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乒乓球基本功与战术结合方面的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5
标题:
乒乓球基本功与战术结合方面的文章
1、动作定型:很多教练让小孩练球,提倡正手得练多少板不失误来定型动作。那是对的,小孩起步首先是熟悉球性就非得上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打最多的球。咱们大人呢,想往专业发展的也可以这么做。我个人认为是没必要,能一个动作有什么20板、30板不失误就足够证明动作定型了。再多的板数也不能证明什么,结果是浪费时间产生厌烦;下面讲怎么练好20、30板: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能够稳定练好20板后,得提高要求了,和实战结合起来。比如正手攻球,就</font></font></font><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要结合力量变化</font></font></fon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正手攻前两板练习速度、稳定性,第三板就练发力攻,如此循环到了20板以后就放开打死为止;</font></font></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练固定线路:两条对角线,三条直线,你得把每个技术动作和线路结合起来练,保证你打出的球和你意识中的线路一样,线路打不好说明动作有问题,根本还控制不住球;在固定线路练习的最开始,一定要求线路精确练控制;练好控制线路了,可以把区域放大,到半台练习,只要不出半台就好,这个时候是练习步伐移动和调节击球,半台球打好了你对球的理解也上去了。</font></font></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练控制长短、落点:拿粉笔在球台上,距离边线大概一个球拍宽度(不是横着)划出两条竖线,在距离球网两个球拍宽度的地方划一条横线,在距离球桌端线一个球拍宽度的地方划条横线,这样球台上就有了四条线9个区域。在你练习控制球技术,比如搓球的时候,必须把球搓到除了球桌正中的区域中去,做到不是摆短就是劈长,不是放中路短球就是两侧边线球。这么练习一段时间,你会明显发现你控球能力提高很多,回过去的球个个都有威胁。没这个功夫,以后你和朋友练习侧身拉弧圈球、正手位大角度弧圈球怎么办??喂给你的球达不到要求,平时练着倒是舒服一拉一个准,到了比赛人家给你到边线的球就发现拉不准了,后悔得你要死,何必呢??练习弧圈球、拨球的时候可以稍微做点改变,画出短线、长线、边线区域,同样练习。</font></font></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练习前后移动、左右移动击球:乒乓球归根到底是进攻的运动,</font></font></font><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不突出进攻是不行的</font></font></fon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许多人练球基本上在近台,到了中台就完了,发现怎么进攻稳定性怎么不行了呢??这是因为乒乓球动作随着离球台的距离不同,发力的部位、方法、击球时间、拍型都发生变化了,还用近台动作怎么能稳定呢??</font></font></font><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中台技术之所以难,其实也就难在步伐要做前后移动、左右移动击球</font></font></fon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而在近台基本上左右移动比较多,由前往后移动虽然也经常有但是移动距离短,而从后往前移动的基本没有或者很少。而且中台的移动距离一般要比近台要远,回位也要慢些,加上你得保证回球质量,综合起来难度就上去了。练好了中台技术,球就到了一个境界了。看着有攻有防,就象那么回事情了。</font></font></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防守技术:反手靠推挡、拨球、挡弧圈防守,正手靠快带、挡球、攻球防守。对于反手来说,能和对手推、拨个几十板,没什么难度证明不了你什么,你得让练球伙伴用正手攻球在侧身位连续进攻你的反手,练到能20板不失误而且可以稳定送到比较固定的落点才算过第一关;之后是练习反手挡弧圈球也得如此;最后是拉、攻结合。过关的基本要求一是20板不失误,二是不能给对方太好的机会尤其是高球。 为什么特别强调这点呢??因为许多朋友在认识上一直有个误区,认为能推、拨几十板就行。但人是有一个心里变化的,特别是对方正手进攻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下意识地产生恐慌感,这种感觉随着对手的正手进攻水平增高而增加,很多时候本来可以接好的球由于你心里产生变化就动作变形、不到位的情况都来了。只有通过针对训练,才可以消除恐慌提高自信,同时提高运用防守技术的水平。现在很多朋友你让他拉几板弧圈还可以,你让他挡几板弧圈球就不行了,打起比赛来就心里没底,不敢控制不敢相持,就是这个原因。</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5
<font size="6">左右摆速练习:其实很多时候左右摆速练习还真的不是练的你的摆速,而是两个进攻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步伐、节奏的配合问题。单项技术分开来不会变型,但是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什么后摆引拍动作过大、让不开位置不是球追身就是伸手够着打球、抢节奏、击完球后拍子随便就下垂放在桌面下,什么都来了。练习的办法有很多,反手推拨一板接侧身攻一板可以,反手推拨一板正手位攻两板也可以,只是练习就得突出重点,反手这一板防守一定得稳,而正手进攻就的准、狠了。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慢点,力量轻点,有变形、步伐不到位的就得马上改,别等到时间长了再来纠正就麻烦了。先练半台,再转2/3台、全台,从有规律到无规律循序渐进。 </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6
