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拉好弧圈----动作篇(右手)
弧圈球的击球动作是由准备, 引拍, 击球, 还原四的环节组成的. 我们先从击球这个环节谈起, 关于弧圈球击球的论述和探讨的帖子很多, 我根据大家的高见,结合自己见解和实践, 谈谈心得和体会, 仅供参考, 欢迎指正.
一, 击球的动作要领
击球是弧圈球技术制造旋转的关键环节, 在领会我在<<理论篇>>中关于弧圈球制造旋转的看法后, 我们知道击球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是两种, 球拍的运行速度也是两种. 那么我现在将击球动作也分成两个谈一下.
第一, 吃球时的动作要领
球拍运行方向是从右下方向前上方和左上方运行的, 目的是迎球吃球; 发力和球拍运行是通过蹬腿,转体完成的. 千万注意这里我是没谈手臂的,手臂是在转体的带动下的被动动作,这时它唯一的任务就是放松(特别是小臂).
第二, 甩球时的动作要领
球拍运行方向和吃球时是一致的, 目的是把球从拍上甩出去; 击球的暴发力和球拍的加速度是通过收臂,收腕完成的.
以上分两个方面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击球动作, 身体各部位的分工和要完成的任务也都十分明确了, 下面我再谈几个要注意的问题.(注意前冲弧圈的时候手腕只是控制并不参与发力)
1, 动作的协调性
用蹬(腿),转(体),收(臂和碗)三个字就能概括击球动作了, 关键是这些动作要协调一致, 不能各唱各的凋,各吹各的号. 比如: 需要的发力方向和台面是45度, 蹬腿, 转体的发力方向是45度(在这我已告诉你蹬,转的发力方向了), 收臂,收腕(前冲十只是控制这力也可以是控制)的发力方向也是45度. 只有这些动作协调一致, 发力才能集中.
2, 重心和重心转移
拉球时重心益高不益低,重心一定要平稳,这样才有利于拉球后的还原和下板的衔接还有步法的移动. 重心高发力好. 比如提桶水时, 重心高时为提,重心低时为托 .
重心转移是完成击球动作的基本保证,大家必须高度重视. 击球动作是从重心转移开始的, 蹬腿时重心是落在右腿上的, 通过蹬,转重心向前,向上,向左移动,-----概括性的说是向你的左前上方,最后落在左脚上,击球动作也就随之结束了.(注意:业余选手有的时候多把这个动作作死,这样就不利于还原)
3, 把握好甩球的时机是击球动作的核心
甩球(更明确的说是击球时的加速度)是对球制造强烈旋转和力量的关键环节, 没了它就没了弧圈球.击球的速度来原你挥拍的速度,但是球的力量则来源于你挥拍的加速度. 完成好甩球的关键是把握好收臂的时机. 如收臂过早(没吃球), 这时击球动作就变成快拉了(拉球时有撞击的成分). 这也是弧圈和快拉的最大区别. 有时发了很大的力过去的球不转也不快, 这有可能是收臂晚造成的.这其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拉球人没有利用身体的力量,其实拉球时手是不发什么大力的,或者说手也没有多大的力量.
4, 协和控制两个作用力和两种速度
蹬,转动作完成的是吃球任务, 球拍作用给球的力不益太大, 以球刚透板为最好,这样球和拍的接触面积大而反弹小; 收臂动作完成的是甩球任务, 拍运行需要的是加速度,作用给球的是暴发力. 两种速度差的协和与力度控制是拉好弧圈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吃球的核心是稳, 甩球的核心是快(这里指的是加速度).
5, 收臂问题
收臂是有争议的, 我认为近台时应只收小臂, 因为快是近台技术的特色, 只收小臂还原快, 有利于下一板的衔接. 收臂容易犯的错误是抬肘,肘必须保持引拍时的动作原样不变, 肘相对身体是不动的, 千万不要抬肘.
6, 手腕的动作
手腕的内收与收臂同时进行, 手腕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控制拍形.
7, 中远台弧圈球动作和近台的动作是有区别的, 中远台动作幅度大, 大臂要参于发力.
二, 引拍的动作要领 (右手)
第一, 重心放在右腿上;
第二, 必须用身体引拍: 转体(后)沉肩,开臂,展腕.
1, 在击球动作中球拍的运行方向是从右下方向前上方和左上方运行的, 引拍动作是为其完成这些动作做准备的. 通过转体(后)沉肩, 使身体具备向前,向上,向左发力的条件.
转体(后)沉肩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这四个字就能全面地描绘身体的立体运动状态. 比如球拍需向前发力多时, 引拍时向后转体就要多些,向下沉肩就要少些; 如发力需向上多些时, 引拍时向下沉肩就要多些, 转体(后)就要少些. 转体(后)沉肩和击球中的蹬腿,转体是相对应的.
2, 小臂和大臂的夹角不能小160度, 为收小臂创造条件.
3, 外展手腕, 为腕的内收做准备.
第三, 大臂与身体所处的位置
1, 大臂和身体的前胸基本上要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2, 大臂和身体保持一定的角度(45度以上), 千万不要夹臂.
3. 这些动作要保持到甩球以后.
第四, 全身放松. 特别是握拍,松点握着,不要担心甩出去.
讲的非常到位,练习后感觉很好。
讲的很细致,谢谢分享!
5, 收臂问题
收臂是有争议的, 我认为近台时应只收小臂, 因为快是近台技术的特色, 只收小臂还原快, 有利于下一板的衔接. 收臂容易犯的错误是抬肘,肘必须保持引拍时的动作原样不变, 肘相对身体是不动的, 千万不要抬肘.
6, 手腕的动作
手腕的内收与收臂同时进行, 手腕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控制拍形.
