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如何打好生胶 [打印本页]

作者: lcrlaj    时间: 2004-3-3 23:06
标题: 如何打好生胶
对于初学者,如何打好生胶?
作者: dawanwan    时间: 2004-3-3 23:16
看一下:
认识生胶

。  
 
生胶打法的佼佼者
生胶海绵拍的使用始于60年代。根据使用的时间和取得的成绩来看,生胶的发明者应该是日本人。日本前著名运动员河野满利用生胶球拍,凭借深厚的两面攻功底,成为日本队夺取1967年第29届世22和1969年30届世22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并在1977年第34届世乒赛上荣登单打冠军的宝座。
    韩国在70年代也出现了像金浣这样的优秀生胶运动员。此后,朝鲜的李粉姬、余顺福等女运动员利用一面生胶、一面反胶形成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也取得过优异成绩。
    中国队在60年代末中断了两届世乒赛,1971年参加第31届世乒赛时,深感要取得优势,外国人有的打法,我们也必须要有,才能达到适应与反适应的目的。因此,苁0年代起,我国开始培养生胶打法的运动员,先后涌现出王会元、施之皓、耿丽娟、陈静、王涛等一批又一批反手生胶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的优秀选手。
生胶球拍的击球特点
生胶胶皮自60年代诞生至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从早期的“宝塔形”到“梯形”,又到目前普遍采用的与正胶几乎没有差异的“圆柱形”,颗粒有从粗、大、短向细长发展的趋势,制作工艺和材料加工接近与熟胶,从“坚硬”向“柔软”过度。但从根本上来看,击球特性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由于受材料本身特性的影响,与正胶相比,出球速度明显加快,适合于以速度力量取胜的快攻和横板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运动员使用。不足之处是摩擦力小,不容易制造旋转,稳定性不够,对攻中缺少回旋的余地。这也是当今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技术风格占统治地位的形式下,直板单面生胶快攻打法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多是一面反胶、一面生胶的横板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一个原因。
生胶打法的技术要求
进攻
从器材本身的特点和现有打法形成的过程来看,生胶打法的主要特长是积极主动进攻,尤以积极的攻打发力见长。快速的出手速度和进攻的突然性常是克制旋转的法宝。而这种特长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冒险性,同时要求运动员具有攻打各种来球饿扎实基本功。
    为了保证攻打的准确性,击球点要在能够发力的基础上,离身体近一点;击球时间以高点期最佳,错过这一时间就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硬打就会增加无谓失误;击球部位要根据来球的情况,在中后部作适当的调节,如果来球上旋很强,击打球的中上部,如果下旋较强,击打球中后部,使作用力尽量通过球心,充分发挥生胶的击打效果,产生一定的力量,克服球在球拍上的摩擦滑动;击球弧线在保证球能过网的弧线高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胶打出距离长的特点,给对手造成强有力的威胁,这样还可以减少来回板数,使连续攻打中的失误降到最低点。
    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生胶本身缺少制造弧线的能力在攻打过程中要注意收紧腰部和腹部,协助手臂控制斜线,以增加击球的准确性。
防守
防守是生胶打法的薄弱环节,尤其以防守第一板由下旋变上旋时的加转弧圈球的难度最大。主要原因是生胶的胶皮较硬,颗粒对球的摩擦较小,球在板上的支撑力不够,造成“打滑”而失误,无法进行攻防转换。这一致命问题,也是导致70年代到80年代初以匈牙利、南斯拉夫为代表的欧洲球队,以加转弧球为主要得分手段时期,生胶打法难有作为的重要原因。
    在谈到生胶防守的弱点时,我们不能不说一下生胶在接发球上的难度。由于相对正胶和反胶,生胶的反弹速度较快,造成稳定性较差,接发球容易影响手上对球旋转速度的感觉,使本体感觉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在使用搓、撇、摆短等要求相对精细的接发球手段时,难度较大,造成许多人难以过接发球关而放弃使用生胶。
    要摆脱生胶胶皮本身的特性造成的以上困难,在防守中首先要建立积极主动的意识和攻防转换中力争主动的胆量。在防守第一板加转弧圈球时,除了挡、带等相对保守的技术外,必须具备攻打的能力和信心,切实作到用力量克服旋转,这是生胶打法要攀登高峰的前提技术条件。接发球时,要适当增加挑打的使用比率,减少搓摆的运用数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接发球的主动性,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生胶的性能特点。其次,在生胶胶皮与海绵匹配时,要适当控制海绵的硬度,最好用稍软一点的海绵,厚度控制在1.5-2.0毫米即可,不宜过厚,以免由于球的冲力到不了拍上,影响手上感觉。挑选底版时,最好稍硬一些,这样,当球的冲力透过较软和较薄的海绵时,球拍不会震手,可以充分依靠自己发力增强对球的控制。
    乒乓球已经进入了大球时代。大球在旋转和速度上均比小球有所减弱。爱实践中,人们感到大球从对方台面弹起后,第二弧线的旋转减弱更为明显,运动员防守第一板加转湖圈球的难度普遍减小,这无疑给生胶打法解决防守问题创造了客观条件,使生胶打法的未来的生存空间更为宽松一些。  发球抢攻
  
