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 回复
  • 收藏

[原创]儿时,与乒乓结缘

安居乐业 2008-12-29 14:34:00

      这篇原创,是我为了参加精英网的有奖征文而写的,当时参赛须知中规定要用真实姓名,获奖后,由版主统一发表。

 

      前不久,与高中时代的同学聊天谈到这篇获奖文章,同学很感兴趣说是要一睹为快,但是找了半天,却没能找到。

 

      假如这篇文章是以“安居乐业”的网名发表,我上网后直接点击《我的主页》,即可在短时间内找到,于是想到将其转载。全文如下:

 

征文:《儿时,与乒乓结缘》(葛悦义)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1-22 17:19:00

50年代中期,我出生在北京市宣武区南横西街一座简陋的四合院里。这条街上像样的院落不多,但也有几座档次似乎较高的传统四合院,然而,那是富人,至少也是小康人家的居所。我等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百姓只能望院兴叹。

 

俗话说:有钱不住东南房。那时我家挺穷,只能租住小四合院的东厢房。冬季西北风狂吹,夏季毒日头暴晒。院中除了房东家的3间大北房与马路地基持平,其它房屋,均低于马路至少半米,遇到暴雨,马路上的积水顺着下水道向院子里倒灌。好几次屋内灌进了又脏又臭的黑水,淹到腿肚子。兄弟姐妹几个人帮助父母用脸盆、水桶向屋外淘水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生活艰苦,大人们为了生计整日奔波,但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却在尽力地寻找着快乐。打乒乓就是其中之一。

 

记得大概是上小学前后,同住一个院儿的两个小哥们儿被先农坛体校乒乓球训练班录取了。一个是大刀,另一个是直板。他们虽是初学乍练,但挥拍动作就是比我们这些野路子的规范、漂亮。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啊。

 

我所居住的四合院,虽然不大,但在文革前每家每户还没流行在自家房前搭建小厨房之类的建筑物,所以院子还算宽敞。在大刀和直板的带领下,我们在院子内用铺板支起一张球台,东拼西凑几块废旧红砖代替球网,于是乎,乒乒乓乓就**练起来。当时的玩儿法就是打擂台,6分制,每3个球换发,分数先到6者胜,输者下台。而守擂者最多只有守一轮的权利,比如,总共5个人,除守擂者外还有4人,尽管你技艺高超、哪怕你比别人高出N个档次,这4个人分别都被你干掉后,你必须让“贤”下台,重新排队攻擂。

 

这样,尽管有两个体校小哥哥们儿参与其中,碰巧我也能得到守上一两盘擂的机会。记忆中,这便是我最初接触乒乓。

 

1966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我们小小的四合院一共住着4户人家,竟然3家受到了文革的冲击,大刀家的成分是资本家,这四合院就是他家的私有财产。被揪斗抄家首当其冲。没过多久,就被撵回山东老家。直板也搬家了。树倒猢狲散,小院儿的乒乓大戏就此落下帷幕。

 

此后两三年,没摸乒乓球拍,玩的都是些诸如弹玻璃球,扇洋画、斗蛐蛐等略带有点儿赌博色彩的“游戏”。话说回来,就算你想打乒乓,也打不成。原因是院子的大部分空地已经被各家各户搭建的小厨房所占据,只留有一条狭长的通道,没有地方摆“乒乓球台”了。另外,学校又不组织开展这项活动。

 

一日,有同学发现学校**场前面新设的广播体**的领**台的大小、高矮与乒乓球台差不多,可以打球,于是,几个爱好乒乓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在此乒乓起来。

 

小学六年级时,宣武区要举行小学生乒乓球比赛。首先各学校组队参加地区的比赛,然后选拔出优秀选手组成地区代表队,参加区级比赛。

 

我所在的法源寺小学归属于宣武区牛街地区,每个学校可报名6名选手。我当时在同学中就算高手之一,理所当然地被选中了。让人大喜过望的是球队的教练就是50年代获得过宣武区教职工男子单打前三名、而当时正因历史问题丢掉校长职务、从事勤杂工作的胡老师。

 

胡老师,50多岁,中等身材,魁梧健壮,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留背头,一张方脸,络腮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但由于密度太大,两腮程青色。

 

他是解放前开始打乒乓的。拍子上既无海棉也无胶粒,是光板。直板防守型打法。也许您会纳闷儿,光板削出来的球没什么旋转,怎能赢球呢?大概是对手也用光板,击出的球速不会很快的原因吧。

 

