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训练的手段改善身体协调性问题(之二)
技术训练的过程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每次训练都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个技术与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反复的练习和专门的方法,来不断的提高运动水平。假如我们的练习是以提高运动水平为主,而不是以娱乐为主或以健身为主,那么,训练的目的性就要十分明确。通常来说,训练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以技术训练为主要目的,重点是熟练技术和提高技术质量;二是以战术训练为主要目的,重点是掌握实战的方法和系统的进行战术配套练习,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三是以身体训练为主要目的,重点是通过技术练习来改善身体状况并使之适应专项技术发展的需要,提高专项素质能力和水平;四是以心理训练为主要目的,重点是结合实战,从心理方面来加强指导,掌握在不同情况下有效的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水准。由此可以看出,训练过程也不单纯是一个技术的练习过程,而是一个以技术训练为主,具有综合训练特征的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说通过技术训练的手段来解决身体协调性的问题,应该是属于上述所说的第三种训练类型,当然不仅仅只局限于改善身体协调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与专项身体素质有关的其它方面,比如专项速度、专项力量、专项耐力等。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技术训练手段对改善身体协调性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呢?我以为,根本的途径有两条。
第一,通过节奏变化来改善身体的协调性。
一般球手都喜欢在同一种节奏下击球,这样来回较多,尤其是初学不久的,大都能在来回球的不断增长中体验到乒乓球的乐趣和享受到进步的成就。分析起来,单一节奏往往与单一旋转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说对攻、一推一攻(拉)、对搓等。另外,单一节奏与单一的力度也是紧密练习在一起的,如果以相同的力度击球,节奏肯定就稳定得多。稳定状态下击球,对身体的要求显然要比在动态情况下击球难度要小。难度小,身体就容易协调。但实际上,乒乓球实战并不是在单一的节奏下进行的,而是不断的变换节奏,因此,单一节奏形成的技术往往在比赛中就难以发挥。要适应比赛的要求,就要在练习中不断的变化节奏,节奏一变化,对身体的协调性就自然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许多球手,在单一节奏下身体比较协调,但在节奏变化后,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在不同节奏下进行练习。由此,平时练习中有目的的去打一些变换节奏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变换节奏最直接的方法有三个。一是改变击球力度,要求对方有意识的加大或减小击球时的力量,使自己多在常规击球节奏之外的条件下练习,使自己的身体适应来球节奏的变化,调整身体重心与击球动作,达到改善身体协调性的目的。比如常规力量练习中突然加力推或减力挡等。二是改变球的速度,要求对方有意识的加快和减慢来球的速度,提高在速度变化中调整击球动作与身体重心的能力,促使身体更加协调。比如采用上升期、高点期和下降期击球等。这里要指出的是改变力度与改变速度有所关联,但也有所区别,前者是在击球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力量调节来达到改变节奏的目的,后者是通过改变击球时间来达到改变节奏的目的。三是改变球的旋转,要求对方有意识的在上旋和下旋之间进行转换,以此来改变球的节奏,达到适应快慢节奏变化的要求。比如先下旋后上旋,或先上旋后下旋等。当然还有其它更为复杂的手段,比如侧推(挤)、滑板、晃搓(拉)等,有的是力量与速度之间的结合,有的是力量、速度、旋转三者之间的结合,这里不作重点介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