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标题: 菜鸟体会 :如何制造“沉重”的摩擦感觉 [打印本页]

作者: lattude2003    时间: 2021-1-6 15:51
标题: 菜鸟体会 :如何制造“沉重”的摩擦感觉
      
      
拉弧圈球时出现“沉重”的摩擦感,这时候球的质量就比较高,网上很多文章是说拍子“吃”住球的感觉。今天就说一下如何“制造”这种感觉。(以下未经特殊说明均为右手持拍)
      
站位于中近台,持拍手引于预备位置时,拍面与乒乓球桌面的角度近似于60度(也有人让拍面与桌面成近90度的,反正你知道这个角度一般情况下是大于45度的就行了),拍头是指向地面或者是你的身体右侧下方的。
      
然后保持拍面与桌面角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身体转动,甩动大臂向前,并收缩小臂作击球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方便观察,你可做得慢一点或者看慢动作回放,你可以看到因为生理结构的原因,拍头从指向身体右侧下方逐步转变成指向身体右侧上方;拍面与桌面的角度也从近90度转成了近45度,然后收缩小臂击球,球拍与球发生接触,最终球拍的拍头会从指向右侧上方变成指向你的左侧上方,而且拍面也会从近45度转成更小角度(每个人击球时的这种变化角度稍有不同,这里固化一些数据只是为了说明角度变化是从大到小的规律)。
      
需要强调的是,拉球时的“吃球感觉”就是在这个拍头指向方向(方向角)+拍面与桌面角度(倾斜角)变化的过程中,在变化最强烈时(主要是方向角的角速度最大时)产生的,如果想像力再增强一点,可以想像转体向前击球的动作和拍面与桌面角度变化使拍面运行轨迹形成了扇面1,与此同时,收缩小臂和适度转动手腕,使拍头的指向产生变化的过程也让拍面同时产生了扇面2;这两个扇面能够同时产生并作用于乒乓球体,与收缩小臂击球有重要关系,在击球并摩擦的瞬间,这两个扇面同时作用于球体,产生了强烈的偏心力矩,冲和转就同时出现了。
      
      
作为菜鸟,之所以拉出各种奇奇怪怪的球,比如说球不转,球只转不冲,薄摩擦、拉球变击球,是因为动作要素有所失,或者击球时间太早或太晚。
      
至于大家在练习拉弧圈球时,从哪个角度切入进行练习,都是可以的,最终都要回到现在所说的结合点上。
   


作者: wpillar    时间: 2021-1-11 18:20
路过,顶帖




欢迎光临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https://bbs.cnpingpa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