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球友在谈到底板时,都说有的底板会有“天花板效应”,即是无论你发多大的力量,最终转化成球的速度和旋转都有一个上限,无法超过这个值。我本人也用过CL,感觉到CL确实是有这样的一个效应,到了中远台,当你要想对拉时,出球的速度与旋转都有个顶峰。这个现象我思考了好久,初步提出一个理论:底板的变形速度与人体的发力时间决定了底板”天花板效应“的必然性。
这里的复合底板是包括海绵、胶皮、底板在内的三者合成说法,以下相同。大家都知道,复合底板和球相撞时,会有一个下陷到回弹的过程。越硬的底板,这个过程时间会越短,越软的底板,这个过程时间会越长。如果人体发力时,肌肉瞬间收缩的能力越高,那么在球弹跳出底板之前,能把力量全部传递给复合底板,这时,底板会把力量全部传递给球,从而具有极高的速度和旋转。如果人体发力时,肌肉瞬间收缩能力越弱,那么复合底板得到的力量会越小,球的速度与旋转都会变小。
一块复合底板,它所具有的回弹时间最长值是固定的,当人体肌肉收缩时,力量完全传递给板的时间超过这个最长值,虽然人的肌肉发了非常大的力量,但这个力量因为传递时间过长,实际上只有部分力量传递给复合底板了,剩余的力量都变成无用功了。越硬的复合底板,回弹时间越短,浪费的力量越明显;越软的复合底板,回弹时间越长,能利用上的力量就越多。所以很多硬板有明显的“天花板效应”,软板的“天花板效应”就没有那么明显。
在底板不变的时候,人如果加强力量训练与肌肉收缩的训练,使得肌肉收缩时间变短,既是爆发力增大,也可以在这个固定回弹时间内,传递更多力量给复合底板,这是职业运动员总是能发出更多力的一个根本原因,他们的身体经过长期的锻炼,具有极高速的收缩肌肉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力量几乎没有什么损耗就传递给复合底板了。因此,职业运动员用得好的板,业余未必用得好,因为业余爱好者的发力效率比不上职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用硬板,一样可以拉出极转的弧圈球,业余用复合硬板,弧圈的质量就要差得多,而用复合软板,业余也可以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来。业余爱好者要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配置。当然如果你的发力相当好,动作合理的话,利用效率高,也可以用比较硬的复合底板来打球,这是纯属于个人生理特点了。通常业余爱好者发力效率是要差些,故拉弧圈球,多喜欢用软板来拉球,用硬板会觉得拉球质量有个限制;或者硬底板配上软胶皮,改变复合底板的回弹时间,也可以发上更多的力,从而提高拉球的质量。
看来业余爱好者还是应该选择纯木底板。
写的很好,楼主费心了!
楼主写得很好, 俺非常赞同这个见解!
深奥。。。。。顶顶!!!
同感!
这样是不是可以啦
很多球友在谈到底板时,都说有的底板会有“天花板效应”,即是无论你发多大的力量,最终转化成球的速度和旋转都有一个上限,无法超过这个值。我本人也用过CL,感觉到CL确实是有这样的一个效应,到了中远台,当你要想对拉时,出球的速度与旋转都有个顶峰。这个现象我思考了好久,初步提出一个理论:底板的变形速度与人体的发力时间决定了底板”天花板效应“的必然性。这里的复合底板是包括海绵、胶皮、底板在内的三者合成说法,以下相同。大家都知道,复合底板和球相撞时,会有一个下陷到回弹的过程。越硬的底板,这个过程时间会越短,越软的底板,这个过程时间会越长。如果人体发力时,肌肉瞬间收缩的能力越高,那么在球弹跳出底板之前,能把力量全部传递给复合底板,这时,底板会把力量全部传递给球,从而具有极高的速度和旋转。如果人体发力时,肌肉瞬间收缩能力越弱,那么复合底板得到的力量会越小,球的速度与旋转都会变小。一块复合底板,它所具有的回弹时间最长值是固定的,当人体肌肉收缩时,力量完全传递给板的时间超过这个最长值,虽然人的肌肉发了非常大的力量,但这个力量因为传递时间过长,实际上只有部分力量传递给复合底板了,剩余的力量都变成无用功了。越硬的复合底板,回弹时间越短,浪费的力量越明显;越软的复合底板,回弹时间越长,能利用上的力量就越多。所以很多硬板有明显的“天花板效应”,软板的“天花板效应”就没有那么明显。在底板不变的时候,人如果加强力量训练与肌肉收缩的训练,使得肌肉收缩时间变短,既是爆发力增大,也可以在这个固定回弹时间内,传递更多力量给复合底板,这是职业运动员总是能发出更多力的一个根本原因,他们的身体经过长期的锻炼,具有极高速的收缩肌肉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力量几乎没有什么损耗就传递给复合底板了。因此,职业运动员用得好的板,业余未必用得好,因为业余爱好者的发力效率比不上职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用硬板,一样可以拉出极转的弧圈球,业余用复合硬板,弧圈的质量就要差得多,而用复合软板,业余也可以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来。业余爱好者要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配置。当然如果你的发力相当好,动作合理的话,利用效率高,也可以用比较硬的复合底板来打球,这是纯属于个人生理特点了。通常业余爱好者发力效率是要差些,故拉弧圈球,多喜欢用软板来拉球,用硬板会觉得拉球质量有个限制;或者硬底板配上软胶皮,改变复合底板的回弹时间,也可以发上更多的力,从而提高拉球的质量。
深刻的道理精辟的论述
很有启发。认识自我,发愤图强。顶。
有道理!我用cat这个板能感觉到天花板效应,不过其它拍子还没打出这种感觉。
同感
谢谢分享!
