手臂的感觉,而国人拉球则基本上是打开大小臂,有的引拍夸张到手臂快伸直了,当然,欧洲人高马大,天生力量占优,不大幅打开手臂可以拉近击球点,增加击球稳定度,而国人通过伸缩手臂可增加拉球力量,中西双方就此取得力量和稳定的协调。前文提到的水谷隼,从小到欧洲留学,东施效颦,这可能就是导致他力量不足的原因。

 

似乎看到过一种观点,欧洲拉的是内弧,弧线好稳定度高,外弧则差些,与这个差异有没有关系?若加上楼主说的手腕动作,怎么理解?

我个人觉得这和中西动作没多大关系,比如老瓦的拉球动作就应该是很明显的外弧动作,至于水谷隼,他似乎不是大小臂夹角的问题,而是拉球时大臂动作不够舒展,所以我前面才会说到相对而言,外弧动作大臂动作会大一点。

 

我提供的这个思路实际上和大小臂关系不大,而是你击球前就想好我这一板是进攻还是调节,也就是击球瞬间手腕是确保发力集中还是通过转动调节弧线。这样一来,会带来挥拍迎前动作在外观上有差异,就成了大家所谓的内外弧。

 

也就是在我个人看来,本来就无所谓内外弧,你所有的动作都是为击球那一瞬间服务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作者: zs730712    时间: 2015-3-1 09:38
QUOTE:
以下是引用qiuguhan在2015/2/28 10:48:00的发言:

注意到一个中西动作的明显差异,不知道与所谓“内弧外弧”与什么关系?

 

像波尔等欧洲运动员,拉球时大臂与前臂的夹角变化不明显,给人一种夹着手臂的感觉,而国人拉球则基本上是打开大小臂,有的引拍夸张到手臂快伸直了,当然,欧洲人高马大,天生力量占优,不大幅打开手臂可以拉近击球点,增加击球稳定度,而国人通过伸缩手臂可增加拉球力量,中西双方就此取得力量和稳定的协调。前文提到的水谷隼,从小到欧洲留学,东施效颦,这可能就是导致他力量不足的原因。

 

似乎看到过一种观点,欧洲拉的是内弧,弧线好稳定度高,外弧则差些,与这个差异有没有关系?若加上楼主说的手腕动作,怎么理解?

再换句话说,即便是职业运动员也不会去在意什么外弧内弧,或者说他们两者都会,只是根据击球的需要决定是以发力为主还是调节为主。

 

恰恰是这个话题在乒乓球爱好者中争议很多,所以我才提出我个人的观点,用手腕转动多少来终结这个争论。


作者: LYG    时间: 2015-3-1 22:06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尛賸    时间: 2015-3-2 11:01
继续等好戏
作者: xcy-666    时间: 2015-3-2 11:18
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孤寂寒烟    时间: 2015-3-4 11:13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snjxj001    时间: 2015-3-9 10:43
[em1001]
作者: 火红    时间: 2015-3-10 10:21
学习
作者: 火红    时间: 2015-3-10 10:22
学习中
作者: 火红    时间: 2015-3-10 10:23
学习中
作者: taotao_baba    时间: 2015-3-11 16:00
ok
作者: cmubmj    时间: 2015-3-17 13:33
O(∩_∩)O谢谢


作者: jcjy110    时间: 2015-3-18 09:23
好帖。
作者: howitzer    时间: 2015-3-19 16:59

精彩精彩


作者: janbeol    时间: 2015-3-20 11:27
学习了。顶起
作者: 287457627    时间: 2015-3-20 11:54
标题: 海关监管机构监管
泛黄发花
作者: phr2000    时间: 2015-3-24 07:27
楼主介绍得很具体,学习了,谢谢!
作者: phr2000    时间: 2015-3-24 07:29
楼主介绍得很具体,学习了,谢谢!
作者: 王木南    时间: 2015-3-25 23:12
精英越来越强大了!由衷地表示祝贺!
作者: 自由之人生    时间: 2015-3-25 23:53
[em1001][em1001][em1001][em1001][em1001][em1001]
作者: pgd67    时间: 2015-3-26 10:22
精英有这么好的写手,当然人气火爆!
作者: 王木南    时间: 2015-3-26 22:48
很养眼的帖子,顶楼主!
作者: stirry2012    时间: 2015-5-8 23:39
顶~~~~~~~~~~~~~~~~~~~~~~~~~~~~
作者: hft8889    时间: 2015-5-10 00:01
我想看看!多谢了!
作者: jef7086    时间: 2015-5-11 17:35
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
作者: 直拍歪柄    时间: 2015-8-23 20:40
謝謝
作者: shalong_k    时间: 2015-8-25 11:12
我只知道70年代欧洲运动员拉一种挥拍弧线向外的弧圈球,由于欧洲运动员发力好,能拉出很赚的弧圈球,不过现在乒乓教材都不提了,我现在还有这样两本老书。
这才叫外弧弧圈球,楼主数片论述误人子弟吧?
作者: shalong_k    时间: 2015-8-25 11:21
我只知道70年代欧洲运动员拉一种挥拍弧线向外的弧圈球,由于欧洲运动员发力好,能拉出很赚的弧圈球,不过现在乒乓教材都不提了,我现在还有这样两本老书。
这才叫外弧弧圈球,楼主数片论述误人子弟吧?