<font size="6"> 搓转攻、拉之后的衔接练习:这是乒乓球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结合技术,最难的地方是搓、拉之后第三板衔接。比如说搓后反手拉弧圈球紧接着拨球或者反手弹击、搓后正手拉高吊接正手前冲弧圈或者正手攻球,几个动作的拍型、发力动作、击球时间都不同,不系统训练就常常出现了机会还自己失误。老实说,想成高手这一关必须得过去。练那么多基本功,到了这里才是目的:最终的运用自如啊!!! </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font size="6"> 还有很多,打字速度太慢受不了了,兄弟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拍砖 </font>。</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6
<div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cc0000"><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谈加强对搓攻旋转的研究</font></font></font></strong></div><br/>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7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什么叫搓攻?顾名思义,搓攻就是在搓球的过程中抢攻,它是乒乓球运动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打法。</font></font></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目前乒乓球进攻性技术日臻完善,但搓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手段仍然在顶尖高手的比赛中累见不鲜。在弧圈结合快攻、快攻结合弧圈等主流打法风靡世界乒坛的今天,搓攻打法仍然还有它的一席之地。搓攻之所以能维系,是因为它在乒乓球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具备了作为一种打法存在的所有要素,体现出了乒乓球以旋转为基本特征的进攻与防守,控制与反控制的辨证关系和基本规律。尽管目前在世界精英乒坛上搓攻打法逐渐式微,但对于大众乒乓来说,搓攻仍然还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主流打法。</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7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size="6"> 搓攻中,搓和攻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搓攻的过程,就是矛盾的转化过程。但实际上,我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进攻方面,强调了主动上手,而忽略了搓球的技术研究。结果是,不断的检讨进攻上的缺陷,不断的寻找技术上的突破口,但始终收效甚微。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搓攻打法的搓和攻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存在着倚轻倚重现象。</font></font></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7
<font size="6"> 我们不能单纯的把搓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技术,搓球既然是一种技术,就必然有它积极的一面。关键是看我们怎么样来理解、把握和加以运用。我曾看过一个朋友的帖,他说自己的“搓球很转,就是马琳来了,也推不起来”。马琳推下旋究竟是不是他的特长姑且不说,但从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位朋友对自己的搓球很有信心是肯定的。其实,搓转只是搓球中的一项技术,还不是它的全部。 </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size="6">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8
<font size="6">真正的功底应该表现在适应旋转、利用旋转和制造旋转三个方面,这并非易事。</font>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8
<font size="6">首先,要具备旋转的基本知识,懂得旋转产生的原因和原理,准确的掌握判断旋转的方法。如果你对旋转没有认识或认识不清,那么,要具备搓攻的能力是十分困难的。对搓攻来说,适应旋转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因为你所遇到的每个对手,他们的搓球在旋转程度上不可能完全一样,你必须在几个回合下来对对方的搓球要予以适应。有的朋友反映在进攻的时候无谓失误较多,不是出界就是下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及时的适应对方的旋转。在没有适应旋转的情况下,你就更谈不上利用旋转和制造旋转了。 </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size="6">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8
<font size="6">一般的规律是,对方搓过来的球,对你而言,是顺向旋转的,我们称之为顺旋转;当对方打或拉过来的球,是逆向旋转的,我们称之为逆旋转。当你用进攻的手段对付顺旋转时(如对付对方的下旋发球、削球、搓球),可以借助来球原有的旋转速度,减小吃转的程度,提高回击球的命中率,这就是为什么高水平选手一般对付下旋来球采取大力抢拉抢冲的主要原因,</font>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9
