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业余球迷 ,练习了老半天, 一上球台, 怎么打都觉得别扭,发不出力,无法维持练习时的姿势, 感觉起来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怪"字. 原因出在哪 ?
一般业余球迷 ,练习了老半天, 一上球台, 怎么打都觉得别扭,发不出力,无法维持练习时的姿势, 感觉起来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怪"字. 原因出在哪 ? 大部分的人 ,满脑子拉球的时候 只想着手臂如何发力, 如何一板打死对方, 转死对方... 程度好一点的人, 想着如何用腰力, 用腿力l来击球... 一直想着"如何击球" "如何打磨" "如合加转" , 想着拍型要如何如何.... , 却忘了拉弧圈球 很关键的一个动作 - 引拍. 我能肯定的说, 一旦引拍方式错误, 击球再怎么强调腿腰手的力量, 也是白费.
引拍的正确与否 , 将严重影响整个拉球的后续动作 . 但是引拍动作 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细节.
以下是我大约整理的项目, 都是大家常犯的毛病, 给大家参考.
1. 忘了引拍 -- 有些人击球前, 整个人正对着球台, 只是稍微把手后拉 就想发力击球 , 压根儿 根本没什么引拍动作. 没引拍, 用哪发力阿? 肯定是甩大臂 再用身体往左甩 , 手腕翻拍, 抬肘 胡乱发力...
2. 引拍高度不对 -- 明明想打前冲, 引拍时手放太低. 想打加转, 手肘却提的太高.
3. 转腰不足 -- 有些人知道要转腰引拍, 用腰带手, 却转的不够. 球跟拍子的距离不足, 没有预留适当的距离来加速发力. 这可能造成 被球追身 无法发力的后果, 或者是 为了转腰击球 击球点变的离身体太远 .
3. 手臂提早发力 僵硬 -- 有些人用大臂后拉来引拍, 一开始肌肉就紧绷发力, 手肘抬起僵硬, 让小臂失去收缩的弹性. 或者, 引拍时还很放松, 快击球时就提早紧绷, 小臂太快发力收缩, 等碰到球时 力量已经消耗大半 无法集中发力.
4. 引拍时重心没有事先右移 -- 许多人以为打球的时候 重心有左移就行, 想想看 如果重心没有事先右移, 击球时才往左移 不就整个人往左倒去 ? 这样如何还原 ?
5. 引拍时手腕僵硬 -- 初学弧圈球者 手腕要相对固定, 先不要管什么内收 外撇 甩腕.... 胡乱发力.
6. 引拍时机太晚 -- 许多人 球都来了 才开始引拍... 来不及引拍的情况下 被迫回击... 这样是无法充分发力的.
7. 徒手练习时没有想像击球点 -- 徒手练习 姿势十足, 一上台 打不到球 找不到击球点 , 就是如此. 练习时 应该要假想一个击球点来发力, 光有姿势是不够的.
8. 用手追球引拍 -- 脚步站的太死 , 用手追球. 引拍动作进行时 脚步要配合移动, 用身体来控制球跟身体的相对位置 而不是 用手追球.
9. 重心后坐 身体太过僵直 -- 引拍时, 身体僵直 . 身体注意要前倾 , 含胸收腹, 两脚稍弯 保持弹性.. 气势要有如一只蓄势待发的老虎 就要扑向敌人般的凶猛.... 准备动作有了, 击球时配合重心转移 身体往击球方向主动前迎, 可以更好发力.
10. 忽略意识的训练 -- 在动作衔接当中, 随时要有起拍的意识. 这意识的训练相当重要, 有引拍拉球的意识在先, 才会增强预判能力, 随后就会影响 步伐的到位能力. 如果是球都来了 被迫移动步伐 才启动"意识"来起拍拉球, 肯定是力量不足, 失误连连.
11. 肘關節太過近身 -- 弧圈球在收小臂發力摩擦之前的 "前迎"動作, 必須要有類似丟鐵餅甩臂感覺. 拍子的軌跡與身體的垂直軸心之間, 必須形成一個"扇型" . 扇型面積越大, 爆發力越大. 要做好這個"扇型"運拍前迎,就必須在引拍時適當的打開肘關節, 不要夾臂. (並非靠抬肘力量拉球). 前迎動作是腿腰發力來帶動大臂.
脚怎么动? 引拍时 把意识集中在 转动两边髋骨, 髋骨动了 腰自然会被带动. 髋骨要动 脚就得先动. 引拍是个关键, 右脚踏实 左脚虚浮(脚尖往右转 内屈 , 脚跟提起) . 击球时, 以左脚脚尖为转轴, 脚跟踩地踏实, 左脚吃力, 右脚虚浮(脚跟离地),
引拍其实是拉球的第一个关键, 引拍动作不好 后面就难看了 很别扭. 练习时 引拍动作可以越大越好, 引拍的意识要做到越早越好 .
我刚学拉弧圈球的时候 太注意手的发力 腿腰没动 曾经拉伤肌肉 大家千万要注意. 到了第二阶段, 腰转了 腿却没怎么动, 拉起球来 就是别扭, 击球点 常常抓不好 , 离身体太远. 到了第三阶段才意识到, 用腿拉球 是一大关键. 稍后再多谈一些. 我另一篇谈到 提高弧圈拉球质量的文章 有被转贴过 我稍后正式贴上 跟大家讨论.
练正手攻球的好处是, 先不用管复杂的摩擦 拍型 跟发力方向 这些问题, 先把手臂做到完全放松, 把腿腰力量找出来, 练好击球点的控制, 把多余的动作都去除乾净, 此后再学习拉球 肯定是 一步千里. 基本功夫 是跳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