作者: zll127821    时间: 2015-8-25 21:21
LZ威武

作者: wjq975497027    时间: 2015-8-28 13:28
321.203210
作者: xiaomo242    时间: 2015-8-28 15:07
正手只会外弧。。。小臂不太会用
作者: 静心2    时间: 2015-8-31 15:24

作者: andrewqxd1    时间: 2015-9-18 08:12
内弧外弧”的个人

作者: moon1128    时间: 2015-9-18 09:56
谢谢lz分享。

作者: shalong_k    时间: 2015-9-20 18:30
跟着楼主,越练越糊
作者: 流浪者9028    时间: 2015-9-20 21:39
顶!

作者: tjsstc    时间: 2015-9-22 09:01
好复杂。作为一个新手。。好费劲啊

作者: 梁庆勇    时间: 2015-9-22 10:40
楼主高手,学习了

作者: superword    时间: 2015-9-22 12:59
舒服舒服

作者: 我本好摄    时间: 2015-9-24 14:53
SEE SEE
作者: txy    时间: 2015-12-6 19:00
:):):):)
作者: 喜欢马琳    时间: 2015-12-7 11:22
学习

作者: j1043115486    时间: 2015-12-10 23:05
看看!!!!!!
作者: 狂飙天极66    时间: 2015-12-10 23:15
看看
作者: wyx1314    时间: 2016-4-20 01:13
感谢分享
作者: wpillar    时间: 2016-5-9 06:56
不关心内弧外弧之说,看看手腕才进来的
作者: zxphdzd    时间: 2016-6-24 10:46

作者: 蓬莱阁    时间: 2016-6-24 11:27
学习了
作者: conan_8462    时间: 2016-7-6 14:41
卡卡啊什么意思
作者: 老潘机柜    时间: 2016-10-12 11:44
学习

作者: difro    时间: 2016-11-7 00:30
“发力集中”还是“调节弧线

作者: tristan    时间: 2016-11-22 10:23
反手前冲推倒重来之前,系统学习楼主的内外弧系列讲话,好好研究下引拍身侧身前、拍平拍立对反手前冲的发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 飘来移去    时间: 2017-6-16 14:48
学习,看看

作者: greatmonster    时间: 2017-6-16 17:39
学习

作者: shenyg1    时间: 2017-6-16 20:15
学习了

作者: 师尹    时间: 2017-6-17 09:08
学习一下
作者: dzhht123    时间: 2017-6-21 15:20
好贴。

作者: aj1855    时间: 2017-7-21 16:09
学习学习


作者: 漫步时光6677    时间: 2017-7-24 11:04


作者: 糊涂西瓜    时间: 2017-7-25 08:32
我来学习了
作者: liujinwei007    时间: 2017-7-26 16:09
好好学习一下先进技术。

作者: al7913    时间: 2017-7-26 16:27
tttttt

作者: 赵亮    时间: 2017-7-28 22:04
谢谢
作者: 真诚547    时间: 2017-7-28 22:27
向楼主/版主 学习

作者: tianjing5714    时间: 2018-9-19 09:47
横向吃球

作者: lzllzl    时间: 2018-9-20 16:46
学习

作者: zhruik    时间: 2019-8-26 10:26
大力是会计分录扣水电费

作者: splspl    时间: 2019-8-29 16:37
学习

作者: csxxyb    时间: 2020-1-18 12:54
学习

作者: 观仓海    时间: 2020-1-18 19:12
回复

作者: 函授hans    时间: 2020-2-26 11:28


作者: 死亡如风    时间: 2020-3-13 09:56


作者: Pingpongsos    时间: 2020-4-14 12:30
精辟

作者: LAOMAPPQ    时间: 2020-7-30 09:30
学习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