<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力量越大回击且越稳定</font></font></fon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相反,对付逆旋转要比对付顺旋转的难度较大,你必须首先要克服来球的上旋,再反过来制造上旋,很难形成较好的飞行弧线。</font></font></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19
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比较一下对付顺旋转和逆旋转的失误情况,从中会悟出一些道理来。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懂了旋转的基本规律,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来利用旋转抑制对方,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条件。比如,对方打下旋的能力差,我用搓球回接时采用</font></font></font><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加转</font></font></fon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对方打不转出界多,我在搓球时采用</font></font></font><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搓送</font></font></fon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的方式等。</font></font></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0
<font size="6">搓攻选手能主动的制造旋转为自己的进攻服务,就标志着他的打法已经基本形成。比如,自己对下旋的上手能力强,就要通过旋转的控制,使对方回过来的球一定是下旋球。 </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size="6">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0
<font size="6">只有当你具备主动的适应旋转、利用旋转和制造旋转的能力时,你的进攻手段也才会掌握得更全面,并形成特长。因此,有必要提醒大家,在研究进攻技术的同时,要加深对旋转的研究,这样双管齐下,双向对接,对磨合搓与攻的技术会起到积极作用。 </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blue"></font></div><font color="blue"><font face="宋体"><br/></font></font><font size="6"><font color="#cc0000"><font face="宋体">揭秘:乒乓球旋转威力与“吃球”的原因</font></font><br/></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size="6">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1
<font size="5">没有一种球像乒乓球那样,将花样百出的旋转作为常规技术形态和基本“杀伤”手段。急旋的乒乓球转速可达每秒150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日本队用反贴胶拉出急速上旋的“弧圈球”曾一举横扫欧洲,并叫世界乒坛“谈弧色变”;1981年第36届世乒赛上,中国选手蔡振华在决胜局15平的紧要关头以不同旋转的发球连得5分战胜盖尔盖伊。旋转的威力和“吃球”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1
<font size="6">据赵致真分析,乒乓球旋转的根本原因是受力作用线没有通过球的重心,法向的碰撞力使球平动,切向的摩擦力使球转动,球拍传递给球的力是撞击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如果球拍和乒乓球之间没有摩擦力存在,旋转就不可能发生了,这也是“光板”球拍时代打不出像样旋转球的原因。当运动员击球时,切向挥拍速度的静摩擦力引起海绵层形变不对称,</font>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2
<font size="6">于是力的作用点发生偏移而不再指向球心,导致球沿着横轴、竖轴或纵轴旋转。击球时挥拍越快,球拍与球之间的摩擦系数越大,摩擦面越“薄”,乒乓球的旋转就越强烈。“黏性”极大的反贴胶,正胶颗粒顶端的细小花纹,都是为了增强球拍的“拧球”和“咬球”能力。</font>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2
<font size="6">“光板”球拍时代打不出像样旋转球的原因。当运动员击球时,切向挥拍速度的静摩擦力引起海绵层形变不对称,于是力的作用点发生偏移而不再指向球心,导致球沿着横轴、竖轴或纵轴旋转。击球时挥拍越快,球拍与球之间的摩擦系数越大,摩擦面越“薄”,乒乓球的旋转就越强烈。“黏性”极大的反贴胶,正胶颗粒顶端的细小花纹,都是为了增强球拍的“拧球”和“咬球”能力。 </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size="6">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3
<font size="6">旋转的乒乓球不仅落台和触拍后会找到“发力”的支点,在空中也会改变飞行弧线。上旋球顶部的空气环流与迎面的空气阻力方向相反,底部空气环流则和空气阻力方向相同,造成球的上沿气流速度小,下沿气流速度大。球的顶部和底部之间会产生方向朝下的压力差,使球的飞行弧线变低。反之,下旋球的飞行弧线会升高,而侧旋球则朝左右方向飘飞。旋转的乒乓球在空中偏拐和足球中的“香蕉球”同属马格纳斯力的作用。 </font>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3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当上旋球落台后,绕横轴的旋转力沿水平方向朝后作用于台面,摩擦力带来的反作用力使球获得向前的加速度,所以上旋球弹起时冲力猛,反射角大于入射角。下旋球则相反,落台后的旋转力使球获得向后的加速度,因此下旋球弹起时冲力弱,反射角小于入射角。在球的前进速度不大而下旋极强时,还会出现落台后“回跳”的情景。而当球拍和上旋球接触时,摩擦力会使球沿着拍面“上爬”而增大反弹角度。下旋球则沿着拍面“下钻”而减小反弹角度。难怪抵挡上旋球时经常“远走高飞”,应付下旋球时容易“自投罗网”了。</font></font></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3