  在比赛中,发球抢攻是最能体现积极主动、抢先上手的环节。对于生胶打法的选手来说更是如此。在生胶打法运用发球抢攻战术中,有以下几个环节,笔者认为应该予以适当强调:  1、发球长短结合,突出长球的作用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的直拍打法运动员来说,由于相持中的底气不足,怕对方上手,自己失去抢先上手的主动机会,所以,用短球的机会大大增加,久而久之,长球在比赛中几乎就看不见了,尤其是优秀运动员的榜样作用,使其他运动员也模仿起来,走向极端化。  大家都知道,用兵打仗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地牵制对手,乒乓球比赛也是如此。如果没有长球的配合,短球也就不称其为短球;而短球之所以能够发挥很大的威力,较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长球的映衬,两这相辅相成。所以,生胶打法的运动员在运用战术时,要将长球有机地融入到发球抢攻的组合当中去,增加长球的使用率。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效果。无论是发球抢攻本身,还是增强自身的相持实力,都有意想不到的效益。  2、上手拉打结合,以打为主
  
  现代乒乓球由于器材的不断改进,技术的不断发展,球的旋转也越来越强,以至于落台后球打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直拍生胶第一板的上手攻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以至于一段时期以来,很多生胶打法的运动员几乎以拉球代替攻打。这样做,稳定性提高了,但是威胁却越来越小,毕竟生胶拉球还无法达到反胶那样具有杀伤力的质量。
  
  在这种形式下,人们不禁要问,生胶第一板上手攻打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笔者认为,生胶的攻打在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失去生存的空间,而是由于长期的惯性作用,意识和观念转变的不够快,没有很好地建立攻打的条件反射。这一点韩国的李恩实、石恩美等运动员的作法对我们具有榜样的作用。  3、正反手上手结合,以正手为主
  
  目前,多数直拍运动员具备了反手反面攻的技术,这为反手缓解了的压力。在正手不能上手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反面进攻达到上手的目的。但是反过来,也容易造成过分依赖反手的的倾向,形成一种左来左打,右来右打,四平八稳的技术风格,缺少应有的主动性。
  
  反手上手拉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技术变化上,与正手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要想打出较高的水平,必须强化正手上手进攻的意识,做到正反结合,突出正手,这才是世界潮流。  接发球
  
  前面已经谈到生胶在接发球上所遇到的困难。正因为生胶本身有这样的不足,所以接发球的运用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通过多种多样的战术组合变化,可以弥补技术上存在的不足,取得互相补充,协调进步的效果。  1、建立正手突破的意识
  
  从正手突破,是中国乒乓球队近年来取得优势的一项非常成功的战术方法。从正手开始发动进攻,可使对方的步伐移动更加困难,因为从反手到正手是一种顺向移动,而从正手到反手则是逆向移动,毫无疑问,“逆”要比“顺”难得多,容易调动对手。(待续)
  
(作者:张晓蓬)
作者: 随心所欲    时间: 2004-3-4 10:48
我突然想直板正手反胶,反手生胶,用于横打会怎么样。我现在是长胶横打,如果是生胶横打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可能是有点贪多,但业余选手究竟怎么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呢?我觉得有必要试试各种打法,寻找一下感觉。
作者: lcrlaj    时间: 2004-3-4 12:27
各种生胶的价格和性能?
作者: dawanwan    时间: 2004-3-4 12:28
可以尝试一下,等待你的测评:)
作者: 大魔头    时间: 2004-3-4 12:48
以下是引用随心所欲在2004-3-4 10:48:26的发言:
我突然想直板正手反胶,反手生胶,用于横打会怎么样。我现在是长胶横打,如果是生胶横打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可能是有点贪多,但业余选手究竟怎么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呢?我觉得有必要试试各种打法,寻找一下感觉。
我感觉直板反手用生胶是很不错的,但有个问题,因为生胶是以速度见长的(球怪是另外特点),手法上多为弹打、弹拨~~~这样动作要求的是快,打球的高点期,要抢在前,对手上的感觉要求比较高,和反手推挡有点冲突,转换上要非常快,否则自己就很容易失误的,我个人认为如果用生胶横打就尽量少用推挡,突出生胶的作用~~~~
作者: 大魔头    时间: 2004-3-4 13:10
以下是引用lcrlaj在2004-3-4 12:27:42的发言:
各种生胶的价格和性能?
生胶在性能上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速度为主,利用生胶出球速度快的性能抢前连续进攻,破坏对手的连续进攻能力、降低对手的进攻质量、打乱对手的进攻节奏~~另外是怪,这里说的怪是指用生胶回球落台后有明显的下沉,使对手对不上点,节奏容易被打乱,打起来比较别扭,对手容易出现低质量的回球~~~~~

