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原创]我对当前40毫米球带来影响的无奈
[打印本页]
作者:
wopen1971
时间:
2007-8-4 23:32
标题:
[原创]我对当前40毫米球带来影响的无奈
乒乓球改革40毫米大球已经7年了,它带来的影响今天已经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现出来,面对现在的局面,我在这里无奈的发个牢骚。由于大球使得横板的台内适应能力得到提高,正反手优势和相持中的力量使得直板选手的世界越来越小。我恨大球,它让丰富多彩的乒乓打法变得越来越趋向于单一的上旋对抗,而且在相应的器材更新适应后,40毫米的球速我觉得越来越接近38毫米的小球,甚至反超。平心而论比赛变精彩了吗?如果不是40毫米球,马林可能早就完成了大满贯,如果还是坚持40毫米大球,直板就快消失。少体校里面的孩子还有几个在练直板?直板想当世界冠军??先掂量下遗传基因里面会不会出现柳成敏的正手力量,蒋澎龙的反手爆力推挡,马林对乒乓球的艺术理解能力,你就算有其中一个还不行,作为大满贯直板选手你要有他们3个的基因总和才可以。几乎可预见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国家队主力阵容在王皓退役后也许不会再出现直板选手了。也许有人会说直板的出路在直板横打,我要说直板横打想达到王皓的高度100个苗子能出1个就很不错了,这会浪费多少好苗子啊,还真不如开始就学习横板呢。
我很怀念小球时代乒乓技术的百花齐放,削球可以制造非常复杂的旋转变化来制约对手,直板正胶快攻通过速度和技巧可以取胜,还有那些通过各种制约和控制技术来制造那完美绝杀的艺术流。而这里面最让人怀念的就是老瓦,可以说不管中国乒乓拿多少个冠军,乒乓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选手还是瓦尔德内尔。他就像篮球里的乔丹,足球里的马拉多纳一般的令人仰止。他的球风球技甚至征服了曾经恨他怕他的中国球迷。如果不是40毫米大球,他甚至现在还可以活跃在世界乒坛,大球缩短了一大批乒乓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因为年过30的他们没有力量可以和20出头的小伙子在中远台相持对抗了,而他们对乒乓的理解和技术这时候已经真的意义不大。
足球的全球优势地位正是因为百年来坚持了一贯的规则,就连那个别出心裁的突然死亡法则,也因为不合理而改变,那么乒乓球运动呢?所有的改变最后的结果难道就是让中国队越来越强大,让乒乓球打法越来越趋向于一致,我觉得那恰恰是失去了观赏性。
看了今天乒超转播,大力连胜陈ji 单明杰后随感。
作者:
gong_chen
时间:
2007-8-5 09:23
楼主文笔不错。
但直拍的衰退,并不应该归罪于40mm的球,而是整体技术战术发展以后,直拍反手的劣势更加突出了而已。好比足球曾经有过4前锋制的阵形,现在哪里去了呢?并非规则使它消失的,而是自身的缺陷使然。
横拍两面弧圈的流行,可以从当年老瓦老佩刚刚崛起的时候算起,那时中国的直拍对于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但那个时候才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而已。虽然后来刘国梁对老瓦占据了上风,但却是靠比老瓦更加“狡猾”的头脑,而不是手里那块直拍。
再提一下足球吧,当年贝利式的英雄人物,今天不会再有了,因为现代足球严谨的技术战术阵形组合,已经不可能让一个人那么为所欲为。同样道理,乒乓球即使不改大球,直拍的反手劣势依然会凸显,直拍依然会衰退,因为现代的乒乓球运动已经不能容许一个顶尖的运动员有明显的弱点,哪怕只是相对弱一点,都会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也不必悲观,直拍横打会继续试验下去,以求证其生存的几率。而横拍的对抗,一样能精彩纷呈,让我们继续热爱这项运动。
作者:
u1ser
时间:
2007-8-5 23:13
我学校里的高手(当然是业余的)几乎全是直拍。。。
作者:
gong_chen
时间:
2007-8-6 13:02
以下是引用
u1ser
在2007-8-5 23:13:00的发言:
我学校里的高手(当然是业余的)几乎全是直拍。。。
现在这个现象很普遍,但若干年以后不会再是这个样子了。
作者:
ppp
时间:
2007-8-7 17:08
全面发展呀
作者:
PPGuy
时间:
2007-8-8 23:27
刘国梁、马林、秦志戬都很狡猾,觉得他们的狡猾又不一样,请高手指教!
作者:
coolble
时间:
2007-8-9 09:37
没办法啊,已经打了这么多年了,想换横拍也不成了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