<font size="6">赵致真说,球拍上的不少发明创造都是为了更好控制旋转球,皮厚粒短、表面光滑的防弧圈胶皮有利于消除弧圈球的急速上旋;柔软纤细的长胶在击球瞬间胶粒倒伏而用胶杆竖直面“刷球”,回球旋转方向不变,让对手“自食其果”。但长胶的“剑走偏锋”具有太大反常性和难以预测性,不利于提高技术和增进观赏,国际乒联于1999年做出了胶粒高度与直径比不得大于1.1的规定。 </font>
<div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cc0000"><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font></font></font></strong><strong><font color="#cc0000"><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原创]也谈练习中的误区</font></font></font></strong></div><br/>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4
<font size="6"> 看了《(原创)练习中的误区》的文章,跟帖的不少,可以看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说明大家都想在练习乒乓球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加快进步的幅度,看来这也应当是一个热点问题和一个永恒的话题。 </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size="6">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4
我想从模仿和克隆说起。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初学乒乓球的人,总是在观赏优秀选手的比赛中选到了自己的偶像,并受到了这些选手的启发和感染,由崇拜转为模仿。这是正常的,毫不奇怪,也无可指责。问题是,我们应该懂得,这些优秀选手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艺,都是经过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艰苦磨练成就的,也许初学时,就跟我们没什么两样。由技术转变成技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掌握乒乓球的高难度技术,而是要明确,精湛的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非要经过基本技术的反复练习,不断积累,只有锲而不舍,方能百炼成钢。</font></font></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4
我不反对模仿,但首要的问题是你必须要明白去模仿什么?怎么样去模仿?同时还要知道模仿会带来什么问题?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比如说,王励勤的正手弧圈已经成为他克敌制胜的特长技术,无论从动作的结构上、使用技术的熟练程度上,还是从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上都堪称世界一流水准。喜欢王励勤的球迷肯定会去模仿他的动作,那么,你就必须明确首先要去模仿什么?是形?是神?还是什么?我的回答是都不是!</font></font></font></div>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5
王励勤正手弧圈从动作结构上分析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身体各部分高度协同与协调;第二是击球环节的高度和谐与精确;第三是击球时空上的高度准确与完美。我认为,这才是王励勤正手弧圈技术动作的精髓。因此,我建议模仿王励勤动作的乒乓球爱好者首先从他技术动作的核心因素入手,从本质上去解读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下面,我们来讨论怎么样模仿的问题。</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5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1、注意挥拍动作的合理性。主要是处理好前臂与后臂的关系。涉及到具体技术时,我们不要纠缠在主次的问题上去琢磨,比如,有的人说,近台以小臂为主,中远台以大臂为主,其实,真正正确的答案是根据来球的情况采取合理的击球方式。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具备合理使用大、小臂的能力,同时要将这种能力提升到技能的水平。我们又回到王励勤身上来,具备王励勤拉球质量的运动员有很多,但能象他去高质量的拉抢出台与不出台的选手就不多了,王励勤能发挥正手的巨大威力,主要是他具备了别的运动员还没有具备的能力与技巧,不懂得这一点,你能去模仿什么呢?</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6
<font size="6">2、注意动员身体的各个部分参与运动。衡量技术成熟与否的标志往往是看发力的程度,力量从哪里来,靠全身的肌肉参与,并要按照一定的用力顺序。一般的规律是从远离击球点的部位开始,依次传递,具体说来就是先从蹬地开始,腿部力量、腰部力量,再到上肢力量,最后到手腕和手指的力量。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动作都需要全身的力量投入,但只要有上述环节参与运动,其用力顺序是基本不变的。我们常说的用力顺达就是这个意思。还是以正手拉球为例,如果手臂拉球尽管是向前向上向内,但腰部的转动错位,拉球时重心下坐,使躯干的用力与手臂的用力方向相反,拉球的质量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模仿时必须要认真领会全身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 </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size="6">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6
