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球友的问题我大约把它总结了一下,故发表了这帖子共爱好单桧的球友参考,并与大家交流之,绝大部分直拍单面反胶的业余球友,一开始打球就是使用夹板,不管是纯木或是含碳,感觉力量比较不行,因为器材组合的生产带动之下很自然的国产胶皮都是稍微硬一点,代表作就是狂飙,一般人也不管硬度,事实上基本上用的硬度就是39度,40度,偶尔有人已经使用41~42度还自己不晓得,因为夹板的力量比较差,所以用国产胶皮的硬度弥补,在业余的世界里面也能打得不错,但是缺点就是推挡很差,其次直拍横打难练,除非自己手腕功夫特别好,所以造成业余单面反胶直拍选手的一些盲点。
然而单桧选手的搭配,单桧与胶皮的选择与夹板理论上是不同的,自然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球友的确对这些东西与学问不可能太懂,加上一些网络很多外行人的言论作为根基,造成很多的误导,造成绕了很大一圈才回头,耽误很多时间甚为可惜,故在此提供意见供参考。
就直拍而言,单桧如何与夹板区分?个人感言如下:
1)单桧力量与弹性大,故不需要也无法搭配硬的胶皮,应该使用软胶皮,更能发挥单桧的优点,我常看到很多人说自己的单桧搭配狂飙怎么好怎么好的,我是觉得很奇怪,很明显的软胶皮的攻击与咬球比应胶皮更能发挥得更好,容错性更佳,推挡的透板性更不用说了,举例说明:狂飙的最大缺点就在海绵上传输撞击力量,故狂飙的推挡是十分无力的,尤其是撞击弹击,(当然专业选手中手腕用得好的极少数例外),有人肯定跳出来说:“怎么可能,咱们国家对用了狂飙世界无敌”,这点得承认,但是大家要分析,世界无敌不能只靠单面的狂飙,中国国家队厉害的是正反手的相互结合技术,不是狂飙的技术,男子世界最强的王励勤的反手与女子最强的张怡宁的两面都得靠日本套胶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体育与政治与两回事。话说回来正手狂飙的打磨结合绝对是很厉害的,特别是刷胶之后,所以国家队的夹板+刷胶国狂,外加反手的外套搭配,的确是世界第一流,但是就单面执拍而言,的确是有点问题在的,平心静气的讨论业余的技术,大家不妨深思。。
2)单桧本身的弹性是很厉害的,又加上10MM的厚度,所以不需要向夹板贴两面胶皮弥补其力量的不足,只打过夹板的人或许会觉得很奇怪,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单桧选手只要把胶皮搭配好,好好运用单面的单纯缠斗性与凶狠,未必要像专业的单面选手非得要利用前三板不可,个人认为业余选手也能绝对打出一面天,凡事要像中国国家队的专业看齐的话,乒乓球就别打了,那是世界的顶尖了你怎么学?不过咱们业余球总要打下去,而且在业余界最好还能赢球,不光是运动流汗而言,某些业余的学问还是要去思考,不少人把专业的学问与业余的学问混在一起,那太难了,应该略有分开。否则只会在这死胡同转,永远转不出来的。
3)世界级单桧选手目前使用最硬的胶皮应该就是bryce,sriver,(其实也不算硬)柳承敏用的XIOM Omega 与pro Z ,基本很类似,那更是软的可以,有人担心软了力量不足,那是错的观念,软胶皮搭配单桧之后弹性的确十足到让你想不到,再来就是NITTAKU M2000 MAX也是绝对适合的,个人觉得硬的单桧底板很容易弥补业余选手的爆发力,柳承敏用的XIOM 白金,还有吕林都不算软,业余选手力量不足,不妨尝试使用硬底板+调适软胶皮之后很容易进步,硬的底板还有不少,稍微硬一点的就是XIOM系列,NITTAKU系列,NITTAKU最具代表性的还是吕林,其次JMP的底板弹性很大,绝对也是要搭配较软的套胶, 如果要便宜的软套胶,就选择国产的某些内能38度也绝对不错。
本帖的内容主要涉及单桧技术与器材相结合其个人最近的心得感想,当然每个人使用感觉是不同的,故仅供各位爱好单桧的球友参考之!
kenvin如果在上海开一个单桧专门的培训班,指导大家对于单桧器材的知识
或者开一个实体店,弄点好东西,大家经常可以在那里交流打球的心得也不失一桩美事
有k叔加盟指导,真是荣幸,组织活动,上海的球友就爽了
请K兄指教为何单桧要搭配涩性的而非粘性的胶皮?克拉克SP与狂飙等国套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除了NITTAKU M 2000,蝴蝶的套胶怎样?SRIVER G2、CATAPULT、TACKFIRE,是否比原来的SRIVER系列强?为何用的人不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好用,大家不会不用的,你说是不是
克拉克的最大优点就是极高的性价比,可能它的性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绝对是业余的玩家,日常最好的搭配
恩!K斑竹所言即是.
但捆饶大家的问题是关键是海面.软的不一定弹性大(我是说海面本身的弹性,容易透板是另外一回事),硬的也不是一定"肉",很多人喜欢透板的声音,我也很喜欢听.但我在想一个问题,软了,透了,拉球不一定好使.为什么?你想啊,还没发力就直接打到底板上了.球在拍面上停留的时间少,自然海面和胶皮吃球就不是很好.