生胶的选择也要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来选择,如果是速度为主,可以选择日本的生胶,速度快,控制好,但怪味少了点,如果是求怪,那可以选择国产的,海绵不要太厚~~~
日本生胶的胶皮颗粒和国产的稍有不同,日本的生胶更象正胶,颗粒的底部是“宝塔型”上部是“圆柱型”海绵比较软(一般是在35-38度左右)在速度和旋转上都比较突出,而国产的生胶就比较常规了,是圆柱型的颗粒,可以利用颗粒的弯曲来产生怪的效果,但控制上就略有不足,需要使用稍薄点的海绵来增加控制~~~

价格方面肯定是国产的比较便宜,一般在30元左右,进口的一般是150-200左右~~~
作者: lcrlaj    时间: 2004-3-4 13:18
蝴蝶的生胶怎样?
作者: 大魔头    时间: 2004-3-4 14:18
好啊,00110-REIN~!比较经典的生胶~~~~
作者: lcrlaj    时间: 2004-3-5 00:05
价格?
作者: dawanwan    时间: 2004-3-5 12:04
接着:
粗略地划分,乒乓球比赛中的接发球可看成一种防守状态。接发球的目的主要是力争由防转攻,实现积极的攻防转换。在利用正手突破这一战术时,要完成攻防转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练一板防对方正手进攻的能力,否则这一战术将无法执行。这也是竞技运动中攻守转换的基本要求。



        2.落点的精雕细刻



        在接发球的手段和技术方法上,生胶打法没有比其它打法更强的特点,在落点上就更要讲究,这和整个直板打法以落点刁钻见长的特点是一脉相承的。在利用落点时,有两点应该重点练,除了比较长的落点和普通的短球外,要注意“小三角”的练习,包括正手位和反手位,因为现代乒乓球技术是全方位的,已经渗透到球台的各个边角区域,如果还是一味地进行大路货的练习,就难以攀高峰,此其一;其二是中路偏正手位的接发球,是直拍对付横拍历来都很奏效的接发球手段。



       3.手段上宜凶不宜稳



       短球增加挑打的使用率,长球加强突击,要具备冒险的胆量,搏杀的信心,才能冲出一条生路,否则就会坐以待毙,越打越没有气势,想攀高峰更是难上加难。



       这里也给我们一点提示,在选材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那些性格较外向,敢作敢为,豁得出去,能够从大处着眼的青少年来练习生胶打法。



        相持



        在相持阶段中,客观上存在着三种状态:主动、被动和相持。当然相持的目的是尽可能争取更多的主动机会,才能取得胜利。根据以往成功者的经验,有两点要格外引起我们的注意:



1.精练一板反手加力推



       许多优秀的直拍正胶和生胶运动员,以及横拍生胶运动员的实践都表现出,以反手的下“扎”和“弹打”为主要手段,如河野满、王涛、陈静等,在攻防转换中取得生机,制造主动相持的机会。别忘了,现代乒乓球比赛的争夺大多数是从左方的反手位展开的。



2.增加两条直线的使用率



       生胶打法运动员以速度作为取胜法宝,这除了主观上要有足够的爆发力,使球产生较快的平动速度和用较早的击球时间,减少击球间隙的距离,以及调整击球部位,使击打点尽可能靠近后半部,作用力通过球心来增加球速外,多采用客观上比较有利于减少球在空中运行时间的直线,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在长期与世界诸强进行对抗过程中摸索出的宝贵经验,我们何不拿来变为己用呢?(全文完)

[原载《乒乓世界》月刊]
作者: lcrlaj    时间: 2004-3-5 22:32
器材的要求?
有打好生胶的视频吗?
作者: dawanwan    时间: 2004-3-5 22:39
首推斯蒂卡的cl 系列
作者: 想不通    时间: 2004-3-8 10:52
我认为直板横打,反手不适合用生胶,因为直板横打拍子比较前倾摩擦的机会多,而生胶恰恰摩擦不好。
作者: 大魔头    时间: 2004-3-8 12:39
不要总以为自己可以和王皓同志横打一样好~~~~业余选手在练习横打的时候没必要去追求和国手一样的感觉,因为确实有差距~~~~非常大非常大的差距~~
我看有很多业余选手在反手都贴上了反胶胶皮,但使用起来真的很少有能用的很自如的,但很多反手用颗粒胶皮的却多有胜绩~~业余选手的横打是用做变化的,并不能做为主要的进攻手段,因为横打和反手推挡的发力比较冲突,转腰的方向和发力方向都有差异,除非你也象王皓那样可以用反手连续的进攻,否则只能被对手抓住反手连续不好的弱点,最后死的很惨~~~~
作者: walimin76    时间: 2004-3-8 22:11
我用的就是直板,正手狂3,反手563生胶,直拍横打,快攻结合弧圈.希望直拍横打的高手多多指教,我会非常感谢.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