谢谢了
这样是不是可以啦
很多球友在谈到底板时,都说有的底板会有“天花板效应”,即是无论你发多大的力量,最终转化成球的速度和旋转都有一个上限,无法超过这个值。我本人也用过CL,感觉到CL确实是有这样的一个效应,到了中远台,当你要想对拉时,出球的速度与旋转都有个顶峰。这个现象我思考了好久,初步提出一个理论:底板的变形速度与人体的发力时间决定了底板”天花板效应“的必然性。这里的复合底板是包括海绵、胶皮、底板在内的三者合成说法,以下相同。大家都知道,复合底板和球相撞时,会有一个下陷到回弹的过程。越硬的底板,这个过程时间会越短,越软的底板,这个过程时间会越长。如果人体发力时,肌肉瞬间收缩的能力越高,那么在球弹跳出底板之前,能把力量全部传递给复合底板,这时,底板会把力量全部传递给球,从而具有极高的速度和旋转。如果人体发力时,肌肉瞬间收缩能力越弱,那么复合底板得到的力量会越小,球的速度与旋转都会变小。一块复合底板,它所具有的回弹时间最长值是固定的,当人体肌肉收缩时,力量完全传递给板的时间超过这个最长值,虽然人的肌肉发了非常大的力量,但这个力量因为传递时间过长,实际上只有部分力量传递给复合底板了,剩余的力量都变成无用功了。越硬的复合底板,回弹时间越短,浪费的力量越明显;越软的复合底板,回弹时间越长,能利用上的力量就越多。所以很多硬板有明显的“天花板效应”,软板的“天花板效应”就没有那么明显。在底板不变的时候,人如果加强力量训练与肌肉收缩的训练,使得肌肉收缩时间变短,既是爆发力增大,也可以在这个固定回弹时间内,传递更多力量给复合底板,这是职业运动员总是能发出更多力的一个根本原因,他们的身体经过长期的锻炼,具有极高速的收缩肌肉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力量几乎没有什么损耗就传递给复合底板了。因此,职业运动员用得好的板,业余未必用得好,因为业余爱好者的发力效率比不上职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用硬板,一样可以拉出极转的弧圈球,业余用复合硬板,弧圈的质量就要差得多,而用复合软板,业余也可以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来。业余爱好者要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配置。当然如果你的发力相当好,动作合理的话,利用效率高,也可以用比较硬的复合底板来打球,这是纯属于个人生理特点了。通常业余爱好者发力效率是要差些,故拉弧圈球,多喜欢用软板来拉球,用硬板会觉得拉球质量有个限制;或者硬底板配上软胶皮,改变复合底板的回弹时间,也可以发上更多的力,从而提高拉球的质量。
陈屺爆发力这么好也只能用EG软板,我们业余的今生都别想用硬板了?????
不是发力好的才用软板,发力差用硬一点的板吗?????晕--------
有道理.....謝謝樓主
是的,有的人会感觉到天花板很低而有的人感觉不太明显。
陈屺爆发力这么好也只能用EG软板,我们业余的今生都别想用硬板了?????
不是发力好的才用软板,发力差用硬一点的板吗?????晕--------
那是近台快攻
炮兵元帅 发表于 2012-9-9 21:44
就是底板没有天花板效应,球也会出现天花板效应。当爆发力达到一定值时,球就变形了。打出的球非长飘!而且 ...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