7, 中远台弧圈球动作和近台的动作是有区别的, 中远台动作幅度大, 大臂要参于发力.
二, 引拍的动作要领 (右手)
第一, 重心放在右腿上;
第二, 必须用身体引拍: 转体(后)沉肩,开臂,展腕.
1, 在击球动作中球拍的运行方向是从右下方向前上方和左上方运行的, 引拍动作是为其完成这些动作做准备的. 通过转体(后)沉肩, 使身体具备向前,向上,向左发力的条件.
转体(后)沉肩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这四个字就能全面地描绘身体的立体运动状态. 比如球拍需向前发力多时, 引拍时向后转体就要多些,向下沉肩就要少些; 如发力需向上多些时, 引拍时向下沉肩就要多些, 转体(后)就要少些. 转体(后)沉肩和击球中的蹬腿,转体是相对应的.
2, 小臂和大臂的夹角不能小160度, 为收小臂创造条件.
3, 外展手腕, 为腕的内收做准备.
第三, 大臂与身体所处的位置
1, 大臂和身体的前胸基本上要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2, 大臂和身体保持一定的角度(45度以上), 千万不要夹臂.
3. 这些动作要保持到甩球以后.
第四, 全身放松. 特别是握拍,松点握着,不要担心甩出去.
怎样拉好弧圈----动作篇(右手)
弧圈球的击球动作是由准备, 引拍, 击球, 还原四的环节组成的. 我们先从击球这个环节谈起, 关于弧圈球击球的论述和探讨的帖子很多, 我根据大家的高见,结合自己见解和实践, 谈谈心得和体会, 仅供参考, 欢迎指正.
一, 击球的动作要领
击球是弧圈球技术制造旋转的关键环节, 在领会我在<<理论篇>>中关于弧圈球制造旋转的看法后, 我们知道击球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是两种, 球拍的运行速度也是两种. 那么我现在将击球动作也分成两个谈一下.
第一, 吃球时的动作要领
球拍运行方向是从右下方向前上方和左上方运行的, 目的是迎球吃球; 发力和球拍运行是通过蹬腿,转体完成的. 千万注意这里我是没谈手臂的,手臂是在转体的带动下的被动动作,这时它唯一的任务就是放松(特别是小臂).
第二, 甩球时的动作要领
球拍运行方向和吃球时是一致的, 目的是把球从拍上甩出去; 击球的暴发力和球拍的加速度是通过收臂,收腕完成的.
以上分两个方面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击球动作, 身体各部位的分工和要完成的任务也都十分明确了, 下面我再谈几个要注意的问题.(注意前冲弧圈的时候手腕只是控制并不参与发力)
1, 动作的协调性
用蹬(腿),转(体),收(臂和碗)三个字就能概括击球动作了, 关键是这些动作要协调一致, 不能各唱各的凋,各吹各的号. 比如: 需要的发力方向和台面是45度, 蹬腿, 转体的发力方向是45度(在这我已告诉你蹬,转的发力方向了), 收臂,收腕(前冲十只是控制这力也可以是控制)的发力方向也是45度. 只有这些动作协调一致, 发力才能集中.
2, 重心和重心转移
拉球时重心益高不益低,重心一定要平稳,这样才有利于拉球后的还原和下板的衔接还有步法的移动. 重心高发力好. 比如提桶水时, 重心高时为提,重心低时为托 .
重心转移是完成击球动作的基本保证,大家必须高度重视. 击球动作是从重心转移开始的, 蹬腿时重心是落在右腿上的, 通过蹬,转重心向前,向上,向左移动,-----概括性的说是向你的左前上方,最后落在左脚上,击球动作也就随之结束了.(注意:业余选手有的时候多把这个动作作死,这样就不利于还原)
3, 把握好甩球的时机是击球动作的核心
甩球(更明确的说是击球时的加速度)是对球制造强烈旋转和力量的关键环节, 没了它就没了弧圈球.击球的速度来原你挥拍的速度,但是球的力量则来源于你挥拍的加速度. 完成好甩球的关键是把握好收臂的时机. 如收臂过早(没吃球), 这时击球动作就变成快拉了(拉球时有撞击的成分). 这也是弧圈和快拉的最大区别. 有时发了很大的力过去的球不转也不快, 这有可能是收臂晚造成的.这其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拉球人没有利用身体的力量,其实拉球时手是不发什么大力的,或者说手也没有多大的力量.
4, 协和控制两个作用力和两种速度
蹬,转动作完成的是吃球任务, 球拍作用给球的力不益太大, 以球刚透板为最好,这样球和拍的接触面积大而反弹小; 收臂动作完成的是甩球任务, 拍运行需要的是加速度,作用给球的是暴发力. 两种速度差的协和与力度控制是拉好弧圈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吃球的核心是稳, 甩球的核心是快(这里指的是加速度).
精彩!
看过很多关于如何拉好弧圈的文章,从未有人控讨过拉球时,球在球拍上的运行轨迹
感谢楼主分享,支持一下!
这个帖子对弧圈球的理解很深刻,值得学习和研究。
我来学习!!!!!!
收臂是有争议的, 我认为近台时应只收小臂, 因为快是近台技术的特色, 只收小臂还原快, 有利于下一板的衔接. 收臂容易犯的错误是抬肘,肘必须保持引拍时的动作原样不变, 肘相对身体是不动的, 千万不要抬肘.
“收臂容易犯的错误是抬肘,肘必须保持引拍时的动作原样不变, 肘相对身体是不动的, 千万不要抬肘. ”
这句话理解不了,能否详细告知,谢谢。
非常感谢楼主!!!
好贴,学习了。
小臂和大臂的夹角不能小160度, 为收小臂创造条件.
俺学球学傻了,大小臂90度为标准,怎么会这样捏?郁闷呀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