<font size="6"> 3、注意从自己本身的条件出发,形成自己的技术特点。如果我们能从上述两个方面端正了对模仿的认识,那么,我们就不会盲目的模仿别人的动作,而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借鉴别人的经验,学习别人的长处,把握基本的技术原理,结合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技术特点。克隆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对少年儿童来说,克隆的结果,只能使你会失去自我。 </font>
<div align="lef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 </font></font></font></div>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3-29 09:26
<font size="6"> 最后我要说的是:乒乓球技术发展到今天,仍然没有标准的技术动作,但没有标准的技术动作,并不是说没有基本的技术动作。基本动作的核心是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任何高、精、尖的技术都是从基本技术的训练开始的,只有当基本技术训练到炉火纯青并融入个人的技术特点和技术风格时,你也就成为了被别人推崇的对象。 </font>
作者:
家家兴旺
时间:
2013-3-29 10:11
能一个动作有什么20板、30板不失误就足够证明动作定型了。
作者:
半个球痴
时间:
2013-3-29 13:14
<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要结合力量变化</font></font></font>
作者:
忽律
时间:
2013-3-29 14:01
固定线路:两条对角线,三条直线,你得把每个技术动作和线路结合起来练,保证你打出的球和你意识中的线路一样,线路打不好说明动作有问题,根本还控制不住球;在固定线路练习的最开始,一定要求线路精确练控制;练好控制线路了,可以把区域放大,到半台练习,只要不出半台就好,这个时候是练习步伐移动和调节击球,半台球打好了你对球的理解也上去了。
作者:
哪面都玩
时间:
2013-3-29 20:05
条对角线,三条直线,你得把每个技术动作和线路结合起来练,保证你打出的球和你意识中的线路一样
作者:
换位思考
时间:
2013-3-29 22:17
只要不出半台就好,这个时候是练习步伐移动和调节击球,半台球打好了你对球的理解也上去了。
作者:
淡然处世
时间:
2013-3-30 06:05
乒乓球归根到底是进攻的运动,<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不突出进攻是不行的</font></font></fon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font></font></font>
作者:
快乐来相伴
时间:
2013-3-31 08:00
<font color="red"><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中台技术之所以难,其实也就难在步伐要做前后移动、左右移动击球</font></font></font><font color="#4c4c4c"><font face="宋体"><font style="FONT-SIZE: 16pt">,而在近台基本上左右移动比较多</font></font></font>
作者:
东极巨人
时间:
2013-3-31 08:41
反手靠推挡、拨球、挡弧圈防守,正手靠快带、挡球、攻球防守。
作者:
春东88
时间:
2013-3-31 19:33
只有通过针对训练,才可以消除恐慌提高自信,同时提高运用防守技术的水平
作者:
电厂神女
时间:
2013-4-1 14:18
特别是对方正手进攻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下意识地产生恐慌感,这种感觉随着对手的正手进攻水平增高而增加,很多时候本来可以接好的球由于你心里产生变化就动作变形、不到位的情况都来了。
作者:
真诚暖心
时间:
2013-4-1 19:45
其实很多时候左右摆速练习还真的不是练的你的摆速,而是两个进攻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步伐、节奏的配合问题。
作者:
杨光明媚
时间:
2013-4-8 16:04
因为许多朋友在认识上一直有个误区,认为能推、拨几十板就行。
作者:
风雨彩虹路
时间:
2013-4-9 08:00
练控制长短、落点,这个很关键
作者:
哪面都玩
时间:
2013-4-9 10:53
用正手攻球在侧身位连续进攻你的反手,练到能20板不失误而且可以稳定送到比较固定的落点才算过第一关;
作者:
淡然处世
时间:
2013-4-12 08:43
练习前后移动、左右移动击球:乒乓球归根到底是进攻的运动
作者:
淡紫sè
时间:
2013-4-12 12:37
<p>好贴 感谢 学习 分享了</p>
作者:
尛吖頭
时间:
2013-4-13 17:57
<p>好贴学习分享了</p>
作者:
得之淡然
时间:
2013-4-26 08:06
<p>网上学理论,球馆去实践</p>
作者:
忽律
时间:
2013-4-30 15:37
<div id="textstyle_1610668" style="MARGIN-TOP: 10px; FONT-SIZE: 14px; WORD-BREAK: break-all; WORD-WRAP: break-word" >好贴认真学习分享<br/></div>
作者:
萍水乒乓
时间:
2013-12-10 12:21
很多教练让小孩练球,提倡正手得练多少板不失误来定型动作。那是对的,小孩起步首先是熟悉球性就非得上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打最多的球。
作者:
万里天
时间:
2013-12-18 17:56
对方正手进攻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下意识地产生恐慌感,这种感觉随着对手的正手进攻水平增高而增加.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