在配套胶的问题上,单桧和夹板大的理念是相通的,但是具体配置时又有很大不同,可以这么说,相对于任一10MM的单桧,绝大部分的夹板都属于软板,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软,单桧也分软硬,但那必定属于单桧的范畴,不可以一味的参照夹板的标准.比如大家说YE是软板,CL是硬板,但不能说YE配什么套胶,90就配什么;CL配什么套胶,XIOM 白金就配什么.再软的单桧必定是单桧,必定有10MM放那呢,你打了很多夹板中的硬拍,也不见得能奴驾住单桧,WHY?呵呵,单桧比你想象的要弹的多.
和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一样,归根结底还是两难的选择,我选择了单桧,我可以打出让对手目瞪口呆的推挡,对不起,那你就得好好去练练拉球,选择套胶也一样,中庸点的人觉得单桧已经很弹,故意想搞一块"肉"点的套胶来补学补差.而另有一些极端份子想彻底在暴力美学中"怒放".什么弹就配什么,他们的目的则是想"锦上添花".
搞懂不同套胶的性能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满大街的漂亮女人很多,问题是你只能找一个结婚,别觉得规定没人性,这就是法律,关键还是自己的选择.用了单桧底板本身就是做出了一种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到达罗马的路也不止一条.用科学的世界观结合自己的风格打造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单桧主义道路.厚,薄,粘,涩,软,弹,硬,肉,这些东西还是要了解的,但在了解这些东西之前,最好还是先了解了解自己.不要一门心的想大道理,呵呵,单桧配粘套,我个人觉得本身就不合理(这点我以后会在说的),遗憾的是,我还是这么做了.还好,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也许有一天,你会看到一个人,用单桧配长胶,你去问他感受,他会告诉你:不错,不错,打出的球是又快又飘.
同感。打大巴有时候场面好看,得分的时候好看。但就是不够稳健。小失误多了,稀里糊涂地丢掉比赛。
请K兄指教为何单桧要搭配涩性的而非粘性的胶皮?克拉克SP与狂飙等国套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除了NITTAKU M 2000,蝴蝶的套胶怎样?SRIVER G2、CATAPULT、TACKFIRE,是否比原来的SRIVER系列强?为何用的人不多?
单桧本身自然也能搭配稍具粘性的胶皮,只不过国产的一些胶皮例如狂飙海绵比较死硬打不透,会覆盖了单桧弹性的发挥,推挡也不好。SP的海绵容易打透,所以比较适合单桧。
我使用过G2,TACKIFIRE ,总觉得搭配单桧是软弱了点,Sriver 不是内能,的确不太适合大球,不过我几天前才使用了NITTAKU RORIN 10毫米搭配 蝴蝶的CATAPULT,感觉十分良好,弹性很足,咬球也好,也轻易就能拉出质量很高的正手弧圈,加力推当的威力与选转效果也不错,故拍照供大家参考.
见图:NITTAKU RORIN 10mm+ BUTTERFLY CATAPULT
好,下一步就试试这一款。发现版主对RORIN打磨不如别的板力度大,是因为这个板子本身就已打磨好了吗?
不,这支不是我的打磨方式,是同一俱乐部的球友的,这位球友手指长同时习惯打得浅,我只是打个几天拿来测试RORIN+CATAPULT的效果。
要是我的话,我的打磨是比较深的,特别是吕林手柄软木较长,更需要打得深一点才会舒服。
CATAPULT 有一般型与加硬型(HARD)两种,厚度就是特厚,大约在2.2mm.
如果本身单桧较硬,可选择一般型,本身单桧较软的话,可选择hard,
至于吕林,二者均可,看个人习性自行决定
其次还有一款外套很适合单桧,就是Nittaku Refoma ,性能也是相当卓越, 见图,
特色:稍微刷胶之后,紧绷的胶皮呈现出非凡的摩擦与弹性,加上特厚的柔软,咬球极佳,弧圈的爆发力相当好,故击球时线路很长质量也相当好,反手加力的稳定性很高,亦值得推荐给各位喜爱单桧的球友
谢谢K兄的指教,请问你说的Refoma的刷胶,就是每次都少刷点即一、二
遍吗?是否适合Catapult这样的日系套胶?Omega呢?听说内能的刷胶太多
不好,是这样吗?
谢谢K兄的指教,请问你说的Refoma的刷胶,就是每次都少刷点即一、二
遍吗?是否适合Catapult这样的日系套胶?Omega呢?听说内能的刷胶太多
不好,是这样吗?
国产胶皮基本粘性为主,比较不适合单桧,但是自然也有人打得很好。
克拉克sp,还有Nittaku m2000介于涩性与粘性之间。
CATAPULT,Nittaku Refoma XIOM Omega 与pro Z都是涩性,不过这些涩性胶皮刷胶之后紧绷的表面造成摩擦也是十分良好。
请问这样清楚吗?
业余来说硬弹的底板确实更容易上手
我用不太硬的单桧配尤拉快冲,打球时最有把握的就是和别人对搓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