记得参加比赛前夕,不知学校从什么地方搞来了一张标准的旧球台,因为没有空房间,就放在了校园里。早晨上课前,我们都要训练1小时左右,队员之间对打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胡老师给我当陪练的场面却令人难以忘怀。他不紧不慢一板一眼地给我喂球,我稳稳当当一板一板地提拉,大约能打10几个回合,球才掉地,那阵势,就如同打表演赛,同学们将球台围得水泄不通(当然留有打球的空地),叫好声,赞叹声,不绝于耳,我在同学们面前风光无限。因为他使用光板,又是削球打法,击球声清脆而略带尾音:嗲(DIA)—嗲—嗲—、、、、、、

 

将近40年过去了,再也没听到过如此美妙的击球声音。

 

这一年的年底,我们参加了在宣武区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举办的牛街地区小学生乒乓球大赛。首先参加的是团体赛,每小组4个队,采取5人对抗,先取得3分者为胜。每盘比赛,21分制,3局2胜。小组第一名进入复赛。

 

我们这个小组的4个队分别是南横街第一小学,教子胡同小学,宣武区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法源寺小学。与南横街第一小学,教子胡同小学对阵,因胡老师排兵布阵得当,加之队员发挥出了平时训练的水平,有惊无险地拿下两场。

 

而宣武区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队里有两个文革前进入先农坛体校的队员,俩人都是直板左推右功打法,一个身高将近1米8,有点像王励勤,另外一个是微胖的矮个子,有点像刘国正。印象最深的是这两位的发球抢攻极为厉害,几乎没人能抵挡得住。另外3人也许是经常与这二人练习的原因,水平也在我等之上。碰上这样的队,人家5力都能拿下你的1力,随便你怎么排兵布阵,排出锦绣花坛来,也是枉费心机。

 

宣武区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三战全胜,取得第一,而我们学校三战两胜,取得第二。无缘进军复赛。

 

团体赛之后,又参加了男子单打比赛,但是第一轮就碰上了后来夺得季军的选手。第一局,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噼里啪啦一顿猛攻,打得对手只有防守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兵不血刃,拿下。第二局对手改变了打法,控制落点,让我有劲没处使,失误频频。很快被追成1:1。第三局,稀里糊涂大比分落败。就这么让人家给淘汰了。

 

我生平第一次参加的正式乒乓球赛事,就这样颗粒无收地结束了。

 

但在乒乓之外,我却收获巨大。

 

我原本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又有几分淘气的后进生。通过参加校乒乓球队,球越打越好,在同学中人气飙升,老师因势利导对我进行引导,不知不觉中,我变后进为先进。威信也逐步提高,慢慢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被提升为小干部。文化革命中,(北京的)学校编制都是军队制,整个学校叫做红小兵团,每个年级叫做连,每个教学班叫做排,而每个排又分3、4个班,每班14、5个学生。我就是这一班之长。

 

不久后,即升入北京141中学,借着小学毕业前的东风,“官儿”越做越大,初一时,是副连长;初三时,又当上了学校团总支委员。

 

其实,职务高低,不足挂齿。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当上什么什么“长”后,便产生了争先恐后的意识,职务越高,越在各个方面要求自己出类拔萃,无形中自己在文化课学习、体育项目等方方面面的能力和成绩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在中学期间,“官儿”当着,乒乓也没耽误,曾获得全校比赛的亚军!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对外的比赛,奠定了不错的基础。要不然,怎能刚刚加入爱博精英北京网友俱乐部就获得年终总决赛(不分年龄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呢?

 

我现在就职于一家外资企业,任副总。可以说今天的我得益于儿时的乒乓。不敢想象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童年的我,如不是因乒乓的契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今天会是一负什么模样!

 

感谢乒乓在儿时引领我奋发向上,感谢乒乓在儿时播种下可享受一生的快乐与充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9 14:36:54编辑过]
支持原创,赞赏一下
安居乐业者,有公寓住,就不奢望别墅;有乒乓打,就不希罕烟酒;有“天籁”当步,就不追求“奔驰”;有贤妻在,就不拈花惹草。 日常生活,三点一线:居所—单位—球馆,循环往复,悠哉乐哉。

4条评论

v娜可露露v 2008-12-29 23:48:00

支持原创+回忆录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eek2002 2008-12-30 08:53:00
文如其人,球如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凌志风云 2008-12-30 15:03:00

 

好文笔.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oveeee 2014-6-21 19:01:00
[em1001]
烧 无 止 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2024 精英乒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B2-20180038

免责声明: 网站信息均有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 客服电话:4006001289 客服QQ:4006001289(企业QQ)