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你也能轻松学会“摆短”和“劈长” [打印本页]

作者: 卓头    时间: 2015-11-17 09:59
标题: 你也能轻松学会“摆短”和“劈长”
一般来说,“摆短”和“劈长”在比赛中主要用于处理下旋短球或不转球,对于上旋短球的话,拨、推、挑更保险些。

这两项技术属于“搓球”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搓球”(这种“搓球”常见于水平不高的比赛中),而在水平较高的比赛中,真正用得多的是“摆短”和“劈长”,相信这一点大家应该有所体会。

那么,如何快速掌握这两项技术呢?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列出几点要求,如果你掌握了这6点,学会“摆短”和“劈长”就容易多了。

一、及时上步
这一点很重要,当你判断来球是短球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身体重心及时前移。实际上,处理所有短球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心前移,最忌讳手臂上去了而身体重心落在后面。

二、上升期击球
准确地说应该是略高于网高时的“上升期”,这一点很重要,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击球就难度太高了,很容易冒高。

三、“捅”着搓
我这说的“捅”,意即引拍幅度很小(有时几乎没有引拍)。当然有人会有疑问:马凯旋老师在《搓球也疯狂》中不是说“见球引拍”吗?马老师说的没错,但是他主要是针对初学者“练习搓球”和一般意义上的“搓球”而言,而对“摆短”和“劈长”来说,因为你要抢“上升期”,所以引拍幅度大了之后反而容易错过最佳击球时机。

试想,如果你的水平够高,而来球较长或出台的话,你还会用“搓球”吗?针对这种情况,只有水平较低的选手才会采用一般意义上的“搓球”。

四、手腕手指力量更重要
因为引拍幅度很小,借助不到挥拍的力量,所以这个时候手腕手指的力量就显得很重要了。

触球瞬间忌讳手腕手指过于“放松”或“僵硬”:过于“放松”,缺少对球的控制;过于“僵硬”,容易冒高或下网。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多练习并巩固这种“恰到好处”的感觉。

五、拍头触球
即身体迎前时,球拍的拍头几乎是指向来球,就像手里拿把匕首去“捅”着触球。(说明一下,我这样做是因为我自己感觉用拍头触球的时候,传递到手上的感觉最清晰,但是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六、触球侧面更保险
以来球线路为标准的话,球拍触球时接触球的侧面保险系数更高。

备注:“摆短”、“劈长”的区别。在我个人看来,这两项技术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说这6点是相同的,区别仅仅是:摆短借力多点,劈长主动发力多点。换句话说,摆短挥拍幅度很小或几乎没有,而劈长挥拍幅度较大(注意是挥拍幅度,而不是引拍幅度),至于“挥拍”之前的动作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